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土地的變遷,愛與親情 | 家族志

2021-04-16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本文為鏡相欄目最新策劃專題“家族志”入選作品。如需轉載,請至“湃客工坊”微信后臺聯(lián)系。

文 | 吳彩華(北京大學)

指導老師 | 王洪喆

當我敲下“土地”二字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不是田園牧歌般的美景,也不是被詩人們所歌頌的鄉(xiāng)愁的承載之物,而是十二歲那年,脊背彎下去收割稻谷的感覺。頭頂烈日,天地像一個悶熱的大蒸爐,炙烤著身在其中的我。被割斷的稻葉散發(fā)出濃烈的青草味,直沖鼻端;脊背彎成九十度,右手一把把抓起稻葉,左手揮著鐮刀。脊背彎得久了,再直起來時便針扎一般疼痛。當時腦子里只有兩個念頭,就是“天氣怎么這么熱”和 “什么時候才能收割完啊?!?與我相反,我媽巴不得太陽來得再猛烈些,再炙人些,因為熾熱的太陽才能把打谷場上的稻粒烘得干燥發(fā)燙,散發(fā)出稻粒的清香;我爸巴不得能一直收割下去,因為“一直有得割,就一直有得賺,多好。”

當我向我的爺爺、我的爸爸提起“土地”時,他們又會想起什么呢?想起了關于土地的艱辛、困難、苦難,想起他們流過的汗水,想起時代變遷中土地的變遷,想起了土地上的愛與親情。

一、爺爺奶奶的土地往事

1982年開春的某天早晨,我爺爺、二十五伯父、十四伯父等壯年勞力聚集在土屋廳堂中,或坐或站,將目光聚焦到當時的生產(chǎn)隊長、十一伯父身上。分田到戶的春風終于吹進了這個處于廣西中部腹地的小村莊中。爺爺打著赤足,腳上一層厚而硬的胼胝,糊著一層半干未干的泥巴。時年51歲的他已經(jīng)在生產(chǎn)隊中度過了30余年的勞動生涯,沒有想到竟會等到生產(chǎn)隊解散、分田返戶的這一天,也不知道往后的光景怎么變化,只是大家終于不用在一個鍋里攪稀稠了。

憑借著小學六年級的學歷,爺爺當上了村長,兼任會計。他坐在一張書桌前,攤開了記錄本。

按照當時田地總面積和人頭數(shù)來劃分田地,每個人可分得七分田。田與田之間也分三六九等,好田與差田之間差著十分氣力。好田腳程近,田塊平整,容易集水。這好田中的好田,當屬廳堂外福山嶺洼[1]一片的田,靠近大路,容易運輸,又有池塘在一側,好輸水。而地處星垌的田,則是劣田中的劣田。腳程遠,水利未修,田間小路阡陌縱橫,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空手都難走,更別說還要扛運稻捆了。一張紙簽就能決定往后田地使用權的歸屬,誰不緊張呢?

一畝畝田地,早就被測量好面積,用相對位置“錨定”好名稱,再把這名稱抄寫在白紙上,將白紙卷成一個細長卷,投進一個陶甕里。大家目光寸點不離陶甕,當時的生產(chǎn)隊長,我十一伯父按住陶甕,咚咚咚地搖勻了甕肚里的簽。

“一個個來,一個個抓?!?抓到好田的,大喜;抓到劣田的,就低低咒罵一聲,往地上吐一口唾沫。

我爺爺心情復雜,抓到簽的人走到他面前,報出自己所抓簽兒上對應的田,由他一一記錄。從早晨到中午,田地劃分完畢。

奶奶得知我家抽中的田,兩畝在大撐垌[2],算是中等田,兩畝三分卻在星垌[3]這個“鳥不拉屎”的山嶺洼里,又得知十一哥家抽中的田全部是挨著廳堂的好田,當即把飯碗一撂,臉都拉長了。

位于福山嶺洼的好田,靠近大路,抽水方便

位于星垌的“差田”,現(xiàn)已修有水利,便于灌溉

晚上她將紡紗機踩得吱呀作響,帶著怨氣,和我爺爺吵開了。

“抽中這樣的田,腳程遠,土質不好,怎么做得來?”

