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歪果仁仿的中國瓷器,越仿越奇葩?
原創(chuàng) 飄 印客美學

在西方人的眼中,東方大陸在無時無刻的吸引、誘惑著他們,而最為誘惑的便是那些精美的“瓷器”。

西方為了找到這些精美的“瓷器”,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
早期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其目的并不是為了黃金,而是為了東方的“瓷器”從而開辟的道路。

當見識過瓷器的精美后,因路途遙遠,心急的西方人開始了研究、仿造中國的瓷器,不過卻是越仿越奇葩。

下面跟著小印,咱們一起走進“瓷器藝術美學”傳入西方的真實歷史。
NO.1
要瓷器,居然靠諜戰(zhàn)?
西方人有多么愛中國瓷器?
曾經(jīng),他們?yōu)榱说玫街袊善鞯拿胤剑踔翆iT派出了間諜,對中國瓷器的秘方進行了一場間諜戰(zhàn)。

其實中國瓷器的秘方在當時是一件絕對機密的事情。
知道的人也只有那些瓷器作坊的老師傅,而不同的瓷器對應的秘方也是不同的。

那西方是如何獲得中國正版瓷器秘方的呢?
受康熙帝邀請,癡迷于中國瓷器文化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了一支傳教隊來中國傳教。

在這支間諜傳教隊,其中有一位中文名字取為“殷弘緒”的教士。
在傳教的同時他也醫(yī)治了當時很多的百姓,加上與江西巡撫郎廷極的私人關系,在官方默許的情況下,他在中國的“瓷都”景德鎮(zhèn)呆了7年。

雖然平時可以自由出入瓷器作坊,但為了得到中國瓷器的秘方,也是煞費苦心。

在經(jīng)過各種明察暗訪,加上使用“葡萄酒”灌醉師傅等方法。他成功的得到制作瓷器的細節(jié)和秘方,分兩次整理,寫成了十分詳細的報告寄回了歐洲。

殷弘緒在寫往歐洲的信中提到:中國的精瓷之所以密實, 是因為加入了高嶺土。高嶺土可以比作是瓷器的神經(jīng)。
而中國瓷器的秘方也正是殷弘緒告知西方的高嶺土,從此以后,瓷器的制作與秘方不再神秘。


西方也正式開始對中國瓷器進行大規(guī)模仿造。
就連著名的工業(yè)革命,大部分原因也都是因為想要進一步提升瓷器的產(chǎn)量而演變、誕生的。
更不用說現(xiàn)在市場中西方制造的那些價格高昂、品質(zhì)精美的瓷器,本身都是仿造的中國瓷器,都是對中國瓷器的盜版生產(chǎn)。

其實在得到中國的秘方之前,西方早已開始進行仿制,不過仿制的也都是奇奇怪怪的,小印就來帶大家看一看。
NO.2
這是什么奇葩仿制?!
說到仿制,那就不得不說最會敗家的波蘭國王。
因為過于喜愛瓷器,他甚至將請來的一名煉金術士直接囚禁在自己的城堡中。

因為這位煉金術士可以煉制出與中國瓷器相似的硬質(zhì)瓷器。
但仿制的瓷器大部分圖案也不再是中國的風景,逐漸轉(zhuǎn)變成為了西方的特色。

不過小印還是覺得看上去有些奇怪。
這位波蘭國王就順勢成立了歐洲第一個瓷器制造廠,開始進行專門的定制服務。


這就讓當時西方的王室貴族都開始了剁手等控制方式。
但也正是因為這項定制服務讓西方瓷器越來越有本土的特色。
西方的威尼斯率先出現(xiàn)了玻璃藍彩陶,而其他國家的仿制瓷器也相繼問世。
但哪怕到現(xiàn)在,西方人制造的瓷器也都是盜版的,都是仿制的中國瓷器!

一直到17世紀的末期,近代科學開始發(fā)芽,西方才終于模仿出一些像樣的中國瓷器。

他們也開始在每一件仿制的瓷器加入了西方的特色,逐漸進行生產(chǎn)。
比如將基督教的上帝形象描繪到瓷器之中,成為不像中國的,也不太像西方的特色瓷器。

但為了以假亂真,無論仿造出什么模樣的瓷器,都會在底座注明“made in china”。

當時的英國靠著近代科學與絕不放棄的精神,在進一步仿制下,也終于在礦產(chǎn)資源豐富的普利茅斯,成功制成了硬瓷器的蘋果酒杯。
這是整個歐洲制成的第一件硬瓷器。

