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滬上元宵燈會記憶
原創(chuàng) 申知滬志 方志上海
The Lantern Festival
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是華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歲時節(jié)令對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民眾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元宵節(jié),古稱“上元節(jié)”“元夕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各地的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上海地區(qū)一般俗稱“正月半”。農歷以月亮圓缺為一個月,將正月、七月、十月三次月圓稱為三元日。正月十五是第一個月圓日,為上元節(jié),而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為下元節(jié)。上元習俗在于元宵夜張燈,故又稱“燈節(jié)”。
元宵節(jié)歷史悠久,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很多細節(jié)在歷代文史典籍和方志中有大量記載,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自元代立縣之后,通江達海的地理位置為上海帶來了繁榮的商貿、多元的移民和人文社會環(huán)境。19世紀中葉,上海因開埠而被推入近現(xiàn)代都市化的潮流中,這也使得上海本鄉(xiāng)本土,特別是老城廂的歲時節(jié)令習俗呈現(xiàn)出開放兼容、趨新善變的特征。在此過程中,新民俗與傳統(tǒng)民俗有機融合,這種演變也彰顯了海派文化的特質。

題頭圖攝影 | 袁婧
古今燈節(jié) 千秋各異
元宵是一個如此重要的節(jié)日,以至于相關的歲時風俗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呈現(xiàn)。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逐漸演化。至今保留下來的元宵節(jié)的風俗主要有吃湯團、賞花燈、猜燈謎等。從民間視角來看,“鬧元宵”是將逐漸平淡的春節(jié)喜慶氣氛再一次推向高潮,同時也給新春佳節(jié)劃上一個句號。
關于“上元節(jié)”的起源,學界已有諸多考據(jù)和論述,總體上分為“祭祀說”和“宗教說”。而宗教起源,又有道教和佛教之分。
我們祖先在與自然界的抗爭中,由于認知的限制,有時候會用祭祀來祈求上天眷顧人類。這種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就衍生出各種信仰。“天”作為人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代表,古人在元月祭祀也是為來年祈谷、盼豐。《禮記·祭義》中就有記載:“古者天子諸侯,必有養(yǎng)獸之官,及歲時,齋戒沐浴而躬朝之……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這也表明,古人講究歲時應凈身而齋戒,用卜來判斷吉兇,而“朔月”“月半”就是對應現(xiàn)在我們說的“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禮記?祭義》(《武英殿十三經注疏》刻本) 關于朔月月半祭祀的內容
有關上元節(jié)的宗教淵源說法不一。但基本可確定的是,上元節(jié)作為道家三元節(jié)之一,與道教三元、三統(tǒng)說有關,道教以三元配三官,農歷正月十五日天官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為下元。也有學術論著認為“正月十五”與佛教有著深厚淵源。東漢年間佛教由西域傳入,漢明帝篤信佛教,并且提倡佛教。他傳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即“上元夜”,宮廷寺院以至士族庶民一律要掛燈,以示“燃燈表佛”,后人也有據(jù)此作為“元宵張燈”最早的來歷。但這段史料源自《歲時廣記》,該書由宋代陳元靚撰寫,其中“燃燈表佛”引自《僧史略·漢法本傳》“傳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國正月之望,謂之大神農變月。漢明帝令燒燈,以表佛法大明?!钡髁鲗W界對《漢法本傳》的真實性一直存疑,更有斷言其是偽書。

《大唐六典》(掃葉山房刻本)中關于道教三元的內容

《歲時廣記》(《十萬卷樓叢書》刻本)中關于“漢明帝令燒燈以表佛法大明”以及“涅槃經正月十五奏樂繞城燃燈”的內容
現(xiàn)今可考且較確鑿的元宵觀燈習俗史料出自隋朝。
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yōu)雜技,詭狀異形。以穢嫚為歡娛,用鄙褻為笑樂,內外共觀,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廣幕凌云,袨服靚妝,車馬填噎。胥醑肆陳,絲竹繁合,竭資破產,競此一時。
有意思的是,這段出自御史柳彧奏折的記述,大意竟然是上書隋文帝,譴責正月十五民間的“奢靡之風”。自詡為文學家的隋煬帝也寫過一首相關的詩作,《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云:“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幡動黃金地,鐘發(fā)琉璃臺。”

