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港片的黃金時代里,有多少熟悉卻叫不上名字的配角
原創(chuàng) 樵欞 國家人文歷史

本 文 約 5900 字
閱 讀 需 要 15 min
3月28日,中國香港演員廖啟智因罹患胃癌逝世??赡芎芏嗳藢@個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你看到這張臉,一定會說:“啊!原來是他?!?/p>

電影《無間道2》中,廖啟智飾演“三叔”。在屠殺尖沙咀五人幫時,他默默走開,吹了一首斷腸的友誼地久天長,這部分是廖啟智主動要求加上去的。來源/電影《無間道2》截圖
回想起來,在中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里,像廖啟智一樣讓我們無比熟悉卻沒記住名字的演員,真的太多了。
1
對于許多70后、80后,港片可謂青蔥歲月的重要一筆——少年為小馬哥流淚,母親為大頭文心酸,“香港有個荷里活”幾乎是半個亞洲在某個年代的共識。在尖沙咀的“星光大道”,李小龍、劉德華、成龍和周星馳的名牌前永遠游人如織。若把焦距拉遠,還有黎民偉、張徹、胡金銓,甚至林黛、胡蝶、白雪仙等等,歷代香港影視人沉浮興衰,卻也總是風流。
除了閃耀銀幕的主角,還有一些面孔也在我們心頭揮之不去,他們是周星馳電影里“跑龍?zhí)椎摹?,是主角的朋友、家人、對手?/p>
他們有的從龍?zhí)着艹隽酥?,如鮑起靜、吳孟達,最終封王封后——

電影《月滿軒尼詩》中,鮑起靜飾演阿來媽媽一角。來源/豆瓣電影
有的鏡頭有限,即便出演上百部戲也都只有三五句臺詞,但足以憑借一個角色讓觀眾多少年都念念不忘:

李健仁塑造的“如花”。來源/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截圖

“鬼婆”羅蘭塑造的裘千尺。來源/電視劇《新神雕俠侶》截圖

“爸爸專業(yè)戶”秦沛。來源/電影《誤殺》截圖
當?shù)厝朔Q他們?yōu)椤扒蚜ǚ取?,取自英文“Carefree”,意為無足輕重,而如若混跡多年連姓名都沒有的,則一概稱為“乜水乜水”,即“那個誰誰”。
20世紀60年代,《紐約時報》評價時值蓬勃發(fā)展期的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將當年香港影壇極盡癲狂的演繹與創(chuàng)制勾勒出了幾分。而銀幕中的大批綠葉們,也趁此用最敬業(yè)的方式,將“打好呢份工”的港人精神刻畫到極致。
2
老一批香港演員,大多將表演視為一份普通工作。視為普通,則為人謙和平順沒什么架子;視為工作,則講求專業(yè)與敬業(yè)。
當時,為港片培養(yǎng)出大批演員的主要是成立于1950年代的愛國影視公司“長鳳新”(泛指長城、鳳凰、新聯(lián)三家影視公司)、邵逸夫成立的邵氏兄弟公司和電懋。各家公司都開有自己的藝員訓練班和固定的龍?zhí)祝笳咝枰獣r呼之即來,結束后一盒盒飯就能打發(fā)。而有臺詞、有戲份的配角,則多半出自各家的藝員訓練班。
“長鳳新”的藝員訓練班里,有長相千嬌百媚的,也有長相樸實大方的。而邵氏則更青睞類似鄭佩佩一般的美女明星,或是姜大衛(wèi)、狄龍這樣英俊的男角。

年輕時的鄭佩佩。來源/網(wǎng)絡
演員午馬就畢業(yè)于當年的邵氏藝員訓練班,雖然演技精湛,卻一生幾乎沒做過主角。午馬原名馮宏源,改為午馬是因為當年影片演職員表都以姓氏筆畫數(shù)為序,筆畫少的名字能夠排在前面,方便被觀眾記住,這也足見當年演藝界“并不好混”。
午馬也曾感嘆,當時“跑龍?zhí)缀苷?,能混口飯吃都不錯了,我們那時候也想過走紅,但沒有遇到機會?!?014年,午馬因肺癌晚期病逝。出殯當天,洪金寶、狄龍、石天、岳華、成龍、曾志偉、姜大衛(wèi)、唐季禮八人為他扶靈,可見雖“未遇到機會”,但他在業(yè)內(nèi)和觀眾心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午馬飾演“燕赤霞”。來源/電影《倩女幽魂》截圖
同樣一生歷盡配角,甚至一度被稱為“演得比狄龍與張徹都多”的演員谷峰,一生雖沒做過主角,但無論正派還是反派,年老還是年輕,他都刻畫得細致入微,十足“演什么像什么”。

