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晉東南古堡群,高鐵時代藏不住了(上)
黃哲
“三晉”,源自戰(zhàn)國初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今天提到這個詞,更多人會想起游牧文明和農(nóng)耕文明交鋒混血的晉北,想起太原的府衙文化,想起晉商文化的代表“祁太平”(祁縣太谷平遙,晉商最集中三地)晉中,以及滋養(yǎng)了華夏農(nóng)耕文明最早搖籃的晉南。
早在晉商縱橫天下之前就名人輩出、富甲一方的晉東南,被華麗麗地忽視了。近代以來的交通不便,也讓這里常年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明代都城在北京,明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于陜西,山西正是兵家必爭之地。大量城堡,就興建于那一時期。城堡不僅可以抵御外敵入侵,更容納了大量地方武裝,保護了地方。因此,澤州盆地,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聚“堡”盆。
如今,坐上去年底新開通的太鄭高鐵,從省會太原只需一個多小時,從鄭州出發(fā)一小時不到,就可到達晉城東站。晉東南古堡群,高鐵時代于是藏不住了。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海會寺琉璃雙塔。中國古塔專家張馭寰教授在《中國文物報》上撰文稱:“這在北方的樓閣式塔中也是唯一佳例。”黃哲 圖

晉城古堡
皇城相府,晉城旅游的C位
皇城村這個霸氣的地名,是因為康熙帝兩次御駕駐蹕此地而得。更霸氣的名字叫皇城相府,是晉城旅游當之無愧的C位。
我花了幾個小時,累計爬樓80多層,才把依山就勢、層樓疊院,總計內(nèi)外兩座城堡、共24個院落,才轉(zhuǎn)得大概差不離。

皇城相府河山樓
正門內(nèi)有座牌坊,上書“冢宰總憲”四個大字。所謂“冢宰”,是清代被稱為百官之首的吏部尚書。
而“總憲”,則是負責監(jiān)察百官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別稱。
“冢宰總憲”下還有小字,從右上往左下,讀起來很是鍛煉肺活量——戊戌科賜進士正一品光祿大夫、經(jīng)筵講官、吏、戶、刑、工四部尚書,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陳廷敬,陳廷敬是康熙朝的一代重臣,輔佐康熙半個多世紀。

和歐洲城堡雖風格不同,但形制功能卻類似,皇城相府有座高十丈、并深入地下數(shù)層的“河山樓”,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高層建筑。內(nèi)里更是水井、石磨等生產(chǎn)生活用具一應(yīng)俱全,堪稱全家老小近千人的保命樓。圍繞城墻高處分布的藏兵洞,更是可容納上萬大軍及糧草裝備。

圍繞城墻高處分布的藏兵洞,更是可容納上萬大軍及糧草裝備。
今天,陳氏族人的后代為了世世代代都守住金山銀山,早已全部遷出了城堡。城堡北面數(shù)百米開外的聯(lián)排別墅、單元樓和高層公寓,就是新一代皇城人的家園,其中不乏民宿,游客可在此品當?shù)靥禺a(chǎn),聽本地掌故。
“帶頭大哥”郭峪古堡
比起游客絡(luò)繹喧囂的皇城相府,郭峪古堡相對門庭冷落。其實從建筑藝術(shù)角度,其價值絲毫不遜于前者:城墻堡壘上有炮臺,城內(nèi)有地道則直通城外,城中的七層豫樓,直到抗戰(zhàn)時還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如此凜然不可侵犯的外表下,里面裝的卻是當?shù)匕傩詹衩子望}的居家日常。無怪乎中國建筑耆宿羅哲文為其題詞“碓堞高城郭峪村,中國民居之瑰寶”。

從郭峪古堡看豫樓。此七層豫樓,直到抗戰(zhàn)時還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郭峪古堡的建筑和街巷
陳氏先祖于明代遷居此地時,第一個落腳點正是郭峪。當時已經(jīng)是“官二代”的陳廷敬,在此度過了童年并接受啟蒙教育,直到其身為御史的伯父修建起后來的皇城相府“一期工程”才搬走。那時,還不是皇城相府的陳府,充其量只能算郭峪古堡北翼的衛(wèi)星城。
雖然建制只是村,這座古堡卻如道府州縣所在地那樣,有著齊整恢弘的城門,三道供人車行:東為正門曰景陽,西為永安門,北名拱辰門;南面還有一道水門直通沁河。

城門旁的當?shù)乩先?/p>
誰說明清年間的古堡里,沒有元以前的木建筑?郭峪古堡西部最深處,有座始建于金代的湯帝廟,為干旱的此地承擔著祈雨重任。

湯帝廟戲臺
整體落成于明中葉的郭峪古堡,是晉城古堡群里名副其實的“帶頭大哥”。其作為郭峪村的源頭,甚至可以上溯到唐代赫赫有名的郭子儀家族。
郭峪以郭氏得名,但近幾百年來,張姓才是這里的大族。從明朝中葉至清初一百多年間,不到五百人的郭峪村走出16位進士,大多均出自“節(jié)正仁孝”為家風的張氏家族。其中張好古、張好爵兄弟是此地最早做上京官者。
張好古?不是劉寶瑞相聲《連升三級》里和魏忠賢并稱“一對混蛋”的南郭先生么?
“我們村請專家查閱了所有明史,還派人去了相聲里‘張好古’的老家山東臨清實地了解,國內(nèi)再無第二個張好古。”買水的時候,一位張大爺告訴我,“他和魏忠賢差了五個皇帝呢”。
原來,元朝將領(lǐng)張好古因得罪人太多,無辜被潑臟水,其實是清官、好官。真實歷史中,他連升三級不假,卻因為“性剛毅有為,不畏權(quán)勢”(清雍正《澤州府志》),又被連降三級,平反后才官復(fù)原職。
如今尚存的張好古故居,雖然門樓及一對石獅均矮小,得名“小獅院”,但牌樓式大門,及門額字牌之上的四組斗拱、和前后檐下的垂蓮柱,還是能顯出昔日主人的身份。