《隋煬帝集》中記載的燈詩《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風俗自唐宋以來日漸完備,并趨于定型化和制度化。在宋代,朝廷不僅對許多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予以確認,還就節(jié)日活動的內容、形式、規(guī)格及相應的休假制度,作了法律上和禮儀上的規(guī)定。據(jù)《文昌雜錄》記載:“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下元、臘日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春分、春社、清明、上巳、立夏、端午、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p>
宋以后,隨著發(fā)展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區(qū)的經濟和社會活動日益活躍,民間的歲時節(jié)俗活動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趨勢?!秴强ぶ尽贰秹袅讳洝贰段淞峙f事》等典籍中都有比較詳細的元宵賞燈風俗的呈現(xiàn)?!秴强ぶ尽返闹髯叻冻纱笤鲈姟稛羰行小穼懙溃骸皡桥_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春前臘后天好晴,已向街頭作燈市?!笨梢姰斈暝鼰艄?jié)的規(guī)模已是盛況空前。

《吳郡志》中記載的上元風俗。其中提到“上元影燈巧麗,它郡莫及”
不僅如此,元宵節(jié)花燈的制作也已呈現(xiàn)多樣化?!段淞峙f事》(卷二燈品)記載,“燈品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有“無骨燈”“魷燈”“珠子燈’“羊皮燈”“羅帛燈”等。明中后期,隨著江南市民階層的壯大,歡快熱鬧的生活情趣不斷滲入節(jié)日習俗,而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城鎮(zhèn)化進程也促成的人口的相對集中,為舉行大型的節(jié)日活動提供先決條件和資源基礎。
申城元宵多勝景
曾有傳說,漢代時上海的松江地區(qū)就有了由吳王劉濞從揚州引入的燈會文化,但缺乏確鑿的考據(jù)。明以后元宵賞燈習俗在上海的流行確實有很多文獻記載。這一時期上海地區(qū)編纂的各類方志中就有不少關于元宵、上元歲時風俗以及燈節(jié)的記載。明清期間,上??h縣治所在地的城隍廟、豫園一帶,以及松江、嘉定、青浦等地都有漸成規(guī)模的元宵燈市。

《嘉靖上??h志》中“元夕通衢作燈市”的記載

《康熙上??h志》中關于元夕燈市的記載

《嘉慶法華鄉(xiāng)志》中關于法華寺元宵燈會的內容
據(jù)《松江風俗志》記載,每年元宵節(jié)松江縣城西門外等處有售紙燈,以蝴蝶、兔子、荷花、走馬燈為多。習俗是正月十三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松江的紙燈曾以華陽橋的傘燈最為出名。傘燈是一種刻紙夾紗燈,用當時松江特產的“淡箋”,鏤刻圖案如山水、花鳥、戲文,透剔玲瓏。毛祥麟《墨余錄》:“滬邑元宵燈以傘燈為重,燈作傘形,或圓、或六角、或以五色錦箋綴成,磨薄令如蟬翼,上鏤人物花鳥,細若繭絲。一燈之制,經歲始成,雖費百金不惜?!睋?jù)說,如借傘燈,須以田契相押,其貴重可見一斑。但遺憾的是,清末后,松江華陽橋傘燈漸漸失傳。
而每逢太平年景,松江地區(qū)還有士紳倡議集資,采集柏枝,在縣城西門口搭建彩棚張燈,搭臺表演昆曲、彈詞。年輕人和好事者在節(jié)前結伙練舞龍燈、串馬燈、“蕩湖船”,元宵節(jié)晚上到街上舞弄,各龍燈隊爭勝斗奇。各店家及家境較好的市民在門前掛一二盞燈,各寺廟普遍點塔燈,航行中的船也會點亮桅燈,通夜長明。入夜后,市民放焰火,有花炮、流星、地龍等。
當然,說到元宵燈會就必須講講豫園和城隍廟。上海最繁華熱鬧、且歷史最為悠久的公共活動場所之一,此處的元宵燈會可謂最具代表性。王韜在光緒元年(1875年)刊印的《瀛壖雜志》中如此記載當年豫園燈會的盛況:“城隍廟內園,以及萃秀、點春諸勝處……正月初旬以來,重門洞啟。嬉春士女,鞭絲帽影,釧韻衣香,報往跋來,幾乎踵趾相錯,肩背交摩。上元之夕,羅綺成群,管弦如沸,火樹銀花,異常璀璨。園中茗寮重敞,游人畢集。斯如月明如晝,蹀蹼街前,惟見往還者如織,塵隨馬去,影逐人來,未足喻也。遠近亭臺,燈火多于繁星,爆竹之聲累累如貫珠不絕,借以爭奇角勝……”
這種獨特的中國傳統(tǒng)風俗,也吸引了西方僑民的注意。《北華捷報》在上海編纂出版的第一本年鑒 Shanghai almanac 1852 中就有一篇名為“Feast of Lanterns”的專文對此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上海最早,也是中國內地最早的一本年鑒——Shanghai almanac 1852 中刊載的上海元宵燈會專文

