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四川宣漢縣“地毯式”排查扶貧搬遷問題,用硬招解決三難題

澎湃新聞記者 陳凱姿
2018-07-03 21:30
來源:澎湃新聞
? 直擊現場 >
字號

針對澎湃新聞(m.dbgt.com.cn)6月19日披露的國家級貧困縣四川達州市宣漢縣部分行政村出現易地扶貧安置房大量空置、入住村民生活生產無法保障等尷尬現象,連日以來,四川省、市、縣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先后組成6個調查組進駐毛壩鎮(zhèn)冒尖村、天坪村全面摸排調查。

宣漢縣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縣里將著手協(xié)調解決上述問題,同時將組織紀委監(jiān)委等部門對涉嫌不作為、亂作為、群眾意見大的相關責任人進行依法查處,并以此為契機全面梳理問題,舉一反三,在全縣范圍內加緊整改。

宣漢縣、毛壩鎮(zhèn)干部和工作人員與反映問題的農民面對面,現場解決扶貧搬遷問題。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凱姿 攝

村民:與下鄉(xiāng)干部“面對面”

四川宣漢縣毛壩鎮(zhèn)冒尖村、天坪村所在的大山里,當地海拔1300米左右。連日來,村民們見得最多的就是一批批政府工作人員前來調查摸底。他們三人一組,或五人一行,翻山坳下陡坡,弓背爬幾百米的山坡,拿著扶貧搬遷資料挨家挨戶敲門進屋。從6月19日開始,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可見。

這種上門摸底調查方式的效果如何?工作人員如何化解與村民之間的“積怨”?6月22日一大早,澎湃新聞記者跟隨宣漢縣扶貧與移民工作局、毛壩鎮(zhèn)黨委、政府等相關負責人一行9人,冒雨沿泥濘山路步行進村摸排村民相關情況。

冒尖村六社,村民何正國已在老屋里居了70年。何家的住房跟同村其他大多數村民一樣,由土墻、木板和木頭柱子搭建。時間久了,木板已經嚴重老化,被柴煙熏得漆黑,房頂還破開了一個大洞。只要天下雨,房子里滿地是水,盡管后來簡單修繕,但還是擔心哪一天會再次破裂。

按理說,2017年就納入易地扶貧搬遷戶的何正國,應該早早離開這棟危房,去村里新修的集中安置房住才對。然而,何正國僅在安置房住了幾天,就不得不重回大山里居住,原因是安置點離老家遠且沒有自己的地,如果住新房里,村里最遠的搬遷戶白天甚至需走近10公里山路到原來的住處忙農活。

帶隊摸底調查的毛壩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說,這次前來摸底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解決包括何正國在內的村民不愿入住扶貧安置房的問題。

得知有干部進村摸底調查的消息,附近村民前來,大家坐在何正國房前的板凳上。

針對眼前面臨的問題,村民們與這些下鄉(xiāng)干部們面對面進行溝通。

何正國說話直言不諱:他的所有田地、家畜、蜜蜂都在冒尖村六社老宅子周圍,而集中安置點在該村二社。如果不能解決土地和生產問題,他寧可住回老宅,舍棄新房。

已經核實過這一情況的毛壩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回復說,何正國等遠距離搬遷戶對農用圈舍、耕地等確實有需求。下一步,縣、鎮(zhèn)兩級政府將研究、評估在靠近集中安置點的地方建設圈舍和協(xié)調部分耕種土地,解決部分農民生產和生活難題。

60多歲的村民李達武住家距離何正國老宅約一公里的山腰上,沿著泥濘山路,需要步行近一個小時。李達武告訴澎湃新聞,他平時出山到鎮(zhèn)上,也是走這條小道,下雨時,鞋底老是打滑,路旁野草、荊棘叢生,當走出大山時,全身都會被打濕。除了他,山上還有16戶村民共計50余人居住,村民早就渴望鎮(zhèn)政府能從山腳修一條約三公里的水泥路,聯(lián)通這些仍在山上居住的人家。

