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龜茲石窟再不保護好,也許數(shù)百年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10月21日,百年來首次完全由中國主辦、境內最具規(guī)模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行。有學者擔憂:“對龜茲藝術再不保護好,也許數(shù)百年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龜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 也是唐代安西四鎮(zhèn)之一,位于古代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今新疆庫車、拜城一帶)。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p>
龜茲地區(qū)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始鑿于東漢。《大唐西域記》記其佛教有:“伽藍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經教律儀取則印度?!比ツ昕俗螤柺咦鳛橹袊⒐_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10月21日,百年來第一次完全由中國主辦、境內最具規(guī)模的聚焦克孜爾石窟壁畫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行,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1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在中國美院就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古跡保護與修復、佛教藝術研究等方面內容進行了研討。與會學者近日還將赴新疆拜城等地參觀考察石窟。
與研討會同時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千年敘述——中國巖彩繪畫作品文獻展”,也是近年中國巖彩繪畫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亮相。
石窟背景:比敦煌莫高窟早三個世紀

此次活動總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表示,2008年第一次接觸龜茲石窟藝術即被震撼了,“克孜爾石窟比著名的敦煌莫高窟早三個世紀,至今,200多個石窟中保存著1萬多平方米的壁畫。敦煌學的很多謎團,上溯到克孜爾,便能迎刃而解,尤其有助于改變國人對中國畫的誤解——以為中國畫只是文人的水墨畫。事實上,壁畫藝術同樣是中國畫的一部分,而且更為廣袤。”
2012年中國美術學院與新疆龜茲研究院簽訂中國美院“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視覺中國”項目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并在當?shù)亟⒀芯可虒W基地。2013年開始,雙方為“構建世界高水平的新疆克孜爾壁畫研究平臺”展開了更密切的接觸,而此次分別在杭州和拜城兩地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時間也是從當時開始的。
“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藝術成就基于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蘊,和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并蓄與融合?!毙陆斊澭芯吭涸洪L徐永明說,這場百年來首次由中國主辦、規(guī)模最大的龜茲學國際研討會,內容涵蓋藝術史、藝術實踐理論、古文字、考古和絲綢之路沿線文化等領域,最終可以將(克孜爾石窟壁畫)輝煌的藝術完整呈現(xiàn)出來。
新疆龜茲研究院成立于1985年,目前負責保護和管理的石窟群共有9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著名的克孜爾石窟、臺臺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等。
與會學者:對龜茲藝術既感動又遺憾

據(jù)龜茲研究院院長徐永明介紹,克孜爾石窟在歷史上遭受過兩次浩劫,第一次浩劫是公元10世紀,在佛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紛爭中,克孜爾石窟伴隨著龜茲佛教的衰敗而逐漸被廢棄,并遭到較大破壞。第二次則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外國探險隊,在龜茲地區(qū)盜劫了大量壁畫、泥塑等。

收藏龜茲文物頗富的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魯克思此次發(fā)表了對吐魯番與克孜爾石窟建筑構件研究的論文,其后在接受澎湃新聞(m.dbgt.com.cn)專訪時表示,之所以關注吐魯番和克孜爾木頭建筑構件,與他從小對木工的喜愛有關,他的博士論文即是關于《魯班經》的研究,他真正關注龜茲文物是在從加拿大轉到柏林工作以后——20世紀初,德國考察隊從克孜爾石窟揭取了一些文物,其中大部分現(xiàn)藏于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我是2010年第一次到新疆克孜爾石窟,當時看到那些殘缺的壁畫,既感動而又遺憾,感動的是那些古代藝術的魅力,遺憾的是這些壁畫畢竟遭到了當時德國探險隊的破壞——當然,這是歷史的原因?!濒斂怂急硎?,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所收藏的壁畫不及石窟壁畫鮮亮,這與當時探險隊運送以及其后德國戰(zhàn)亂受到的影響有關。他表示,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這些年來與龜茲研究院、中國美院合作很多,龜茲研究院副院長趙莉曾在柏林研究龜茲文物一年多時間,而這次研討會作為規(guī)模最大的研討會,相信一定會把龜茲古代藝術的研究推向深入。
對于龜茲石窟壁畫面臨的保護問題,徐永明、葉梅等在《新疆庫木吐喇石窟壁畫病害調查》論文中透露,石窟保護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且卓有成效,但目前石窟壁畫仍然面臨巖體裂隙、雨水沖刷、壁畫空鼓等危害,且文物修復人才極其缺乏。
一些學者表示,敦煌壁畫的保護一直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但龜茲壁畫現(xiàn)在還遠未像敦煌那樣廣受關注,“對龜茲藝術再不保護好,也許數(shù)百年后就再也看不到這些精美的藝術了,這絕非危言聳聽?!?/p>
創(chuàng)作思考:對藝術的追本溯源可以理清畫史問題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作了題為《“畫家畫”之壁畫與“六法”之間的關系》的發(fā)言,對于南朝時謝赫提出包括“隨類賦彩、傳移模寫”等內容的《六法》,王贊認為,這兩個法則本質是壁畫色彩的理論。而“傳移模寫”則是壁畫人物畫的基本準則?!爸x赫‘六法’的本質為《易經》河圖、洛書圖象推演下的陰陽八卦之學說,貫穿‘六法’的繪畫行為的是以理、數(shù)、象、八卦世界圖式,從而形成一種空間與時間一體化的思維模式。其中‘傳移模寫實則是人物畫超大尺寸繪畫以及寺廟宗教壁畫題材為內容創(chuàng)作時由小畫樣放大到壁畫稿子的重要過程?!?/p>
“有關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思考,一直困擾著當代的眾多畫家。在一定意義上,圍繞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本源性思考得不到合理清晰的解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勢必還將會有更多爭論。而通過追本溯源,可以理清中國畫史上許多重要的問題?!?/p>
王贊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翻看美術史不難發(fā)現(xiàn),不僅是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繪畫的發(fā)展,從古至今都是依據(jù)傳統(tǒng)源頭而為之,我們需要追根溯源,找尋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最本源的精神追求,在今天,當我們試圖追問的時候,就需要明確文人畫和畫家畫之間所應當具有的清晰的界定和厘清,也只有這樣,中國畫創(chuàng)作者們才會少一些干擾,多一些自由?!?/p>

附:研討會上部分發(fā)言題目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汪悅進,《禪觀與天眼:克孜爾石窟壁畫空間新議》;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魯克思,《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吐魯番和克孜爾木頭建筑構件》;
美國國家畫廊賽克洛藝術博物館凱斯?威爾森(Keith Wilson ),《在華盛頓特區(qū)美國國家畫廊史密森亞洲藝術博物館里的克孜爾壁畫遺跡》;
大英博物研究員史明理 (Clarissa von Spee ),《奧瑞爾?斯坦因與大英博物里的新疆壁畫》;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李星明,《金翅鳥圖像從龜茲到中土的流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