谷峰飾演的海公公(右一)。來源/電視劇《鹿鼎記》劇照
1982年,“長鳳新”解體重組為“銀都”,大批曾經(jīng)供職于此的演員被迫“下崗”。七八十年代,憑借張鑫炎導演、李連杰主演的功夫片《少林寺》的轟動全國,“長鳳新”負責人決定將資源調(diào)整重組,實行集團式經(jīng)營與管理。后來,雖有劉國昌、許鞍華、關錦鵬、張之亮及李志毅等導演都分別在銀都的支持下完成了許多重要電影的拍攝,但其發(fā)展態(tài)勢卻是再也不復歷史盛景。
3
在“長鳳新”起伏變化的過程中,一直走商業(yè)制片路線的邵氏影業(yè)仍持續(xù)發(fā)力。十多年間拍攝幾百部電影,占據(jù)同期香港影壇的大半壁江山。到20世紀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了電視行業(yè),與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合作培訓藝員。也正是在一期一期的“無線培訓班”中,大批演員從草根被送上屏幕,有的大紅大紫成為天王巨星,也有許多并不火爆、卻同樣讓人“臉熟”的面孔。
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里有兩段戲大有來歷。一段是周星馳抱著莫文蔚說臺詞時哭得過于動情,鼻涕差點掉在莫文蔚的臉上。這段戲其實是源自演員萬梓良當年的經(jīng)歷,由于演戲時過度投入,他常常弄得鼻涕口水齊飛。萬梓良雖多出演配角,但在演藝界地位極高,還曾一手提拔周星馳進軍電影界,有與生俱來的大哥風范,演起大哥來也一點不比周潤發(fā)、任達華遜色。

1988年,萬梓良因出演王家衛(wèi)電影《旺角卡門》,獲第八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來源/《旺角卡門》截圖

1997年,萬梓良在電影《古惑仔之戰(zhàn)無不勝》中飾演洪興老大蔣天養(yǎng)。來源/《古惑仔之戰(zhàn)無不勝》截圖
除了洪興老大,《古惑仔》系列電影還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反派,如飾演基哥的李兆基。他于1970年簽入香港無線電視臺任編導、演員,在影片中多出演有勇無謀的黑社會小頭目,他不僅會演戲,還會譜曲,《黑獄斷腸歌》中的兩首膾炙人口的監(jiān)獄歌就出自他手。由于塑造的惡人形象過于深入人心,李兆基也被觀眾評為香港影壇的“四大惡人”之一。

電影《古惑仔》中的李兆基。來源/電影《古惑仔》截圖
“四大惡人”,是指常演反派的何家駒、成奎安、李兆基和黃光亮。如今,除了黃光亮,三位演員都已離世。四人中,觀眾較為熟悉的可能是成奎安。成奎安曾一度因為長相過于兇神惡煞而找不到出頭的機會,幾經(jīng)打拼后回到邵氏,被李修賢發(fā)掘,成為一名正式演員。從1983年開始,成奎安就以演反派走紅,和周潤發(fā)張國榮等人都有過合作。

電影《英雄本色》中的成奎安。來源/電影《英雄本色》截圖
在《喜劇之王》中,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被人暴打卻一動不動,莫文蔚問他為什么,他說:“之所以不躲開,是因為導演還沒叫停,我仍然是一條‘死尸’,所以我是不能動的”。
這段鏡頭也有來歷。當年在拍《九品芝麻官》時,有一場周星馳和吳孟達在停尸房找證據(jù)的戲,戲中周星馳在田啟文身上夾了夾子,但他卻一動不動。戲演完后,周星馳問他痛不痛,他說:“痛啊,但導演一天不叫停,我是不能動的。”周星馳聽罷,和《喜劇之王》里的莫文蔚一樣,叫田啟文明天起跟他開工。從此,田啟文做起了周星馳的助理。

右一為田啟文。來源/電影《喜劇之王》截圖
說到田啟文,則必須提及周星馳電影中的一眾黃金配角。曾有網(wǎng)友討論,為什么周氏電影中的大多龍?zhí)?,離開周星馳大多都近乎“銷聲匿跡”,再也沒有翻起更大的水花?

