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湘江上擱淺的冬天
原創(chuàng) 小晝 極晝工作室 收錄于合集 #呂萌 107個

圖、文、視頻 | 呂萌
編輯 | 毛翊君
剪輯 | 沙子涵
“0.7km /h ,0.6km/h,0.4 km/h……”
駕駛室的衛(wèi)星監(jiān)控顯示,船速還在持續(xù)下降。方萬勝手握船舵,加速引擎,表情凝重地注視著前方水域,整個船倉被發(fā)動機轟鳴聲掩蓋。在船頭甲板上,妻子馬海榮反復(fù)用竹竿測量航道水深,“右邊水淺,往左!往左!”她緊揮手臂,用對講機告訴丈夫快速調(diào)整航向。

●貨船通過文涇灘,馬海榮用竹竿測量航道水深。

●同在湘江跑船的老鄉(xiāng),用小船拖拽方萬勝的貨船前行。
同鄉(xiāng)的船老板們駕了10余艘小型拖船,開足馬力在旁邊協(xié)助它向前。面對全長約4千米的湘江文涇灘—蘿卜洲航段,所有行船人不敢有一絲松懈。
這航段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上游連接長沙、湘潭,下游到岳陽城陵磯連通長江,是湘江航道上的咽喉要道。今年因降雨量整體偏少,文涇灘水位從8月開始下降,航道縮減導(dǎo)致許多重船無法通航,造成滯留。據(jù)湖南省水運事務(wù)中心公開數(shù)據(jù),截至11月16日,文涇灘航段水深0.9米,突破歷史最低水位。

●湖南省水上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在文涇灘航道清理堆積的泥沙。
行駛了20分鐘,方萬勝的貨船還是沒能順利通過文涇灘。貨船與水底沙石發(fā)生剮蹭,船體橫在了航道中央。在文涇灘6天里,這是他的貨船第2次擱淺,經(jīng)過4個小時的救援,貨船又回到下游停留。
“真的怕了,現(xiàn)在我倆都是快60歲的人了,要自保平安,只有停到這里。”方萬勝慶幸這次擱淺并不嚴重。兩天前,貨船第一次經(jīng)過文涇灘時,水位降了6公分,船拖底擱淺,方萬勝請求水上救援,經(jīng)過一天一夜,3艘救援船還是沒能把他的船從淺灘中拖拽出來。為了不影響航道的正常運輸,方萬勝只好請了當(dāng)?shù)氐钠疱^船拖拽,18000元一次,這意味著要跑船3個月才能賺回來。

●方萬勝看著貨倉里準備運到湘潭的鐵礦沙。
方萬勝夫婦家在湖北襄陽,兩人自幼隨父輩跑船,有40多年水上經(jīng)驗。結(jié)婚后,他們一起在漢江上跑襄陽至武漢航段運輸煤炭和沙石,起初是不到百噸的小船,去年拿出積蓄加上60萬的貸款換了載貨1300噸的貨船。讓方萬勝沒想到的是,剛換了新船就經(jīng)歷幾十年未遇的干旱。8月,漢江退水,部分水域出現(xiàn)斷流情況無法行船,方萬勝夫婦只能將貨船開出漢江,去其他水域另謀出路。

●馬海榮和同鄉(xiāng)朋友一起上岸補充船上物資。

●吃住在船上,對于跑船人來說,貨船就是自己的家。
夫婦二人跑過長江、贛江,但在不熟悉的水域,也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一次,去贛江的港口運貨,到達港口時夫婦才發(fā)現(xiàn)因為疫情封閉了,卸不了貨,十幾條船停在了江中不能出港,船員也不能下船。
按照往常,馬海榮會定期上岸準備一星期的生活必需品和食物。那次事發(fā)突然,被管控的18天里,船上只剩半袋米、一袋掛面和半桶油,馬海榮用油炒米放上鹽水吃,沒有飲用水,就在江里打水,放在水箱先沉淀,再用水壺?zé)_?!翱?個月沒有吃青菜,看到岸邊的草都想搞一把來吃?!?/p>
●干旱退水,購物歸來的船老板要步行幾百米路才能到達江邊。

