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愿做一只貓——讀夏目漱石《我是貓》有感
“閱盡人間啼笑,只當(dāng)春眠不覺曉?!?/span>
原創(chuàng) 梅子宸 | 公眾號 才主的早餐鋪
“ 若有來生愿做一只貓,以瓦片為琴鍵,足尖輕踮,尾尖輕揚,瞇起的眼中滿是嘲諷,細長的瞳孔中映出世間的冷暖蒼茫。" ——題記
一人一貓的夏日午后,便讀一本記貓書罷。
翻開書本,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便讓我忍俊不禁。“咱家是貓”,不卑不亢,謙中有傲,有種對“生而為貓”的自豪之感,然而正如譯者所說,“咱家是貓”,如此大名,卻還沒有個名字,豈不諷嘲?
那貓從小被收養(yǎng)在教員苦沙彌家,主人言行荒唐。貓兒卻甚是不俗。喜怒笑罵,在字里行間出神入化,他批判當(dāng)代日本明治維新的不徹底性,抨擊當(dāng)代社會物欲橫流,財權(quán)成勢的風(fēng)氣,也總結(jié)出一些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
古人有云“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正因為是以貓兒的角,才能將社會中諸多復(fù)雜的問題看得透徹。
貓眼中的人情事物,無一不透著些詼諧的趣味,卻又有著深邃的剖析。如男主人苦沙彌,明明“沒有一點比別人高明的地方”,卻偏偏“凡事都愛插手”,高談闊論,似是想顯示自己很有能耐一般,卻總鬧笑活。他喜歡捧著一堆高深莫測的書籍,在書房呆上一個下午,好一個用功的“讀書郎”!而當(dāng)貓兒躡手躡腳地溜進去,卻看見那才翻動了兩三頁的書頁上,好一攤晶亮的口水液哩!再如迷亭先生,以取笑友人為樂,插科打渾,說著俏皮活,又頗有幾分文學(xué)素養(yǎng),可那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卻暗藏著當(dāng)代落魄知識分子的空虛與迷茫,真可謂,“惶惶然戚戚然”只憑悲從中笑。解語思量來每日的打趣,捉弄他人,他所笑的又何止是被他作弄的友人?更是自己的不知所措,是東西方文化思潮對撞狹縫中抗議者的掙扎。

自古,貓兒便是被人們稱是靈物,晝伏夜出身姿輕盈,慵懶的神態(tài),黑夜中細長的瞳孔幽幽地閃著光。于今,看著在自家墻頭上曬著太陽的貓兒,不由臆想;若是以那澄澈深邃的細長眼瞳,以貓兒的姿態(tài)藏在暗處,眼中所見的世界,是否,就會大不一樣?
他是貓,看著我們這些所謂的主宰者在世間蒼茫中打轉(zhuǎn),看著許許多多的人同苦沙彌一般的固執(zhí),與人爭鋒答辯,不論有理沒理,硬是要爭出個高下來,待他人終于閉了嘴,便又沾沾自喜以為是固執(zhí)所就的勝利,渾不知,是他人看著自己實在愚不可教,無話可說罷了。看這出鬧劇,貓兒可會抖著胡須,喵喵地笑他個幾聲?
說來也是可笑的,我等人類所自恃的驕傲,在那貓兒眼中卻反是喜劇與笑料,豈不謬我?
“鏡子是驕傲的釀造器,同時也是自滿的消毒器?!?/p>
喜怒笑罵的文字是“悲痛幻化的笑聲”,最是悲哉。幽默詼諧的語言之下,我仿佛能窺見那個沉淪與掙扎的年代,與人民對時局和社會現(xiàn)狀的憤懣和難耐。如同一面鏡子,那樣清明透徹,最是真實,它映出社會問題,映出人之本相。莫避之,真嫌之,你我皆在其中。
愿做一只貓,閱盡人間啼笑,只當(dāng)春眠不覺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