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濛蒔養(yǎng)的菖蒲(下同)。
編者按:
菖蒲是代表端午節(jié)氣的植物,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jié),家家戶戶懸菖蒲、艾葉于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
《本草·菖蒲》載曰:“典術(shù)云: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先民崇拜該草類,把菖蒲當作神草。
人們在崇拜的同時,還賦予菖蒲以人格化,把農(nóng)歷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yǎng)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u>
古人蒔養(yǎng)菖蒲的方法更為絕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細,甚者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u>
澎湃新聞記者日前赴無錫探訪了一位民間養(yǎng)菖蒲“高人”,其所養(yǎng)的菖蒲文雅之至。除了將菖蒲栽入盆中,他還采用明人附石種的古法蒔養(yǎng)菖蒲,每株菖蒲依附于不同石材之上,再搭配以老石盆、紫砂盆……
王大濛王大濛有心想在他無錫住所的獨棟院落內(nèi)造一個蒲園,將所有百余盆菖蒲聚于其間,故而院子內(nèi)正大興土木,主角菖蒲則被他分藏在院中角落兩處:一處向陽,被一個大棚遮蓋,大棚一掀,滿目綠意,皆是盈手可握的蒲草盆栽,充滿鄉(xiāng)野之氣;一處背陰,介于屋外壁與后院墻的隔斷間,推開小門,層層疊疊高低錯落有致,菖蒲雖小,氣象萬千。
“野生菖蒲長在深山里,沒有什么風(fēng),但空氣是流通的,濕度很高,我現(xiàn)在把它們請到家里來養(yǎng),所以要模擬一個深山環(huán)境,要通風(fēng),不通風(fēng)要爛的,但是過分吹風(fēng),一些葉子要發(fā)黃……”
眼前的王大濛不修邊幅,黑黑瘦瘦,中長頭發(fā),胡子拉碴,微微躬背,他自嘲坐火車時極容易被人當成“包工頭”,但他穿梭于菖蒲之間時更像一個農(nóng)人在擺弄自己的作物。他是原江南大學(xué)設(shè)計學(xué)院副教授,在自己的崗位上耕耘了幾十年卻默默無聞,臨近退休之際辦了一次自己的菖蒲展竟名噪一時,落了個“江南草圣”的美名。
別人喊他什么,以及出名與否并非王大濛所關(guān)注 ,他說自己并不想辦菖蒲展,菖蒲也不想被拿去展覽,他與菖蒲的聯(lián)系只存在于他和菖蒲之間。
最早的一盆菖蒲王大濛養(yǎng)了有十五年之久,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蔥郁了,大規(guī)模養(yǎng)菖蒲則始于近些年。小時候教王大濛學(xué)問的先生案頭總是擺著一盆菖蒲,極小極小的,綠盈盈,每當想伸手觸摸,總是被先生及時制止。后又得知,菖蒲原是古代文人的案頭清供,挑燈夜讀倦了雙眼,看看蒲草,可以解乏。
菖蒲在王大濛心中留下的印象,也是文人品格的象征物。蘇東坡說菖蒲“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這四句話是菖蒲精神的總綱——菖蒲長于深山遠溪,酷寒之天百草凋敝,唯菖蒲郁郁蔥蔥,這是“忍寒苦”;菖蒲隱居隔世之山,無人看它,它也不需要別人去看,但依然長得那么精神,傲然挺拔,是為“安淡泊”;菖蒲以清泉為伍,在污泥濁水的地方是不會生長的,是為“伍清泉”;菖蒲與白石為友,白石上沒有任何土,但它的根就扎在白石之上,所謂“不資寸土”,是為“侶白石”。
菖蒲也時常入畫?!靶煳拈L畫過菖蒲,揚州八怪金冬心的菖蒲畫得太好了,每位畫家的性格也都會表現(xiàn)在他所畫的菖蒲里面。黃賓虹種菖蒲,他有一張照片,后面就是一盆菖蒲;朱屺瞻晚年就專門種菖蒲?!蓖醮鬂髡f。
據(jù)王大濛介紹,古人把菖蒲分為六種:“金錢”“牛頂”“臺蒲”“劍脊”“虎須”“香苗”,但是作為案臺清供種得最多的是“虎須”和“金錢”,從古至今,這兩種菖蒲是作為菖蒲的正脈傳承下來?!跋忝纭蔽兜捞貏e重,“劍脊”有些失傳了。而今日、韓的菖蒲熱度也很高,目前沒有考證,但是據(jù)一些史料記載,日本菖蒲也是由中國傳過去的。
王大濛的菖蒲有些是自己到野外尋來的,但是“金錢”和“虎須”在野外基本上是見不到,一般都是朋友之間分的。菖蒲可以分株,一些人的菖蒲種死掉了,還有部分人的菖蒲活下來了,然后像接力棒一樣傳下來?!皩嶋H上我們的‘金錢’菖蒲和‘虎須’菖蒲,都是以前江南一帶的文人流傳下來的,我們等于通過各種渠道,像接力棒一樣把它分過來再養(yǎng)?!倍巴獾妮牌巡蛇^來,也要經(jīng)過修剪,幾年養(yǎng)下來,才會變文雅。
王大濛種菖蒲,采用的是明代的種法——附石菖蒲種植,“它不光光是種在盆里,而是附著在石頭上。附石種讓你有一種‘臥游’的感覺,它是大自然的載體,即便我躺在家中,看到它,我的心也有暢游自然的感覺,所以叫附石種?!?p>
王大濛所養(yǎng)菖蒲品種有虎須、金錢、石菖蒲、金邊菖蒲、銀邊菖蒲、日本極姬菖蒲等,長可盈尺,小可手握。而菖蒲所依附的石材則包括太湖石、英石、昆石、靈璧石甚至是古人不曾嘗試的戈壁石、瓦片、煤渣等。此外托盤也很重要,它是一個整體,王大濛最喜歡的蒲盆是明清時期老的石盆,因為老石盆上有時間沉淀下來的皮殼,給人沉靜雅致之感,其次是老的紫砂盆?!拔視约哼x石頭,自己寫銘文,自己刻,刻了以后再把它拓下來,拓下來再題,這是藝術(shù)的延伸,也是樂趣所在。然而造景完畢也非最后的完成,還需要日日呵護,天天變化,清氣始顯。所謂人工加天工,人工一半天工一半。”
王大濛也自己作畫。他養(yǎng)的菖蒲時常入他的畫作,畫風(fēng)蕭疏散淡,互相滋養(yǎng),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