《瀛壖雜志》中關于上海上元節(jié)豫園、城隍廟勝景的記載

1893 年 ,上??〉摹饵c石齋畫報》(第356期)中“賽燈盛會”部分插畫
1876年2月10日《申報》第三版一篇“元宵觀燈”的消息中也寫道:“日昨為上元佳節(jié),本埠邑廟內頗覺熱鬧,其觀燈者甚眾,故晚間各茶室俱坐無虛位,卽如九曲橋之擁擠每至灣曲俱皆擠斷,故往來之人有走不過而退回者,湖心亭茶室更加鑼鼓,再點春堂亦頗為鬧熱,惟禁燃爆竹恐有生事耳,故邑尊派令勛勇逐叚彈壓,牛痘局門前帶兼有城守營兵及洋鎗隊勇等護衛(wèi),惟滬上近年以來每逢燈節(jié)亦未有如本年之繁盛云……”從結尾這句話來推測,時局的穩(wěn)定與否,也與元宵燈會的繁盛程度相關。
從當時的報刊內容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上海灘上一些獨具商業(yè)頭腦的店家很早就將各種商業(yè)模式與元宵燈會融合在一起。借著一年一度,人流量最大且最為集中的新春節(jié)日來推銷各種商品、上演各類戲劇、電影。20世紀30年代,一些商家還將元宵燈節(jié)的主題與國貨以及愛國情懷相結合。

1920年3月6日《申報》刊登的新世界元宵燈會廣告

1935年2月14日《申報》刊登的“上海國貨公司之春燈大會”消息
比如這則題為“上海國貨公司之春燈大會”的短消息中就提到:“抗日血戰(zhàn)走馬燈銷路最旺。南京路上海國貨公司、為灌輸兒童民族意識,特利用元宵節(jié)機會,舉行春燈大會,各制燈手工工人,俱得將精制花燈,免費送往陳列,并義務委托代賣,因元燈種類,無美不備,凡熱心人士前往購買國貨者,俱由該公司奉送贈燈代價券,昨日一日,售出贈出之燈,共計五百余只,銷路以抗日血戰(zhàn)走馬燈、飛機燈、為最旺云”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不同時期元宵燈會的時間長度也是有差別的。20世紀20年代,上海就有學者在總結歷代文獻之后發(fā)表觀點:“可知燈市始于漢唐之間而益信也,上元張燈始于唐景云二年,三夜燈始于開元天寶間,五夜燈始于北宋干德五年詔增十七十八兩夜,六夜燈始于南宋淳佑三年自十三至十八也,十夜燈始于明太祖起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乃罷,詳見劉侗燈市記,清至民國上元為張燈之日六街三市盡是燈彩,如開不夜之城,熱鬧異常,十八為落燈之日,滬上風俗家家戶戶吃落燈圓后,乃見燈光黯淡無色,不及張燈時之照耀如同白晝矣……”

20世紀40年代《申報》刊發(fā)的一則喬家柵廣告中引用了“上燈圓子 落燈糕”的句式
滬上元宵燈景的熱鬧場面一直持續(xù)到1937年。日寇入侵后,昔日繁華漸成絕響。而上海市民再次迎來豫園燈會已經是1980年的事了。當時,中斷近半個世紀的上海元宵燈會,終于又一次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著實在上海灘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雖然規(guī)模有限,卻依舊吸引了大批民眾前來觀燈,一夜入園達五萬人次,有親歷者如是回憶:“新北門、老北門一帶的人民路,以及麗水路和舊校場路上,處處是家長牽著孩子,孩子拖著兔子燈的觀燈人群。第二天撿到元宵夜被踩掉的鞋就有幾籮筐?!睆倪@一年起到1992年,豫園地區(qū)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以及區(qū)政府的具體指導下,共舉辦八屆元宵燈會。

