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陸克文TED演講:用“人類夢”化解中美矛盾
主講人:陸克文(澳大利亞前總理)
主題:中美關系注定沖突嗎?
時間:2015年3月
主辦:Ted大會

【編者按】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Ted大會上,提出“人類夢”概念,他希望中美兩國能夠形成合力,將全世界帶向共同繁榮。
以下是陸克文演講翻譯,有刪節(jié):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凱文,我來自澳大利亞,我今天是來幫忙的。
今天,我要來講一出“雙城記”,其中一座城市叫華盛頓,另一座叫北京。因為這兩個首都如何塑造他們的未來,以及美國和中國的未來,不僅影響兩國本身,也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或許是我們從未想過的方式: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飲用的水、我們吃的魚、海洋的質(zhì)量、我們將來使用的語言、我們從事的工作、我們選擇的政治體系都會受到影響。當然,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戰(zhàn)爭與和平。
你們看到(圖片上)這個人了嗎?他是一個法國人。他叫拿破侖。幾百年前,他做過這樣一個驚人的預測:“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她蘇醒之時,世界將會顫抖?!蹦闷苼鲎鲞^一些錯事,但他的這個預測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中國今天不僅蘇醒了,她還站起來了,并且正大步前進。我們所有人面對的問題是:中國將去向何方?我們將如何與這個21世紀的巨人打交道。
當你看到這些數(shù)字時,它們將在很大程度上挑戰(zhàn)你。這些數(shù)字預示著在未來十年,無論用那種指標衡量——購買力平價,市場匯率,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jīng)濟體。中國已經(jīng)是最大的貿(mào)易國家,已經(jīng)是最大的出口國家,已經(jīng)是全球第一的制造大國,也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家,美國排第二。
如果中國真的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jīng)濟體,想象一下,這將是自英王喬治三世(他不是拿破侖的好朋友)登基以來,第一個非英語國家,非西方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jīng)濟體。如果你不認為這會影響到未來世界的走向,那我只能認為,你肯定在吸食什么東西,這倒并不是說你一定來自科羅拉多。
簡言之,今晚我們的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理解這一重大變化。我相信,這將是21世紀上半葉最重大變化。它將影響很多方面。它會影響到最核心的領域。它在悄悄發(fā)生,它在持續(xù)發(fā)生。在某種程度上,它以某種不被察覺的方式發(fā)生,因為我們最關心的是烏克蘭局勢,中東局勢,ISIS,ISIL等恐怖組織動態(tài),以及我們自己經(jīng)濟體的未來走向。這是一次緩慢而平靜的革命。
重大變化同時也會帶來重大挑戰(zhàn)。重大的挑戰(zhàn)是這樣的:這兩個大國,中國——中央王國,美國——中文意思是美麗的國家,想想看,這是中國早在一百多年前給這個國家起的名字。這兩個偉大的文明,這兩個偉大的國家,能否為自己的國家,也為世界,開創(chuàng)出一個共同的未來。
簡而言之,我們是開創(chuàng)一個和平和共同繁榮的未來,還是面對戰(zhàn)爭與和平的重大挑戰(zhàn)?我將花十五分鐘時間談論戰(zhàn)爭與和平,時間顯然要比這個人(列夫?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少得多。
有人問我,為什么你這個在澳大利亞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會對學習中文感興趣?原因有兩個:第一,這是奶牛貝琪,是在澳大利亞農(nóng)村陪伴我長大的一頭奶牛。看到(我的)這兩只手了么?它們可不是用來干農(nóng)活的。很早我就發(fā)現(xiàn),我并不適合在農(nóng)場工作,而中國可以把我安全地從澳大利亞農(nóng)場的任何工作中解脫出來。
第二個原因,是我母親。現(xiàn)場有誰真的聽得進去你媽媽叫你做的事情嗎?有誰真的去做媽媽吩咐的事情嗎?我很少這樣做。但是,有一天,我媽媽遞給我一份報紙,報紙上的頭條說——現(xiàn)在,重大變化發(fā)生了,變化就是,中國加入了聯(lián)合國。那是1971年,我剛14歲。我媽媽給我看這則頭條,她說:“你要看明白,你要學習,因為它會影響你的未來。”
所以,作為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歷史專業(yè)的學生,我認為,對我來說最有益事情就是去學中文。學習中文很棒的一點就是,你的中文老師會給你取一個新名字。他們給我取的中文名字是“克文”。“克”在漢語里是克服,攻克的意思,“文”表示文學或者文藝??宋?,意思是經(jīng)典征服者?,F(xiàn)場有人叫Kevin(凱文)嗎?從凱文到“經(jīng)典征服者”瞬間變得高大上了。這么多年別人一直叫我凱文,你也叫凱文吧?你是否更愿意被稱為“經(jīng)典征服者”?
