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舉辦“四庫學”論壇,《文瀾閣四庫全書》原本展出

近年來對《四庫全書》的研究不斷推進,但如何進一步推動四庫學研究走向系統(tǒng)和成熟,成為擺在學界面前的重要課題。
5月12日,第三屆中國四庫學高層論壇在杭州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近80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四庫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四庫全書》纂修、流傳與影響研究,《四庫全書》閣本文獻學研究,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專題研究,四庫類書目研究,《四庫全書》其他相關研究等六大主題展開研討。
今年是中國四庫學高層論壇舉辦的第三年,論壇主辦方代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鄧洪波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江浙是四庫學研究的核心地帶,這次會議放在杭州舉辦恰逢其地,“通過論壇,可以加強兩岸學者間的交流,甚至產(chǎn)生不同學術觀點間的‘交鋒’,‘激蕩’學科發(fā)展,這是學術進步必經(jīng)的過程?!?

四庫學近些年日漸繁盛
“近幾年四庫學呈現(xiàn)繁榮的新氣象,活力十足。四庫學高層論壇的舉辦為四庫學的推進打造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有關四庫學研究的刊物不斷推出,圍繞四庫學形成的學術成果越來越豐碩,研究越來越精細化。有關四庫申遺、四庫學會建立和呼聲也越來越高?!敝腥A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林存陽在致辭中表示。
由《四庫全書》衍生而來的“四庫學”大致出現(xiàn)于上世紀80年代。據(jù)原湖北大學副校長、知名學者周積明教授考證,“四庫學”之名較為正式出現(xiàn)的時間約為20世紀80年代,由著名版本目錄學家、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昌彼得先生以及時任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所長的劉兆祐先生提出。
《四庫全書》作為清代乾隆時期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收羅了清中葉以前中國文化的重要典籍,同時因為成書于眾人之手,不免有所紕漏。“四庫學”的誕生,正是從最基礎的“究謬補正”開始一步步研究開去。
當天進行的主旨發(fā)言是本屆論壇的精彩環(huán)節(jié)。臺灣大學夏長樸教授、湖北大學原副校長周積明教授、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顧志興先生、南京師范大學江慶柏教授、臺灣師范大學賴貴三教授、岳麓書院蔣鵬翔助理教授等知名學者先后登臺演講,分別就《試論北京國家圖書館藏<四庫全書總目>稿本殘卷的編纂時間——兼論與天津圖書館藏<總目>稿本殘卷的關系》、《紀曉嵐與<四庫全書總目>關系再檢討》、《四庫學發(fā)展》、《四庫本<陸士龍集>的提要與底本問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考述較論》、《<愛日精廬藏書志>所載文瀾閣傳抄本考述》等課題進行了論述,并在深入推進四庫學研究、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發(fā)表了各自的見解。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所長黃愛平教授也提交了參會論文。下午,與會學者分為八組進行了分組討論。

杭州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同步展出
《四庫全書》于清乾隆年間編纂而成,全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收書 3503 種,編寫完成后先后抄成七部,在全國修建七座藏書樓收藏,分別是北京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沈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鎮(zhèn)江文宗閣、揚州文匯閣、杭州文瀾閣。其中,前四部被稱為“北四閣”本,后三部被稱為“南三閣”本。
此次四庫學高層論壇擇地杭州舉辦,亦是考慮到文瀾閣本的存在。作為“南三閣”中僅存的藏本,文瀾閣本的保存有一段曲折經(jīng)歷。1861年,太平軍攻破杭州,當時錢塘著名藏書家丁申和丁丙兄弟避難于杭州西溪,在街市閑逛時發(fā)現(xiàn)小攤販用于花生、瓜子的包裝紙竟全是《四庫全書》的散頁,二人大驚失色,得知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已流散民間,先是設法收集,使得1/3左右的庫書得以劫后余生,后又組織補抄。
1882年,文瀾閣重修完成,丁氏兄弟基本補完的《四庫全書》回閣保存。1915年,浙江省圖書館館長錢恂繼續(xù)補抄,因當年為乙卯年稱“乙卯補鈔”。1923,著名書法家、版本學家張宗祥發(fā)起第三次補抄,因當年為癸亥年稱“癸亥補鈔”。
近年來,由杭州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文瀾閣四庫全書》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許多學者認為,文瀾閣本《四庫全書》歷經(jīng)三次補抄,具備獨特的版本價值,對于中國“四庫學”及相關領域的傳統(tǒng)文化研究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研究中國傳統(tǒng)學說,資料越全越好,四庫全書雖然是一部書,但各個版本之間差異很大,就勢必要把這些版本盡可能多的搜集。資料多,才能從中慢慢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段臑戦w》本的抄本就比較有價值。” 臺灣大學教授夏長樸說,他已經(jīng)參加了三次四庫學高層論壇,此前更是專門到浙江圖書館研究過文瀾閣本原本。

在本屆四庫學高層論壇期間,浙江圖書館開辟空間,專門展出《文瀾閣四庫全書》的珍貴原本,供與會學者參觀。與此同時,杭州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本也在論壇會場實樣展示。
本屆論壇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聯(lián)合主辦,浙江圖書館、杭州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攜手支持,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湖南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浙江文瀾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聯(lián)合承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