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體育政治化”了猶未了

在這種背景下,一場重大體育賽事尤其是競技體育,往往事關國家臉面的存廢、民族信心的消長、制度優(yōu)勢是否發(fā)揮。贏了比賽全民狂歡,運動員成為全民偶像,到處做大報告,幾乎要啥有啥;輸了比賽就如末日降臨,失利的運動員及其教練猶如民族罪人,就差弄去跟秦檜跪在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是體育界常見的情形。
這種扭曲心態(tài)之下,必定出現(xiàn)“舉國體制”、金牌至上,出國參加體育賽事,只是為了向先進國家證明中國人“行”,參加國內賽事則非要爭奪各行政區(qū)的金牌排名,因為這關系到各地體育官員的政績,而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本來意義被邊緣化。
政府組織體育賽事的目的,應該是借此推動全體公民身體素質的提高,但事實上自己卻被裹挾進了金牌競爭。所以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看到的是,公民的身體素質尤其是青少年身體素質難見提高甚至有所下滑,供全民使用的體育場所和器材少得可憐,但是中國在各種國際賽事獲得的金牌數(shù)卻扶搖直上。為了獲得更多的金牌,國內體育賽事中弄虛作假、服用禁藥等等手段屢禁不止,中國運動員在參加國家賽事時也有不軌之舉曝光。
這種本末倒置的中國式體育運動在北京奧運會后得到了一些反思和糾正,力度較大的舉措是,今年1月26日有消息稱,國家體育總局為引導全國體育界樹立正確的體育政績觀,取消了亞運會、奧運會貢獻獎獎項的評選,對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只公布比賽成績榜,不再分別公布各省區(qū)市的金牌、獎牌和總分排名。這可以視為延續(xù)百年的“體育政治化”開始走向終點。
但是“體育政治化”的終結并不意味著撥亂反正即刻到來。近日有人指控,歐洲五大聯(lián)賽在中國進行“傾銷”式轉播,奪了中國觀眾和球迷的眼球,損害了中國的經(jīng)濟利益,不利于中國足球的發(fā)展,因此應該對五大聯(lián)賽限制轉播,實行收費觀看、抽取轉播費以發(fā)展中國足球、建立合資球隊等等,以此“內修政理,外限強權”。
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最基本的特征是速度、力量、技巧的競爭。為了所謂經(jīng)濟利益,這篇文章竟然要求“閉關鎖國”,這不是排斥競爭又是什么?其他領域排斥競爭的苦頭還沒有吃夠么?沒有競爭或只有低水平的競爭,競技體育如何發(fā)展?
這種匪夷所思的體育經(jīng)濟民族主義的思路,與“體育政治化”何其相似乃爾,實際是另一種本末倒置的體育。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將公民個體強健體魄的體育運動上升到國家和民族利益高度,喻以體育運動本身所不堪重負的大義;其不同之處只在于,在政治掛帥年代拿政治說事,在經(jīng)濟掛帥年代,拿經(jīng)濟利益相誘惑,如此而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