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僵尸肉”遭輿論“逆轉”真假難辨,南寧警方:正在核實

“僵尸肉”的說法流傳網絡大半月后遭到質疑。
7月9日,記者洪廣玉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文章《劇情逆轉的時候到了:“僵尸肉”報道是假新聞!》,認為“僵尸肉”其實并不存在。
“這篇文章發(fā)出來之后收到了很多意見,當然文章并不是很成熟,但我的看法仍然是,新華社最初的報道在新聞操作上存在缺陷,并且現(xiàn)在也沒有直接的證據(jù)證明存在‘僵尸肉’,所以應該判斷它是不存在的?!?月10日,洪廣玉對澎湃新聞(m.dbgt.com.cn)記者解釋道。
就“僵尸肉是否存在”這一核心問題,澎湃新聞記者7月10日分別致電了曾被報道稱“出現(xiàn)了僵尸雞爪”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以及南寧相關部門,但截至發(fā)稿為止,未有當?shù)夭块T明確表示“僵尸肉”不存在,但也沒有相關部門公布查獲“僵尸肉”的詳情。
另一個在前述報道中出現(xiàn)的長沙海關10日則在接受湖南媒體“紅網”的采訪時表示,從未查到過“僵尸肉”。
但也有網友質疑“有關部門”的回應,認為其說法并不可信或被采訪者“不了解情況”。甚至有匿名網友爆料稱親眼見過“僵尸肉”。
7月10日上午,南寧市公安局宣傳處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僵尸肉’的情況目前正在進行核實,現(xiàn)在無法輕率的作出結論,等結果出來后會向社會統(tǒng)一公布?!?/strong>
多位食品安全以及冷鏈專家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從冷凍技術上來說,肉品被保存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完全可能,但目前的冷庫保存成本并不低廉,約合每年每噸2190元-5475元,“僵尸肉”的存在并不經濟。
長沙海關:從未查到過“僵尸肉”、“僵尸鳳爪”、“僵尸果汁”

6月下旬,有媒體報道稱,一些比年輕人年紀還大的“僵尸肉”通過走私入境,搖身一變成為餐桌佳肴,而這些肉“有的來自疫區(qū),有的嚴重過期”。
報道引起廣泛關注?!敖┦背蔀榱诉^期冰凍食品的一個常用形容詞,甚至過期的冰凍木瓜塊也被順利成章的叫做“僵尸木瓜”。
“這件事是一位專家提醒我的,當時‘僵尸肉’的報道出來之后,他感覺在新聞嚴謹性上存在問題,就讓我關注一下,他認為,如果‘僵尸肉’的概念被惡炒下去,會對整個冰凍食品行業(yè)造成大沖擊,人們會因為這么個隨意的說法不敢買冰凍肉品了?!焙閺V玉解釋說,“當然走私凍肉現(xiàn)在是大量存在的,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凍肉走私過程中的肉品的保溫風險以及疫區(qū)的風險,而不是拿不存在的‘僵尸肉’來說事?!?/p>
洪廣玉梳理了關于“僵尸肉”的報道,發(fā)現(xiàn)其源自于6月23日新華網對長沙海關破獲一起凍肉走私案的報道,該文題為《走私“僵尸肉”竄上餐桌,誰之過?》。
這則報道稱,“記者了解到,一些走私凍肉包裝上的生產日期顯示,“肉齡”竟然長達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關打擊凍肉走私的專項行動中,有“80后”緝私人員在廣西某口岸查處了一批比他年紀還大的“70后”凍肉?!?/p>
洪廣玉其后向長沙海關和南寧海關求證,兩個部門都否認曾查到過“僵尸肉”。
長沙海關秘書科一負責人10日在接受紅網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1日我們是開了發(fā)布會,通報了一起走私凍肉的案件?!?/p>
該負責人稱,走私凍肉是查到過,但查獲“封存幾十年的凍肉”系媒體誤讀,長沙海關從未查到過“僵尸肉”、“僵尸鳳爪”、“僵尸果汁”?!皠e的省市不清楚,我們沒有查到過?!?/p>
