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虎媽成功了嗎?《虎媽戰(zhàn)歌》到底講了啥?
原創(chuàng) 游識猷 養(yǎng)個智人
讀了名聲在外的《虎媽戰(zhàn)歌》,中譯本名叫《我在美國做媽媽》。
本以為是本沉重的書,結果出乎意料地相當好笑。
***
虎媽的兩個女兒,個性其實不大相同,大女兒乖些,二女兒叛逆些。于是常??吹剿c二女兒的相愛相殺(虎媽屬虎,二女兒屬豬,根據(jù)屬相,虎媽稱這是老虎與野豬之戰(zhàn))。

▲二女兒、虎媽、大女兒
有一次二女兒說,朋友有好多寵物——兩只鸚鵡,一條狗和一尾金魚。虎媽回答,小提琴就是你的寵物。
(但后來還是為了利誘二女兒練琴而養(yǎng)了狗……)
還有一次,二女兒說自己感覺數(shù)學測驗做得不錯,不想錯過課間休息,就沒做加分題?;屨痼@了,完全無法理解,認為任何時候都要盡力做完加分的測試,要做加分題就像要呼吸一樣天經地義……
老虎和野豬之戰(zhàn),可以說是從頭打到尾……
特別是圍繞著二女兒拉小提琴這件事的沖撞,虎媽固然強硬,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勝利。(劇透,最后二女兒為了打網球,辭去了耶魯青年管弦樂隊首席小提琴手,也不再堅持去接受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名師指導,虎媽說自己“每一秒鐘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最初幾個星期,我在我們家周圍閑逛,就像一個失去工作、沒有生活目標的可憐人”……)
一個大寫的慘……
***
總結一下虎媽蔡美兒持有的信念,也是引起爭議最多的部分——
①關于人生——
* 人世間所有意義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滿了艱辛!.
* 絕不要怨天尤人或尋找借口。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對待,就用加倍的努力,獲得加倍的成就,來證明你自己。
* 確保你名列前茅,這樣你才有謙虛的本錢。

▲虎媽自己就踐行著這樣的人生觀。
②關于父母與孩子間的關系——
* 父母知道什么對孩子是最好的。(因此,孩子應該聽話,尊重長輩,服從管教。)不認為“孩子需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不認為“他們有必要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聽父母的就對啦。)
* 要在孩子身上寄予更高的期待和夢想,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在低估孩子。
* 家長要做正確的事(也就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在乎怎么討孩子喜歡。
虎媽知道,“孩子們肯定會生我的氣,但作為一個中國媽媽,我并不在乎”。
* 成為行家里手的過程,其實毫無樂趣可言。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藝,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而孩子們從本性來講,絕不會愛好努力。因此,一開始就不給他們選擇“不努力”的機會,便顯得至關重要。
* 如果應用得當,中國父母的教子策略會帶來良性循環(huán)。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堅持不懈地練習、練習、再練習。一旦孩子展現(xiàn)了杰出的天賦,就會得到贊揚、欽佩和滿足。這將為他們的人生奠定自信的基石,并令艱苦卓絕、了無情趣的活動變得充滿樂趣。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使父母更容易引導孩子們登上更加努力的新臺階。
③關于學業(yè)——
* 孩子在學業(yè)上的成就,反映了家長教子有方。
* 完成學業(yè)總是第一位的。
* A-是不合格的。只有A是可接受的。
* 必須在數(shù)學上比同班同學領先兩個學年。
* 父母不應本著“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的思路來培養(yǎng)孩子。
④關于業(yè)余愛好——
* 孩子要有難以掌握但能提高自身潛能的業(yè)余愛好(鋼琴、小提琴)。輕松愉快的,吉他、打鼓、手工,都不配叫“業(yè)余愛好”。
(↑↑↑感覺很多人讀到這里時膝蓋中了一箭……)
* 父母唯一允許孩子參加的課外活動,是那些他們能贏得獎牌的項目,而且必須是金牌!
* 要練習,要比別人練習得更多,這是亞裔孩子能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
虎媽還定義了“練習”——每天彈鋼琴一小時只能算熱身,至少不停彈奏兩三小時才叫“練習”。

⑤中國父母vs西方父母——
* 中國父母會要求孩子照著自己說的話去做,而西方父母只會要求孩子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
* 西方父母特別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中國父母則不同,他們相信孩子的力量,相信他們沒有那么脆弱。西方父母對孩子的自尊擔憂頗多,但是作為父母,最不利于保護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就是你眼看著他們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而不作為。明明能行卻以為自己不行,對構筑自信心毫無幫助。
* 西方父母決定要把自己童年時被剝奪的空間和自由交給孩子,他們相信個人的選擇和獨立的價值,提倡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才能、敢于質疑權威。給予孩子選擇權。
* 中國父母認為自己知道怎樣做對孩子最好,因此,他們會管理孩子所有的欲望和愛好。這也是中國孩子不能參加在外過夜的野營和中國的女孩在髙中沒有男朋友的原因。貌似尊重的“信任”等于不負責任的“放手”。
* 所有文明的、體面的父母,都愿意做對孩子最有益的事情,西方父母和中國父母,只是對“怎樣做最有益的事情”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
* 西方父母竭力去尊重孩子的個性,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真正的激情,支持他們自我的選擇,給他們提供積極的肯定和成長的環(huán)境。
* 而中國父母確信,保護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幫助他們?yōu)槲磥碜骱脺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用實用的技術、工作的好習慣、沒人能夠帶走的內在自信來武裝他們。
***
虎媽成功了嗎?