之后我加入了澳大利亞外交部,這是我引以為豪的事。但是自豪之前總會遇到挫折。我在北京的大使館工作時,陪同大使去人民大會堂。他當時是第一次去人民大會堂,要我為他當翻譯。我到了那里,中國的會議室是一個大的馬蹄形,馬蹄形前面是很重要的官員,馬蹄形的末尾是職位較低的官員,例如像當時的我那樣的小土撥鼠。然后大使用了這么一句不太優(yōu)雅的話做開場白,他說中國和澳大利亞正處在空前親密的關系之中。(China and Australia are currently enjoying a relationship of unprecedented closeness.)我心想,這聽起來很不合時宜,很奇怪,我要改進一下。需要注意的是:千萬別這么做。
因為當時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更優(yōu)雅,更經(jīng)典,所以我這樣潤色了一下:(中文)澳中關系最近處于高潮關系。會議室的另一端瞬間鴉雀無聲,你可以看到馬蹄形前面的官員,臉色變得很難看,馬蹄形后面低級別的官員,忍不住笑出聲來。我要翻譯的原句是:中國和澳大利亞正處在空前親密的關系之中。但我翻成了中國和澳大利亞正在享受美妙的高潮。從此就再也沒有人讓我翻譯了。但是,這個小故事卻充滿了智慧。無論你覺得自己有多了解這樣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總會有新的東西需要你去學習。
如果要讓中國和美國一起塑造未來,歷史是我們面對的一大難題。圖片上的這個人,不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他是希臘人,他叫修昔底德。他寫了《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他研究了雅典和斯巴達之后得出一個特別的結論:雅典的崛起及其在斯巴達引起的恐懼是戰(zhàn)爭不可避免的原因。這就是后人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
圖片上這個人,不是美國人,也不是希臘人,他是中國人。他叫孫子,著有《孫子兵法》。下面是他的名言:“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對于中國和美國,看上去似乎不怎么好。
這個人是美國人,他叫格雷厄姆?阿利森。他是位于波士頓的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一名教師,他正在進行的一個研究項目是,新興大國和既有強國之間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否也適用于未來的中美關系。這是一個核心問題。格雷厄姆已經(jīng)研究了十六世紀以來的15個案例,將這些確立為先例,讓我告訴你,15個案例里面有11個都以災難性的戰(zhàn)爭而告終。
你們可能會說:但是,凱文,或“經(jīng)典征服者”,這只是過去,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全球化世界,我們不會重蹈覆轍。
猜猜怎樣?經(jīng)濟史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歷史上經(jīng)濟的一體化和全球化到達頂峰的時候是1914年,也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前,這是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所以我們要想想,中國在同美國打交道時,中國是如何考慮,如何感知,如何定位自身的。而美國又是怎樣的?我們需要回歸本源,看看這兩個國家,這兩個文明,怎么能共同協(xié)作。
首先讓我來講講中國對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的看法。第一,中國認為在鴉片戰(zhàn)爭后的近百年歷史中受到了屈辱。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瓜分中國,到了1920年代、1930年代,上海街頭甚至出現(xiàn)了這樣的標語——“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看到這樣的標語,你會作何感想?中國的這種感受還來自于諸如1919年巴黎和會這樣的事件,德國殖民地被交還給世界各國。那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呢?被交給了日本。19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時,整個世界熟視無睹,不在乎中國發(fā)生了什么。
此外,中國現(xiàn)在還認為,美國和西方世界,不接受其政治體系的合法性,因為這種體系從根本上與我們所熟悉的不同。中國認為,直到現(xiàn)在,美國一直在試圖破壞其政治體系。中國還認為自己受到了美國盟友及其戰(zhàn)略伙伴的在其周邊的牽制。除此以外,中國人在內(nèi)心深處還覺得我們這些西方人非常傲慢,我們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政治和經(jīng)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還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中國人認為我們西方人是一群偽君子。
當然,在國際關系中,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還有另外一個國家,美國。美國是如何回應上述這些的呢?美國對此一一作出了回應。就美國牽制中國的問題,美國說:“沒有,看看蘇聯(lián)的歷史,那才叫牽制?!毕喾?,我們美國和西方歡迎中國加入全球經(jīng)濟,我們還歡迎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美國和西方國家說中國在知識產(chǎn)權方面作弊,而且通過網(wǎng)絡黑客攻擊美國和他國公司。此外,美國還說中國政治體系根本上是錯誤的……此外,美國還說了什么?美國害怕中國足夠強大后,會在東南亞和東亞建立勢力范圍,并將美國逐出。美國還害怕中國在足夠強大后,單方面尋求改變國際秩序規(guī)則。除此之外,中美關系,一切都好,沒有實質(zhì)問題。
然后,重大挑戰(zhàn)是,鑒于這些根深蒂固的情感和觀念,中國人稱之為“思維”,思考的方式,我們將如何為兩國的共同未來打下基礎?