“你這個村長,還沒有人家十一哥有手段,好田都被他們抽走了,太氣人了?!?/p>

“當時組生產(chǎn)隊的時候就沒有人愿意和十一哥他們組,嫌他們人太精明,你當時說沒關系,和他們組了,現(xiàn)在知道吃啞巴虧沒有?”

爺爺坐在小板凳上,雙手搭著膝蓋,神色黯然。他心知自己是村長,又是村里的會計,平日里忙于村務,四分之三的農(nóng)活都落在了自己妻子的肩膀上??粗拮颖粫竦明詈诘哪槪氲阶钚〉呐畠汉蛢鹤舆€在上學,家里的負擔一點不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不知道何日到頭。如果能抽到一畝好田,哪怕只是一畝,都能讓妻子肩頭的重擔卸下一些。她一個女人家,還要從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將稻捆挑回來,不容易。

只是好田都讓別人家抽去了。他隱隱覺得分田的事情落實得太過草率,有人接連抽中了幾畝好田,有人一畝好田都沒有。當初要是能想個細致的法子,均勻一點就好了。自己家光明磊落,不在抽簽上動手腳,可別人家就不一定了。別人家動了手腳,又能怎么樣?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往上數(shù)五代,都是同一個高祖爺爺留下的娃兒,再怎么都不能撕破臉皮。分田之事已經(jīng)塵埃落定,個人并不能對抗這具有契約性質的分田儀式的后果。況且他這個村長身份橫在那里,要是好處落在自己家,只怕別人在背后嚼舌根。

奶奶的抱怨聲依舊不絕于耳,怨怪起老頭子臉皮薄,凈讓自己家吃虧。

爺爺長戚戚地嘆氣,最終對我奶奶說:“說不定的。田還沒定下來,現(xiàn)在分給他們家,過三五年還要重新分過田的?!?/p>

畢竟當初還以為要在生產(chǎn)隊里呆一輩子,現(xiàn)在還不是分田到戶了?過幾年,田地再分過也不一定??晌覡敔斈棠虥]料到的是,簡陋的抓鬮儀式中確定的田地歸屬[4],一直延續(xù)下來,從1982年到2020年,再也沒變過。

二、爸爸的土地故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大家伙兒為了一畝好田歸誰種,暗地里不知起了多少波瀾;而如今,僧少粥多,好田都種不過來,是“請”別人種自己的田,好讓它不至于拋荒。

80后、90后從學校出來后,沒有選擇回到村中接過上一輩留下來的犁鋤,而是南下廣東,流入佛山、東莞等地的工廠中,成為工廠流水線上的一顆顆螺絲釘;老一輩種田人逐漸老去,再也執(zhí)不起犁鋤,便將好田租給他人耕種,劣田就任由它荒著,長滿了雜草。在

2008年前后,我家不再耕種遠在星垌的田地,任由其拋荒;2015年前后,我家將在大撐垌的中等田轉給他人耕種,同時承種了十一伯父、二十二伯父等在廳堂外的田地。

被拋荒的田里長滿了稗草

2020年清明前后,正值拋秧時節(jié)。我爸爸作為鄉(xiāng)村教師,也是基層扶貧隊伍的中堅力量。正是頭春育苗的季節(jié),他往對接的貧困戶家中跑得更勤了。不為別的,就是要勸還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靠自己的雙手掙口飯吃。”對于吃低保的貧困戶,國家落實了一個產(chǎn)業(yè)補貼政策:凡是貧困戶耕種一畝田,每年可得五百塊錢補貼。

