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過出家逃離996的可能性有多高?我們請教了一個網(wǎng)紅和尚
原創(chuàng) 塔門 塔門

廈門大學旁邊南普陀寺的后山上,有一個小山洞,洞里密密麻麻堆著數(shù)百座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是因為破損了被送進來,有的是家里不想再供奉,也有些是因為供奉它的人已經(jīng)離世。
直到一個叫明安的出家人闖進這片游客止步區(qū),這些被遺棄的神明才得以在vlog里重見天日,此處也被明安喚作「流浪神仙收容所」。

↑截圖來自明安的vlog《流浪神仙收容所》
粉絲們將「考研上岸」「實習順利」「家人平安」「阿彌陀佛」打在屏幕上,也被「流浪神仙收容所」這個名字打動:「被遺棄的神明也有居所」、「城市里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你可以隨意放空自己的,公交車會到站,圖書館會關(guān)門,天黑之前就得下山了,這個城市擁擠飽和得讓人窒息」。
他們說,在明安的vlog里獲得了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視頻里的晨鐘暮鼓、云淡風輕,游客止步區(qū)里的山中日月長,都太符合年輕人對佛系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想要進游客止步區(qū)很容易,出家就行了?!泵靼苍趘log里開玩笑。
90后的明安出家近十年了,先后在國內(nèi)外大大小小不少寺廟里游玩參訪過。研究生期間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讀教育學,畢業(yè)后進入廈門的閩南佛學院,當起了幾十個研究生的班主任。一眾出家的學生和同事里,只有一個班長年齡比他小。

↑明安
寫漫畫腳本、寫書、拍vlog、帶佛學院研究生,粉絲們發(fā)現(xiàn),這個年輕的90后和尚,輕易就打破了自己對出家人的刻板印象。
堅持出家的原因,明安說其實一直在變,而最新的理由是好玩,“總體來說還是好玩的事情多于不好玩的事情?!?/p>
網(wǎng)紅和尚是怎么煉成的
上幼兒園的第一周,2歲的明安就創(chuàng)下了當?shù)刈钅贻p逃學記錄,幼兒園的大鐵門,是因為他的逃學才安裝上的。這一逃學紀錄至今還沒有被打破,讓他頗為自得。
在寺院里,他拍清晨的鐘鼓、天邊的云、屋檐下的風鈴、院子里的樹,拍山風拂秀林,夕陽映海上。時不時和朋友一起躺到山頂上曬太陽吹風,到廈門大學的海邊用石頭寫「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山頂曬太陽
一旦寺里有可以翹掉的法事活動,工作清閑下來,他就喜歡飛到國外,在不同的城市里乘坐公共交通到海邊發(fā)呆。
參加工作前的明安有很多可以好好發(fā)呆的時光。在自己的書里,他描述了很多自己的發(fā)呆狀態(tài):窩在寮房里曬著太陽發(fā)呆,盯著寺廟池塘里荷葉上的水珠發(fā)呆,就連參禪也會參著參著便妄念紛飛,思緒飛出禪堂在太平洋某個小島上漫游。
從前住廟時,他經(jīng)常趁著天還沒黑一個人跑去后山的樹林里坐在秋千上蕩悠。「一邊晃一邊等著暮色四合,直到最后連夕陽的余暉也慢慢沉到山的那一頭時才起身離開,偶爾會有看不出品種的鳥類怪叫著從枝頭飛起,從天空略過的同時也帶著樹葉發(fā)出唰唰的聲響。」
喜歡明安的粉絲們愛極了這樣發(fā)呆的鏡頭。996的生活里,發(fā)呆早就成為了一種奢侈。

