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匾額楹聯(lián)里的中國年

北京|從此江山春意勸——文珍散文集《風日有清歡》立春讀書分享會
時間:2月4日(周六)19:30-21:00
地點:東城區(qū)和平里北街6號遠東儀表院內15號樓1層南側109室碼字人書店
主講人:文珍(作家、詩人)
《風日有清歡: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詩與人》是作家文珍對自己跨時三年的閱讀、生活、觀察世界的記錄,借與廿四節(jié)氣相關的古典詩詞破題,讀書、遠游、覓友、懷人,昨日之詩與今日之事互為觀照,于四時風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節(jié)氣亦可作體察當代生活的新刻度。2月4日立春日,碼字人書店主理人李蘇皖,邀請作家文珍做客書店,請她簡單介紹本書內容和寫作緣起。
上海|在上海的魯迅與報刊、書局
時間:2月4日(周六)14:30
地點:虹口區(qū)四川北路2056號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
嘉賓:丁言模(作家)、陳占彪(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2月4日,“大先生的會客廳”系列文化講座第二期將在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舉辦。本次講座,兩位嘉賓將從不同視角出發(fā)帶領大家往魯迅更縱深的精神腹地走去。

上海|文學經(jīng)驗如何共享——和梁永安聊聊《文學七日談》
時間:2月4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浦東新區(qū)東育路500弄1-9號前灘太古里4樓蔦屋書店
嘉賓:梁永安(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教授)、劉盟赟(圖書編輯)
近期,梁永安教授出版了一本新書《文學七日談》,是他與圖書策劃編輯劉盟赟之間,圍繞著《堂吉訶德》《十日談》《傲慢與偏見》《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印度之行》《黑暗之心》等七部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對談記錄。2月4日,上海前灘太古里篤屋書店聯(lián)合貝頁文化邀請梁永安、劉盟赟,在線下展開一場生動而有溫度的文學對談,聊聊文學經(jīng)驗如何共享。

上海|《醫(yī)聲相伴:照見生命起落》新書分享會
時間:2月5日(周日)13:3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qū)
嘉賓:崔松(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施琰(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醫(yī)聲相伴:照見生命起落》主要由崔松醫(yī)生在二十余年從醫(yī)生涯中遇到的真實病例組成,每個病例的背后不僅是病情的演變,更是家庭、社會等種種因素的體現(xiàn)。作者崔松是擁有傳統(tǒng)醫(yī)學、現(xiàn)代醫(yī)學及心理學背景的醫(yī)生,周日下午,他和他的朋友們將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行一場有關醫(yī)學倫理、醫(yī)患溝通、人文情懷的討論。

上海|匾額楹聯(lián)里的中國年
時間:2月5日(周日)14:00-15:30
地點:浦東新區(qū)前程路88號浦東圖書館一樓浦東新區(qū)黨建服務中心報告廳
主講人:管繼平(作家、書法家、篆刻家)
春節(jié)已不是單一節(jié)慶意義上的中國年,楹聯(lián)里的年味,至味也。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貧窮與富貴的差距,可能就是一個書齋號一個書法橫批的差距,走進書房典讀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過富貴中國年。2月5日正月十五下午,浦東圖書館邀您和海派作家、書法家、篆刻家,上海楹聯(lián)協(xié)會副會長管繼平老師一起共賞共品匾額楹聯(lián)里的中國年。

上海|意與韻會——蘇軾書法藝術中的文化性
時間:2月5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qū)福州路424號藝術書坊一樓
嘉賓:錢建忠(書法家)、徐兵(書法家)、金大鵬(中國美術學院上海校友會秘書長)
2月5日元宵節(jié),錢建忠、徐兵、金大鵬將來到藝術書坊,舉辦“意與韻會——蘇軾書法藝術中的文化性”分享會?;顒又?,三位嘉賓將與讀者分享蘇軾的書法藝術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并通過賞析蘇軾的書法作品,讓讀者感知其生活情趣和人生態(tài)度。

杭州|當幸福來敲門——《幸福的經(jīng)濟學》新書分享會
時間:2月3日(周五)19:30
地點:上城區(qū)九和路660號楊柳郡楊柳薈東公園18幢純真年代書吧
嘉賓:笪舒揚(譯者)、丁維(翻譯)、王豐裕(浙江外國語學院英文學院講師)、周星辰(中學英語教師)
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沒有人會拒絕幸福,每個人都喜歡幸福。然而,幸福是什么?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要求和看法都不同。2月3日晚,我們邀請青年譯者笪舒揚做客純真年代書吧·楊柳郡店,帶來由她翻譯的《幸福的經(jīng)濟學》一書。本場幸福分享會,譯者笪舒揚和嘉賓翻譯家丁維、浙江外國語學院英文學院老師王豐裕、優(yōu)秀中學英語教師周星辰一起,帶我們走進《幸福的經(jīng)濟學》。他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何為幸福?幸福從何而來? 幸福與什么相關?如何獲得幸福?男人或女人,老年人或年輕人,幸福感有何差別?

