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讀圖︱英國畫家筆下的清朝市民生活

[英]威廉?亞歷山大
2016-12-17 17:25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編者按】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生于英國肯特郡,1784年進(jìn)入皇家美術(shù)學(xué)院繪畫專業(yè)學(xué)習(xí)。1792年作為馬戛爾尼使團(tuán)畫家托馬斯??;闹衷L問了中國,創(chuàng)作大量的速寫和水彩畫。1794年回到倫敦后,亞歷山大過了一段寫生、以畫會友的生活。1802年成為英國畫家軍事學(xué)院的教師。1808年任大英博物館古文物部的助理館員,直至去世。著有《中國的服裝》(1805年)和《中國人的服飾和習(xí)俗圖鑒》(1815年)。本文的圖片與文字說明均來源于根據(jù)威廉?亞歷山大上述兩部著作及其創(chuàng)作的單張版畫編譯的《西洋鏡:中國衣冠舉止圖解》(北京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7月),澎湃新聞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枷刑:此圖所描繪的是戴著木枷的刑罰。這種刑罰和我們的頸手枷差不多,只是在中國,一個犯了輕微罪行的人,脖子上就會戴上一大塊木板,有時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有時連同兩只手都會被卡在木板的小洞里。圖中的犯人所受之刑不是最常見的刑罰,所受之苦遠(yuǎn)遠(yuǎn)低于壓在人肩膀上的大木枷的壓迫,此人只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犯人的罪名一般寫在木枷的邊緣上,有時也會寫在與木枷相連的牌子上。

用于捕魚的鸕鶿:鸕鶿被稱為中國魚鷹,跟英國普通的鸕鶿很相似。鸕鶿被訓(xùn)練用于捕魚,被漁船或竹筏帶到河流上,它們對捕魚非常在行,訓(xùn)練有素,在主人允許之前一般不會把魚吞掉。在中國,漁民們大多是靠這些鸕鶿幫他們捕魚的。

拜佛祭祀的年輕和尚:圖中的和尚正跪拜在菩薩面前燒香,焚燒黃表紙。有時在祭壇上燒的不是香,而是箔片,這些箔片都是用從英國進(jìn)口的錫制作而成的。四腳的矮凳上有一個壇子,壇子里盛著算命的簽,凳子上還擺著寺廟的其他物品。矮凳的后面放著一個供人們燒香的香爐。和尚們每天要進(jìn)行好幾次這樣的膜拜,人們要付錢給和尚,讓和尚來關(guān)照他們將來的命運。在中國,還沒有集體拜神的儀式。

雜耍演員:此圖所繪的是一位雜技大師在耍兩個中國式的大壇子,并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能夠?qū)⑦@些12至14磅重的碩大橢圓壇子在空中拋來拋去,真得下一番苦功夫。

拾糞的孩子:身背籮筐的兩個孩子在路上拾糞,之后會把這些糞便曬干,做成餅狀出售,用以維持生計,這是中國最底層的家庭的做法。在路上如果遇到有人騎馬經(jīng)過,他們就會跟隨其后,尋求機(jī)會拾到馬糞,這想想都讓人覺得滑稽。人們也會把拾到的糞便撒在田里當(dāng)作肥料,糞便的價值被中國人充分地挖掘了。

更夫:在中國的大城市里,街上都有守夜人,那里的街道都是筆直的,而且每條街道的兩端都樹起了門,街上的人家,每十家為一甲,甲長要負(fù)責(zé)保證這十家人安守本分。更夫在巡夜時,左手拿梆子,右手握木槌,每隔半個小時就會敲響打更的梆子。敲擊梆子發(fā)出的聲音很沉悶,這讓聽到的人感到不安。每個更夫的手里還會提著一個紙糊的燈籠,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駐扎在城門口和主要街道的守城衛(wèi)兵會及時增援。

