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債務的世界
公元前594年,希臘城邦林立,雅典是最耀眼的一個。但此時的雅典,正面臨一場債務危機。
債務人是為數眾多的農民。他們因為還不起債,其自有的土地上就會被立上一塊石碑,表明土地收成的六分之五由債主所有,自己只能得六分之一。這些農民被稱為“六一漢”。而如果收成還不夠還債,債主有權把欠債人及其妻子、兒女變賣為奴。許多農民因此淪為債務奴隸,于是民怨沸騰。窮人發(fā)誓要平分富人的土地和財富;富人覺得很無辜,認為財產權利不能被侵犯,債務契約必須要遵守。雅典處于激烈沖突甚至內戰(zhàn)的邊緣。
這時,梭倫當選雅典的執(zhí)政官。這位因推行“梭倫改革”留名青史的政治家,上任第一天就宣布了“解負令”。即廢除債務契約,拔除債務石碑,歸還抵給債主的土地,釋放所有債務奴隸,因欠債而被賣到外邦作奴隸的公民,還由城邦撥款贖回。這場發(fā)生在2600多年以前的債務危機,以債務被免、債務人歡呼、危機被解除而告終。
并非所有的債務問題都能在危機爆發(fā)前得到解決。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金融海嘯,直到八年后的今天,世界經濟仍然無法從危機中恢復過來。歷史上,債務危機已無數次引發(fā)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甚至戰(zhàn)爭和血腥屠殺。研究古代史的著名學者摩西?芬利說,古代所有的革命運動都有同樣的一個步驟:“取消債務并重新分配土地”。
既然歷史上反復出現債務危機,為什么人們還要孜孜不倦地擴展債務呢?一個沒有債務的世界難道不是更好嗎?幾十年以前,周恩來總理宣布中國既無外債也無內債時,的確是把零債務當作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不過,在金融業(yè)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已經難以想象世界上會沒有債務了。那么,債務的發(fā)展是不是必然導致危機?人類的智慧是不是無法把債務從危機的宿命中拯救出來?
要理解債務的發(fā)展邏輯,首先需要認識什么是“債”?簡單地說,債是一種需要償還的責任。“原始債務理論”認為,人生來就背負各種需要償還的責任,包括對祖先、父母、后人以及同輩的責任。這種理論屬于債務的社會理論。美國學者大衛(wèi)?格雷伯在《債:第一個5000年》中認為,理解債務的本質,需要深入了解債務起源的歷史及其社會與道德原因。
然而,即使在道德層面,債務問題也存在固有的困境。比如,欠債還錢是一個基本的道德品質,欠債不還則是缺乏誠信的表現。這是眾所周知的道德原則,并在所有現代國家的民法中得到認可。但是,梭倫廢除債務卻同樣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各國的破產法,尤其是美國的破產法,允許免除個人債務,允許破產企業(yè)事實上只要償還部分債務??梢?,法律同樣允許一定意義上的欠債不還。如果說一個人生來就背負對祖先的責任,那么他一定要做點什么來償還對祖先的債務,還是過好他自己就行了?在道德原理上,到底應該堅持欠債還錢?還是可以允許欠債不還?