杭州|中國古代宇宙觀的濫觴:以長江下游史前考古發(fā)現(xiàn)為例
時間:2月4日(周六)14:00-16:00
地點:余杭區(qū)美麗洲路1號良渚博物院多功能廳
主講人:方向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2月4日,“郁郁乎文哉——西周晉國玉器精品展”系列講座第五場——《中國古代宇宙觀的濫觴:以長江下游史前考古發(fā)現(xiàn)為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方向明主講,帶領觀眾一起探尋中國宇宙觀的起源與發(fā)展。

杭州|“守護·傳承”——門神的起源與演化
時間:2月5日(周日)14:30-15:30
地點:西湖區(qū)體育場路533號彌陀寺公園內曉風明遠書院
主講人:韓松濤(浙江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古籍特藏部主任)
“守護·傳承”門神展,年味再升級,特邀浙江大學圖書館韓松濤老師在明遠書院深度解讀門神的起源與演化,分享后還可以與韓老師一起參觀展覽,共赴一場專業(yè)卻不失趣味性的傳統(tǒng)文化之旅。

成都|中國藝術中傳統(tǒng)與當代的基因
時間:2月5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高新區(qū)天府大道北段2001號SKP-S購物中心2樓SKP RENDEZ-VOUS
嘉賓:邱岸雄(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教授)、藍慶偉(藝術評論人、策展人)、馮石(藝術史學者、四川美術館策展人)、葛宇路(藝術家)、何禹珩(成都市美術館策展人)
2月5日,我們邀請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教授邱岸雄,藝術評論人、策展人藍慶偉,藝術史學者、四川美術館策展人馮石,獨立藝術家葛宇路,成都市美術館(成都畫院)策展人何禹珩五位嘉賓做客成都SKP-S,圍繞“四川當代藝術”、“戴澤藝術對當代性的自覺探索”、“傳統(tǒng)與當代藝術家”等議題進行討論,在時代與藝術的經(jīng)緯中探尋戴澤以及中國老一輩藝術家的當代性價值,引發(fā)傳統(tǒng)經(jīng)典藝術家與當代藝術家之間的碰撞與共鳴。

西安|作為生活方式的哲學
時間:2月5日(周日)15:00-16:30
地點:碑林區(qū)長安北路261號SKP購物中心9樓活動區(qū)SKP RENDEZ-VOUS
嘉賓:姜宇輝(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夏瑩(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長聘教授)
2月5日,我們邀請到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姜宇輝、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長聘教授夏瑩,并由《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主筆張星云擔任主持,聊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哲學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附:線上活動預告

傣漢之間——云南南傳上座部佛教建筑概覽
時間:2月3日(周五)19:30
地點:騰訊會議(ID:952634547)、嗶哩嗶哩·絲路博聞、絲路博聞微信視頻號
主講人:鴻慈永祜(古建研究者)
說起傣族地區(qū),就不能不提南傳上座部佛教,因教義、傳播路徑、使用語言與中原地區(qū)的佛教有區(qū)別,導致其最直觀的外在表現(xiàn)寺廟建筑在形制、造型、用材等方面與中原地區(qū)甚至云南其他地方的寺廟建筑有著顯著差異。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古建研究者鴻慈永祜來給大家講講云南南傳上座部佛教建筑。

隋唐典籍之東傳盛況與日本古代典籍對隋唐文學研究之價值
時間:2月4日(周六)9:30-11:30
地點:ZOOM會議(ID:9870415883,密碼:243786)、騰訊會議(ID:3285068962,密碼:692568)
主講人:杜曉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近百年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多注意利用上世紀初新發(fā)現(xiàn)的敦煌殘卷中的資料,視為新材料,謂之“預流”,而對數(shù)量更多、價值更大的日本古代典籍,則相對關注不夠。本次講座主要根據(jù)本人知見和研究心得,從中日古典學交流與融通的層面,討論日本古代典籍反映的隋唐文學文獻在日本王朝時期的流播、日本現(xiàn)存唐集古抄本的文獻價值、日本古代文獻保存的唐代中日詩人創(chuàng)作交流史料、日本古代典籍保存的唐代詩學文獻、日本早期歌學著作與唐代詩格之關系等問題。
當天地尚未名:從《巴比倫創(chuàng)世神話》的“起點”問題談開去
時間:2月4日(周六)9:30-11:00
地點:小鵝通
主講人:賈妍(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長聘副教授)
“當高天尚無名,厚地亦未有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流傳于世的經(jīng)典文獻《巴比倫創(chuàng)世神話》以這樣的兩句開篇,作為創(chuàng)世與造物的起點。是誰給天地賦名?又是誰導引了創(chuàng)世?天地得名之前存在嗎?賦名與造物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本次講座將從神話文本中這些“起點”問題入手,談談三千年前的巴比倫人是如何以神話為依托建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獨有的世界觀的。

