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星照耀|勞模為什么日夜不分拼命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梁嫣佳 張洪斌(特約)閆以豪 文字/剪輯 王小小 調色 江勇
字號
勞模們希望通過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能夠來回報國家對他們的這種關愛和關心。(02:29)
“當時村民對這個環(huán)境我覺得已經(jīng)不能用滿意這個詞來形容,他們還是很激動的?!蓖瑵髮W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城市規(guī)劃系副教授楊辰回憶道。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在閘北、普陀、長寧三個區(qū)里,從400人以上的大型五金化工廠里選拔出了一批先進工人入住曹楊新村,“最后選擇的是271個單位,每個單位都挑了三五戶,大的可能有二三十戶,把他們就是安排在新村里面?!痹诮?jīng)過大量資料的調研核實后,楊辰在自己的著作《從模范社區(qū)到紀念地:一個工人新村的變遷史》中寫道。
第一代的新村居民是由國家單位通過對年齡、家庭住房面積、工作積極程度等綜合考量之后選擇出來的,其中也包括了單位內部選拔的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八援敃r他們覺得能夠被選中入住新村里面,真不是一般的工人。我們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工人的精英,精英群體?!?/p>
1952年,先進工作者入住曹楊新村新聞宣傳片。曹楊新村街道辦事處 提供(02:58)
對當時的工人們來說,住進曹楊新村可謂是一種榮耀。和同代的人相比,他們的居住條件一下子有了一個巨大的提升,換成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家里,他們用上了現(xiàn)代化的抽水馬桶、煤氣、電燈;走在小區(qū)里,他們看到的是紅頂綠窗白墻的屋宇和工人階級第一次接觸到的公園;走進社區(qū),新村配備了郵局、醫(yī)院、銀行、商場等等居住區(qū)公共服務設施?!坝械臅r候回家就覺得這個環(huán)境會這么像花園別墅,這么一種感覺?!痹欣暇用襁@樣回憶50年代的曹楊新村,一種實實在在的翻身感,讓他們的言語間滿是自豪。“因為國家政府對他們非常的照顧,所以他們跟單位跟自己的工作生產(chǎn)上,他們自己就要舍小家為大家。特別是住在新村的一些勞模,他要起到帶頭作用,所以他在工作當中是非常的投入。”勞模們希望通過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能夠來回報國家對他們的這種關愛和關心。楊辰提到,幾乎所有的新村居民都會和他聊到這些事情,無一例外。有些居民高興了還會唱歌,喊著當年的口號,像是“一人住新村,全廠都光榮”等等。
曹楊新村,是中國第一個人民新村,也是全國工人新村的代表,它承載著過去勞模光輝閃亮的那個年代。新村居民們感恩于國家對他們的照顧,所以除去工人這個身份賦予他們的義務,勞模們個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是他們全身心投入生產(chǎn)工作的源動力。
責任編輯:高劍平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