說實話這執(zhí)著的精神讓小印都產(chǎn)生了一絲感動,而這支瓷器才真的是最奇特的。

還有喜歡綠色植物的奧地利女王,在對中國瓷器的仿制中,將自己獨特的喜好加入到瓷器的生產(chǎn)。
生產(chǎn)出了一種繪有鮮艷的綠色植物圖案的瓷器,并逐漸成為西方的特色瓷器品種。

這位女王為了搭配自己仿制的中國瓷器,將當時寢宮中的家具都重新進行設計生產(chǎn),使寢宮整體的紋路與青花瓷的圖案達成一致。
但仿制的青花瓷,無論是青花的顏色還是模樣,小印都覺得不太對。

當時的法國國王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法國的工匠琢磨不透中國瓷器的神秘材料和制造技術,就連嘗試的方式也都是稀奇古怪的。

他們認為中國瓷器之所以有清脆的質(zhì)感,是用了雞蛋的殼與龍蝦的殼加工進行生產(chǎn)的。

在制作失敗后,又將魚鱗、魚肉、蛋白,牛糞馬糞之類的都嘗試了個遍。
那結(jié)果也不可能成功,反而將中國瓷器真正的制作技術進一步神秘化。

雖然當時西方國家成功仿制出中國瓷器,但精美程度遠不如中國瓷器,就連圖案也還帶著一點奇怪的特色。

但在西方人得到了中國瓷器的秘方后,依然還是有些不正經(jīng),他們開始嘗試了制造各種瓷器。
比如現(xiàn)代法國的藝術家HELENA HAUSS,使用瓷器創(chuàng)作出的奇特作品。

(斧頭瓷器)

(流星錘瓷器)

(手榴彈瓷器)
為何西方人如此喜歡中國瓷器呢?跟著小印,咱們繼續(xù)看。
NO.3
連皇帝都要剁手買?
自從中國瓷器傳到西方,一夜間就變成了所有人都要爭搶的東西。
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只要擁有一件中國瓷器那做夢都能樂出花。

可中國瓷器到底擁有什么樣的魔力,能讓西方人如此為之瘋狂?

西方最早的餐具,百姓用的是木頭的,城里人用的是泥土做的陶器,只有皇室貴族才有可能使用金銀制作的精美器具。

但西方臨海氣候異常濕潤,木頭本身容易腐爛,土質(zhì)的陶器輕輕一碰就會碎。
而皇室貴族的金銀餐具,需要國家富裕才行,要不然也就是城里人的水平。

當時敗家的波蘭國王,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用600名騎兵,換取了普魯士國王收藏的百余件中國瓷器。
不得不說這么會敗家的國王小印也是頭一次見到!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西方人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陶器。
其缺點呢,是容易滲水,食物特別容易發(fā)生變質(zhì),無法儲存。

反觀同時期的中國瓷器,造型優(yōu)美,外觀精致,使用也很方便。
更不會因為氣候濕潤就造成損壞,這也是西方人最為看重的一點。

最早出現(xiàn)在歐洲的中國瓷器,是由馬可波羅帶回意大利的小白瓷瓶。
在當時的西方被譽為“白色的金子”可見價值非凡。

隨著中國瓷器傳入,西方人便發(fā)現(xiàn)中國的瓷器品質(zhì)高,密度好,封閉后很難滲水,能長時間更好地儲存食物。

中國瓷器甚至被當時的西方民眾認為是神才有資格使用的餐具。
他們堅信長時間的使用中國瓷器作為餐具,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他們還認為中國瓷器可以防止病毒的傳播、解決牙齒疼痛,甚至還能止住鼻血等等。
雖然這些功能在今天看來是有一些可笑,但是在17世紀的西方卻是讓很多人都深信不疑。

在顏值方面就以青花瓷為例,藍色與白色是中國瓷器中最為常見的顏色。
在瓷器的畫面設計中西方人也認為中國的山水是神居住的地方。

在瓷器中,古代的中國進一步將山水與花鳥等描繪在瓷器上,增添了一種風水所特有的寧靜與莊重。
在彰顯了中國山水的同時,藍白色也成為了當時西方皇家最時髦的裝飾顏色。

中國瓷器在擁有高超的顏值與獨特實力的融合之下,造成了西方人對中國瓷器越發(fā)的癡迷。
不過小印覺得也難怪西方人會這么喜歡,就那些中國精美的瓷器,到現(xiàn)在小印也還是非常癡迷呢!

今天的西方對中國陶瓷的喜愛,小印就帶大家了解到這里。

當然大家還有什么想知道的,想了解的可以在評論區(qū)告訴小印。
小印也會在新的一年中繼續(xù)陪伴大家,繼續(xù)和大家一起向前出發(fā)!
原標題:《歪果仁仿的中國瓷器,路子太野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