張好古故居
古堡內(nèi),處處可見為了方便行人,住家自己寧肯做出犧牲的拐彎抹角。坐落在古堡中心的民間救火會建筑,則是此地忠厚好古之風的見證。
昔日古堡中的名門望族吃什么?
辭別皇城相府和郭峪古堡所在的北留鎮(zhèn),我決定慢慢消化一下。此時,距北留五公里的中莊布政李府,吸引了我的注意。
民以食為天,昔日此地古堡中的名門望族吃什么,是晉城古堡文化中極其重要的舌尖部分。
布政李府里,居然提供昔日最為傳統(tǒng)的“八八宴”。
可一個人哪吃得了這么多?正發(fā)愁呢,“沒事,除了逢年過節(jié),以前的官大人們一頓也就是一個菜!”老板挺善解人意。不過我還是“驕奢淫逸”了一把:兩個菜和一個棗花饃。來都來了。
等上桌才發(fā)現(xiàn),為啥一頓一個菜就夠了:量的確很是實惠,可無論是雪花雞片,還是黃花菜,其實全是湯菜,全是一個賣相,更是一個味道。

晉城人把別人用來吃喝玩樂的時間和金錢,都用來蓋古堡、建大院了。餐飲文化非常之樸素。
再看一眼鄰桌,便覺得自己之前拒絕了老板“來個進士小格吧,一份相當于吃了四道菜”的好意,還是十分英明的。原先以為“小格”類似日本料理,種類繁多,但是一樣只一口,吃不過癮。其實真相是,哪怕格再多,最后也全是進了那一大碗湯,成了一勺燴。原來大廚已是八十高齡,的確親身見識過當年“八八宴”的真章。
次日清晨,辭別李府,和司機聊起此事。小伙子來自王屋山另一側(cè)的河南,如今娶了晉城本地媳婦,在此安居樂業(yè)?!坝羞@鍋湯真的已經(jīng)不錯了!”他一聽就樂了:別看晉城無論口音還是文化,其實都更接近河南,但骨子里絕對是山西’老摳兒’?!?/p>
山那邊就是河南,民風的差距比地理距離還遠。
以布政使李豸李大人來說,他這一整座堡壘共有院落60座,按當時物價,一座就得要白銀200兩才能修建,而當時哪怕是富縣,年財政收入也不過300兩??扇思艺諛右诲仠?、簡單菜色輪流來,湯水囫圇進肚,一吃就是一輩子。
小哥也不怕“家丑”外揚?!叭绻f起在這兒‘倒插門’最大的好處,就是省錢。別看離得這么近,我們老家過個年,光買吃的,怎么也得一萬塊。在這兒,五百塊夠一大家子過個年了!”
原來,晉城人哪里是什么土豪,只是把別人用來吃喝玩樂的時間和金錢,都用來蓋古堡、建大院了。

布政李府
晉城人的建堡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戰(zhàn)國時代。比如屯城的地名,就來自秦國白起在此屯兵,至今仍有兩千余年前的遺跡。但晉城人顯然對這位名將沒任何好印象,因為他坑殺了本地四十萬趙國子弟——那場著名的長平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只是昔日絞肉喋血的地名,改名叫做高平。
作為山西在全國都數(shù)得上的富縣,高平有出名的高平十大碗。有“八八宴”水淹七軍的前鑒,自然也就有了思想準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冤枉人家了,十大碗還真不全是湯湯水水,領(lǐng)銜的“白起肉”就不是。
來自什么珍禽異獸?答案是豆腐。只因當?shù)厝撕拗牍?,便將這一“白色、發(fā)起”的食物,命名為仇人的肉。但在入口大嚼之前,還要讓仇人接受刀砍、油炸、水煮這三苦。若嫌寡淡,那就蘸點白起腦漿——豆腐渣混蒜泥。
有仇的報仇,恩惠也決不能忘。無論八八宴,還是十大碗,里面都有道魷魚湯。而這道湯菜也是當?shù)卮笮★堭^都會有的傳統(tǒng)菜。
但山西明明是個內(nèi)陸省份啊?
原來,出身高平的最大官祁貢,歷任廣西、廣東巡撫,最后官拜兩廣總督。而干海鮮,正是這位大儒千里孝親的拳拳之心。

祁貢墳,晉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祁貢宅邸那座堡壘如今已破敗不堪,而雖有幸成為國寶的祁貢墳,也曾被盜去兩根碑亭龍柱,但能以這種方式在本鄉(xiāng)本土為后人永遠銘記,祁大人也算值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