●在江邊,馬海榮和同鄉(xiāng)安放好買來的生活用品后準備回貨船。堵船的日子里,也成了同在湘江的船友們難得的團聚機會。
文涇灘擱淺了許多類似方萬勝這樣的貨船。湖南省水上應(yīng)急中心的李盼從今年9月開始負責(zé)文涇灘航道救援工作,3個月里已救援過100多條擱淺貨船。通常,這些貨船從下游岳陽城陵磯參照當(dāng)天的水位線裝貨,途中需要在蘆林潭停留兩三天,在接到海事局通知才可進入文涇灘水域,在此期間如果水位下降,很多船會因吃水深擱淺。
“有時一條船會在文涇灘擱淺兩、三次。”李盼說,如今水位線低于1米,文涇灘航段實施單向通航交通管制,白天走上水(注:指下游往上走),夜晚走下水,只有船身和貨物總噸量不超過1000的貨船才允許通行,超出的船就要找合適的地方拋錨,等水位線恢復(fù)。
去年水情好的時候,方萬勝一個月就能跑6單,如今在湘江跑不到兩單,航道持續(xù)變淺,船舶裝貨量也要嚴格的控制,原本載貨量1300噸的船,只能裝載300噸的貨物。方萬勝算過一筆賬,去年油價是每噸4000元左右,今年漲到每噸9400元。每跑一次至少消耗6000元的燃油,按最高運費每噸60元來算,每個月剩下的錢只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江水退去后,裸露的灘涂延伸至岸邊數(shù)百米。

●在文涇灘,排隊等待通行的貨船。
在文涇灘下游,貨船依次在狹窄的航道緩慢前行。而百艘貨船還在連排停著等待,兩岸裸露的灘涂延伸到岸邊數(shù)百米。何軍在堤壩注視著它們的航行情況,他曾在湘江跑船10余年,幾經(jīng)周轉(zhuǎn)在2011年做起了船舶物流運輸工作。8月28號,他從江蘇趕到湘陰文涇灘,每天協(xié)調(diào)貨船過泊,對接救援船,和客戶現(xiàn)場交涉。
在湘江,何軍的物流公司有200多艘船在為上游湘潭鋼鐵廠和電廠運輸鐵礦和煤炭。目前運力不足的情況只能確保電煤、鋼材等民生物資優(yōu)先運輸。去年文涇灘11月才進入枯水期,那時的水深有1米6,而今年9月水位線就降到了兩米以下,枯水期提前了三個月,大船只能將貨物卸到城陵磯,再由小船分運到湘潭。
“今年運輸壓力太大了?!毕嫣朵搹S要保證每天1萬噸的原料進港才能維持正常生產(chǎn),干旱時期,每天只能上行20至30艘貨船?!拔覀兒痛习逡粯佣寂瓮鴿q水?!?/p>
●在湘江廬林潭,貨船錯落排放。

●江水退去,裸露的泥沙不斷掉落江中。
等了5天,韓青華的船終于從船隊的末尾到了前排。一大早,丈夫史代好便開著小船去文涇灘試探水情,韓青華則在船上檢查機艙。來湘江跑船兩個月,每到廬林潭和文涇灘水域,夫妻總會格外小心。
兩個月前,他們的貨船在廬林潭發(fā)生碰撞,讓她一直心有余悸。那時,200多條船停放在江中,聽到通行指令后,很多船老板為了趕時間,把油門拉到最大,搶著走。韓青華從沒見過這種場面,她讓丈夫迅速將船??恳贿?,不料還是被后面沖上來的船撞了,貨船一側(cè)被撞出一個大洞,夾板上的護欄也壞了。同在湘江跑船的哥哥上前去爭辯,對方是本地的船,人多勢眾,把哥哥船上的玻璃砸了,韓青華只好報警解決。

