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春天的一次全市家長會

2023-06-08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文 | 殷盛琳

編輯 | 王珊瑚

喇叭里傳來一封遺書

4月上旬,北方這座城市里,家長們陸續(xù)收到了各個中小學發(fā)來的會議通知。在此之前,同城群聊里悄悄傳遞著幾起當?shù)爻踔袑W生的自殺悲劇。

劉娜前后參加了兩次家長會,她的兩個兒子在同一所小學讀書。學校發(fā)來的通知里,沒有明確理由,但她從許多細節(jié)感知到,這次的家長會不同尋常:以前的家長會一般會選在學期的開頭或者臨近期末,但這次兩不相靠。會議要求也嚴格許多,家長必須到場,最好是父母參加,如果有特殊情況,再讓老人參與。

坐在教室里,劉娜以為會像之前一樣,流程化地講一些校風校貌或者老師的工作、近期教學計劃的調(diào)整。意料之外地,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單刀直入”——班級的喇叭里開始播放廣播,持續(xù)了大概40多分鐘。內(nèi)容是幾個其他省市自殺學生的案例,還有一份自殺女孩寫給父母的遺書,完整地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悲?。喊驼拼蛟谀樕献钐?,然后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打在背上還行,被皮帶或是電線抽時腿上最疼,然后是背上,最后是雙臂,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她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眾……

喇叭里傳來錄播的中年男聲。周圍的家長們安靜地坐著,有人拿出筆記本開始記錄,一些人低頭刷著手機,看不出來是走神還是在聽廣播。劉娜被女孩的遺書震撼,聽得心里難受,好像跟著女孩走完了對方短暫的一生。

廣播結束了,一種難以明狀的壓抑感在小小的空間里彌漫。各科的老師們輪流走上講臺,開始介紹科目教學的情況,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劉娜察覺到其中微妙的不同:老師們以往只會講科目最近的學習情況,但這次,大家會頻頻提到,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懊黠@感覺大部分老師在講的過程中,有點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教數(shù)學的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她很直白地向家長坦誠了目前做老師的困境?!案魑患议L,我從教30年,原來老師是一個多么光榮的職業(yè),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高危職業(yè)。(學生)錯了不敢管,不敢說,考試不允許打分數(shù),就連對錯(號)也有要求,對號要大大的,錯號小小的,要不然會打擊孩子自信。一個跪著的老師,該如何培養(yǎng)站著的學生?”

劉娜參加了兩場家長會,聽了兩遍遺言,有很深的無力感。許多家長在社交平臺記錄下他們的經(jīng)歷和感受。一位家長說,聽完那份遺書時,自己全身雞皮疙瘩都出來了,“我這一片的媽媽們都開始抹眼淚了。”一位全職媽媽同樣在現(xiàn)場流下眼淚。她反思自己,和小孩的相處中,是不是也無意識地將負面情緒傳遞給了對方,把孩子作為婆媳、夫妻矛盾的“隱性輸出口”?

差不多的時間里,河北的芒果媽媽也參加了相似主題的家長會。作為律師,她的社交圈子廣泛,聽一位教育系統(tǒng)的朋友說,上半年短短一個學期內(nèi),她們城市有多個初中生自殺身亡。其中一例就發(fā)生在她們小區(qū),這個初一的學生家庭情況非常復雜,父母離異后,母親帶著孩子再婚,但婚后母親和繼父都不管孩子,他只能跟著繼父這邊的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和小孩沒有血緣關系。

家長會前,老師布置了特殊的任務。學生需要給父母寫一封自白信,而家長需要填寫一份擁有30個問題的自測問卷。符合情況的打對號,反之打叉號。其中的情景包括:當眾批評孩子;經(jīng)常用自己年輕時的經(jīng)歷教育孩子;總對孩子說自己的付出全是為了他(她);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家教上;對孩子的困惑不聞不問或不感興趣;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你的情緒跟著孩子的成績走;常在孩子面前評價別人長短;常說“你怎么這么笨”;常在生氣的時候斥責孩子“你啥也不是”……

