- +1
【社論】“嫦娥”挖土,探月培基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2020年11月24日,注定是中國航天史上標(biāo)志性的一天。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搭乘“胖五”升空。
“嫦娥”此去,山一程,水一程,迢迢近80萬公里長途,不止要巡天,還要到月球上“挖土”,并將采集來的土壤和巖石樣本封裝后帶回祖國。這一行動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復(fù)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早已習(xí)慣于大規(guī)?;ǖ膰耍瑢τ凇巴谕痢辈⒉荒吧T虑颉巴谕痢?,與基建無關(guān),與耕種無關(guān),與一切習(xí)見的認知無關(guān)。但是“嫦娥挖土”這個新時代中國故事,無疑會讓人回想起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這些動人的古老傳說。中國人就是憑借著這樣的精氣神,在進步的階梯上不斷攀登。
“嫦娥”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xué)家進行系統(tǒng)、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jié)構(gòu)、物理特性、物質(zhì)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
人類探月的歷史由來已久,而“挖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迄今為止,人類只帶回約382.335千克月球樣本。人類最后一次采集月球樣本,是44年前的1976年。
全過程無人操作,全自動采集包裝,對于中國人而言,絕對是開山之舉。這一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行動,也再一次驗證了過去十幾年時間中國在航天研究上的精進。
今天的“挖土”,是在為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培基,也是在為人類科學(xué)研究積累寶貴經(jīng)驗。
隨著人類觸角的延伸,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注定不會止步。而每一次取得的進步,都為未來前進奠定基礎(chǔ)。太空探索的進展之所以激動人心,是因為會使人重新思考作為人類一員的意義。
此次“嫦娥”挖土,也代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一次“繼往開來”。未來,我們走向外太空的步履必將越來越堅實,而載人登月、建設(shè)月球基地乃至更廣闊的深空探測,必將步步為營,永無止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