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慶紅衛(wèi)兵墓故事|最慘烈的戰(zhàn)斗中,援軍遲遲未到
【墓志銘】曾永亮
生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川達縣人。于一九六七年八月十八日在潘家坪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享年二十九歲。

口述人:曾鐘 整理人:謝寅宗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曾永亮的遭遇,便淋漓盡致地闡述著這一道理。
1938年11月出生的曾永亮,原籍四川達縣。1966年文化大革命興起時,28歲的他已經是一名工人。堅持八一五派觀點的他,加入八一五機械兵團重閥造反團。
讓曾永亮喪命的那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1967年8月18日,那是重慶文革武斗中特別重要的一天。
8月18日-20日期間,重慶文革武斗的八一五和反到底派,在潘家坪進行重慶武斗中最慘烈的一次戰(zhàn)斗,史稱“潘家坪戰(zhàn)役”。
潘家坪,位于重慶市市中區(qū)(今渝中區(qū))西側長江與嘉陵江之間的山脊上,是重慶大坪至石橋鋪這一帶相對平緩地區(qū)中一處略微凸起的高地。建于此處的高干招待所(今渝州賓館),是這一帶的制高點。只要控制了它,便有助于八一五派拿下河運學校、郵電器材廠,威脅反到底派控制的重慶醫(yī)學院等單位,并對建設機床廠形成包圍。
在這種情況下,1967年8月16日上午,八一五派文攻武衛(wèi)指揮部召開地區(qū)各單位負責人會議,決定攻打位于沙坪壩至市中區(qū)交通要道中的大坪、潘家坪一線反到底派據點。
8月17日,配備無線電報話機、步談機,肩挎槍械的八一五派武斗隊員,在重慶大坪歇臺子集合。
戰(zhàn)斗決定在8月18日打響,這一天也是毛澤東第一次檢閱紅衛(wèi)兵的紀念日。
曾永亮是此次戰(zhàn)斗的尖刀班成員之一,他的任務是在8月17日深夜?jié)撊肱思移焊吒烧写l(fā)起偷襲。
之所以選擇偷襲,主要是因為八一五派的武器裝備落后,同時處于制高點的高干招待所,早在1967年8月1日,就被反到底派控制,并以極強的火力封鎖了道路。
攻打潘家坪時,八一五派雖然出動了坦克,但因重慶生產的坦克質量差,同時坦克所需的彈藥并不在重慶生產。以致使這個看起來很威風的東西,只能發(fā)射過期訓練彈,顯得“中看不中用”。
而反到底派則不同,他們的武器則很先進。半自動步槍、127高射機槍、望江37炮、江陵37炮一應俱全,彈藥充足。
曾永亮和其他尖刀班的武斗隊員,在夜色的掩護下,順利潛入高干招待所。經與后方商議,決定對高干招待所這一制高點實施爆破,進而消除隱患。在爆破計劃作出時,前后方溝通發(fā)現,尖刀班手上的裝備,無法實施爆破。
于是,八一五派指揮部緊急調動北碚區(qū)天府煤礦的八一五派系成員連夜趕往潘家坪支援,利用他們的專業(yè)爆破技術炸毀高干招待所。
但中途不知發(fā)生了什么變故,天府煤礦的專業(yè)爆破隊遲遲未能趕來支援。致使原計劃在凌晨發(fā)起的沖鋒,變?yōu)樵谥形邕M攻。
武器、地理位置都不占優(yōu)的八一五派,傷亡慘重。曾永亮也在戰(zhàn)斗中遇難。
這場戰(zhàn)斗,重慶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死傷百人,也是八一五派文革武斗開始以后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