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誰在否定大屠殺:可以質(zhì)疑太陽升起,但不能改變大屠殺的事實

否定大屠殺與陰謀論
常見的否認言論有:二戰(zhàn)期間,從沒有發(fā)生過殘害近600萬猶太人這種事;納粹從來沒有清除猶太人的政策和意向;在奧斯威辛-比克瑙滅絕營內(nèi)從來沒有毒氣室。
后來出現(xiàn)了一個更新的趨勢,即扭曲大屠殺的歷史事實。常見的曲解說法有:600萬猶太人的死亡人數(shù)實屬夸大事實;集中營中的猶太人死亡是由于疾病或是饑餓,而不是因為納粹政策;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日記是偽造的……
主導“大屠殺否認說”的是陰謀論。比如1959年美國牧師杰拉爾德·史密斯(Gerald L. K. Smith)就說,600 萬猶太人并沒有在大屠殺中被殺害,而是在二戰(zhàn)期間移民去了美國;1966年,美國歷史學家哈里·埃爾默·巴恩斯 (Harry Elmer Barnes) 撰文稱,盟軍夸大了納粹的暴行,是為了使對軸心國的侵略戰(zhàn)爭合法化;1964年,被納粹監(jiān)禁過的法國共產(chǎn)黨保羅·拉什聶爾(Paul Rassinier)出版了一本名為《歐洲猶太人的戲劇》的書,書中他稱毒氣室是“猶太復國主義機構(gòu)”的發(fā)明。
甚至還有來自猶太人內(nèi)部的說法,1960年代,美國猶太教哈西德派的一個領(lǐng)導人優(yōu)厄·泰特巴(Yo'el Teitebaum),堅持認為猶太人遭受的恐怖大屠殺不是納粹所為,而是上帝對猶太人的懲罰,因為他們沒有信仰:他們變得世俗了,并且參加了猶太復國主義。
否定大屠殺的案例中最有名的是恩斯特·聰?shù)聽?Ernst Zündel)與弗雷德·路希特(Fred Leuchter)。聰?shù)聽柺且幻幼≡诩幽么蟮牡聡耍?977年他成立了出版社,發(fā)行各種新納粹文學,其中就包括否認大屠殺的觀點。1985年,加拿大政府因其將其起訴,但因為沒有相應罪名,只能起訴他公開宣傳虛假信息。
1988年,聰?shù)聽栄堊苑Q是行刑方法專家的路希特親自造訪了奧斯威辛集中營。此人曾經(jīng)同美國七個州的政府部門簽訂合同,幫助他們改進監(jiān)獄里的行刑工具,因而被稱為“死亡先生(Mr. Death)”,但后來丟了這份工作,因為人們發(fā)現(xiàn)他根本就是濫竽充數(shù)的假專家。
從奧斯威辛集中營參觀回來后,路希特發(fā)表了假模假樣的《路希特報道:波蘭奧斯威辛-比克瑙滅絕營和馬伊達內(nèi)克集中營的工程設(shè)計報告》,這份報告后來被大屠殺否定論者用來質(zhì)疑大屠殺中毒氣室的使用。
1990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法庭上,路希特承認他從未接受過生物學、毒理學、化學的訓練,而這些學科對于1988年的《路希特報告》至關(guān)重要。
而聰?shù)聽柲??他?001年移居美國田納西州,2003年因被指控違反移民法而被迫返回加拿大。2005年,聰?shù)聽柋灰苫氐聡?,被曼海姆地方法院判?年徒刑,這是“否認猶太大屠殺”罪的最高判刑。
聰?shù)聽柊傅臋z察官評論道,“你可以質(zhì)疑太陽不能從西邊升起,但你不能改變大屠殺的事實?!?/p>
否認大屠殺與言論自由
聰?shù)聽柊钢?,言論自由是否應該有界限成為大家的關(guān)注焦點。
與以列色不同,加拿大和美國法律中并無“否定大屠殺罪”。憲法確保言論自由。因此,除非是將要發(fā)生暴力威脅,否則一切否認大屠殺或者煽動反猶仇恨的言論都是合法的。但在其他一些國家,尤其是發(fā)生過大屠殺事件的歐洲國家,都明文規(guī)定否認大屠殺以及散播仇恨言論是非法的犯罪行為。
所以在聰?shù)聽柊钢?,德國當局之所以能要求加拿大引渡聰?shù)聽?,并對之提起訴訟,其理由是人們在德國能夠瀏覽他否認納粹大屠殺的網(wǎng)站,因此他被視為也向德國人傳播這種信息。
不過,歐洲大陸第一個立法禁止否認大屠殺的卻是法國,即大名鼎鼎的“蓋索法”。蓋索法由法國共產(chǎn)黨議員讓-克洛德·蓋索提出,于當年7月在法國國民議會通過。該法案主要針對否定二戰(zhàn)歷史、主要是否定煤氣爐存在的學說。這一法案通過以后,任何在法國否定二戰(zhàn)歷史的言論和研究都是違法的。
