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燜雞始自濟南卻不被知的“尬局”:能否像沙縣小吃帶紅城市

黃燜雞在小吃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公認的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張家然 圖
一直以來,黃燜雞與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齊名,但是卻鮮少有人知道黃燜雞是一道魯菜,起源于山東濟南。
3月25日,澎湃新聞(m.dbgt.com.cn)通過天眼查查詢發(fā)現(xiàn),以“黃燜雞”為關鍵詞搜索公司,可以找到44174條相關結果,其中位于山東省的有6174條相關結果,占比超過1/8,位于濟南市的有718條相關結果,占比超過山東省總數(shù)的1/10。
據濟南主打黃燜雞的某餐飲公司官網介紹,截至目前,該公司加盟門店已6000余家,美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等國也相繼開店。
“別說外地人了,就是濟南本地人,相當一部分至今都不知道黃燜雞是濟南產物?!庇芯W友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行業(yè)里多是小微企業(yè),經營企業(yè)考慮的多是商業(yè)因素,而沒有地方品牌概念。官方可以引導企業(yè)適當延展黃燜雞的命名方式,在其名字上加上泉水或者泉城的標簽,應該會讓更多的人見到黃燜雞,想到濟南?!鄙綎|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竇大海不僅是大學教師,而且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餐飲企業(yè)品牌,談及“黃燜雞始自濟南卻不被知”如何破局,他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這樣支招。
本地人不知道發(fā)源地
與發(fā)源自福建三明的沙縣小吃不同的是,不少濟南本地人對黃燜雞米飯的來源并不了解。
“只是在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各種售賣黃燜雞的小店,但是并不知道發(fā)源地在濟南。”很多濟南本地人在提及黃燜雞時這樣說。
“黃燜是一種烹調工藝,它不是魯菜體系里最典型的烹調工藝,我們一說麻辣可能會想到四川菜,但是一說黃燜可能不會想到魯菜,這種工藝對魯菜的代表性沒有那么強。所以更多的人記住了這種做法,而沒有探究到底是從哪來的?!备]大海分析。
大眾網資料顯示,作為“國民小吃”的黃燜雞米飯,它的起源流傳著多個版本,有說是源自上世紀30年代濟南的“福泉居”菜館,有說最早出現(xiàn)在1927年的濟南魯菜名店“吉玲園”,還有傳說是清朝嘉慶年間的濟南名館“燕柳園”,把黃燜雞帶進了皇宮成了宮廷菜??傊?,無論是什么版本,黃燜雞出自山東濟南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反觀沙縣小吃,不僅名字帶有區(qū)域標簽,而且從業(yè)者也多是福建三明市本地人。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近20多年來,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黨委政府一任接一任,千方百計扶持小吃業(yè)。沙縣縣委原書記楊振西稱,“農民是沙縣小吃的經營主體,而政府則從政策和制度上予以引導和保障。”
據沙縣政府官網2020年底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沙縣小吃是福建省三張名片之一,遍布全國各地,共有240多個品種,獲得“中華名小吃”的有39種、獲得“福建名小吃”的有63種,有6萬多沙縣人外出經營小吃,年經營收入近百億元。沙縣先后被評為中國小吃之鄉(xiāng)、中國小吃文化名城,代表福建省作為唯一餐飲品種入駐上海世博會“中華美食街”窗口,并成功入駐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和全國人大機關食堂。

以姓名或姓氏來命名的黃燜雞店鋪比較常見
建議制定食材選擇標準
雖然很多濟南本地人不知道黃燜雞的發(fā)源地,但是黃燜雞在小吃界不可或缺的地位卻是公認的。
“黃燜是一種偏家常的烹飪方法,適應性比較強,基本上各地的人都能接受這種口味。另外,這種做法對鮮、脆等口感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是能開發(fā)一款味道不錯的黃燜汁,就可以簡單地進行標準化烹飪。正是鑒于烹飪技術難度上的低門檻,所以加盟開店、推廣運營相對簡單,也使這一道菜品大范圍流行。”竇大海稱。
縱觀市場上的各類黃燜雞品牌,以姓名或姓氏來命名的店鋪比較常見,基本沒有帶有地方標簽的店鋪,店鋪內也鮮有介紹黃燜雞歷史由來的圖文。
“我們小時候常吃的高粱飴曾是濟南的一個特色,現(xiàn)在也不太多見了。”竇大海經常有這種困惑,如何向外地來的朋友介紹濟南的小吃,像油旋兒、把子肉、甜沫兒等,都在外地沒有什么知名度,說出來對方也不知道。
培育一個新的小吃品類,并將其推向全國,難度是非常大的,強化黃燜雞和濟南的關聯(lián)度則是相對容易的。
“現(xiàn)在網上關于山東、關于濟南的討論很多,各個領域都很容易被關注,官方應該引導將黃燜雞納入這些討論體系,將黃燜雞打造成‘網紅小吃’?!备]大海稱。
“行業(yè)里多是小微企業(yè),考慮的多是商業(yè)因素,而沒有地方品牌概念?!备]大海認為,官方可以引導企業(yè)適當延展黃燜雞的命名方式,在其名字上加上泉水或者泉城的標簽,應該會讓更多的人“看到黃燜雞,想到濟南”。
從產業(yè)的角度來看,黃燜雞行業(yè)發(fā)展還停留在街邊小吃的初級階段,應該適當向高檔化、標準化的方向延伸。
“去制定黃燜雞食材選擇的標準,可能比制定工藝標準更有意義。食材選擇的標準化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也能加強與山東這一農業(yè)大省的關聯(lián)度。當然還有不可缺的是,當?shù)卣o產業(yè)發(fā)展一定的資源支持和政策引導。”竇大海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