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拜登中東行能否實現(xiàn)美國利益?盟友們都很清醒,成果或有限
在俄烏持續(xù)沖突、美國國內通脹高企之際,憂心忡忡的美國總統(tǒng)拜登開啟了執(zhí)政以來的首次中東之行。
據(jù)白宮公布的行程,拜登中東行首站選擇的是傳統(tǒng)盟友以色列。接著,他將訪問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預期將重申對巴以問題“兩國方案”的承諾。之后,拜登還將前往沙特,在全球能源危機升級之際,拜登不得不考慮重新“校準”美沙關系。

當?shù)貢r間2022年7月12日,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將對以色列展開正式訪問,機場人員正在做最后的準備。澎湃影像 圖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向澎湃新聞(m.dbgt.com.cn)分析稱,“拜登此行帶著三大議題——安撫中東盟友,以解決歐洲能源問題;組建‘中東防空聯(lián)盟’,意圖建立針對伊朗的‘中東版北約’;象征性地推進巴以和談?!?/p>
實際上,自拜登執(zhí)政以來,美國的戰(zhàn)略重心已轉向大國競爭,在中東地區(qū)呈現(xiàn)出戰(zhàn)略收縮態(tài)勢。然而,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fā),美國面臨內外交困局面,拜登政府意識到需要重新爭取中東盟友的支持與配合,尤其是能源供應,以抗衡俄羅斯??梢哉f,拜登此次中東行更像是“功利主義”使然。
此前急于從中東“抽身”的拜登,此行能否讓中東的盟友“回心轉意”?劉中民分析稱,拜登此行或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安撫盟友的目的,但美國恐難以抓住中東安全的主導權。與此同時,在美國國內面臨結構性治理體系危機的情況下,此次中東之行給拜登政府帶來的成果也將是有限的。
討油是“頭號任務”
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國際油價一路飆升。盡管拜登此前一直試圖淡化訪問沙特旨在降低燃油價格的說法,但外界仍普遍認為,在美國國內通脹高企、拜登支持率長期低迷的情況下,拜登此行的“頭號任務”恐怕繞不開說服沙特等海灣國家增加產能,降低油價。
拜登本月9日在《華盛頓郵報》發(fā)表的一篇名為“我為什么去沙特阿拉伯”的署名文章,則較為直接地指明了訪問沙特的意圖。拜登在文中稱,他此行的目的是為加強美沙兩國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他還表示,由于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軍事行動后受到制裁,中東的能源供應非常關鍵,“對我們所依賴的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都極為重要”。

美國總統(tǒng)拜登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但是,拜登能否得到沙特等國的增產承諾?部分專業(yè)人士對此表示質疑。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本·卡希爾告訴彭博社:“沙特石油產量似乎不太可能大幅增長……沙特和歐佩克+的閑置產能非常有限,他們必須謹慎管理?!?/p>
本·卡希爾還補充稱,預計沙特會發(fā)表一些安撫性的聲明,幫助平衡全球石油市場,滿足全球需求,支持進口國的經濟增長和穩(wěn)定。
能源咨詢機構Rapidan Energy Group總裁、前白宮官員鮑勃·麥克納利也向彭博社分析稱,沙特和阿聯(lián)酋可能會做出一項泛泛的增產承諾,以穩(wěn)定原油市場,但它們仍將繼續(xù)維持“閑置產能”,以應對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xiàn)的供應趨緊的情況。
事實上,拜登在此次中東行之前,已通過向歐佩克+施壓,獲得了相應的增產承諾。6月初,歐佩克+同意7月、8月每日增產64.8萬桶,遠超當前增產幅度43.2萬桶/日,也超過市場預期。這意味著歐佩克+將其石油供應增加幅度擴大了約50%。
對此,劉中民分析稱,“中東國家在穩(wěn)定能源價格,彌補俄羅斯能源供應缺口方面,具備一定能力。拜登此次訪問旨在進一步鞏固上述增產承諾?!辈贿^,劉中民也指出,海灣產油國加大馬力增產并不意味著能源就能迅速運往歐洲,無論是管道運輸還是海運,仍需要耗費一定周期才能落地。