自2006年起,十一伯父一家搬去城里住,便將他三塊大田中的兩塊“租”給了我的二十五伯父耕種,租金是每年兩百斤稻谷。2011年前后,二十五伯母在前往星垌巡田的途中,從田埂上摔了下來,被送進了醫(yī)院。在醫(yī)院出來后落了病根,全身麻木,再也不能耕種田地,家中的種田勞力剩下了我二十五伯父一人。這一條件符合申請低保的原則,伯父通過我爸爸的途徑申請了低保。每年種兩畝地,得到一千塊錢補貼。后來他實在干不來,從種兩畝地變成了種一畝,仍向上報的是兩畝,仍可得一千塊錢補貼。我爸爸“睜只眼閉只眼”,幫著自己親戚遮掩了過去。

今年早春,爸爸往二十五伯父家中跑時,伯父正蹲坐在門檻上,頭發(fā)灰白,臉色黧黑,將老舊的Polo衫卷起來,露出肚子上塌垂的肉。聽我爸爸來詢問情況,將手中的煙屁股往腳下一丟,踩滅,對我爸說:“老了,種了又不得多少谷,不想種了?!?/p>

我爸何嘗不明白伯父心中的小九九?種一畝田,要耕田、耙田、育秧、施肥、除草、收割、脫粒、曬谷,累死累活可得七百斤稻谷,一斤稻谷才值一塊錢;雖說有國家補貼化肥錢,可化肥錢是跟1982年的土地分配狀況掛鉤的,仍舊打進十一伯父的賬戶,到不了他頭上。支撐伯父種地的動力,就是國家對他種田“獎勵”的那一千來塊錢。如果能不種田又得補貼,那就是一樁美事了。

爸爸看著他這個哥哥兩鬢灰白,臉色黧黑,一生勞作的辛苦都寫在臉上,心又軟了: “得谷不得谷都不緊要,連田都不種又怎么好報說種了?還是得種,耕田收割又不用你打理。”

“是倒是這樣說,只是耕田又要麻煩你了?!?/p>

我爸69年出生,今年51歲,在村中卻成了最年輕的農(nóng)民,還能開得動耕田機。義不容辭地,他將幫親戚們耕田的重任攬在了肩上。

過得兩天,等田地“喝”飽了水的時候,我爸就該耕田了。在農(nóng)村社會中,只有中青年男勞力才擔負得起耕田的重任,婦女不行,小蘿卜頭不行,老人更不行。

耕田的工具從我爺爺時代的牛耕變成了爸爸時代的耕田機,但耕田花費的氣力一點都不少。耕田機用汽油驅動,機頭有油箱、一對大碾輪,頭重尾輕。身高一米六的爸爸精赤著上身,短粗的手指緊緊握住機把,幾乎是將自己吊在耕田機的尾巴上,用自己的體重去平衡它,好讓這個頭重尾輕的鋼鐵怪物哐哐哐地前進,不栽倒進泥水里。他跟在耕田機的大碾輪后,控制著機把,讓這個鐵怪物轉頭、回耕,碾輪濺起泥水,落在他的頭發(fā)上、臉上,小腿沒在泥漿里,活脫脫就是一個“泥腿子”。

農(nóng)閑季節(jié),被擋雨布遮蓋起來的耕田機

三、對凋敝的農(nóng)村與農(nóng)業(yè)的反思

“阿妹,你們不是說想吃荸薺,我去給你們撿來了。”十四伯母手里拎著滿滿一菜籃的荸薺,荸薺上搭著些苦麥菜,放在我家院子門口。十四伯母年近八十,瘦瘦小小,骨子里卻蘊含著一個農(nóng)村女性的堅韌。和我媽寒暄幾句后,便叫媽媽去摘她菜園子里的菜吃。

我望著十四伯母頂著一頂棉帽,褲腿挽得高高的,露出一雙瘦削的腿來,赤足走出我家院子;再望望地上一籃荸薺,一把青菜,低聲向媽媽問道:“伯母怎么會撿荸薺給我們家?”

