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駕駛室為總書記解說,工程師朱長建解密起重機“國之重器”

12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江蘇徐州考察。作為十九大后總書記的首次調研,他參觀了徐工集團等地,并就實體經濟發(fā)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與當地干部群眾深入交流。
澎湃新聞(m.dbgt.com.cn)采訪獲悉,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徐工集團時,還坐進車間剛下線的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機駕駛室“體驗”了一把。
這臺重量接近55噸的“龐然大物”有何亮點?為何會從徐工眾多明星產品中脫穎而出?該臺起重機的設計者——深耕起重機械領域22年的專家、徐工集團工程師朱長建向澎湃新聞進行了解密。
提到12日下午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場景,46歲的朱長建至今仍難掩激動。他對澎湃新聞說,作為技術人員代表,他向坐在駕駛位上的總書記介紹該臺起重機的技術、性能、價格等。
“當他聽到這是我們自主研發(fā)的,擁有30多項專利和技術優(yōu)勢的時候,總書記非常高興,說‘就是要搞原創(chuàng)設計,這樣才有競爭力?!敝扉L建向澎湃新聞轉述說。
全球性能最高
朱長建回憶,他和總書記一共握了2次手,上車一次,下車一次。朱長建說,他親身感受到黨和國家對徐工以及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的重視。
據他介紹,徐工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機歷經1年多的研發(fā),于2016年4月上市,是全球起重性能最高的5軸全地面起重機。這款起重機的最大起重量220噸,最大臂長108米,完全由徐工自主研發(fā),擁有30多項專利。

之所以選擇這臺起重機,是源于其具有“代表性”——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機重量近55噸,但最大起重量高達220噸。通俗的解釋就是,設備本身不算重,但是起重性能卻很好,從大噸位到小噸位都能裝,屬于高需求的通用型產品。
與上一代起重機相比,XCA220具有四大優(yōu)勢:智能化程度比較高,節(jié)能好,起重性能強(同等噸位),外觀人性化。
比如,智能化方面,關于吊臂的動作,原來依靠經驗,工人需要操作五六個手柄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能做到“一鍵實現”,這就相當于汽車在爬坡起步時,手動擋變?yōu)樽詣訐酰僮髯兒唵危泳珳柿?,“因為我們把‘經驗’都放在了起重機了,人只要知道一些簡單動作?!?/p>
此外,在同類產品中,這款起重機可以節(jié)能15%。而外觀上,也更漂亮大氣?!耙郧拔覀兊难邪l(fā)主要是圍繞功能需要,現在我們更加關注人的操作、維修是否方便舒適,人機交互是否合理?!敝扉L建說。
應用場景上,起重機服務的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一些大型場館、電網、化工合成塔的建設,高鐵、港口碼頭的吊裝。這款起重機上市后便參與了河北石化的化工合成塔的吊裝,“在狹小的場地,操作靈活方便,效率很高”。
從全部依賴進口到全球領先
近年來國內的高鐵建設發(fā)展迅速。高鐵建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橋梁安裝,一般1km的鐵路最多會使用20臺吊車(起重機)。
起重機如此重要,然而,往前回溯十幾年,我國在這種重大裝備上仍不掌握核心技術,仍嚴重依賴向國外進口。
據介紹,2000年以前,百噸位以上的地面起重機,我國全部依賴進口,因為這種起重機的吊裝臂的制造工藝是我國相關企業(yè)所難以突破的。
而如今經過多年的努力,徐工在高端工程機械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研制出全球最大的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移動式起重機規(guī)模實力全球第一。徐工也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第一位,位居世界工程機械行業(yè)第7位,是唯一進入前十強的中國企業(yè),成為裝備制造不負重托的“國之重器”。
朱長建自豪地對澎湃新聞介紹,以前我國主要依賴進口,但現在國內市場上使用的進口起重機越來越少,“徐工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就超過50%”。
徐工集團總經理助理、品牌與文化傳播部部長徐筱慧還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起了一則往事。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yè)大舉“走出去”,向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學習。徐工也于1990年代初走進德國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學習。
徐筱慧說,德國企業(yè)總體是比較開放的,但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徐工有個工程師拿出攝像機,詢問德國人是否可以拍照,德國人表示同意后小聲嘟囔了句,“別說拍照片了,攝像都行,反正你們也學不會?!?/p>

與國家一起,更加國際化
“中國人是很有志氣的和民族氣節(jié)的。回國之后,我們的工程師感覺得一定要有自有技術!”徐筱慧對澎湃新聞說:“信念被極大地激發(fā),想到研發(fā)的目的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民族情懷,200噸起重機就逐步出現了,有了之后,各類產品一步步升級出現?!?/p>
現在,徐工的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qū),并成功打入全球起重機最高端市場——德國。
作為中國裝備企業(yè)的代表,徐工也跟隨這個國家一起變得更加國際化?!斑^去市場細分不夠,我們都是用中國人的眼光設計產品。現在我們在深度了解世界的工程需求,包括人性化、個性化、智能化等各方面,同時加大研發(fā)投入,目前徐工在德國、美國等制造強國均有研發(fā)中心,2萬多名員工中有4千多名外籍員工?!?/p>
“像這臺XCA220型就是中德人員依據徐工的全球協同研發(fā)平臺、共同設計原創(chuàng)的。這樣的產品早已經獲得歐盟認證,被德國市場接受,是高端市場的頂尖產品之一。”徐筱慧說。
在徐工集團的員工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出京調研的第一站選在江蘇徐州、走進徐工,也是反映了中央和國家對發(fā)展實體經濟、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昭示,也是對外釋放這種導向與信號。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徐工調研時強調,中國這么大,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fā)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fā)展、脫實向虛的路子。發(fā)展實體經濟,就一定要把制造業(yè)搞好,當前特別要抓好創(chuàng)新驅動,掌握和運用好關鍵技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