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記錄下民間的食譜,是她回到大理的方式
徐穎

做書的過程很有戲劇性。她想用火腿把這些人物都串在一起,于是就自己買了一整條火腿,扛著一路走。每到一個地方,就拿出一塊火腿,請接待她的人家用火腿做頓飯。
張玫找到大理的程阿姨,“她背上的背簍,是健身房里練了幾年的我提不動的”。程阿姨在院子里升起一堆火,擺上一只大鑼鍋,裝好米、洋芋、火腿,柴火煮上不多會兒,一鍋香噴噴的洋芋火腿鑼鍋燜飯就出鍋了,一旁的張玫記錄下了她的食譜:
4杯米,淘洗
四杯水
500克洋芋(土豆),削皮切成2厘米見方小塊
250克火腿帶肥,切成2厘米大小碎片
把米、土豆和火腿倒入一口鍋,倒入清水,蓋上鍋蓋,煮沸。把火調(diào)小,燜鍋蓋上15分鐘 ……
從事定制旅行行業(yè)15年的張玫,一直都很想寫一本云南的菜譜。為此,她走訪了古鹽鎮(zhèn)諾鄧、田園風(fēng)光的巍山、擁有悠久歷史的大理和劍川,與當(dāng)?shù)厝松钊虢徽?,讓他們告訴她如何用火腿作做出好吃的菜。

在國外生活時,家里姑姑們做的菜一直她最想念的。十幾年前,她曾回到云南專門跟師傅學(xué)做菜。后來,因為時機不成熟,忙公司,忙孩子,就把寫書一事擱置了,重新?lián)炱饋硎侨昵啊9?5周年慶,她想做點什么,不想擺大宴會,也不想出公司大事記,她覺得寫大事記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于是就有了這本書。
說起這些鄉(xiāng)親,張玫很感概:“他們并不是很富裕的人,但都非常大方地給我最貴的東西——時間。這也是很云南人的一個特質(zhì),我家人親戚是這樣,陌生人也是這樣,所以,我覺得該寫他們?!?/p>
張玫從小在大理長大,后來在昆明念云南大學(xué),那時候她覺得云南什么都不好。比如她最不喜歡“四季如春”的天氣,因為覺得溫突突的天氣,人也沒什么性格,天天曬曬太陽,喝喝茶,一個個家鄉(xiāng)寶, 沒出息。
云南的生活慢悠悠的。 她父親天天去菜市場買菜,轉(zhuǎn)一小圈,拿回來一小把小苦菜,兩毛錢的香菜,家里面掛著的腌肉切一小塊下來,就是一頓飯。第二天又再去一回。 天天買一小點。她覺得這個效率太低了。

云南人自己還挺心滿意足的。問說老家在哪兒,回說,漾濞,——你知道漾濞核桃呢吧?或者是,云龍呢,云龍的火腿最有名了嘛。她就想著,人家瑞士人也不靠海,咋個人家就有瑞士手表,我們天天都只會是靠山吃山,沒有哪樣高科技的。
所以,她天天都想著跑出去。 94年去美國上哈佛商學(xué)院。 畢業(yè)以后,去了咨詢公司麥肯錫。全世界轉(zhuǎn)了一圈,99年回云南來,才覺得,云南真的是世界一流的地方!她對火腿的看法也是全世界轉(zhuǎn)了一圈后重塑的。出國之前,只知道云南產(chǎn)火腿, 后來試了美國弗吉尼亞的火腿、意大利生火腿、西班牙火腿。這才發(fā)現(xiàn),世界大同。她現(xiàn)在能肯定的一點是,云南火腿是世界上最好的火腿之一。
同時,她重新看到云南始終沒有改變的美:四季如春的氣候帶來的一種慢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用心花時間去待人的處世方式。
“真正的旅行,不一定非得去看新地方,而是用新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因為你有了新的眼睛,哪怕是舊的東西,哪怕是老家,你都可以看到不同。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在于用新的眼睛去看大理?!睆埫嫡f。至于為什么用英文寫作,“我是覺得在英文世界里,寫大理或者云南的書,沒有一本是從中國人的角度寫的。我是云南人,又能用英文溝通,能看到我眼里的云南的美,于是就選擇了英文。但是需要感謝我的好幾位英文原籍編輯,包括我老公在內(nèi),給了我很大的支持。”

張玫下一本書準(zhǔn)備用中文寫作,介紹美國南方的“火腿人”。“因為認(rèn)識了一兩個做火腿的人,感覺他們跟云南的火腿人有很多共性。所以想在這一個主題上走得更深一些?!?/p>
《Travels Through Dali: With a Leg of Ham》出版后沒多久,創(chuàng)立碧山WildChina的張玫又一次被美國旅行雜志Condé Nast Traveler 評選為旅行專家(Travel Specialists)。這已經(jīng)是她連續(xù)第七年獲此稱號,2017年的獲獎理由之一是,“她建立了一個熟知本土的行家網(wǎng)絡(luò),為旅行增加了內(nèi)涵?!?/p>
她在書中提到,自己前往諾鄧的一路上都是工地,三公里的路開了很久。據(jù)說附近有一條新的馬路正在修建,直通諾鄧。從前,那些自己找過來的獨立旅行者大多是對文化感興趣的,往往會住上一兩天。而大巴帶來的客人,轉(zhuǎn)上一圈就走,對于本地經(jīng)營的民宿業(yè)沒什么助益,反倒是制造喧囂。本地人對于觀光客到來有些許迷茫,甚至不是很期待。
在張玫看來,良性的游客-本地人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平等互利的,相互尊重是基石。不能因為游客兜里有錢,本地人想賺錢,就把游客放在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比如,她非常不喜歡鬧劇化的民族表演,就好像,游客付錢,本地人就有義務(wù)在你吃飯的時候給你敬酒唱歌跳舞?!拔腋敢獍旬?dāng)?shù)氐奈璧负蜕罘绞剿囆g(shù)化,有品位地呈現(xiàn)當(dāng)?shù)匚幕??!睆埫嫡f。
不止是出書,張玫帶領(lǐng)下的碧山旅行,做的事情也超出通常理解下的旅行社業(yè)務(wù)范圍,比如推出探險者基金。

生活里有很多的年輕人有夢沒錢。所以,她就想很簡單地幫助一些人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一些說不定的收獲呢?探險者基金就是這么來的。
申請的人多了,大家就開始討論,這個夢和那個夢的區(qū)別在哪里?
“我覺得在于對他人的影響?!睆埫嫡f,“比如,去年獲獎的一位美國小伙子,Kyle, 他就用我們的獎金去記錄橫斷山里做保護的一線護林員的故事。我們整個評委團都覺得這是好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這就勝出了只是想去趟法國的申請?!?/p>
張玫有三個孩子,她自己一直認(rèn)同,帶孩子旅行是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大家一起出行也好,分頭出行也好,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美好的記憶。
她會在孩子幾歲生日那年,帶這個孩子去一個地方,把旅行變成儀式化的事情。比如,她剛帶了11歲的女兒去肯尼亞。這是媽媽和女兒一段“我們倆”的共同記憶,“獨享的”,“很美好”。在旅行中,孩子們學(xué)會與人相處,地理位置也不再停留于書本上。不過,她同時覺得,旅行跟學(xué)習(xí)是共存的關(guān)系,“8歲以前,我可能會讓孩子逃課去旅行,慢慢的,學(xué)習(xí)的比重就更重要了,旅行就只能見縫插針了。 ”張玫笑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