“我后來查到的源頭是2013年7月的新華網報道,說2013年5月南寧公安查獲過一批走私凍品,其中有包裝日期1967年的雞爪,但最后就被媒體演繹成‘僵尸肉’是美國戰(zhàn)略儲備物資了,美國人是不吃雞爪的,全部都扔掉,這太不合常理了?!焙閺V玉說。
南寧海關:從未向社會發(fā)布過查獲“僵尸肉”信息
澎湃新聞檢索發(fā)現(xiàn),洪廣玉所指上述南寧查獲1967年雞爪的報道刊于2013年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4版,題目為《“46歲雞爪子”是如何走私入境的》,其中寫道,“今年5月,南寧市警方曾在一窩點繳獲20多噸假冒偽劣鳳爪成品及雞爪、牛百葉、牛黃喉等走私原材料。而在這一窩點的冷藏庫里,民警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原材料(雞爪)包裝袋上印制的包裝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資歷”最老的雞爪,包裝日期顯示封存于1967年。”
不過在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阮光鋒看來,單憑包裝上的時期是不能完全斷定這批雞爪的真實冷藏時間的,因為走私凍品經常更換包裝,很有可能因此出現(xiàn)錯誤。
就“僵尸肉”的報道,澎湃新聞記者7月10日上午向南寧市公安局宣傳處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僵尸肉’的情況目前正在進行核實,現(xiàn)在無法輕率的作出結論,等結果出來后會向社會統(tǒng)一公布?!?/p>
而南寧海關宣傳負責人則向澎湃新聞表示,南寧海關從未向社會發(fā)布過任何查獲“僵尸肉”信息。
不過,今年2月6日廣西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局長韋波在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卻主動透露有“僵尸牛肉”的存在。
“走私數(shù)量很難統(tǒng)計,主要是跨境牛肉、冷凍雞爪等肉類。這些牛肉,不少冷凍多年,甚至數(shù)十年,可能存在變質問題。一些商販還會把好肉和變質肉攙在一起賣?!表f波在上述采訪中中直言道。
但韋波當時沒有向媒體公布具體的案例。
澎湃新聞7月10日就此事向廣西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宣傳處發(fā)函求證,但截至發(fā)稿為止尚未獲得正式答復。
而隸屬于《新京報》的微信公眾號“綠松鼠”刊文稱,10日下午向新華社湖南分社撰寫“僵尸肉”報道的記者求證,該記者表示,“僵尸肉”不是假新聞,信息源來自長沙海關一位辦案人員,長沙的這位海關人員介紹稱“80后”緝私人員來自廣西海關,“僵尸肉”是廣西海關在今年海關總署打擊凍肉走私的專項行動中查獲的。
該記者稱,她有當時的采訪錄音,已經提交給單位備查。新華社湖南分社一位負責人表示,已經將采訪環(huán)節(jié)的情況說明上報至新華社總部,屆時會有統(tǒng)一公開聲明。
專家:“僵尸肉”存在技術上的可能,但成本高
在專家看來,“僵尸肉”在技術上完全可行。
國家肉牛牦牛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曹兵海告訴澎湃新聞,“僵尸肉”上餐桌并非謠言:“過期的、壓庫的肉(在市場上)是有一定量的,但真正幾十年前的肉是微乎其微,這是實際情況。”這一說法得到多名業(yè)內人士認同。
澎湃新聞向多名相關行業(yè)專家咨詢得知,從技術上而言,冷凍肉品想要儲存3、40年并不是沒有可能,但這需要兩個元素齊全:-18°,且恒定。
然而,讓凍品保存數(shù)十年之久的成本并不低廉。