李達武說,今年3月10日,他與同社的何正文、何達華等16人聯(lián)名向毛壩鎮(zhèn)政府遞交了修路申請書。澎湃新聞從這份申請書上看到,村民表示多年來一直受困于崎嶇、坑洼不平的山路,肥料、種子,全要靠人力背挑,生活生產有諸多不便。如果要修房或建房,材料也無法運上山。而倘若能把路修通,依靠冒尖村附近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qū),村民們可以在自家土地上種植果樹、開辦農家樂,完全可以走上致富的道路,還能讓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來,建設村莊。

冒尖村六社16戶村民,年初曾向鎮(zhèn)政府申請修路解決生活和發(fā)展問題。目前全縣整改方案尚未出臺,他們渴望當地將這項民生工程納入其中,讓他們徹底改變出行難。

接到村民反映后,毛壩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答復已將情況記錄下來,接下來將進行協(xié)商和研究。

當天反映問題的,不僅僅是何正國、李達武等10余戶村民。與冒尖村接壤的天坪村,在毛壩鎮(zhèn)政府材料中顯示已于2017年脫貧。天坪村五組村民徐敏,因患有肝病,已先后做了5次手術,加上兩個還在上學的孩子,一家人僅靠妻子每天89元的收入支撐,生活面臨困境。

作為分散型易地搬遷戶,他在2016年12月修建了新房,按宣漢縣扶貧補貼政策,一家四口可獲得10萬元扶貧搬遷補貼。但徐敏提到,2017年5月領取了4.8萬元前期款,還有剩下的尾款沒到位。

徐敏新修建的易地搬遷房,99平方米、內外都未裝修,干部們圍坐在一起,仔細聽了徐敏反映的問題。

宣漢縣扶貧與移民工作局機關黨委書記黃軍實地驗看后,與天坪村支部書記王同軍和徐敏本人協(xié)商:按照“建新拆舊”原則,自建住房后,扶貧補貼采取分兩次撥付。等徐敏將老房子按規(guī)定拆除復墾后,鎮(zhèn)上財政所保證會把尾款打入他賬戶。

黃軍還說,危房拆除后,鎮(zhèn)上同樣會研究建設圈舍,使徐敏以及天坪村其他與之情況類似的村民,能夠發(fā)展養(yǎng)殖,保障基本生活。

澎湃新聞當天在冒尖村、天坪村“面對面”現場了解到,對于縣鎮(zhèn)干部的回應及解釋,通過直接或者間接反映問題的村民都表示“期待解決問題”。

天坪村村民徐敏家的易地搬遷安置房,因未規(guī)劃圈舍,鎮(zhèn)里已經答應研究方案解決村民的這一普遍訴求。

干部:進村入戶收集民眾訴求

澎湃新聞從宣漢縣委宣傳部了解到,6月22日這場面對面解決問題的走訪前,縣、鎮(zhèn)已經開展了兩次進村入戶調研。

讓宣漢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丁小平記憶深刻的,是6月19日,也就是澎湃新聞報道發(fā)布當天的兩次會議。

第一次是這天上午的專題會。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迅速召集了所有涉及扶貧搬遷工程的單位負責人。丁小平覺得,會場氣氛嚴肅程度超乎以往。他介紹,會上成立了由縣委、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組,從縣紀委監(jiān)委、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縣住建局、縣以工代賑辦等相關部門抽派工作人員,針對安置房入住、后續(xù)穩(wěn)定脫貧、舊房拆除復墾、住房質量安全等方面問題,第一時間趕赴毛壩鎮(zhèn),對該鎮(zhèn)冒尖村、天坪村所有易地扶貧搬遷戶進行逐戶核實。

第二次是同一天下午,宣漢縣委、縣政府又召開全縣脫貧攻堅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全縣脫貧攻堅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舉一反三,在全縣范圍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工作,全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

不僅如此,澎湃新聞了解到,隨后宣漢縣委還召開了常委會、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對易地扶貧搬遷耕種專題會議研究,并召開工作會,全面安排部署。

這一系列舉措掀起了整改熱潮。宣漢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透露,不僅僅是縣里相關部門在行動,四川省發(fā)改委、扶貧辦等部門也成立聯(lián)合調查組,到縣里督導工作,工作上沒人敢懈怠。