“你伯母得知你爸爸愛吃,就去撿了?!?/p>

十四伯母家和我家“搭伙兒”,爸爸幫他們家耕地,伯母便幫我們家拋秧。念著我爸的幫扶,十四伯母常常招呼我們去摘她家的蔬菜,這不得知了我爸愛吃荸薺,就立馬下地去撿了送來。

我掂著這籃荸薺,腦海中浮現(xiàn)出十四伯母頂著大太陽,佝僂著身體將荸薺一個個挖出來的樣子,心中又是感動,又是難為情。要表達對一個人的感激,鄉(xiāng)親們不會說“謝謝你”,也不會說“今天我請你去吃飯”,而是說“我家菜多得吃不完,你家摘一餐來吃,”或者說“我們新得的玉米,分幾條給你?!敝钡浇裉欤覌屵€打趣我,當年十四伯母的茄子結得像滿天星一樣密集,我一刻不停地攛掇她,叫她拿我家的節(jié)瓜去和十四伯母換茄子呢。

這荸薺是不要錢的荸薺。自從農(nóng)村三權分置政策[5]推行開來后,也有外地承包商走進村子里,租種村人的田地。2019年下半年,十一伯母家的三塊大田被承包商看中了,以一畝

500塊的價格租給了承包商種荸薺。老人家不舍得買水果,承包商挑剩的荸薺成了他們的零嘴,不要錢的荸薺可比街頭賣的荸薺甜多了。不過十一伯母家的三塊大田,今年是租不出去了。承包商在荸薺種植中沒有掙到錢,不打算再租種了。這三塊大田自然又是我家和二十五伯父租種著,如今田里已經(jīng)稻苗青青,隨風涌起陣陣稻浪。

四、那些隨著田地拋荒而逝去的

如果說,我爺爺奶奶是純正的農(nóng)民,我爸爸半只腳仍留在農(nóng)民的門檻里,那我就是躍出了農(nóng)門的孩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上一輩為下一輩拼命流汗,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不用以農(nóng)業(yè)為生,而是可以干“坐辦公室”的工作。前浪們胼手胝足,在土地里刨食,用種糧食的錢在城里置了一塊地,在村莊之外建起了新的房子,好送他們的孫子孫女在城市里上學。

隨著田地拋荒而逝去的,不只是一代人的歲月與恩怨,還有一個大家族內部基于血緣和地域關系的連結。老一輩的人都有一個排序,比如十一伯父行十一,二十五伯父行二十五,我爺爺行二十一。新一輩的人散落在城市內部各處,互不往來,已經(jīng)排不出一個排行;村中的老人死去了,血緣關系稍遠一些的年輕人已經(jīng)不會再回來奔喪;70年代的土房子在風雨侵蝕下?lián)u搖欲墜,終于“嘩”地一聲倒塌,不會再有人回來,在它的地基上重新修建起嶄新的磚房;被拋荒的土地就一直荒著,荒著。

我遙望著父親吃力耕田的背影,已經(jīng)暗暗下定決心,從我開始,要去結束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這并不意味我會遺忘土地的贈予:我從土地中走出來,土地給予我的,是底層本位的思考模式;是對底層民眾生活的關注和反思;是像成熟的稻子一樣低頭收斂鋒芒;是踏踏實實,將根深深扎在土地上,枝干盡情向天空舒展,去探尋土地之外的人生。

 注釋

[1] 地名,按照客家話音譯

[2] 地名,按照客家話音譯

[3] 地名,按照客家話音譯

[4] 土地所有權歸村莊集體所有,但本地農(nóng)民的認知是,誰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這塊土地就是誰家的。

[5] “三權分置”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jīng)營權三權分置,經(jīng)營權流轉的格局。實施三權分置的重點是放活經(jīng)營權,農(nóng)民能夠將田地租由承包商耕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