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上海推動垃圾分類,應該靠“罰”而不是“獎”

王奎明/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18-03-26 15:07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今年已經是上海市政府強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第八個年頭。2018年伊始,《上海市2018年-2020年環(huán)保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發(fā)布。其中特別強調了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持續(xù)有效推進。

實際上,垃圾分類已經突破了通過輿論宣傳提高民眾意識的階段。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基于35個城市的調查顯示,高達90.3%的民眾表示愿意進行垃圾分類?,F(xiàn)在的關鍵問題是,政策如何科學有效地實施。

近期,筆者就上海垃圾分類的政策實施狀況與面臨的挑戰(zhàn)等議題, 在選取的徐匯區(qū)J社區(qū)、長寧區(qū)Z小區(qū)、閔行區(qū)C社區(qū),通過線上的問卷調查與線下的深入訪談,對居民和基層政府管理人員進行了調研,調查樣本超過300個。調查發(fā)現(xiàn),垃圾分類面臨的挑戰(zhàn)和壓力日益增強,核心原因在于治理思路的不清晰。

首先,垃圾分類應該靠“罰”而不是“獎”。

為了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上海市推出了“綠色賬戶”政策。通過垃圾分類積分,居民可獲得相應的物質獎勵和公共服務?!熬G色賬戶”行動實施五年多來,注冊開通賬戶的民眾日益增加,但實施效果極其有限,主要原因有兩個:

1、賬戶積分往往集中于早上和傍晚的固定時間段,與民眾的生活和工作時間存在一定沖突;

2、積分獎勵力度有限,特別是對于中青年的吸引力不高。

目前對于“綠色賬戶”使用度比較高的人群,仍然集中于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當被問及“綠色賬戶對于上海垃圾分類的推動動力如何”時,老年群體的認可度也最高。

但另外一個問題,“推動垃圾分類采取‘收費政策’或者‘懲罰措施’比‘綠色賬戶’采取的獎勵方式更為有效,您同意這種說法嗎”,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的認可度也同樣遠遠高于中青年群體。

訪談中發(fā)現(xiàn),很多老年人認為只有采取強制性的懲罰措施,才能迫使中青年群體進行垃圾分類,“不然他們嫌麻煩,不會主動進行分類的”。從整體年齡層來看,認同采取“懲罰措施”比“獎勵措施”更為有效的居民有近六成,明確表示不認同的比例僅為三成。所以“綠色賬戶”對于老年群體而言,更多是激發(fā)了其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習慣。

國際上先進國家和地區(qū)的經驗表明,垃圾分類必須靠“罰”而不是“獎”,讓垃圾分類成為民眾生活的“必須”而不是“可以”,要讓民眾有切實的“付出感”而不是“獲得感”。

比如1991年臺灣地區(qū)環(huán)保部門頒布了“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征收辦法”,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收費政策。為了便于操作,環(huán)保部門直接將垃圾分類收費與民眾的日常生活開支相關聯(lián),最初的征收方式是“隨水征收”,即居民每使用1噸自來水必須加收4元垃圾費,但是由于民眾缺乏對于垃圾分類成本付出的直觀感受,所以收效甚微。

隨后,2000年,臺灣地區(qū)環(huán)保部門將政策修改為“隨袋征收”,不可回收的垃圾必須裝在購買的指定垃圾袋內,并且按垃圾袋容量計費,即容量越大的垃圾袋價格越高。由此,民眾的直觀感知度暴增。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垃圾分類的參與度,還減少了垃圾數(shù)量?!半S水征收”與“隨袋征收”就好比“刷卡消費”與“現(xiàn)金消費”的差別,后者“付出感”的直觀感受更強,因而進行垃圾分類的意愿也更高。

其次,垃圾分類工作初期,必須從市級層面強力推動。

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垃圾回收、垃圾運送、垃圾處置(填埋或焚燒)等環(huán)節(jié)。垃圾分類是核心環(huán)節(jié),這一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一套整體的、科學的規(guī)劃設計,進而有步驟、有層級地逐步落實。對一座城市而言,垃圾分類的系統(tǒng)部署應該是統(tǒng)一化的、規(guī)范化的、程序化的。所以,在垃圾分類工作推行的初級階段,必須是“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

目前來看,《上海市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基本停留在知識普及層面,“強制性”不高。上海市的垃圾分類仍然缺乏整體性的制度設計。一個重要的負面影響就是政府壓力下沉,基層政府特別是街道、居委會層級面臨著巨大壓力。垃圾分類工作的目標要層層落實,比如有的社區(qū)采取“包產到人”的落實政策,一個居委會干部要監(jiān)督超過250戶居民,而且目前只能采取最原始的“盯人”策略。有的街道每年的垃圾管理投入達數(shù)千萬元,但是收效卻不大,民眾的不滿意度卻逐年提高。

當然,在成熟的整體性制度設計推出之后,垃圾分類必然需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有機配合。

再次,垃圾分類的“多主體共治”需要更完善的整體制度設計。

筆者認為,上海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正面臨一個誤區(qū),在缺乏以上整體制度設計的情況下,引入了物業(yè)、企業(yè)、非政府組織、民眾、志愿者等多元主體。垃圾分類的最終落實離不開社會力量。但在制度性設計缺乏的情況下,不同參與主體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困境。

以政府與第三方的社會組織和企業(yè)合作為例,雖然政府大力鼓勵和支持引入第三方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兩者合作的兩個關鍵性問題卻一直懸而未決,一個是“錢”,一個是“場地”。

目前上海市并未形成第三方的制度化補貼政策,大多采取區(qū)一級甚至是街道一級較為自主化的政策,而補貼標準和補貼方式也多種多樣。由于缺乏制度化的補貼政策,很多第三方組織面臨“先干再看”的情況,基本采取自我補貼的方式勉強運行,無法持續(xù)跟進。

另外,上海對垃圾處理的要求是“屬地消納”,在中轉場地建設不到位的情況下,很多第三方需要自己尋找垃圾囤放場地,這里還包括垃圾的轉移運輸問題。

訪談中,第三方組織表示,希望盡快出臺相關政策,不然只能謹小慎微的走一步看一步,甚至直接退出。

最后,垃圾處置要更可持續(xù),還要靠垃圾分類減少垃圾總量。

目前上海的垃圾處理主要依靠填埋。近年來隨著垃圾數(shù)量的暴增,上海填埋垃圾的空間急劇縮小。訪談中,一位街道主抓垃圾分類工作的官員透露,保守估計,現(xiàn)存區(qū)域還可以支撐二十年。而由于垃圾分類不徹底,垃圾發(fā)酵的異味給垃圾填埋場周邊居民帶來了巨大困擾。從長遠來看,填埋并非長久之計,還是要采取更可持續(xù)的處理方式。上海市政府要求“充分挖掘已建成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周邊空間潛力,進一步完善本市垃圾處理專項規(guī)劃”。

回到問題的根本,不管垃圾最終的處置方式是填埋或是焚燒,都需要依靠垃圾分類來減少垃圾的總量,提高可回收資源的數(shù)量。因此,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的基礎性工作,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而有效激發(fā)民眾進行垃圾分類的動力,應該是上海垃圾分類工作堅實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馮婧
    校對:徐亦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