賣燈籠的商販:中國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喜歡燈籠和火焰的民族,也是最會運用技巧展示燈光的民族。每年節(jié)慶,尤其是元宵節(jié)時,街上會有各式燈籠,有的像魚,有的像鳥,有的像樹和灌木叢,上面還有果子和花朵,栩栩如生。最常見的就是彩繪的燈籠,在絲綢薄紗上繪上畫后,蒙在一個做工巧妙的燈籠架子上,配以流蘇裝飾。還有一些燈籠形狀是圓形和圓柱形,由輕薄透明的角質(zhì)材料做成,可以做得很大。圖中人所拿的就是這種普通燈籠。

推車人:順風(fēng)之時,經(jīng)衙役或者監(jiān)工許可,車夫會拉起簡易帆布以減輕推車的負(fù)擔(dān);逆風(fēng)時,帆布則被擱置一旁,需要另外雇人幫助,雇工把繩子拴在胸前用肩膀拉車。車廂里有很多東西:一些蔬菜、一籃水果、一盒茶葉、松散放置的竹子、一壇酒。酒壇上的塞子周圍用泥巴糊住,防止空氣進(jìn)入酒中令酒變質(zhì)。另外一邊是車夫的帽子及幫助車子良好出行的小工具。彌爾頓在其《失樂園》第三部第437行,描述了這項發(fā)明:“途中,它降落在塞利卡那,那是一片荒原,那里的中國人推著輕便的竹車,靠帆和風(fēng)力前進(jìn)?!?p>

船家女:在中國,有上百萬人生活在船上,因而女人駕船的技藝跟男人一樣精湛,特別是劃船和掌舵。她們的衣著打扮和男人們幾乎沒什么區(qū)別,都可以自由地留頭發(fā)。圖中的船家女,留著跟男人們一樣的大辮子,平時,她們一般會把頭發(fā)盤上去。船家女沒有束腳,也不穿鞋子,有的船家女還會像男人那樣抽煙、嚼檳榔。

流浪音樂家:圖中所繪的是位流浪音樂家,他用一只腳敲擊龍鼓,另一只腳擊鈸,還能夠抱著一種吉他自彈自唱。身旁的口袋里裝著長笛和嗩吶,看來管樂器他也很精通。在地上還可以看到一對快板和一個心形的木魚。跟大多數(shù)民族一樣,中國人也有各種式樣的樂器,只是它們產(chǎn)生的音樂效果不怎么動聽。中國的樂隊更喜歡合奏,從不分開獨奏。中國人比較喜歡銅鼓、銅鑼、高音嗩吶等響亮的樂器,但也會去欣賞那些輕柔的音樂。

乞丐:在中國,乞討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yè),因此很少有人從事乞討。圖中的乞丐,手擊木魚,來吸引過往的行人。背上的告示描述了他當(dāng)前的狀況:沒有孩子在他生病、饑餓時來照顧他。在中國,沒有子女被認(rèn)為是最大的不幸,民間流傳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孩子無論窮富,都應(yīng)該懂得與父母分享。

正幫人洗頭的理發(fā)師:那時的理發(fā)師叫剃頭匠,除了幫顧客洗頭、剃頭,同時還為顧客提供掏耳朵、清鼻孔以及按摩身上關(guān)節(jié)的服務(wù)。他們常常一邊洗頭,一邊講述道聽途說的故事。在整個東方,所有階層的人都喜歡享受洗頭這種奢侈服務(wù)。關(guān)于剃頭匠,我們還可以在《天方夜譚》中了解更多的信息。

書商:很難想象,在清朝專制統(tǒng)治下會有出版自由。任何一個從事自由出版的人,無須事先申請執(zhí)照,也不用向政府指定的官員提交圖書以供審查,但是如果圖書的思想性有問題,就可能身敗名裂。最受推崇的是儒家的四部典籍,最常見的品種是中國歷史、倫理道德和實用法學(xué)。戲劇作品的原型跟希臘相似,質(zhì)量卻有著天壤之別,中國人更擅長小說和倫理故事。跟我們一般使用活字印刷不同,他們使用雕版印刷。