1980年2月24日《解放日報》第2版刊發(fā)“燈彩世界——記豫園元宵燈會”一文

1985年豫園燈會參觀券
1995年起,豫園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主體開始承辦燈會,正式命名為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簡稱“豫園燈會”)。豫園燈會自此每年舉辦,從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為期十八天,以當年的生肖為主題。豫園燈會堅持和傳承傳統(tǒng)的民俗制燈工藝,同時還積極努力創(chuàng)新,根據(jù)每年不同的主題,推陳出新,有效嘗試現(xiàn)代科技融入燈會,為傳統(tǒng)燈會注入新活力,將民俗文化推至新的高度。2011年,豫園燈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三批)。2016年的豫園燈會從1月26日至2月25日,還創(chuàng)下了“史上時間跨度最長”的紀錄。

2013年豫園燈會,九曲橋旁,人頭攢動
圖片攝影 | 蔡耀放

2022年豫園燈會中的巨型生肖主題彩燈
圖片攝影 | 袁婧
事實上,上海其他區(qū)縣也舉辦過一些有特色的的元宵燈會。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文化局和嘉定縣人民政府,在嘉定鎮(zhèn)舉辦“上海市農村暨嘉定縣元宵燈會”。這也是嘉定鎮(zhèn)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民間文藝游演盛會。以嘉定地區(qū)的市、縣、鎮(zhèn)屬企事業(yè)單位為主,并有嘉定縣其他各鄉(xiāng)、鎮(zhèn)及金山、奉賢、上海等縣共27000余人組成的游演隊伍參加。又如徐匯區(qū),1988年元宵節(jié),在襄陽公園舉辦第一屆燈會。展出的各式彩燈以民間傳統(tǒng)燈為主,如“雙龍搶珠”“七仙女下凡”“水漫金山”等,也輔之現(xiàn)代行業(yè)燈、工藝燈及古今相結合的新彩燈。燈會共設13個展區(qū),1000多座彩燈。燈源來自蘇州、揚州、鎮(zhèn)江、上海及徐匯區(qū)各街道、鎮(zhèn)和企事業(yè)單位。賞燈觀眾達8萬多人次。

1984年1月16日《新民晚報》第2版刊發(fā)“郊縣籌備盛大元宵燈會”一文

2009年,安亭老街元宵燈會
圖片攝影 | 王溶江
1989年、1990年在徐匯區(qū)文化館與區(qū)工人俱樂部舉辦了第二屆、第三屆燈會。展出燈型以明、清兩代為主,有串燈、宮燈、走馬燈、座燈、象形燈及古今相結合的現(xiàn)代工藝燈。燈會設立了20個展區(qū),展出彩燈1400多座,觀眾各達6萬多人次。近些年來,全市除了傳統(tǒng)的豫園燈會以外,寶山羅店、嘉定南翔等地也舉辦別具風格的元宵燈會,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光顧。
猜燈謎的樂趣
元宵節(jié)除了賞燈之外,猜燈謎也是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
燈謎是由謎語發(fā)展而來的,而謎語則源自古人使用的隱語。宋以后,“打燈謎”漸成元宵燈節(jié)的游戲內容之一。人們把謎語書簽貼在元宵彩燈上供人猜射。燈謎,又稱“文覆”,后演化為“文虎”,故猜迷又有“射虎”之雅稱?!抖昴慷弥脂F(xiàn)狀》中就寫道:“門前榜出雕蟲技,座上邀來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條燈謎,均能射中否?”