我認為很簡單, 我們需要在面向共同目標的建設性現(xiàn)實框架下行事。我這么說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對分歧保持現(xiàn)實態(tài)度,尋求管理辦法以避免找到外交策略前有任何分歧造成戰(zhàn)爭或者沖突。在兩國的雙邊,區(qū)域和全球參與領域保持建設性,這無疑會對全人類產(chǎn)生影響。建立一個有助亞洲乃至亞太地區(qū)合作的區(qū)域性機構。在全球范圍內(nèi),進一步行動,就像去年年底你們已經(jīng)開始做的那樣,大家攜手努力消除氣候變化,而不是拳腳相向。
當然,有了共同的機制和政治意愿,所有的這些才會發(fā)生。這些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不過問題是,僅憑這些就能實現(xiàn)嗎?我們的腦袋告訴我們要這么做,但是我們的內(nèi)心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在澳大利亞有個小小的經(jīng)歷,是關于如何將兩個過去沒有太多共同點的人群聯(lián)系在一起。這(張照片)是我向澳大利亞原住民道歉的時候。這是澳大利亞政府和議會的歷史清算日。在肆意欺辱澳大利亞原住民200年后,我們白人終于做出道歉。
我記得,最重要的就是我凝視著這些前來接受道歉的原住民的臉龐的時刻。見到他們令我難忘,比如有一位老婦人對我說,她五歲的時候被迫離開父母。例如這位女士,我能在議會大樓擁抱和親吻這些原住民長者真是非同尋常的經(jīng)歷。有一位原住民對我說,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被白人男子親吻。那時,她已經(jīng)年逾七十了。這個故事太可怕了。
然后,我記得有一家人對我說,知道嗎,我們從遙遠的北方開車到堪培拉,就是為了這個道歉。我們穿過農(nóng)村,在回去的路上停一家咖啡館歇腳,點了一杯奶昔?!彼麄冚p手輕腳,小心翼翼地走進這家咖啡館,心中還有一絲焦慮。我想你們知道我講的是什么。猜猜道歉后第二天發(fā)生了什么?咖啡店里的每個人,每個白人,都開始起立鼓掌。這些澳大利亞人的內(nèi)心發(fā)生了變化。無論是白人還是原住民兄弟姐們,我們還沒有共同解決所有問題,不過我要告訴大家,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因為我們不僅用了腦袋,我們還用了心。
那么對于我們今晚的主題,中美關系的未來,我們從中得到了什么結論呢?腦袋說,我們有辦法前進。腦袋說,有一個政策框架,有共同話語,有一個日常議事機制,來把事情做得更好。不過心靈也需要找到一個出路來重新想象美中關系的各種可能,以及中國在未來世界參與中的各種可能。
朋友們,有時我們只需要憑借信念向前邁一大步,哪怕不知道結果如何。在中國,人們在討論“中國夢”,在美國,我們都很熟悉“美國夢”這種說法。我認為現(xiàn)在是時候在全世界,讓所有人開始設想一個“人類夢”。因為,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做的話,我們或許就能改變看待彼此的方式。
這是我留給美國的挑戰(zhàn),這是我留給中國的挑戰(zhàn),這也是我留給我們所有人的挑戰(zhàn)。但只要有意愿,有想象,我們就能把挑戰(zhàn)轉(zhuǎn)化為和平和繁榮驅(qū)動的未來,而不是重復戰(zhàn)爭的悲劇。
(翻譯:張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