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我們會喜歡泰戈爾
原創(chuàng) happyelf 不可思議的印度
泰戈爾是誰?這個問題可能并沒有單一的答案。
從我們的慣有印象里,他是詩人。1861年的5月7日,這一偉大的詩人誕生。
但實際上,這位無可爭議地被稱為印度有史以來最偉大天才之一的人,除了詩人以外,同時也是一位作家、劇作家、作曲家、散文家、教育家、哲學家、社會改革者和畫家。

如果將他的成就按數(shù)據來統(tǒng)計:從13歲到81歲,泰戈爾的創(chuàng)作極豐且廣。他一生寫了2000多首詩歌,12部長篇和中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余種劇本,還譜過2230首音樂,畫了千余幅畫。
2230首音樂,按照這個驚人數(shù)量來算,比西方的浪漫主義音樂代表、最后一位古典音樂巨匠舒伯特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數(shù)量還要多了一倍。時至今日,你仍然還可以在iTunes上買到泰戈爾所創(chuàng)作的相關作品。

更沒有人知道,至少有三個國家的國歌和他有關,印度國歌的《人民的意志》(Jana Gana Mana)和孟加拉國歌的《金色的孟加拉》(Amar Sonar Bangla),都出自泰戈爾之手,斯里蘭卡國歌的靈感也來自他的一首作品。
村上春樹鐘愛的捷克作曲家Leos Janacek,當年在布拉格的查理大學聽泰戈爾現(xiàn)場演講后,便在報章專欄上分享道:“他并不是在朗誦,他是在歌唱?!?他在泰戈爾朗誦詩歌時甚至聽到了如音樂律動般的美妙。
1930年,他在與另一位偉人愛因斯坦的會面時,兩人曾經就音樂的歷程展開過一系列的歷史對話。

他在每一個領域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湛印記,讓人們對泰戈爾與生俱來的那種充滿活力的才能感到好奇。
他不僅永遠改變了孟加拉文學的進程,而且將印度文學帶到了世界領域里前所未有的高度。

泰戈爾根據印度神話和當代社會問題創(chuàng)作了許多戲劇。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和哥哥一起開始了他的戲劇作品創(chuàng)作?!断佦斓奶觳拧罚╒almiki Pratibha)是泰戈爾20歲時留學歸國后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音樂劇,泰戈爾在其中扮演主角,他的侄女Indira Devi扮演女神拉克希米。

而他60歲左右的時候又開始了繪畫的嘗試。他的畫作在歐洲各地舉辦的展覽中展出。泰戈爾的風格在美學和配色方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其與其他藝術家的風格不同。

他以詩集《吉檀迦利》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人。

他不僅永遠改變了孟加拉文學的進程,而且將印度文學帶到了世界地圖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泰戈爾反對帝國主義,他還支持印度民族主義者,公開批評歐洲帝國主義。同時還批評了英國人強加給印度的教育制度。

1915年,他獲得了英國王室的爵位,后來他以阿姆利則附近發(fā)生的賈里安瓦拉·巴格 (Jallianwala Bagh) 大屠殺為由放棄了爵位。他說,當英國人甚至沒有將他印度同胞視為人類時,騎士身份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在印度,泰戈爾在塑造國家的民族意識,以及確保它不會成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時,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他在1913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真正享譽世界,時任北京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的陳獨秀翻譯了他的四首詩,第一次向中國讀者介紹了泰戈爾的作品。
基于《吉檀迦利》這一作品,他對于泰戈爾的介紹是:“泰戈爾是印度的現(xiàn)代詩人。他主張弘揚東方精神文化。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享譽歐洲。印度青年尊他為先知。他的詩歌富有宗教和哲學理想?!?不過,他將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錯寫成了和平獎。
當然,后來泰戈爾訪華時產生的誤解與隔膜,那是后話。
1924年,泰戈爾先生的許多作品,如《新月》(The Crescent Moon)和《齊德拉》(又譯《花釧女》/ Chitra),都有中文譯本。這些作品激發(fā)了杰出的詩人徐志摩和他的朋友們在北平組織了“新月社”。

由于泰戈爾認同“一個世界”的概念,他去很多國家進行過巡回式的參訪,也試圖傳播他的理念。他往往帶著自己的翻譯作品,引起了許多傳奇詩人的注意。他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家講學不久之后,又自己訪問了墨西哥、新加坡和羅馬等地,在那里他會見了國家領導人和重要人物,包括愛因斯坦和墨索里尼等人。

1927年,他踏上了東南亞之旅,以他的智慧和文學作品啟發(fā)了許多人。泰戈爾還利用這個機會與許多世界領導人討論了印度人和英國人之間的問題。到最后,他已經訪問了遍布五大洲的多達三十個國家。