德國刑法明確禁止否認大屠殺是在1992年,當局修訂《公開煽動法》時,在第130章新加入了專門針對禁止否認屠殺言論的“特殊條款(3)”。另外,德國《刑法典》第189條還規(guī)定,任何對于逝去生命的人們的貶低都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處以兩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罰金。
1994年5月,德國聯(lián)邦議會通過《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的法律,加重了“煽動罪”的定罪程度。按照新法,在公開場合宣傳、不承認或者淡化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可依法判處3-5年徒刑。聰?shù)聽柤从纱硕ㄗ?,并被判最高?年徒刑。
在美國,否定大屠殺雖然不能定罪,卻是言論的大禁忌。1990年,在伊利諾斯州成為美國第一個在公立學校強制教授大屠殺歷史的州后,學生家長英格堡和薩費特·薩里奇(Ingeborg and Safet Sarich)為了表示抗議,公開讓自己13歲的女兒退出學校,并聲稱史學資料將大屠殺是“謠傳和夸張”,引起輿論嘩然。1991年,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專業(yè)歷史學家組織的美國歷史學會發(fā)表聲明:“禁止歷史學家質(zhì)疑大屠殺的存在。”
歐盟和聯(lián)合國也通過立法和決議,譴責否認大屠殺的行為。2007年,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否認“等同于支持任何形式上的種族滅絕”。但這樣的譴責對伊朗這種時常舉行否認大屠殺會議惡心以色列的國家也毫無辦法。
附:“大屠殺否定論”年表
1955 年:威利斯·卡托 (Willis Carto) 在華盛頓特區(qū)成立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極右組織,這就是后來為人所熟知的“自由之家”。 自由之家直至 2001 年破產(chǎn)之前都是由卡托領(lǐng)導的,這個組織主張“純種”的美國人,并把美國和世界正面臨的問題都歸咎于猶太人。 自由之家自 1969 年開始出版宣揚否認大屠殺的文學作品。
1959 年:美國牧師杰拉爾德·史密斯 (Gerald L. K. Smith) 在反猶主義出版物《十字架和國旗》內(nèi)聲稱,600 萬猶太人并沒有在大屠殺中被殺害,而是在二戰(zhàn)期間移民去了美國。
1964 年:被納粹監(jiān)禁過的法國共產(chǎn)黨保羅·拉什聶爾 (Paul Rassinier) 出版了一本名為《歐洲猶太人的戲劇》的書,書中他稱毒氣室是“猶太復國主義機構(gòu)”的發(fā)明。
1966-67 年:美國歷史學家哈里·埃爾默·巴恩斯 (Harry Elmer Barnes) 在自由主義期刊《壁壘》雜志中發(fā)表的文章指稱,盟軍夸大了納粹的暴行,是為了使對軸心國的侵略戰(zhàn)爭合法化。
1973 年:費城拉薩爾大學的英國文學教授奧斯汀·愛普 (Austin J. App) 出版了一本小冊子:《600 萬的騙局:用偽造的尸體勒索德國人民》。這本小冊子在后來成為大屠殺否定論者的思想基礎(chǔ)。
1976 年:西北大學工程學教授阿瑟·巴茨 (Arthur R. Butz) 出版了《二十世紀的騙局:基于屠殺歐洲猶太人的案件》。巴茨是第一個利用學術(shù)嚴謹性的造假來鼓吹其謊言的大屠殺否認者。西北大學回應稱巴茨的這一言行“抹黑”了他的大學。
1977 年:恩斯特·聰?shù)聽?(Ernst Zündel) 成立了 Samisdat 出版社,發(fā)行新納粹文學,其中就包括否認大屠殺的觀點。1985 年,加拿大政府因其公開宣傳虛假信息將其起訴。
1977 年:大衛(wèi)·歐文 (David Irving) 出版了一本名為《希特勒的戰(zhàn)爭》一書,書中指出希特勒既沒有下令,也絕沒有縱容納粹政府對歐洲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 歐文為了使其論文合理化,不惜扭曲歷史證據(jù)和科學的研究方法。
1978 年: 威廉·大衛(wèi)·麥克卡丹 (William David McCalden)(也叫做里維斯·布蘭登 (Lewis Brandon))和威利斯·卡托一起在加利福尼亞成立了歷史復審研究所 (IHR),出版一些否認大屠殺的作品并組織開展學術(shù)會議。 歷史復審研究所打著正當?shù)膶W術(shù)研討的幌子,宣傳其仇恨的種族主義思想。