范瓊丹飾演的“石榴姐”。來源/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截圖
對于這個問題,一方面,周星馳自身當年的“跑龍?zhí)住苯?jīng)歷,他始終認為劇情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周氏電影的內(nèi)核大多在反映小人物通過奮斗來反抗命運的安排,因此,小人物的塑造不會馬虎。

黃一飛飾演的大師兄。來源/電影《少林足球》劇照
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周星馳在拍攝時的反復NG、不斷嘗試。在周星馳的精心調(diào)試下,每一個配角都像是主角的分身,他們同樣閃耀,同樣與主角一起撐起了整部電影的思想輪廓。

羅家英飾演的唐僧。來源/電影《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截圖

陳百祥飾演的祝枝山。來源/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截圖

黃一山飾演的清代皇帝。來源/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截圖

馮勉恒飾演的體育老師。來源/電影《長江七號》截圖
電影《功夫》中,有一個女配角,她的知名度甚至蓋過了當時的“星女郎”,那就是“包租婆”。飾演“包租婆”的元秋也是香港老演員,1967年便進入電影圈擔任替身,也主演過幾部動作電影,后來息影。2004年,在周星馳的再三邀請后,復出演了《功夫》,還獲得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

元秋飾演《功夫》中的包租婆。來源/網(wǎng)絡
電影《功夫》里,還有一個大眾“熟臉”配角——林雪。早在1982年,林雪就開始出演電影,1986年認識杜琪峰后正式踏入電影圈,逐步成為杜琪峰電影的御用配角,如電影《槍火》中的殺手阿肥、《再見阿郎》中的刁惡警官、《暗戰(zhàn)》中記憶力差得驚人的黑幫跟班,角色雖各不相同,卻都被林雪演繹得栩栩如生,令觀眾印象深刻。后來,他還出演了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斧頭幫二當家。

林雪飾演斧頭幫二當家。來源/電影《功夫》截圖
而說起反派,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里的常威,在今天仍貢獻著各種“名場面”。常威的飾演者鄒兆龍,12歲便投身電影界,擔任武打替身。18歲時得到“七小?!痹埡榻饘毜馁p識,主演電影《全力反彈》后拜洪金寶為師。鄒兆龍曾六次與李連杰搭戲,貢獻出多場精彩的打戲。在很多電影中,鄒兆龍都是扮演反派角色,而最為觀眾熟知的,應該是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中那個十惡不赦的常威了。

鄒兆龍飾演的“常威”。來源/電影《九品芝麻官》截圖
4
周星馳所成長的時代,正是邵氏電影公司沒落、嘉禾如日中天、新藝城興起與TVB壯大的時期。20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以類型電影出擊,在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卓有聲名。相應地,大批演員從此騰飛。

周潤發(fā)、鐘楚紅、張國榮。來源/網(wǎng)絡
和周星馳一樣畢業(yè)于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演員有好幾百人。
而在“無線”之外,還有亞洲電視臺開辦的藝員訓練班,后來的無線“阿姐”汪明荃就出自于此,萬梓良、何家勁、江華等人莫不如是。一段時間內(nèi),兩家電視臺的藝員訓練班培養(yǎng)出香港影視圈的大批明星。

何家勁飾演的“展昭”。來源/電視劇《包青天》劇照

江華飾演的唐僧。來源/TVB版《西游記》截圖
那些年,從亞視培訓班走出了范瓊丹、黎明、張家輝、張敏等影星,也有許多臉熟卻叫不上名字的演員。早期出自嚴肅表演舞臺的張達明,后來在上百部電影中出演了大量“市井角色”,有猥瑣的小市民、好色的皇帝、能言的狀師等,他拍電影,也做舞臺劇,用商業(yè)所得支持藝術追求,兩不耽誤。

張達明飾演的皇帝。來源/電影《大內(nèi)密探零零發(fā)》劇照
同樣出自亞視的吳毅將,近年來仍然活躍在演藝圈。由于將大批反派角色塑造得入木三分,使得他堅毅甚至暴力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最早被觀眾熟知的作品應該是1999年出演的警匪片《反黑先鋒》。這部電視劇中,吳毅將飾演的個性剛強、屢破奇案的高喜一角,則是一個十足的正派。

電視劇《反黑先鋒》中的吳毅將。來源/豆瓣電影
5
說完了亞視,再來看看“無線”。
出自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第1期的許紹雄,幾乎出現(xiàn)在每一部港片中。許紹雄天生一幅喜劇色彩的臉孔,很有親和力,在屏幕上通過輕松、幽默、自然的演繹,將一些急躁魯莽、心直口快、嘴硬心軟、死愛面子同時又經(jīng)常惹出笑話的大叔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加上生活中為人和氣,經(jīng)常喜歡提攜年輕人,所以人脈很廣,是不可或缺的金牌演員。許紹雄家底淵源深厚,其叔公是參與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的廣東軍區(qū)總司令許崇智,魯迅夫人許廣平是其姑婆。

