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年人結束一段關系的方式
米蘭·昆德拉在《生活在別處》中寫到一句話:
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成年人的世界里,結束一段關系,往往不是聲嘶力竭的爭吵,而是默不作聲的疏遠。
朋友疏離會讓我們難過,親人生疏會讓我們不安,愛人冷落會讓我們心生怨懟。
一個人開始疏遠你,最好的應對方式,莫過于不追問,不糾纏,不打擾。

知乎上看過網友@默默醬分享自己的一段經歷:
自己剛進職場時,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白。
認識了一個新同事,兩人一見如故,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
后來因為自己在工作上表現得還不錯,被領導提拔做了項目組長。
升職加薪本來是好事,可她卻很苦惱,因為她發(fā)現這位同事開始慢慢疏遠了自己。
中午也不跟她一起吃飯,點下午茶的時候也不會叫上自己,甚至開例會時,也刻意坐到離自己遠的位置。
默默醬當時很不理解,于是直接問她,是不是自己哪里冒犯到她了?
同事只簡單回了兩個字“沒有”,可是對自己卻越發(fā)冷淡。
默默醬發(fā)信息給她,也不見她回復。
隔天在自己的追問下,她卻說沒有什么想說的。
之后,兩人也沒怎么說過話,除了工作關系已如同路人。
默默醬覺得特別難受,總想去找她問個清楚,卻不知如何開口。
看到有網友在評論區(qū)開導她的一句話,堪稱人間清醒:
這種莫名其妙的疏遠,往往是背后有人說了什么,而她偏偏聽進去了,你也不需要再去追問。
小孩子才會問你為什么不理我了,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從青澀到成熟,從懵懂到清醒,成年人早已過了事事求因問果的年紀。
人總是越成長越發(fā)明白,很多人和事,歷來不由人愿,再多追問也于彼此無益。

要知道,打定主意離你而去的人,對方的主動疏離就是答案。
一遍遍追問原因,得到的無非托詞,難免敷衍,反而讓自己徒生煩惱;
即便得到了答案,也無法令自己滿意,只會讓自己陷入執(zhí)念中難以自拔。
一段關系走到盡頭,苦苦追問,沒完沒了,既不能改變既定的結局,反而會傷到自己。
昨日不可回轉,事過不必追問,給彼此留一份尊重,回敬往日的情分。
疏離無聲,就此別過,不追問,是為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作家哈珀·李曾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大學同學卡依特,兩人都喜歡文學,一直互相鼓勵。
上大學時,哈珀經常會跟卡依特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
后來,哈珀開始寫小說,經過好幾年的打磨,寫出《殺死一只知更鳥》。
這本書剛出版時,卡依特還非常熱情地幫忙推廣。
隨著《殺死一只知更鳥》逐漸受到熱捧,哈珀也榮登當時最受歡迎的作家榜首。
然而,這時的卡依特卻日漸疏遠,哈珀主動聯(lián)系了卡依特,希望重歸于好。
可卡依特卻置若罔聞,對自己的主動示好無動于衷,甚至還對外宣稱,自己才是這本書的真正作者。
一時間,這件事被媒體大肆渲染,成功讓卡依特迅速成名。
而哈珀未作任何辯解,選擇了躲進小鎮(zhèn)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多年后哈珀在信中寫道:“糾纏,只會消耗完我對我們關系最后的一絲好感,兩敗俱傷?!?/p>
倉央嘉措曾在詩中說:
人這一生,或許愛過,或許恨過,或許錯過,或許路過。
當一切過往都煙消云散的時候,一切企圖挽回的方式都是徒勞蒼白的。
人與人的交往中,最令人難過的是:
當一個人開始疏遠你,你卻還兀自停留在原地,一味糾纏,期盼著對方的回心轉意。
正所謂:琉璃易碎,彩云易散。
曾經的如影隨形是真的,如今的天涯陌路也是真的。
人看清就行,事看透就好。
當對方刻意地冷落你時,也就相當于單方面地宣告了這段關系的終結。
再多的死纏爛打都是徒勞,對方也不會因為你的糾纏而為你停留。

就像樹葉會黃,人心會涼。人這一生,有多少不期而遇的偶然,就有多少不告而別的必然。
《一生自在》中有一句話:
如果總是糾纏,那么痛苦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劇烈殘酷地折磨你,不如淡漠、再淡漠、再淡漠。
與其在糾纏中消耗自己,不如釋懷,體面退場,還彼此自在。

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被朋友有意疏遠,還要不要挽回?”
評論區(qū)滿是成年人才懂的默契:“別再去打擾一個刻意疏遠你的人了。”
演員李若彤在自傳《好好過》一書中,寫到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在次拍戲,她認識了同劇組的一位女演員。彼此性格相似,愛好相近,很快便以姐妹相稱。
形影不離,關系好到了無話不說的地步。
后來,李若彤離開了劇組一段時間。
她一回來,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那位女演員,熱情地跟對方打招呼。
沒想到對方只是掃了她一眼,很冷淡地“嗯”一聲,扭頭就走了,只留下自己錯愕地愣在原地。
后來才知道,在她離開期間,這位女演員又結交了新的朋友,是一個很紅的大明星。
李若彤尊重對方的選擇,同時也認清了自己在朋友心中的位置,再也沒有去打擾她。
兩個人如同兩條相交線,短暫相遇之后,再無交集。
想起網易云上的一個熱評:
不知何時,不言不語,體面地退出彼此的世界,成了你我最后的默契。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疏遠,只有漸行漸遠的結局。
一個人之所以疏遠你,無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不在乎你。
因為不在乎,就連敷衍都會覺得累,而不是想辦法化解誤會;
因為不在乎,才會無視你的感受,更不會花費心思維持關系;
因為不在乎,無論你如何主動,在他眼里都是一種不合時宜的打擾。

人與人相處,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分得清真假,量得出輕重。
既然對方選擇疏離,再去打擾就失了成年人應有的分寸。
不如知趣,如其所愿,云淡風輕退出各自的世界。
成年人的心照不宣,不過是人生難如初見,你我各自安好。

很喜歡莫言的一句話:“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人這一輩子,無非一邊遇見,一邊再見。
得不到的回應,就別再追問,給彼此最好的尊重;
變了味的關系,就趁早放下,給彼此最大的體面;
留不住的人兒,就別再打擾,給彼此最后的祝福。
緣分的盡頭,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讓你我各生歡喜。
原標題:《成年人結束一段關系的方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