下鄉(xiāng)調研摸排工作,很快就開始了,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涉及的毛壩鎮(zhèn)率先行動。該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介紹說,從6月19日開始,鎮(zhèn)上成立了由30名干部組成的工作組和兩個宣傳工作小分隊,在三天時間內對冒尖、天坪兩個行政村進行走訪。

6月20日,51歲的駐村干部羅元坤,天微微亮就起床了。吃了一碗面條,便騎著摩托車,早早敲開冒尖村一社茍中華的門。茍中華只上過小學,文化程度不高,以前總是因為扶貧的事,和村干部鬧矛盾。羅元坤拿出一大疊宣傳資料,耐心地給他講“精準識別”、“易地搬遷”、“產業(yè)扶貧”等優(yōu)惠政策,聽完講解后的茍中華說,過去不懂的政策,現在終于整醒豁(明白)了。

毛壩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6月21日帶隊走訪時,遇上了反映問題的冒尖村二社村民姚洪明。因父母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為照顧父母,姚洪明想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但缺少產業(yè)發(fā)展資金。工作人員向他推薦了小額信貸政策,李亮當即指定專人負責跟進辦理手續(xù),為他開辟小額信貸綠色通道,確保創(chuàng)業(yè)資金盡快到達。

這時,有部分村民提出,將來安置點圈舍和耕地解決了,農民搬得出了,但還要“能致富”。澎湃新聞了解到,目前冒尖村集中安置點已有姚有剛、楊念龍等16名村民在鎮(zhèn)里引進的農業(yè)公司務工,平均每天能掙到80元左右。

冒尖村支部書記吳冬峰說,由于這家公司核心基地位于天坪村,許多鄰近村的村民有些眼紅。問題反饋到了毛壩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隨即向村民公開表示,毛壩鎮(zhèn)近日會立即著手與這家公司以及四川省農科院專家對接,到冒尖村、大水凼村等,實地勘測氣候、海拔高度和土壤,把青脆李的適種范圍找出來。到那時,也可以和天坪村民一樣,由“公司買社保,到公司上班”了。

澎湃新聞隨毛壩鎮(zhèn)干部走訪冒尖村、天坪村看到,按照“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規(guī)定,干部們不分年齡,兩人一組帶著扶貧資料,早上7點就要趕到村社的山腳鄉(xiāng)村公路,下車后再沿著山路向上爬坡或者下坡,然后挨家挨戶詢問和記錄問題,有的村社較遠,需爬一個半小時山路才能走到??匆姼刹孔吡藮|家跑西家,看了住房又問生產生活情況,村民們主動打開話匣子,與干部們嘮著知心話?,F場反映的問題,能當場解決的當場解決;當場不能解決的將其記錄在案,建立臺賬,督辦限期予以解決。

毛壩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向澎湃新聞介紹,短短幾天就收集到群眾關于易地搬遷帶來生活不便的訴求30余條。希望借此“讓群眾消除疑惑、化解怨氣”。

毛壩鎮(zhèn)冒尖村6組一村民的住房,因年久失修,顯得破敗不堪,由于未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名額,他仍居住在搖搖欲墜的木房里。

整改:發(fā)現的問題一個一個回應

“這次‘地毯式’排查,宣漢縣部分地區(qū)扶貧開發(fā)面臨的問題已基本清晰?!毙麧h縣扶貧與移民工作局局長丁小平向澎湃新聞介紹,目前主要明確的問題,是安置房空置、產業(yè)扶貧乏力和貧困戶評定公平性問題。

澎湃新聞通過宣漢縣扶貧與移民工作局、縣扶貧搬遷專職機構以工代賑辦提供的走訪記錄材料梳理發(fā)現,在扶貧開發(fā)工作中,基層干部還面臨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部分村民有故土難離心理,有的家庭年輕人和老人對住不住新房有爭議;搬遷戶與安置點附近原住居民,也有相互融入的問題。其次,村級干部隊伍不穩(wěn)定,個別村干部在公信力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個人惡劣影響較難消除。

宣漢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透露,從6月22日開始,該縣對核實、收集到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盡快拿出“硬招”。

