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持證街頭藝人初演兩天小費過千,市民熱情但暫不新增

10月25日,上海首批獲得資質證書的街頭藝人在靜安嘉里中心廣場掛牌“上崗”。10月27日,澎湃新聞(m.dbgt.com.cn)記者來到演出 現場,發(fā)現街頭藝人表演熱情,吸引不少附近白領與路人照相,小費收入頗豐。在上周末2天表演中,水晶球表演者陸昕一共收入約1300元。
不 過,此次試點的靜安區(qū)白領較多,對街頭藝術這類文化的接受度相對較高。如果試點成功并推廣,持證藝人到新的指定區(qū)域表演,還能否靠小費維生?管理部門會否 出臺政策持續(xù)扶持街頭藝人?10月27日,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街頭藝人的具體管理還需進一步研究,持證藝人的數量暫時不會再增加。

10月27日, 上海嘉里中心廣場, 街頭表演藝人保羅?伯蘭杰為路人贈送他制作的氣球工藝品。 早報記者 劉瑾 圖
市民:表演很正規(guī)也好看
10月27日下午,7名佩戴證件的街頭藝人在靜安嘉里中心廣場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工作。在現場澎湃新聞記者看到,附近的白領與路人時不時拿出手機拍照,并給出“小費”。
市民黃先生表示,每個藝人表演都很熱情,自己不排斥給“小費”,“因為感覺很正規(guī)也好看”。
33歲的上海小伙陸昕一身穿黑色緊身衣,在音樂的伴奏下,4個水晶球在他的手指、臂膀、肩部上自如滾動。他身前放著一頂魔術帽,里面是觀眾投入的小費,有紙幣也有硬幣。
陸昕一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周末,他在靜安嘉里中心廣場表演了2天,總收入約1300元?!爸灰魳芬黄穑蛟谏砩蠞L動,就不斷有人向我聚攏??吹剿麄兊谋砬?、給的小費,我可以肯定,我的演出非常受歡迎。”
陸昕一曾留學瑞士攻讀會計專業(yè),但2004年一畢業(yè)就成為了自由職業(yè)者。他說,在瑞士街頭藝人多、表演氛圍特好,萌發(fā)了他做全職街頭藝人的想法。
2005年,陸昕一曾回到上海,靠在商演活動中表演魔術維生,每場收入在1500至2000元。不過,商演少時每月只有一場邀約,“有時也很難維持基本生計”。
2008 年,陸昕一開始自學水晶球雜技表演,今年年初他再次回到上海。除了參與一些劇場秀,他會到徐家匯綠地做公益街頭表演?!拔也桓蚁裨趪庖粯?,把收小費的帽 子公然擺在地上,否則被當做營利性的街頭表演或乞討,會被城管阻止。所以我就自管自玩水晶球,也不收小費,吸引了很多孩子、年輕女性的圍觀?!?/p>
10月初,陸昕一通過面試,成為了首批獲得演出資格的8名街頭藝人之一。他認為,比起在家天天等商演邀約,街頭表演的收入更穩(wěn)定。“從目前來看,上海的觀眾很熱情,也很愿意看演出給小費。按這種趨勢,養(yǎng)活自己絕對沒有問題?!?/p>
他特別希望試點之后,街頭藝人能依然合法化,“我想被上海認可,而不是被城市排擠在邊緣外”。
藝人:持證表演心中更踏實
除了收入更穩(wěn)定,表演易拉罐制作藝人李雄剛表示,自己在持證演出后,心里添了一份踏實。
1990 年代,李雄剛在廢舊物資利用公司工作,他曾將廢棄易拉罐制成小禮品送給同事朋友,大獲好評。下崗后,李雄剛靠這門手藝養(yǎng)家糊口,但每每在路邊擺攤,都難免 被“驅趕”。如今作為持證街頭藝人,他雖然不能“叫賣”自己的藝術品,但他感到自己的勞動得到了認可。
同樣感到被認可的,還有表演吉他彈唱、37歲的殷鎧。他說,之前在公園、商業(yè)區(qū)、綠地做過街頭表演,時常和城管打游擊。“如今持證上崗安心不少,氛圍、演出收入也都有些保障?!?/p>
10 月27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試點平臺的搭建方靜安區(qū)文化局了解到,為了對街頭藝人進行有效的管理服務,靜安組建了專門組委會,包括區(qū)市容綠化局、公安分局、 城管、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形成“大文化”管理格局。試點期間,各部門按照“持有證書、規(guī)定時間、指定區(qū)域”的要求,共同維護藝人表演的規(guī)范與健康。
有關部門:暫不新增持證藝人
首次8名持證上崗街頭藝人表演地為何選在靜安區(qū)?
10月27日,有關管理部門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最終確定下來的靜安嘉里中心廣場與安義路沿線,有較高接受度的白領聚居地,“這其實不單單是表演,藝人還需要與路人產生互動,人氣相當重要?!庇嘘P人士表示。
街頭藝人表演試點期間,藝人身份的界定以及市民的反響,都是較為關注的重要問題。同時,街頭藝人表演涉及到文化、市容、工商、稅務等多個部門,這次試點也是在多個部門在這個項目上的第一次合作,其效果如何,也需要通過試點檢驗、探索。
有關專家表示,上海街頭藝人規(guī)范化演出有幾個難點:首先是立法跟不上,目前只能從相關演出管理條例尋找突破,但這遠遠不夠;其次,市民對街頭文化的接受程度還不高。
此外,藝人本身對“街頭藝人證”也持兩種態(tài)度:一部分人希望獲得合法身份,愿意通過街頭展示獲得路人的“小費”;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其街頭展演是“公益”,比如一些從事形體雕塑、繪畫的藝人,他們認為自己是專業(yè)的,并非街頭文化,他們更愿意通過商演獲得收入。
目前,仍不斷有藝人報名申請“街頭藝人證”,上海市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將記錄下這些藝人的姓名及相關資料,將在試點結束后評估是否頒證,試點期間將不再新增人員。一個月的試點演出結束后,涉及到此次街頭藝人試點項目的多個相關部門將進行總結、會商,進而研究出進一步的管理辦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