↑明安在海邊發(fā)呆
如果只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也許明安在年輕人眼里只會是個普通的出家人?!胺鹣怠鄙畹牧硪幻?,視頻和微博文字里展現(xiàn)的幽默俏皮,讓他真正與大家印象中不茍言笑的僧人區(qū)別開來,同樣也是不少粉絲喜歡他的原因。
他在大部分視頻簡介里不管春夏秋冬地祝大家新年快樂;穿著圣誕丑T恤祝大家圣誕快樂;在駛向海邊的公交車上指著窗外的郊區(qū)樹林介紹,“看,這就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可以看到……第一大城市真的非常繁華,什么樣的樹都有?!?/p>
他將自制的氣泡水稱為「被米其林指南評價為:在這杯獨居的氣泡水死亡三周之后,我們在家中發(fā)現(xiàn)了它的尸體」,覺得自己拌的水果沙拉「嘗起來像是孩子拿了A以外的成績時,亞洲父母眼里的失望」,嘲諷自己的注水論文「可以拿去非洲解決干旱問題」。
視頻里是一個快樂無憂、沒有世俗煩惱的年輕人,但這些只是明安生活里的快樂集錦。甚至,剛從國外回來工作的2019年,他直言自己的快樂只占生活的0.27591%那么多。
“視頻里的我是真實的我,我一直相信只有真誠才能收獲共鳴。但又不是全部的我,畢竟有壓力的一面,比如寫論文、改作業(yè),沒什么可拍的?!泵靼舱f。
所以,現(xiàn)在的「佛門中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Vlog里游山玩水,現(xiàn)實的工作卻并不輕松。只看明安的朋友圈,任何人都會以為他也是個拿命換錢的996青年——
「再加班我就要死了?!?/p>
「我的工作量有多大呢?剛才有倆蚊子吸了我的血,現(xiàn)在飛辦公室搞教學去了?!?/p>
作為5個班四十多位研究生的班主任,明安除了會負責別的班級的一些比較基礎(chǔ)的佛學課,還要給自己負責的所有研究生安排課程,包括設(shè)計作業(yè)和論文。

與大家想象的不同,佛學院的研究生,不管是入學考試還是日常學習,難度都不小。雖然閩南佛學院的招生錄取率達到了50%左右,但2019年的考試,標準答案非常多,可以說照著抄都不一定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抄完。
佛學院的研究生有10個左右的專業(yè)可以選擇,包括禪宗、戒律、凈土、三論、文獻學、瑜伽、師地論、佛教史等。每天早上4點或4點半就要起床上早殿誦經(jīng),持續(xù)一兩個小時,早飯之后開始上課,下午課程結(jié)束后,4點半開始再進行一兩個小時的晚殿。
在明安看來,佛學院的教學制度對社會學校的教育形式即模仿又排斥,既劃分了預科、本科、研究生這類學歷等級,設(shè)置了考試、論文等評判制度,又保留了佛學特色,把每天的早晚殿、過堂(吃飯)、誦戒、佛事和形似社會學校的上課下課糅雜在了一起。所以學生們的壓力其實是雙重的。

↑明安和同學們元旦出游
也因此,在討論是否再給學院的研究生增加一些必須參加的宗教活動時,明安表示了反對。他給出了兩個理由:“我自己本身就比較排斥所有人都必須參加的集體活動,而且我覺得不太有必要?!?/p>
但他接著就被反問,如果不做這些,那佛學院的研究生跟普通大學的研究生有什么區(qū)別?
除了必須要出家這個硬性條件之外,在明安看來,與眾不同并不是要和別人做不同的事,而是做同樣的事情時有著不一樣的態(tài)度(It’s not about what you do that makes you different, it’s about how you do it)。