▲反正目前兩個女兒都沒有跟虎媽斷絕母女關系……
根據(jù)新聞報道,虎媽的大女兒從哈佛本科畢業(yè)后在耶魯法學院讀研,二女兒在哈佛讀本科。兩個女兒都謙遜體貼,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未來會用類似的方法來教育自己以后的孩子。以傳統(tǒng)觀點衡量,虎媽的教育目前看來成果斐然。
不過,除了虎媽嚴格(在西方人看來近于虐童)的教育方式之外,還要看到以下幾點——
①遺傳因素。
* 虎媽的父親是第一代移民,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到博士后,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尩娜齻€妹妹,一個從耶魯法學院畢業(yè),一個是斯坦福醫(yī)學院教授,最后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癥,但仍奪得兩枚特奧會游泳金牌(可以看出這家人有多拼)?;屪约簭墓鸱▽W院畢業(yè),是耶魯法學院終身教授?;尩恼煞蛲瑯邮且敺▽W院終身教授。
虎媽的兩個女兒,在遺傳基因上絕對算是抽到“學霸加成”。
②身教言傳,對人對己標準如一。
* 虎媽對女兒嚴,對自己同樣嚴,甚至更嚴,她邊養(yǎng)孩子,邊拿到耶魯終身教職,其中的歷程絕非一帆風順。
虎媽和丈夫同樣面對耶魯法學院的忙碌工作,但她仍然承擔更多撫養(yǎng)工作,是她陪孩子做作業(yè)、練琴、上家教課。也正因如此,她比丈夫更能決定家庭的教育方式——因為她才是承擔撫養(yǎng)工作的一方。就連家里養(yǎng)的兩只薩摩耶,也是虎媽一個人承擔了90%的照料工作。
③虎媽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反省的。
* 虎媽自己從小受的教育,比她給女兒的教育更嚴苛,虎媽形容那是“近乎殘酷的要求、口頭的辱罵和對孩子內心渴望的漠視”(她曾經從媽媽那里得到“只是并列第一嗎?”這樣的反饋)。只是虎媽認為這些嚴厲的教育讓自己從中獲益頗多,而且她依然與家人保持了親密的關系。
* 但虎媽的強勢,在二女兒身上卻多次碰壁, 特別是二女兒進入青春期開始叛逆后。就連虎媽的媽媽都開始提醒她必須做出改變,調整對二女兒的教育方法,因為顯然有些方法對二女兒是不起作用的。
* 虎媽也回憶起自己的父親和奶奶。
虎媽父親在家里不受待見,用西方教育的術語說,虎媽奶奶“沒有尊重他的選擇,沒有珍視他獨特的個性,也未能關心他的自尊”。
總而言之,虎媽父親討厭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后來遠離老家,再不回頭,也很少跟自己的母親聯(lián)系。
也就是說,虎媽也承認,她心中的“中國式教育”,并不一定有皆大歡喜的結局。
* 事實上,兩個女兒越是長大,虎媽就越是管得少。對于虎媽來說,到了某個階段,過多干涉已經沒有必要,她準備好了功成身退,把生活的掌控權還給女兒們。
***
在我看來,虎媽是一個“承擔了全家的焦慮”的人。
她對女兒有很高的期待,而且不惜為這些期待付出努力:花費巨款給女兒延請名師,頂著周圍人的批評,包括丈夫的不理解,給女兒施加巨大的壓力。
在她看來,這是對女兒的信任,信任女兒完全有能力達到她的要求。
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
她跟家人為此也多有爭吵。但從另一個角度,其他家人其實多少“受益”于虎媽的焦慮。
大女兒在卡耐基音樂廳彈鋼琴時,小女兒成為小提琴首席時,多少會理解到“努力工作,必有回報”(虎媽特地為兩個女兒安排了不同的興趣,這樣可以將姐妹間的競爭降至最低)。
當丈夫知道妻子關注著小孩的未來、竭盡全力也要“推”著小孩走時,就可以放心地把更多精力投向工作——這正是有時虎媽跟丈夫爭吵的原因。
有一次在吵架中,丈夫指責虎媽讓家庭氣氛太過緊張,讓大家缺乏自由呼吸的空間;虎媽則指責丈夫自私自利,“腦子里只有你正在寫作的書和你自己的未來,你對索菲婭(大女兒)的未來有什么夢想?對露露(二女兒)又抱著怎樣的期望?你曾經想過嗎?還有我們的狗狗——可可的未來,你有什么夢想嗎?”
他們沒再吵下去,因為她丈夫被“對狗狗未來的夢想”逗笑了。

▲虎媽一家與兩只薩摩耶,左邊的可可聰明些,右邊的普希金笨一點。但總體來說,兩只狗都遺憾地未能達到“虎媽對它們的夢想”……
當然,虎媽不覺得這有什么好笑,她可是曾經搜索關于狗智力的論文,研讀訓狗書籍,去上養(yǎng)狗課程,努力想把自己家的薩摩耶訓練得又聰明又服從呢。
只是虎媽最后放棄了,接受了“我的狗狗什么都不會”,對它們沒有要求,相信它們自己的選擇,靜靜地看著它們睡覺,享受一種平凡而超然的關系。
只不過,對于自己的孩子,她是絕不會享受這種“超然”的。
用她的話說就是——
“我的目標,是做一個為你們的未來著想的媽媽,不是要討你們的喜歡?!?/p>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