1981 年:法國的一所法庭因文學教授羅伯特·弗利森 (Robert Faurisson) 因稱大屠殺為“歷史學的謊言”并煽動對猶太人仇恨和歧視而被判有罪。
1984 年:加拿大法庭因公立學校教師詹姆斯·肯斯德 (James Keegstra)“蓄意煽動對某群體的仇恨”并向其學生鼓吹大屠殺否定論及其他反猶主義思想而宣判其有罪。
1986 年:以色列議會通過了一項法律,將否認大屠殺定為犯罪行為。
1987 年: 布拉德利·史密斯 (Bradley Smith) 成立了大屠殺公開辯論委員會,并將其總部設(shè)在加利福尼亞。20 世紀 19 年代早期,史密斯在十幾份學報上刊登了全頁的廣告或是社論板塊,標題為“大屠殺:有多少事情是虛構(gòu)的? 歡迎參與討論?!?/p>
1987 年: 法國國家戰(zhàn)線極右黨派領(lǐng)導人讓·馬力·勒龐 (Jean Marie Le Pen) 宣傳說,毒氣室僅僅是二戰(zhàn)中的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
1987 年: 摩洛哥瑞典籍作家艾哈邁德·拉米開始在瑞典的“伊斯蘭之聲”廣播。 他們將大屠殺描述為猶太復國主義或是為猶太人獲利的宣傳?!耙了固m之聲”后來又在其網(wǎng)站上貼出了《猶太賢士議定書》、《我的奮斗》等一些反猶書刊。
1988 年:應恩斯特·聰?shù)聽柕难?,弗雷德·路希?(Fred Leuchter)親自造訪了奧斯威辛滅絕營?;貋砗螅l(fā)表了名為《路希特報道:波蘭奧斯威辛-比克瑙滅絕營和馬伊達內(nèi)克集中營的工程設(shè)計報告》。
1990 年:在伊利諾斯州成為美國第一個在公立學校強制教授大屠殺歷史的州后,學生家長英格堡和薩費特·薩里奇 (Ingeborg and Safet Sarich) 為了表示抗議,公開讓自己 13 歲的女兒退出學校。 薩里奇一家同時還向有關(guān)部門、學者、記者和大屠殺幸存者郵寄了 6000 多封信,抨擊史學資料將大屠殺“謠傳并夸張”。
1990 年:法國政府出臺蓋索法,聲明質(zhì)疑危害人類罪(定義見 1945 年的倫敦憲章)的范圍或存在是刑事罪行。
1989 年:白人至上主義者大衛(wèi)·杜克 (David Duke) 在路易斯安那州議會贏得席位。 杜克在他的議員辦公室公開銷售否認大屠殺的文學作品。
1990 年: 瑞典法院判決艾哈邁德·拉米 (Ahmed Rami) 因“仇恨言論”而被監(jiān)禁 6 個月,并且撤銷“伊斯蘭之聲”為期一年的廣播牌照。
1991 年: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專業(yè)歷史學家組織的美國歷史學會發(fā)表聲明: “禁止歷史學家質(zhì)疑大屠殺的存在?!?/p>
2000 年:英國的一家法院稱大衛(wèi)·歐文為“激進的大屠殺否定論者”。美國埃默里大學的歷史學家黛博拉?利普斯塔特 (Deborah Lipstadt) 于 1993 年出版了她的作品《否認大屠殺:對真相和記憶與日俱增的攻擊》,歐文隨即起訴了她。
2005 年:12 月 14 日伊朗總統(tǒng)默罕默德?內(nèi)賈德在一次廣播電視直播中稱大屠殺是“虛構(gòu)的事件”。
2006 年:伊朗政府在德黑蘭主辦了一場會議,名義上是一次學術(shù)會議,實際召集了大屠殺否定論者,會議名為“回顧大屠殺:全球化的視野”。
2007 年:1 月 26 日,聯(lián)合國通過一項決議,強烈譴責否認大屠殺的行為。 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否認“等同于支持任何形式上的種族滅絕”。
2007 年:歐盟通過立法,明確規(guī)定否認大屠殺將會得到入獄的刑罰。
2009 年:出生于英國的天主教主教理查德·威廉姆森 (Richard Williamson) 否認毒氣室的存在,并且將大屠殺的范圍大大縮小。梵蒂岡最終要求威廉姆森收回他的言論。
2010 年:布拉德利·史密斯將其第一份否認大屠殺的網(wǎng)絡廣告投放在了 2 月份威斯康星州大學的《威斯康星先驅(qū)報》的網(wǎng)站上。由于方便使用并能夠輕松傳播信息、隱藏身份和保護自身,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大屠殺否定論者們宣傳的主要通道。
(參考資料:美國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