混種跨界:口音、節(jié)奏、行動——從仁科的小說到楊黎的唱片
時間:2月4日(周六)14:25
地點:新華文軒微信視頻號
嘉賓:仁科(音樂人、小說家)、楊黎(詩人)、張曉舟(樂評人、策展人)、里所(詩人、譯者)
置身信息混雜多變的時代,藝術家面對的現(xiàn)實也是多層次的復合現(xiàn)實,單一的創(chuàng)作方式難以表達自我的時候,一種可以被稱作“混種跨界”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也就自然產生了:更多的碰撞、更大的張力、更多視角的探究。2月4日,我們邀請到仁科攜新作《通俗小說》做客文軒BOOKS,屆時第三代詩歌運代表詩人之一楊黎、評論家張曉舟、磨鐵讀詩會主編里所三位嘉賓也會對這一議題,做精彩的對話交流,與我們一同分享這精彩的混種跨界。
走近印度:梵語與經(jīng)典
時間:2月5日(周日)9:30-11:00
地點:小鵝通
主講人:常蕾(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以語言博物館、宗教的萬神殿和人種的多樣性而聞名于世。本次講座以印度古代梵語的特點和早期核心經(jīng)典為主線,呈現(xiàn)印度早期文明瑰麗斑斕的一個側面,探尋中印古代文化的相異之處。

風流何敢出東山:淺析京都文人中島棕隱(1779-1855)的吟詠生涯
時間:2月7日(周二)18:30-20:30
地點:騰訊會議(ID:867063967,密碼:070223)
主講人:斯定文(美國舊金山大學現(xiàn)代與古典語言系教授)
江戶時代中晚期的京都是日本文人畫家的基地,以畫師與謝蕪村、史家賴山陽為領袖的文人們幾乎都在洛東的山麓上結廬而居。與賴氏同輩的中島棕隱也是以漢詩文、書法而馳名一時,他跟畫師田野村竹田、儒師村田栲亭交往密切,但身后不像與謝、田野村、賴等人一直受學術界的矚目,到了二十世紀他的著作很少有翻刻本。在本次講座中,斯定文(Stephen J. Roddy)教授將著重對這位詩文大家的人生與著作進行分析,探討他在幕末時期方興未艾的文人氛圍中是否有代表性,他對于和漢文化交錯之中醞釀而生的獨特洛東文化氣息又有何反應。

西潮卻自東瀛來:明治日本與近代“藝術”的概念革命
時間:2月7日(周二)19:00
地點:華東師范大學微信視頻號
主講人:吳鍵(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
“美術/藝術”語詞在近代東亞語境中的這一語義流衍,其后運行著文化政治與藝術體制的驅力,明治日本的現(xiàn)代博覽會與視覺炫示、民族主義話語與國家政體建構、學院美學言說與知識體系確立等體制驅力,推動著這一場影響既深且廣的“概念革命”。本次講座嘗試從藝術體制論的視角,考察西方語詞觀念“fine arts”隨著明治日本的民族國家建構,被確立為中日同形詞“藝術”與“美術”,并波及近代中國思想界的過程。
古代中國認識“世界”的曲折歷程
時間:2月8日(周三)16:30-18:30
地點:ZOOM會議
主講人: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文科資深教授)
葛兆光老師的“中國歷史及文化”公開講座,本講討論傳統(tǒng)中國有關世界認識的變化。傳統(tǒng)時代“以中國為中心,以四裔為附庸”認識世界的觀念,很早就已經(jīng)萌芽,秦漢統(tǒng)一之后,這一觀念在公元前二世紀的《史記》中,更有了全面的表述。在此后的兩千多年中,雖然曾有過四次可能卻終未實現(xiàn)的改變契機,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西潮東漸之后,這一世界觀念才出現(xiàn)根本動搖,近代的新的世界觀念,終于成為常識并進入教科書,取代了傳統(tǒng)中國的世界觀念。
權力與視角:中國早期照片
時間:2月8日(周三)21:00-22:00
地點:ZOOM會議
嘉賓:Karia H. Corrigan(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收藏品副主任)、Stephanie Hueon Tung(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照片區(qū)Byrne家族席位館長)
攝影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媒介與技術形式,它的發(fā)展伴隨著戰(zhàn)爭、貿易、旅行和人們對陌生之地的好奇,這一過程也與19世紀中國參與世界活動時的一系列變化息息相關。這一主題在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權力與視角:中國早期照片》這本書中得到了豐富的記敘。本書主要基于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館藏的照片,描繪了中西攝影師、藝術家、贊助商和拍攝對象之間的交流與聯(lián)系,審查了中國攝影在沖突和合作中的發(fā)展和實踐歷程,并對照片中蘊藏的殖民主義、種族等級觀念、19世紀中國與歐洲帝國主義的歷史糾葛進行了原創(chuàng)性的探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