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潮汕話,一門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2020-12-18 0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chuàng) 張堅 新周刊

2019年10月,潮汕籍插畫師王又藝創(chuàng)作了一組以潮汕民俗和俗語為基底的漫畫。

作為一名潮語研究者,我不能輕易接受“方言式微”這種結(jié)論。

這學期的“現(xiàn)代漢語”課程,我給汕頭大學的學生們布置了一道作業(yè),讓他們就方言與普通話的關(guān)系發(fā)表看法。

讓我驚訝的是,第一批00后大學生已經(jīng)有很多人不會說自己家鄉(xiāng)的方言了,其中包括不少潮汕籍學生。盡管學生們也認為這是件令人遺憾的事,但“大勢所趨,無可奈何”。

方言常常被視作一個族群最重要的認同標志之一,潮汕族群也不例外。

“排外求生”的方言

其實,相對于廣東其他地區(qū)而言,潮汕地區(qū)的方言保留得比較好,其中一個深層的社會原因是排外心理。

潮汕人有一句俗話叫“話呾平樣,賺錢相共分都勿”,意思是“說的話不一樣,賺了錢平分都不要”。這種排外心理導致潮汕人對“家己人”(自己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排斥說其他方言的人。

有一次我去商場購物,結(jié)賬時收銀員跟我說普通話,我則用潮汕話回她。她發(fā)現(xiàn)我是本地人,臉上浮現(xiàn)不好意思的神情——把本地人錯當成外地人,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冒犯。

這種排外心理也表現(xiàn)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比如潮汕人對“本地種”的推崇與偏愛,認為本地的蔬菜、水果、雞蛋等都比“外地種”地道、好吃。

插圖:王又藝

和其他方言一樣,潮汕話也受到普通話的強烈沖擊。

潮汕地區(qū)年輕人的潮汕話水平已經(jīng)明顯退化,活躍在老一輩人嘴上的諺語、歇后語、俗語趨于消亡,口語中的很多詞匯、句子都直接套用普通話——比如不說“日頭”說“太陽”,不說“月娘”說“月亮”,不說“泅”說“游”,甚至句末疑問詞也使用了“嗎”,等等,這些都不是地道的潮汕話。

年輕人方言表達能力的退化,長輩其實難辭其咎。

中山大學教授施其生是汕頭人,他講過一件事:有一次他回鄉(xiāng)到老同學家做客,本來老同學一家人都用潮汕話暢敘,可孫女一放學回家,全家人立馬遷就孩子改說普通話。他們寧可用一口“潮普”和孩子交流,也不愿意和她說上一兩句潮汕日常生活用語。

一些在外地長大的孩子已經(jīng)完全不會說潮汕話,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目前,潮汕三市教育局開始推進潮汕方言文化進校園,一些學校也陸續(xù)開展了童謠吟誦、講故事、繞口令、把課文改編成潮州歌冊等活動,希望激發(fā)學生學習潮汕方言的熱情。

鄉(xiāng)音造就的潮汕文化

潮汕人最重要的標志之一,便是被稱為“潮汕話”或“潮州話”的方言。

近代以前,“潮州”還是一個地域概念,“潮州人”往往包括說客家話的人?,F(xiàn)在當我們談論“潮汕人”的時候,一般會跟“潮汕話”(語言學稱“粵東閩語”)聯(lián)系起來。

在世界各地,潮汕話是維系海內(nèi)外潮汕人情感的重要紐帶,承載著潮汕的文化和歷史。潮汕族群文化的賡續(xù),和鄉(xiāng)音母語世代傳遞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

潮汕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福建的閩語。兩宋之后,地少人多,閩語隨福建移民播遷至粵東,在本土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清代早期,因海上貿(mào)易需要,一批批潮汕先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等地“過番”謀生,將潮汕方言帶至異國他鄉(xiāng)。

據(jù)記載,19世紀中葉,曼谷的華人有25萬—40萬人,而說潮汕話的人就占了2/3。如今,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仍有不少說著地道潮汕話的華僑。