關于安置房空置問題,宣漢縣扶貧與移民工作局局長丁小平向澎湃新聞介紹,縣政府已經有了解決的初步方案。以冒尖村為例,該村距鎮(zhèn)上12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8戶449人。下一步,縣、鎮(zhèn)相關單位將與村民溝通,對確有養(yǎng)殖需要的村民,采取政府以獎代補的方式,統(tǒng)一規(guī)劃選址建設養(yǎng)殖圈舍。此外,還將通過探索行政村社內、社與社之間撂荒土地使用權調整和流轉土地的方式,為集中安置點住戶每戶解決0.3畝菜園地。

在產業(yè)扶貧乏力方面,毛壩鎮(zhèn)黨委書記李亮回應,通過算經濟賬,帶動村民采取流轉土地給農業(yè)公司,或者以公司加農戶的方式,由公司提供果苗、種子、技術指導,自己發(fā)展生產。李亮擔保,村民與農業(yè)公司合作,收入一定比原來養(yǎng)殖收入高。

針對有貧困戶名額評定公平性被質疑、個別干部認可度不高的問題,宣漢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縣紀委監(jiān)委結合脫貧攻堅領域作風建設,加大了對干部作風監(jiān)督??h紀委監(jiān)委做到每月一巡查、每季度一通報,采取明察暗訪的方式,定期不定期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和部門巡查,對巡查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6月25日,澎湃新聞從宣漢縣紀委監(jiān)察委了解到,目前,該縣紀委已責成毛壩鎮(zhèn)紀委對冒尖村村委會主任何全舉、前任村支部書記姚三強進行立案審查;對經查實的問題所涉及的鄉(xiāng)鎮(zhèn)、相關部門責任人將給予組織處理和責任追究。

同時,宣漢縣政府官網消息顯示,該縣目前已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利用公益性崗位,解決部分安置點群眾就業(yè)問題。毛壩鎮(zhèn)鎮(zhèn)長李成壯向澎湃新聞介紹,冒尖村貧困戶何達金、姚元福等沒有收入來源的村民,現已提供護林員崗位,一年能保證收入5000元左右;天坪村五社村民姚元秋因其妻子常年生病,缺乏勞動力,也已獲得安置點衛(wèi)生保潔員公益崗位,每月可增加600元收入。目前全鎮(zhèn)有30人獲得公益性崗位。

警鐘:將局部出現的問題在全縣舉一反三

“毛壩鎮(zhèn)被發(fā)現的問題,反映出我們工作中還有差距。”宣漢縣以工代賑辦主任符彬說,“扶貧搬遷,要搬得出,也要能致富,我們需要認真解決這一問題。”

符彬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宣漢縣對于梳理出的問題,并不僅是點對點進行解決、整改,而是已經著手舉一反三,從面上鞏固提升全縣脫貧攻堅整體水平。

在冒尖村,澎湃新聞曾接到關于“有房有車的人還在住安置房”的反映。宣漢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丁小平告訴澎湃新聞,該縣已于2017年8月對易地搬遷對象開展了全面精準識別“回頭看”“回頭改”,冒尖村、天坪村共清退不符合條件對象7戶29人。同時,今后更要加強對貧困對象實行動態(tài)管理,對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不僅要及時調整出去,還要追究相關失職人員的責任。

此外,丁小平還認為,群眾對干部工作有意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宣傳不到位,沒有及時對群眾的疑惑進行溝通解釋。所以要花大力氣,讓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名干部真幫實扶,通過“結對認親”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怨氣消釋在源頭。

澎湃新聞調查發(fā)現,毛壩鎮(zhèn)引進的這家農業(yè)公司還處于產業(yè)培育期,能提供的就業(yè)崗位還不能滿足周邊群眾就近務工,下一步整改計劃中,宣漢縣以工代賑辦主任符彬表示,將積極支持。他說:“如果引進的公司發(fā)展好了,可以吸納外出務工青壯年在家門口就近務工,鄉(xiāng)村振興才有出路和希望。 ”

“不管怎樣,媒體和群眾監(jiān)督,倒逼我們做好工作,確實是一件好事?!?宣漢縣以工代賑辦主任符彬告訴澎湃新聞,這次全面核查后,問題要全部擺出來,而毛壩鎮(zhèn)被反映的問題,為全縣敲響了警鐘。

    責任編輯:李壽康
    校對:徐亦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