↑明安負責腳本的漫畫
比如他跟同學們出去吃飯,如果走之前桌上有剩飯,有的同學會對著桌子念施食咒,相當于把剩飯布施給其他眾生。比如半夜有同學生病去醫(yī)院檢查,大家都會陪同,會有人在檢查室外誦經(jīng),給生病的同學祈福。再比如,在外遇到流浪漢求助會帶回寺廟給予餐飯。
他不喜歡把學生區(qū)分為“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和“佛學院的研究生”,就像他最喜歡的作家尼爾蓋曼所說的,去定義就是去限制。
他希望自己的學生不要把自己定義為「佛學院的研究生」,也希望其他的研究生不要把自己定義為「研究生」。
也許正因為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教育風格,布置同樣的作業(yè),別的班主任會被學生問“什么時候交”,而明安只能得到“做不完會怎么樣”的反問句。
哪里有真正的佛系生活?去哪里你都會帶著自己
打破僧人標簽,始終是明安在做的事情。
符合大家刻板印象的僧人當然存在,比如可以用一句“阿彌陀佛”來表達感嘆、驚訝、喜悅等任何情緒的,比如一個人盤腿在寮房坐香,一坐就是一整天的,比如坐禪時堅持雙盤(兩條腿互相盤起來放在對側(cè)大腿)而不是單盤,導致每次結(jié)束都要原地休息好久才能站起來的。
但明安始終想讓大家知道,出家人也都是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不應(yīng)該把這一群體異化。
在《僧與人》的vlog里,他跟同伴去參觀佛學院學生的畫展。其中一個作品里寫著:清晨,伴著鐘聲醒來,第一件事——發(fā)愿:煩惱消除,智慧增長。另有一幅作品里寫,可不可以陪我長大,而不是教我長大。

↑佛學院學生的畫作
學業(yè)結(jié)束之后,他們也會面臨工作上的不同選擇。有的回原來的寺廟,有的去接手一家小寺院,住持一方,也有的可以留在佛學院工作,或者去非佛學院的大學里教書,像是文獻學、梵語、歷史之類的專業(yè)。很多學生也會選擇繼續(xù)讀書,鉆研學術(shù)。
工資,也同樣是他們選擇工作的重要考慮因素?!安还苣阍谑裁吹胤剑阋钕氯ギ斎皇切枰燥?,這些因素還是會考慮的?!泵靼舱f,出家人的工資往往比正常上班族要少一些。
前兩年他寫了一本書,起名叫《客夢》,源于一句詩:相看幾萬里,客夢共悠悠。但后來書名被出版社改成了《善哉善哉,就你話多》,因為這樣好賣。
出家人確實面臨的壓力會少一些,畢竟保持獨身就已經(jīng)切割掉了世俗里的很大一部分壓力。然而出家,并不意味著年輕人可以過上自己理想中的「佛系生活」。
“也許有人出家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的壓力,但我自己和我了解的朋友們,都是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出家并不是逃避現(xiàn)實的理想方式,因為不管你去哪里,你都會帶著你自己。如果只是為了逃避,出家是沒有用的,你到哪里都不會開心?!?/p>
在明安看來,出家只是可以讓大家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一些追求上面,喜歡坐禪就去坐禪,喜歡念佛就去念佛,喜歡看小說和打游戲的會有很多時間去看小說和打游戲。
“就像拼圖一樣,你把你丟掉的一部分空出來以后,就可以用更多的東西去填補這個空白?!睂τ诿靼瞾碚f,出家所帶來的“束縛”,“時間久了也就忘了”。他不覺得自己舍棄了什么,也不覺得自己失去了任何東西。
相反,他覺得他得到了他自己,得到了生活,他也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得到的更多,他得到了跟所有人一樣的東西——一輩子的時間。
明安養(yǎng)了一只名叫「那個」的小橘貓。貓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明安vlog里的生靈。它們或在寺廟的院子里漫步,或躺在光影斑駁的樹下睡覺,或在不知名的街角里流浪,總是在鏡頭里一閃而過。
他覺得貓很酷,「人類到了寺院,抬頭看見廟宇佛像,哇一下就被神秘的宗教力量沖擊了,好神秘好恬淡好頓悟好素,嗷一下就升華了(其實沒有)。貓不是,貓不覺得這里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一樣,該拉屎拉屎,該吃鳥吃鳥,要你管?!?/p>
作 者 | 郭雅瓊
編 輯 | 王朝靖
頭 圖|ins @takubannai
談?wù)?/p>
你覺得怎樣才能佛系地生活?

原標題:《通過出家逃離996的可能性有多高?我們請教了一個網(wǎng)紅和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