港澳臺地區(qū)有一些地方也流行潮汕方言。盡管時過境遷,有的地方已改說其他方言,卻依然留下潮汕話的痕跡。

比如臺灣墾丁,當?shù)赜蟹N著名的美食“綠豆饌”,實際上是一百多年前潮州府先民過去開荒時用綠豆所制作的甜品。后來,潮汕話在臺灣消失了,但是臺灣閩南話保留了這個潮汕方言詞,它是潮人開墾臺灣的重要見證。

插圖:王又藝

潮汕話有多種口音。在潮汕民間流傳一種說法:喝哪條江的水,就講哪種話。山川河流是天然的地理分界,在舊時,一條條蜿蜒于潮汕平原的江流阻隔了人流往來,往往成為不同方言口音的分界線。

民間有人以河流名稱為潮汕地區(qū)的方言口音分類,命名為“韓江腔”“練江腔”“榕江腔”等,這是源于生活經(jīng)驗為方言分類的一種樸素認識。

有人認為“正宗”的潮汕話是潮州、澄海、汕頭市區(qū)一帶的話,遠離這些地區(qū)的話則“粗獷豪放”;也有人認為揭陽話是所有潮汕方言里保存得比較全面、完整的;還有人認為潮陽話是潮汕方言中“最正宗、最標準”的,保留了最多的古漢語成分……

這些都是受到地域觀念限制產(chǎn)生的錯誤認識,并沒有科學根據(jù)。

在語言心理上,人們往往會認為潮州的“府城話”是一種“最標準”的潮汕話(和廣州話作為“標準”粵語一樣)。

基于潮州府城千百年來作為潮州首府的地位,且地方戲曲潮劇主要以潮州口音演唱,這種口音長期大范圍流行,導致人們常常以“府城音”作為準繩來衡量自身的方言,認為其他地方的口音“不準”。

在廣東省三大方言(粵語、客家話、潮汕話)中,潮汕方言是最難聽懂也最難學習的。潮汕話一共有8個聲調(diào),平上去入各分陰陽,保留了中古漢語“四聲八調(diào)”的聲調(diào)格局。

這種聲調(diào)格局加上復雜的韻母系統(tǒng)和連讀變調(diào)規(guī)律,常常使學習者望而生畏。客家人把潮汕話稱為“學老話”(實際應該是“福佬話”),笑稱這是“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語言中的光榮與遺憾

19世紀中后期,一大批西方傳教士來到潮州府的開埠港口汕頭傳教。為便于與當?shù)孛癖姕贤?,他們都學會了一口地道的潮汕話。其中有一位被當?shù)厝朔Q為“斐姑娘”(Adele Marion Fielde, 1839—1916)的北美浸信會傳教士,她于1873年來到汕頭,待了整整12年。

她在美國出版的書中記錄了一些學習潮汕話的趣事,比如有一次她讓仆人去買些楊梅,結(jié)果令人啼笑皆非——仆人買回來的是一根羊尾巴!斐姑娘因此感慨,潮汕話的聲調(diào)、發(fā)音太“南”了:“梅”“尾”在潮汕話中都讀bue,聲調(diào)的不同,導致詞語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這位斐姑娘終身未婚,卻對潮汕方言情有獨鐘。1879年,她只身前往上海,每天坐在打字機前,花4年時間編纂了一部體量龐大的《汕頭方言詞典》。由于用眼過度,她還患上了化膿性的眼病。斐姑娘一心想編纂一部全面、詳備的潮汕方言詞典,以方便外國人學習潮汕話、潮汕文化。

這部詞典使用羅馬拼音注音,用英語解釋,收錄的詞語、句子將近5萬條,是迄今為止收錄詞句最多的潮汕方言詞典。

詞典里記錄了十分地道的潮汕話,還有很多今天的年輕人都不知道的俗語、諺語。例如“做賊死,第一生理”“行船走馬三分命”“馬翻肚,愛落雨”“有人掠鵪鶉發(fā)家,有人掠鵪鶉破家”等。

斐姑娘說,大眾不識字,但他們懂得大量諺語,這些諺語影響著他們的性格、行為、習慣和思想。

1883年由美國教會出版的《汕頭方言詞典—— 注音、釋義,按音節(jié)和聲調(diào)排列》(Pronouncing and Def ining Dictionar y of the Swatow Dialect——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 。這本潮汕方言工具書比潮汕人自己編的第一本字典—— 張世珍的《潮聲十五音》整整早了30年。