債務問題的道德原則,是探討債務主題的一個重要分支。這個專欄一般不討論債務的道德原則,而主要從經濟學原理上去理解債務問題。
那么在經濟學上,債是什么呢?是需要償還的一定數額的貨幣?;蛘哒f,債就是欠他人的錢。為什么會欠他人錢呢?一定是因為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缺錢,從他處借了一筆錢。在經濟學術語上,這種借錢給他人的行為可以叫做為他人提供流動性。所以,債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流動性,并以提供流動性的方式滿足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更優(yōu)配置。能優(yōu)化資源配置,就是債在經濟學上所具有的合理性。除了債以外,還有許多其它方式可以實現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優(yōu)配置。比如國際貿易可以實現資源在不同國家之間(即空間上)更有效率的配置。比如農戶儲存糧食并將一部分糧食作為種子,可以實現糧食在時間上的更優(yōu)配置。債和這些方式不一樣,債是通過提供流動性來實現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更優(yōu)配置。
提供流動性是債的本質,并使債與其它優(yōu)化配置資源的方式區(qū)別開來。
債與其它資源配置方式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所有權和風險的安排不同。在國際貿易中,商品所有權和商品使用風險完全讓渡給了交易對手。在儲存部分糧食作為種子的過程中,糧食的所有權和種子是否有好收成的風險,完全由種子所有人承擔,不涉及到任何所有權和風險的讓渡。在借貸行為中,資本的所有權和風險既不是完全讓渡,也不是完全不讓渡,而是部分讓渡。借錢給他人,資本的使用權交出去了,資本的部分收益權也交出去了,但資本的所有權還是自己的。同時,資本的風險主要由債務人承擔,債權人獲得固定回報,但也需要承擔債務人還不起本息的風險。因此,以提供流動性為目標的借貸行為,將資本所有權和資本風險從債權人部分讓渡給了債務人。部分讓渡資本所有權和風險的程度不同,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債權債務關系。正是這種部分讓渡所有權和風險的方式,使得債與其它配置資源的方式區(qū)別開來。
股權投資也是一種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還具有提供流動性的功能。但是,股權投資的本質不是滿足流動性需求,而是獲得投資收益。因此,股權和債權在資本所有權和風險的安排上是不一樣的。有一種股權投資,是自己投資自己經營。這種方式與農戶的種子投資性質相同,不涉及到所有權和風險的任何讓渡。還有一種股權投資,是將資本以股權的方式交給其他人運營,即資本的使用權交出去了,但資本的所有權仍然自己持有,資本的風險也完全由自己承擔。這種安排與部分讓渡所有權和風險的債權還是存在顯著的不同。
從債務人的角度來看,借來的資金并非自己所有,但歸自己使用。因此,債務人在只有少量自有資金的時候,可以通過借債放大自己所掌握的資金規(guī)模,從而購買更大價值的產品,或者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投資。這是讓渡使用權而不讓渡所有權所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債的放大效應并不僅僅來自于財務杠桿,更重要的是來自于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創(chuàng)造。銀行流動性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其吸收的存款有多少??蛻粼讷@得銀行貸款時,總是將貸款存在某個銀行中,因此貸款總是使得銀行體系中的總存款增加。也就是說,貸款這一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行為,在給客戶提供流動性的同時,也增加了銀行體系自身的流動性,從而使得全社會的流動性增加了。這是銀行借貸行為的流動性創(chuàng)造功能,也叫貨幣創(chuàng)造功能。
由于債的本質是提供流動性,因此,債的收益并不取決于債權債務關系中那筆資金的使用收益,而更多地取決于資金的風險和機會成本。比如,銀行貸款給利潤率不同但信用評級相同的兩家企業(yè),可能收取完全相同的貸款利率。在典當行中,以收取的典當物為抵押放款,當鋪甚至根本不關心放出去的資金將用在哪里。股權投資則不同,股權的收益完全取決于該項投資的收益。
債的收益不取決于資金收益,實際上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債務人即使沒有任何收益,只要能夠通過新的債務獲得新的流動性,就可以支付原有的債務利息和償還債務本金。比如,一個以10%的年利率借款100萬元的企業(yè),即使沒有任何利潤,只要其在第二年能借到110萬元,就能償付上一年借款的本息。在每一個下一年,只要能借到超過上一年本息的新貸款,就總是能正常還貸,并可能被當作信用水平較高的企業(yè)。這樣的借錢方式,被稱為“龐氏騙局”。這種騙局在一開始很容易維持下去。但是,隨著其融資規(guī)模的擴大,越來越需要通過編造故事和提高利率來獲得新的流動性,從而加大其融資成本,并使債務規(guī)模擴大的速度越來越來快,最終無以為繼,因資金鏈斷裂而完全崩潰?!褒嬍向_局”危害極大,但識別不易,至今仍然屢屢發(fā)生。
“龐氏騙局”并非債務世界中唯一的風險。債務世界中更大的風險來自于銀行的流動性創(chuàng)造和居民企業(yè)的財務杠桿所造成的放大效應。當這種放大效應使得整個經濟體系過于依賴債務所提供的流動性時,一個局部的流動性困境可能足以造成一場嚴重的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
從雅典到現在,危機似乎一直隱藏在債務的本質之中。
這個專欄試圖總結梳理當前已有的對債務問題的理解,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身處的債務世界是以一種什么方式在運轉。專欄沒有將債務世界從危機中拯救出來的雄心,但也懷有一點期待:希望在債務世界中漫步的人,偶爾能被激起一點火花,去尋找馴服債務危機的智慧之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