《康熙嘉定縣志》中關于正月十五燈節(jié)及猜燈謎的記載

1908年,上??l(fā)的《圖畫日報》“上海新年之現(xiàn)象——打燈謎”
明清時期燈謎活動形式多樣,內容更加豐富。上海的猜燈謎活動也是在明以后開始流傳起來。據(jù)明代嘉定地區(qū)編撰的《正德練川圖記》(風俗卷)記載:“上元,采柏葉結棚門外,放燈甚盛。有楮、絹、琉璃、麥稈、竹絲諸品,皆繪人物故事及花果禽魚之狀。又有楮剪人物,以火運之者,曰“走馬燈”。藏謎而商之者,曰“彈壁燈”。當時吳縣有位郎中吳蓮洲懸壺濟世,閑暇之時在上海西新橋畔大中樓發(fā)起文虎征射,此后組織“大中虎社”(又稱“大中謎社”),每月逢朔、望之日開展征射活動。

1930年《文虎》雜志(第2卷第2期)中刊發(fā)的“滬城射虎記”一文
1930年1月1日,吳蓮洲與曹叔衡等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最早的一本專業(yè)性謎語雜志——《文虎》,邀請了40多位愛謎文人擔任撰述者。海上知名謎家葉友琴在這本雜志刊發(fā)“滬城射虎記”一文,對滬上猜謎盛況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白韵特S十年(1860)至同治十三年(1874)間,上海泉漳會館火神廟,時有燈謎,每歲一二次。邑廟(即老城隍廟)‘一輪月’箋扇店,每年元宵,亦掛謎征射。光緒紀元,滬城豫園之‘玉泉軒’中,燈謎最盛,可稱謎壇謎社……”
1949年之后,豫園地區(qū)的猜謎活動仍十分興旺。據(jù)滬上知名民俗專家江更生回憶,20世紀50年代,豫園九曲橋畔舉辦過兩次影響較大的猜謎盛會,一次是在“春風得意樓”茶館,另一次在湖心亭茶樓,均屬“以謎會友”的雅集性質,由謎人各攜謎作,自備獎品,并歡迎廣大的愛好者猜射。當年的燈謎,自有其通俗清新的時代特征,例如:“合伙做生意”,打軍事名詞“集中營”;“十分地道”,打一“詩”字(注:“十分”扣“寸”;“道”扣“言”;“地”扣“土”);“脫衣就寢”,打口語“睡不著”(注:著,作動詞“著裝”解);“跋”,打清代官名“后補道”(注:道,作動詞“說”解)等。
20世紀80年代,猜燈謎也隨著元宵燈會再次復興。豫園商城舉辦的歷屆“元宵燈會”,都會辟出“燈謎一條街”,讓游客賞燈猜謎助興。而南翔古漪園、市工人文化宮、市群眾藝術館都會在新春期間組織開展“猜燈謎”活動。

20世紀80年代,上海市青年宮等單位組織的元宵燈會使用的入場券

2010年,南翔古漪園燈謎會
圖片攝影 | 傅國林
元宵節(jié)猜燈謎并不是單純的文字游戲,而是一種啟迪智慧、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和豐富生活的文藝活動,且與歲時風俗融為一體。所以長期以來為百姓津津樂道。
結尾的話
現(xiàn)代化大都市是一個科學技術不斷改變人們生活空間的結果。就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日而言,在城市生活新元素的不斷沖擊下,許多傳統(tǒng)文化元素和風俗正在逐漸消失,大多數(shù)居民和家庭都已不再舉行相關儀式活動?;ヂ?lián)網(wǎng)、手機以及各種社交網(wǎng)絡平臺徹底改變了我們原有的時空觀念。
但是在上海這樣一座海納百川的國際大都市中,城市化和消費觀念影響下的傳統(tǒng)民俗,早已形成了復合性和符號化的特點。元宵燈會就是較為典型的例子,它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民俗傳承活動,更是現(xiàn)代社會有組織有目的、帶有商業(yè)運作策劃的綜合性年度重要社會活動。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講,民眾的懷舊心理,以及對傳統(tǒng)習俗的崇敬是很好的“助推劑”,在“元宵節(jié)”這個特定的文化時空中,將傳統(tǒng)風俗作為城市文化符號進行打造和推廣,恰逢時機。END
內容參考
《上海通志》《南市區(qū)志》《黃浦區(qū)志》《上??h志》
《松江縣志》《嘉定縣志》《松江風俗志》
《上海名園志》等
《中國地方志集成—上海府縣志輯》
《上海鄉(xiāng)鎮(zhèn)舊志叢書》
張卉:《中國古代元宵燈節(jié)的公共藝術設計》
陳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
李曼:《唐代上元節(jié)俗的歷史考察》
部分資料來源: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
部分圖片由《上海年鑒》特約攝影師提供
“申知滬志”小組 誠意奉獻
原標題:《滬上元宵燈會記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