許紹雄。來源/網(wǎng)絡
畢業(yè)于第4期訓練班的李國麟,在黃日華、李若彤版的《天龍八部》中飾演的鳩摩智深入人心。李國麟演技精湛,堪稱無線的全能配角。在TVB劇中,他飾演的奸角居多,如《刑事偵緝檔案4》中的變性人,《創(chuàng)世紀》中的囂張大哥,《天子尋龍》中的殘暴國師。每一角色都被用心的詮釋,即便戲份不多,也從未見演員有絲毫怠慢。

李國麟飾演的鳩摩智。來源/TVB《天龍八部》截圖
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第15期的林家棟,早期還是諧星出身。出道后,他曾經(jīng)歷長達七年的龍?zhí)咨?,扮演的角色多?shù)沒有臺詞和名字,有時還需要赤膊上場充當替身。一次偶然的機會,林家棟被劉德華看中并簽約進自己的公司,出演了很多經(jīng)典的港片,如《無間道》里的“二五仔”等。

林家棟飾演“阿B”。來源/電影《無間道》截圖
1976年,無線電視臺舉辦聲寶片場之演技比賽,在這次比賽中拔得頭籌的鄭則仕從此簽約無線電視臺。人稱肥Kent、Kent哥、肥貓的鄭則仕,早年間出演多項影視劇更獲獎無數(shù),而讓內(nèi)地觀眾記住他的,則是同斯琴高娃等合作的作品《肥貓尋親記》。

《肥貓尋親記》中的鄭則仕。來源/《肥貓尋親記》截圖
時間越往后推移,那些熟悉又叫不上名字的臉都有了一個共性,常常出現(xiàn)在TVB的各類影視劇里——
如《尋秦記》里的反派趙穆、《大唐雙龍傳》里的奸臣宇文化扮演者李子雄——

電視劇《尋秦記》中的李子雄。來源/電視劇《尋秦記》截圖
參演過電影《刑警本色》,電視劇《笑看風云》《笑傲江湖》《天龍八部》《洗冤錄》中出演配角的劉江——

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的劉江。來源/電視劇《天龍八部》截圖
97版《天龍八部》的經(jīng)典離不開所有演員的齊心協(xié)力,如張國強飾演的奸狠“慕容復”至今仍被觀眾奉為經(jīng)典。在TVB十余年,他參演的影視劇多不勝數(shù),但很多觀眾仍叫不出他的名字。

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的張國強。來源/電視劇《天龍八部》截圖
而同樣在《天龍八部》中出演薛神醫(yī)一角的艾威,還曾扮演TVB臺慶劇《流金歲月》中的律師招文積、《鹿鼎記》里的多隆等角,多年來演藝生涯忠奸皆宜,莊諧并重——

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的艾威。來源/電視劇《天龍八部》截圖
早年是創(chuàng)作型歌手,后來進入TVB的蔣志光,在電視劇《我愛牙擦蘇》中飾演林世榮,在電影《逃學威龍》中演史老師,以及《醉拳二》中演雞骨草等,近年來,也仍然活躍在演藝一線——

蔣志光。來源/網(wǎng)絡
此外,仍有許多明星不勝枚舉,他們展現(xiàn)了TVB盛極一時的輝煌,也見證了它的衰退。越來越多的中國香港影人選擇進軍中國內(nèi)地,這批演員對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平易近人處事態(tài)度,依然值得當前很多青年演員學習。
他們可能不是很出名,卻是各類經(jīng)典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底色。就算多年如一日地充當“背景板”,他們依然憑借對專業(yè)的鉆研,將一個個充滿個性的人物、富有記憶點的片段帶到我們面前。
如果說年少時的開心最無價,那他們,也著實是精神世界里的“大富翁”。

參考文獻:
龍柒資訊:《盤點香港電影的經(jīng)典配角》,搜狐網(wǎng),2017年7月13日,參見:馬李靈珊:《香港配角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載《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32期。
END
作
者丨樵欞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苗祎琦、沈洪、孟祥夫
排版 | 孫蔚

原標題:《港片的黃金時代里,有多少熟悉卻叫不上名字的配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