1924年,梁啟超、蔡元培邀約泰戈爾來華講學。4月12日至5月30日,泰戈爾率領一行六人的訪華團,開始長達五十多天的中國之旅。那一年的5月恰逢泰戈爾的63周歲生日,新月社在東單三條協(xié)和醫(yī)學院禮堂,由林徽因表演了泰戈爾創(chuàng)作的話劇《齊德拉》。

在這一個5月的20日,泰戈爾在梅蘭芳位于北京的家中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泰戈爾被主人的藝術和魅力所折服,在月扇上用毛筆墨寫了這首孟加拉語,作為告別的禮物,并附上英文翻譯并朗讀給梅和其他客人。其中包括著名社會活動家梁啟超和著名政治家、學者林昌民。
林昌民隨后用古典文學風格在扇子上寫下了他對英文部分的中文翻譯:“親愛的,你蒙著面紗,用一種我不懂的語言。就像一座小山,在它的迷霧面具后面看起來像一朵云?!?/p>
1929年3月,泰戈爾再次低調訪華,直接就住在徐志摩和陸小曼家中。

1937年4月14日,泰戈爾在印度國際大學主持了中國學院的揭牌典禮。在典禮上,泰戈爾作了《中國和印度》的演講:“對我來說,今天是一個期待已久的偉大日子。我可以代表印度人民,發(fā)出消隱在昔年里的古老誓言——鞏固中印兩國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誼的誓言。”
此后,泰戈爾以國際大學中國學院的名義,開始熱情邀請中國學者、藝術家到這里講學、創(chuàng)作,積極推進兩國的文化、教育交流。
1939年11月,徐悲鴻收到泰戈爾的邀請,請他到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講學。當年12月,徐悲鴻經仰光、加爾各答,抵達印度圣地尼克坦。在那里,徐悲鴻與泰戈爾經常交流。

12月18日,應泰戈爾邀請,徐悲鴻來到泰戈爾書房交談。也正是在這一天,兩位藝術家留下了這張合影。

泰戈爾鄙視死記硬背的課堂教學:在“鸚鵡的訓練”中,一只鳥被關在籠子里,被強行喂食教科書而致死。
泰戈爾在歐洲、北美和東亞的大部分地區(qū)享有盛譽。他共同創(chuàng)立了達丁頓霍爾學校,這是一所進步的男女同校機構。
在日本,他影響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等人?!八陌装l(fā)從額頭兩側輕輕飄落,他給當時男孩的我一種古老東方巫師的印象?!?川端康成曾經講述過他中學時代對這一位“圣人詩人”的回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美國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說:“坐在泰戈爾身邊聽他分享想法,就像在圣河邊度過一天,喝著濃濃的蜜糖智慧。

1941年8月7日,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病逝。但他的影響力一直旺盛持續(xù)。僅僅優(yōu)美的詩歌,就激勵了不少人。

冰心把泰戈爾對她的影響運用在了詩集《繁星》中,她創(chuàng)作出的那些小詩不但內容清麗脫俗,而且極善描摹瞬間感受。
在《繁星·自序》中,冰心這樣寫道:“一九一九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圍爐讀泰戈爾《迷途之鳥》(Stray Birds)時,冰仲和我說:‘你不是常說有時思想太零碎,不容易寫成篇段么?其實也可以這樣的收集起來。從那時起,我有時就記下在一個小本子里?!?/p>
冰心還在《我是怎樣寫(繁星)和(春水)》一文中提及過:“這時我偶然在一本什么雜志上,看到鄭振鐸譯的泰戈爾《飛鳥集》連載……都是很短的充滿了詩情畫意和哲理的三言兩語……我心里一動……”
李敖說:好書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藏書十萬冊,有些書不值得看,有些書已經過時,有些書寫得還沒我好。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xiàn)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詩中散發(fā)的哲思,猶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不收藏這本書,很可惜。
對我們普通人而言,很多詩歌的美與孤獨、快意與浪漫,更讓我們迷戀不已。
更何況泰戈爾的綜合才華,以及人文情懷,怎能讓我們不喜歡呢。

泰戈爾1916年作品里有一句詩歌:
云朵飄進我的生活,不再引來狂風暴雨,卻只為我暮晚的天空增色。
這大概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注釋吧。
Ref: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025462
https://www.culturalindia.net/indian-art/painters/rabindranath-tagore.html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2204/11/WS625376eda310fd2b29e561bc_1.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073497171030306&wfr=spider&for=pc
注:本文為原創(chuàng),版權歸“不可思議的印度”所有,部分信息與素材引自網絡,非常感謝。文中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非商業(yè)平臺如有轉載需求,請先和我們聯(lián)系。所有未經本平臺直接授權的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并且公示。
立即訂閱:微信搜「不可思議的印度」或 indiasee
新浪微博:@不可思議的印度 (每日更新)
每日原創(chuàng)更新,告訴你印度的點點滴滴,旅行經歷、奇聞怪事。
投稿:zhuanti@qq.com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會喜歡泰戈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