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時代的焦慮和疲憊:為什么我們會遭遇社交過載?
原創(chuàng) 高敏 全現(xiàn)在 收錄于話題#未來實驗手冊3個
全現(xiàn)在,全球青年精品資訊
作者丨高敏
疫情剛爆發(fā)時,群聊是我們的生命線,通過即時通訊軟件,我們與工作伙伴、朋友和親戚互發(fā)信息聊天,這幫助我們在這個千年一遇的危機中與外界保持聯(lián)系。但很快,有人發(fā)現(xiàn)群聊讓自己的壓力更大了——手機不斷被實時更新的新聞通知點亮,在一個小時內,我們就可能從任何一個群聊中收到五六十條信息,這讓人焦慮。
在即時通訊時代,人們可能會遭遇社交過載。如果它們能在危機中給我們慰藉和聯(lián)結,為什么有些人會對此感到疲憊不堪和不知所措呢?
01
“溝通債務”
通訊軟件中的信息是隨意的、即時的,研究表明,比起電子郵件,人們更喜歡它們。截至2020年3月底,WhatsApp的用戶量已經激增了40%。如果沒有Zoom、Slack和WhatsApp,疫情將是一種更加孤獨的經歷。但同時,群聊帶來的即時性和親切感會讓參與其中的人感到有壓力。
“它們使我們倍感壓力的原因之一,是內驅的實時讀取文本的沖動——網(wǎng)絡文化中,會期望你當即做出回應,” 埃利亞斯·阿布賈德(Elias Aboujaoude)說,她是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的一位精神病學專家,專門研究技術與心理學,“不立即回復會讓我們焦慮,它給我們一種落后的感覺,這打破了在線交流的主要規(guī)則。”

圖片:unsplash
更重要的是,當你在群聊中不能及時回復時,錯過的消息會迅速堆積起來。然后,在你意識到之前,發(fā)信息會開始變得像處理工作郵件一樣麻煩。牛津大學互聯(lián)網(wǎng)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伯尼·霍根(Bernie Hogan)表示,它造成了“通過異步信息積累起來的,可怕的溝通債務”。
在疫情爆發(fā)之前,我們可以用忙碌的生活作為借口,為錯過一條信息或整個對話辯解。如果你感到疲憊,不想?yún)⒓由缃换顒?,可以直接說出來。但由于社交活動的選擇越來越少,群聊在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覺得自己應該重視這些互動,然而信息的速度和數(shù)量卻比我們習慣的要快得多。
“盡管在此之前,我們也可以設法中斷自己手頭正在進行的事,去處理這種需要實時閱讀和反應的事情,但鑒于如今受打擾程度和頻率,要繼續(xù)這樣做幾乎是不可能的,” 阿布賈德說。
02
焦慮的“巴普洛夫條件反射”
但這不僅僅關乎網(wǎng)絡聊天,也關乎技術本身。我們已經知道,沉迷于手機和電腦對健康有害,諸如睡眠不足、焦慮、壓力和抑郁,都與此有關。但當我們所有的社交需求都依賴于即時通訊技術,這可能會增加人們的認知負擔。
“每個聊天群組可能都有自己的情感記錄。在這些平臺之間切換會產生智力和心理上的‘切換成本’?!?阿布賈德說。就她個人而言,她在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Signal上都至少有一個群組。
還有一個事實是,我們中的一些人正因為那些令人沮喪的疫情新聞而感到精疲力竭。雖然在我們努力了解新冠影響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朋友們分享的文章表示歡迎,但之后,我們又得開始面對一連串令人焦慮的新信息。
“在疫情初期,群聊可能讓人覺得這是同時與許多人共情的好方法。你可以指望群組里的每個人都和你有同樣的壓力,” 阿布賈德說,“但問題很快就變得明顯,一對一聊天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在群聊中會被成倍放大。”

圖片:unsplash
此外,每條信息或突發(fā)新聞的更新都會附帶通知——因此,即使群組里只是在來回發(fā)送表情包,在這種環(huán)境中,每當手機震動或屏幕亮起時,我們仍然會感到焦慮。
“即使你有能力區(qū)分不同的提示音,在這一點上,它幾乎就像巴甫洛夫反應,只要有嗶嗶聲就會引發(fā)焦慮,”美國心理協(xié)會衛(wèi)生保健創(chuàng)新高級主管韋爾·懷特(Vaile Wright)說,“這意味著發(fā)生了可怕的事情,即使它并不會令人害怕?!?/p>
03
退出
當然,你對群組聊天的容忍度取決于你還要處理的其他事情。懷特指出,并不是每個人都經歷著同等程度的壓力。
“你的姨媽可能退休了,一個人住,可能群聊真的是她與外界聯(lián)結的唯一出口。但是你的大學同學可能在居家辦公或者開視頻會議,同時還需要照看在家學習的孩子,然后大家可能只是覺得他們沒有保持群聊的熱情,” 懷特認為“很多人所經歷的疲勞程度可能導致參加群聊的積極程度不同?!?/p>
圖片:unsplash
如果你因為群聊而感到負擔過重,專家們說,有一些方法可以讓你在遠離社交過載壓力的同時,能欣賞聊天的重要性。
事實上,你不需要為沒有立刻回復別人信息而找借口。懷特補充道,我們應該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圍內做一些事情,以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她建議關掉通知、靜音或暫時離開群聊。她說,有些人的感情可能會受到傷害,但設定邊界是至關重要的——向對方解釋你有需要去做的事,而不是突然消失,或者這樣說,“我現(xiàn)在不能回這條信息,但下次我們通電話時,請一定邀我一起。”
阿布賈德指出,被群聊搞得精疲力竭也是重新發(fā)現(xiàn)電話交流的一個好理由,“這是一種在更深層次的交流中,仍然可以進行較少分心的對話方式?!?懷特對此表示贊同,她說:“群聊對于快速更新或分享有趣的表情包很有用,但并不適合分享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方面,比如提供情感支持,分享大笑或痛哭。而電話可以提供更多在情感層面上真正交流的機會?!?/p>
事實上,研究表明,語音交流——與單純的文本交流不同——可以提高你“移情的準確性”,以及你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從而促進更深層次的聯(lián)結。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談談,就拿起電話吧。如果你需要告訴你的朋友們你要屏蔽群聊了,他們很有可能會理解。“一段穩(wěn)固的關系能夠經受得住數(shù)字分離的考驗,” 阿布賈德說。

圖片:unsplash
——全現(xiàn)在原創(chuàng)文章,非授權禁止轉載——
原標題:《時代的焦慮和疲憊:為什么我們會遭遇社交過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