為促使沙特在能源領域繼續(xù)“配合”美國,就在拜登開啟此行前夕,白宮還向沙特釋放“利好”信號。路透社7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政府正考慮解除對沙特阿拉伯出售攻擊性武器的禁令,但最終決定仍取決于沙特能否終止軍事干涉也門。實際上,近幾個月,沙特官員曾多次向美方施壓,要求取消攻擊性武器禁售。
著眼于近期美國與沙特的互動,劉中民分析道,雙方的行為更像是一種博弈,即沙特以能源領域的配合,換取美國在軍事方面的支持。盡管此行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拜登安撫盟友的目標,但在劉中民看來,拜登政府仍在中東地區(qū)面臨著“尷尬”的局面,其中東盟友都清楚美國正減少對中東地區(qū)的投入,對該地區(qū)的安全保障能力也在下降。
組建“中東版北約”恐難如愿
除了爭取沙特等海灣產油國的增產承諾外,拜登政府欲拉攏盟友,組建“中東版北約”的意圖昭然若揭。
白宮方面釋放消息稱,拜登將在訪問期間同以色列和阿拉伯盟國討論應對“來自伊朗的威脅”以及加強防空領域合作等議題。
此前,以色列國防部長甘茨于6月下旬在向以色列議會國防與外交事務委員會作報告時證實,以色列與其地區(qū)盟友正在美國領導下打造一個“區(qū)域防空聯(lián)盟”,以應對伊朗導彈和無人機威脅。
伊朗官方已對所謂“中東防空聯(lián)盟”的構想深表不滿。伊朗外交部發(fā)言人納賽爾·卡納尼本月12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要想讓中東更加穩(wěn)定和安全,美國就必須停止分化地區(qū)國家、停止向這一地區(qū)輸出武器、尊重地區(qū)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并停止制造“伊朗恐懼癥”。
卡納尼警告稱,如果不能“糾正這些錯誤以及引發(fā)危機的政策”,美方將成為中東地區(qū)不穩(wěn)定的“主要責任方”。
就在美國向中東國家兜售“中東防空聯(lián)盟”的同時,美伊兩國圍繞伊核協(xié)議恢復履約的談判仍在繼續(xù)?!懊绹环矫嬖谕七M伊核協(xié)議談判,另一方面又試圖建立針對伊朗的聯(lián)盟,這種對伊政策既自相矛盾,又體現(xiàn)出美國的兩面性?!眲⒅忻穹治龇Q,這或使得受到刺激的伊朗難以接受,甚至有可能中止伊核協(xié)議談判,并以更加大膽的核開發(fā)和激進的反制措施回應反伊陣營的挑戰(zhàn)。
從可行性角度來看,美國想要組建“中東防空聯(lián)盟”仍面臨諸多阻礙。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分析稱,中東地區(qū)國家之間的不信任以及技術水平上的差異,意味著組建任何形式的聯(lián)盟都可能耗費數(shù)年時間。半島電視臺也認為,中東國家之間缺乏共識。以伊朗問題為例,不少海灣阿拉伯國家認為,與伊朗對話才是解決安全關切的最安全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在中東地區(qū)欲實現(xiàn)的安全目標,不僅只是組建針對伊朗的中東盟友體系,還有大國戰(zhàn)略競爭的考量。正如拜登此前在《華盛頓郵報》的署名文章中寫道,“作為(美國)總統(tǒng),保持我們國家的強大和安全是我的工作。我們必須對抗俄羅斯的‘侵略’,讓我們處于最佳位置上勝過與中國的競爭?!?/p>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馬德里峰會期間也承諾,將為非洲和中東國家提供更多支持,以抗衡俄羅斯等國在這些地區(qū)日漸增長的影響力。
談及拜登此番中東之行更為深層次的戰(zhàn)略考量,劉中民分析指出,“從美國的對外戰(zhàn)略部署來看,盡管中東的戰(zhàn)略地位在下降,但目前拜登也意識到中東處在美國應對與俄羅斯等大國競爭的一個重要中樞環(huán)節(jié)。因此,美國欲重新抓住中東安全的主導權?!?/p>
不過,美國想借助中東地區(qū)遏制俄羅斯恐難如愿。路透社報道稱,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也一直試圖避免在美俄之間“選邊站”,沒有跡象表明沙特準備犧牲與俄羅斯的長期關系,以換取從美國那兒獲得的短期外交利益。劉中民也認為,考慮到與俄羅斯頻繁的往來,多數(shù)中東國家也不愿過分得罪俄羅斯。
另據(jù)沙特媒體《阿拉伯新聞》民調顯示,西亞、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約66%的受訪者對俄烏沖突持中立立場,認為美國和北約的政策是刺激俄動武的主要原因,并批評美西方對烏克蘭危機和中東沖突完全持雙重標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