廣州大學物流與運輸研究所所長劉廣海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現(xiàn)在的凍品入冷庫,一般是以一立方米的托盤為單位按日計費,同時收費也和貨值相關,貨值越貴,收費越高,因此價格差異非常大,活動冷庫的食品單位重量標準中,凍肉為0.40噸/立方,一立方一天計費從2塊到6塊不等(記者注:即每年每噸2190元-5475元)。我國會給戰(zhàn)略儲備肉的儲存給予補貼,“但是其他每個國家的政策都不相同”。
“長期儲存的成本從商業(yè)角度來看肯定是劃不來的,如果是有儲備目的,那還有可能。國內的凍品儲存一年已經算長了。”劉廣海說。
據(jù)了解,出于戰(zhàn)略儲備和穩(wěn)定價格的需要,各國都會主動將大量肉類冷凍儲存,我國規(guī)定戰(zhàn)略儲備肉的承儲單位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儲備肉輪換。凍豬肉原則上每年儲備3輪,每輪儲存4個月左右。凍牛、羊肉原則上不輪換,每輪儲存8個月左右?;钚笤瓌t上每年儲備3輪,每輪儲存4個月左右。
曹兵海介紹,“對于戰(zhàn)略儲備肉,各個國家規(guī)定有不同,但戰(zhàn)略儲存肉過了儲備期,并不等于它不能吃,這是受時間和儲存方法的影響,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绻诘膽?zhàn)略儲備肉不能再食用,還會用作寵物飼料、高級糞肥,或者集中銷毀。
如果“僵尸肉”確為外國戰(zhàn)略儲備肉,冒這么這么大的健康風險和高昂成本,存儲了幾十年的目的又是什么?對此受訪專家沒有給出明確原因。
真正風險在于“凍肉走私”:食用的安全風險很高

不過在國外,查獲保存數(shù)十年走私凍品情況確有發(fā)生。
2010年01月12日,《俄羅斯查獲走私"戰(zhàn)略儲備肉" 已冷凍35年》一文在中國新聞網上刊發(fā),文章稱俄羅斯內務部經濟安全局11日在俄西南部的別爾哥羅德州破獲一起肉制品走私案件,查獲的“戰(zhàn)略儲備肉”來自美國、巴西、比利時、加拿大和阿根廷,經烏克蘭走私進入俄境,偵查人員提供的資料表明,這些已冷凍了35年。
“從理論上來講,極低溫下冷凍保存,肉品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受到抑制,只要保存條件足夠好,也不一定會有安全風險。消費者倒也不用過于恐慌。”阮光鋒在“僵尸肉”被熱炒后曾撰文分析,“僵尸肉”與一般過期凍肉相比,只是營養(yǎng)品質更差,而安全風險與后者是一致的。
“其實,“僵尸肉事件”中最大的安全問題在于走私。由于是走私肉,其來源不明,沒有經過正常的檢驗檢疫,且它的運輸和冷凍保存條件不完善,才有了很多新聞報道里提到的“很多肉都臭了”、肉腐敗了。所以,即便不是冷凍幾十年的肉、而是新鮮肉,也不能確保其安全性,食用的安全風險依然很高。最好的辦法是不要買、也不要吃?!比罟怃h解釋道。
澎湃新聞6月24日曾報道,廣西邊境一帶的走私凍品通過螞蟻搬家的方式來搬運,通常有近10個小時只能使用棉被等簡易的保溫措施進行保溫,走私凍品的溫度無法得到保證,容易因高溫出現(xiàn)腐爛現(xiàn)象。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認為,現(xiàn)在各方對“僵尸肉”持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但更需關注這背后的系統(tǒng)性問題,即凍肉走私。
“過度報道‘僵尸肉’,其實是把大家的目光給引開了,我們能想到的,跟利益驅動的違法分子能想到的,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事情,他們?yōu)榱税俜种畠砂?、三百的利潤,能想出無數(shù)個招數(shù),比我們要多,所以我們不要只從經濟成本上考慮這個問題,凍肉要凍三十年,我覺得成本也是很不劃算的,所以這些問題我們是回答不了的,還是得看事實,看公安和監(jiān)管部門是不是查到了,有就是有,沒什么好否認的,即便有也不可怕,我們就要從長效機制來應對?!焙f廉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