●出發(fā)前,船老板開著筏子在文涇灘測量水位。

●韓青華在船艙里檢查發(fā)動機。

●午飯過后,韓青華用打上來的江水洗碗。
45歲的韓青華是河南南陽人,從小在船上長大。她和丈夫也是在水上相識,結(jié)婚后有了3個孩子。丈夫認為自己沒有文化,兒時父母在外跑船常年不回家,自己體會過沒有陪伴的滋味,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多教育,2004年夫妻倆把船賣了,花了10萬塊在新野縣買了房子,終于有了岸上的家。

●掛在駕駛艙里的平安扣。

●每跑一單,韓青華會在本子上記錄詳細的日期和地點。
丈夫做起出租車司機,讓她在家?guī)?、照顧老人。一家五口人的?jīng)濟來源主要靠丈夫,平日里韓青華非常節(jié)儉,除了日常開銷,基本不怎么花錢,每個月生活費維持在2000塊錢左右。隨著孩子們陸續(xù)上了學(xué),這筆錢也變大了,她找了個皮鞋銷售做,工資幾百塊。每天朝九晚五讓她很不適應(yīng),“沒有在船上自由?!?/p>
他們學(xué)歷不高,很難在岸上找到合適的工作,經(jīng)過再三考慮,還是覺得要重新跑船。雖然辛苦,韓青華更習(xí)慣水上的生活,賺錢也會多一點。

●等待通行時,平日里不愛打扮自己的韓青華開始在臥室畫起妝來。

●在船艙中,韓青華養(yǎng)了一只小貓來消解跑船無聊的日子。
2018年,韓青華夫婦和朋友合伙貸款100萬買了貨船。為了節(jié)省成本,船上沒有再雇其他人,韓青華和丈夫輪著開船,主要在漢江運輸沙石和玻璃。韓青華覺得自己沒有趕上船運市場的好年代——2017年前,漢江采沙興盛,油價低,運輸價格高,跑船賺錢。而他們買船時,漢江也禁止采沙了,運單量隨之下降。韓青華試著去長江跑船,但相比長江上的萬噸貨輪,韓青華的小船沒有優(yōu)勢,“長江的運價低,小船跑不起,油錢都不夠。”
眼下,對韓青華夫妻來說,最大問題就是船貸。每月跑船賺的錢,還完貸款后所剩無幾。11月18日,文涇灘下起了小雨,水位也隨之回漲了一些。這讓韓青華吃了一個定心丸,經(jīng)過了30分鐘的航行,韓青華的貨船通過了文涇灘,慢慢消失靄靄晨霧中。

●方萬勝的貨船孤零零地停放在文涇灘岸邊。

●暮色中,方萬勝因為滯留寢食難安。
在岸邊,方萬勝夫婦船還在等待通航的消息,他們已經(jīng)滯留了8天。前兩次的擱淺,讓平日里少言寡語的方萬勝變得更加沉默,有時候會站在甲板上看一艘艘船從旁邊駛過。馬海榮知道丈夫心里著急,安慰他,“大風(fēng)大浪都經(jīng)歷了,再等等吧。”
馬海榮記得和丈夫剛跑船時,航運治安差,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一次夫妻倆在外地跑船,遇到了幾個年輕人劫船,拿刀威脅,他們只能花錢消災(zāi)。如今,馬海榮不會再為這類事情而煩憂,只希望和丈夫在水漲后多跑幾單,過年回家時給家人一個交代。
“都會過去的?!瘪R海榮說。

●夜晚,馬海榮站在甲板上看著下行貨船的運輸情況。
版權(quán)聲明:本文所有內(nèi)容著作權(quán)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 END -
原標題:《湘江上擱淺的冬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