街頭表演:圖中所描繪的是街頭木偶戲,即通過操控連接木偶身上各個部位的彈簧等,使木偶得以活動。木偶戲不僅吸引了孩子們,還給生活在宮廷里的人們帶來了不少樂趣,特別是那些與世隔絕的妃子們,常被戲中的情景所打動,盡管它們是那么的簡單和幼稚。圖中這種典型的中國木偶劇由躲在幕布后面的藝人控制,藝人通過撥弄小戲臺上的提線木偶來講述故事。

伶人:戲中伶人角色現(xiàn)在都是由男孩子或太監(jiān)來扮演的,但之前并不是這樣,自從乾隆皇帝娶了一個伶人做妃子以后,就禁止婦女登臺亮相了。戲中人所穿的衣服是中國古代的服裝,她們的外衣上有很多刺繡,大都是她們自己繡的。因為裹腳的緣故,她們連跛行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到戶外去參加什么活動了。裹腳已成為當(dāng)時社會的一種時尚,如果哪位女子沒有裹腳,就會受到周圍人的歧視,可見世俗的力量之大。中國的年輕女子對于頭飾,也是特別在意的。

賣煙桿的小販:圖中是一位賣煙桿的小販,他手里拿的、身上背的都是煙桿,嘴里還抽著煙。在清朝的國土上,煙葉被廣泛使用,更難以置信的是,對這種新引進(jìn)的事物原本反感的中國人會在三個世紀(jì)中,將抽煙變成了一種習(xí)俗。他們在逛街或是工作時,也是煙不離嘴的。就連八到十歲的孩童,也都隨身備著抽煙的器具,不抽煙的時候,煙桿就放在布袋里。煙桿上還有個小綢袋,那是用來裝鴉片和檳榔的。煙桿上的管子一般都是竹子做的,而煙鍋則是用錫合金或瓷器制成。這一切足以說明,抽煙的習(xí)俗在中國已經(jīng)存在很久了。

正在用算盤算賬的商人:圖中的商人正在用算盤算賬。算盤被分為兩個隔層,中間用鐵絲加以貫通,鐵絲上穿著可移動的圓珠子,在上面的隔層里,每根鐵絲上有兩顆圓珠子,在下面的隔層里,每根鐵絲上有五顆。這樣的算盤現(xiàn)在的俄國還有人在使用,算盤的工作原理跟古羅馬的珠算屬于一個類型。有人曾注意到,在給大量的裝箱茶葉或大包貨物過秤時,中國的賬房先生與其他國家的同行相比,計算速度還是相當(dāng)快的。

武生:圖中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武將,或是中國歷史上的某位英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看到了他胸鎧的紋章,圖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喧鬧的音樂和夸張的表演,是中國戲劇的突出特點。

箭刑:圖片中間的那位是衙門中的低級官吏,他手中舉著有彩繪的牌子在向旁人告知受刑者的罪名。右邊的那位正在斥責(zé)犯人,從衣著上看是清朝的官員。中國的刑罰常用利器去刺穿犯人的耳朵,如圖中就是用一支箭刺穿犯人的耳朵,稱為“箭刑”。據(jù)說,有個人因為對馬戛爾尼勛爵使團(tuán)中的一位隨員無禮,而遭受了50下鞭撻的刑罰。隨后,還被殘忍地用一根鐵絲將手跟耳朵穿在了一起。

賣食品的女人:圖中是一位婦女在大街上出售商品,因為天氣熱,她用一把方形的大傘遮擋陽光。英國使團(tuán)登陸的白河河口,就有許多這樣的攤位和遮陽傘。在這些小貨攤上,有果脯和切開后放在冰上的西瓜。在中國,很多人都用傘來遮擋烈日和大雨。

《西洋鏡:中國衣冠舉止圖解》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