今天,當我們談論潮汕方言的時候,斐姑娘及其《汕頭方言詞典》無疑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這部著作是潮汕方言文化的一座里程碑,它刻錄了晚清潮汕社會的歷史文化,是那個時代重要的學術(shù)作品。

除了《汕頭方言詞典》,潮汕方言還擁有豐富的文獻記錄。從明代至今,當?shù)鼗蚝M馕娜藢W者編纂了大量潮汕方言文獻,例如明代潮州戲文《荔枝記》《蘇六娘》《金花女》、潮州歌冊、“十五音”韻書,以及潮汕話字典、詞典,等等。

明代戲文以潮州方言演唱、敷演潮汕故事,描摹了早期潮州社會生活的風貌;潮州歌冊則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長篇敘事韻文,歌文有曲有白,記錄了大量明清時期的潮州方言俗字、詞匯;“十五音”韻書使用便利,可以“擊木知音”,為舊時潮汕人學習漢字最重要的工具書。

20世紀初,日本人也曾在臺灣出版用日語學習潮汕話的小冊子——《實用日汕語捷徑》和《日汕會話》。日本人編寫這些讀物的目的昭然若揭:冊子中寫著諸如“為著東亞個和平,咱大家(攏總)著和好”“若是探偵,就要銃殺”“若愛抵抗阮個人,就愛全滅”的話,顯然是日軍侵華的罪證。

如今這些文獻大多淡出日常生活的視野?;氐綀D書館閱讀這些文獻時,常常有“穿越時空”、回到千百年前和當時的潮汕先民對話的錯亂感——那些早已消逝的鄉(xiāng)音穿透紙背而來,在你的耳邊娓娓講述祖先光榮與屈辱的歷史。

插圖:王又藝

潮汕地區(qū)除了閩語,還有分布于揭東西北部、揭西和陸河等地的“半山客”。這是一種被“潮化”了的客家方言,這些“半山客”地區(qū)的客家文化也被打上了潮汕文化的印記,在建筑風格、風俗習慣、傳統(tǒng)節(jié)慶等方面,都融入了潮汕族群的特點。

此外,像潮州鳳凰的畬話、饒平的疍家話,都與潮汕方言面貌截然不同,它們?nèi)缃裨诔鄙窃挼闹刂匕鼑聤A縫求生,成為“瀕危方言”。

潮汕的沃土上不僅涵養(yǎng)了豐富的語言文化資源,還孕育了一大批研究語言學的學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潮汕地區(qū)涌現(xiàn)了一大批專治語言文字學的學者,這種現(xiàn)象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很罕見。

如潮安籍的曾憲通,饒平籍的詹伯慧,汕頭籍的施其生,潮陽籍的張盛裕,澄海籍的李新魁、黃家教、林倫倫、陳偉武、王彥坤、陳小楓、陳斯鵬,揭陽籍的蔡俊明、李永明、周耀文、陳昌儀……

許多研究潮汕方言的學者,成了漢語方言學領(lǐng)域的重要人物。他們的代表作如李永明的《潮州方言》(1959),詹伯慧的《潮州方言》(1959),蔡俊明的《潮州方言詞匯》(1991),李新魁、林倫倫合著的《潮汕方言詞考釋》(1992),林倫倫的《澄海方言研究》(1996),施其生的《汕頭話音檔》(1997),陳恩泉的《潮·普雙言語詞典》(2010),周耀文的《潮汕話同音字匯》(2010),張盛裕的《潮陽方言研究》(2016)等,是漢語方言學領(lǐng)域的重要著作。

在他們的努力下,潮汕方言研究成果豐碩,成為漢語方言學學科一個頗為重要的學術(shù)領(lǐng)域。相關(guān)研究者也努力留存這份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

與生物物種資源一樣,語言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種方言一旦消失,以之為依托的思維方式、口傳文化、民風民俗也隨之消失,且永遠無法重生。

?作者 | 張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