后來,女兒告訴她,自己一位好閨蜜的媽媽在整整三十個問題里,只有一個是打了叉。女孩在信上寫,最恨的人就是媽媽。

以學生心理健康為主題的會議在不同城市展開,家長們的態(tài)度卻各不相同。芒果媽媽、劉娜都覺得這是一次家庭與學校之間溝通的實踐,為彼此互相理解,一起更好地保護孩子提供了可能的路徑。但許多家長覺得,學校擺明是在規(guī)避風險,把小孩心理健康的責任推向了家庭一邊?!按蠹也挥X得是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刺激孩子所造成的嗎?”“沒人關心家長的心理嗎?我感覺我都焦慮了。孩子哪不行都和家長有關,感覺自己有罪似的?!?/p>

崩潰的家長:一位母親的肖像

和劉娜一樣,同城的陳曦也在兒子的家長會上聽到了同樣的廣播。她對寫遺書的女孩很能感同身受,作為一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她也有想結束生命的時刻。

坐在家長會現(xiàn)場,陳曦發(fā)現(xiàn)自己一個人都不認識。她從不在家長群里互動,接小孩放學時,也不會和其他家長一樣跟人搭話,一直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疫情三年,學校加起來只上了一個學期的線下課。在教育孩子上,她時常感覺自己孤軍奮戰(zhàn)。

“我很疲憊,面對自己一手帶大的大寶越來越無力,越來越厭惡,甚至已經(jīng)不愿意去抱一抱他。我克制自己的情緒,但好累好累,甚至很多次情緒崩潰的時候我都好希望自己去死,這樣就不用擔憂他的學習,擔憂他的未來?!彼f,自己從未在母親這個身份里獲得過快樂。

她是91年的,大學畢業(yè)的那個夏天過后,她和男朋友走入了婚姻。沒多久,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順理成章地成為全職太太。在北方這座城市生活了快十年,除了自己的家人,她幾乎沒有朋友。

友誼的維系需要精力,而她的力氣在處理家務的過程里就已經(jīng)耗盡了。她這十年的人生似乎只有一個章節(jié):帶孩子。她的世界被禁錮在小小的房間里,伴隨著奶瓶、紙尿片、鬧鐘和隨時到來的哭聲。身體的疲憊以及與社會脫節(jié)的焦慮,讓她患上了產(chǎn)后抑郁。

等到老大上了幼兒園,她才有了喘息的縫隙。趁著老大上學的空檔,她在當年6月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為城市的人才引進計劃做檔案審核員。她記得那會兒每天需要翻閱幾十份檔案,工作量非常大,也非常機械,沒什么創(chuàng)造性。但她仍然覺得非常開心,“覺得自己有價值感,而且跟別人是有接觸的。”

但很快,好不容易重建的生活再次崩塌了:入職沒多久,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月經(jīng)沒有來,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告訴她,她已經(jīng)是懷孕的狀態(tài)。陳曦崩潰地大哭了一場,“剛剛回到自己的人生軌道上,一下子又偏離了”,她在4個月后離職,那之后再也沒有工作過。

她的人生坐標系又重新變回了孩子,“小孩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就會更崩潰”,她說。婆婆會把小孩從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學習能力、行為習慣的各方面,都歸責到她的身上。陳曦試圖在這個評價系統(tǒng)里達到及格線,她給老大讀了7年繪本,每天都讀,但發(fā)現(xiàn)他仍然不會造句,不會組詞,不會看圖寫話和讀題。課本里的生字詞聽寫了四輪,老大還是不認識。

她也試圖做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大人。關于為什么要學習,為什么要寫作業(yè)的話題,她和老大討論了無數(shù)次,一遍遍向他解釋,完成不了作業(yè)需要承擔怎樣的后果,完成之后可以獲得什么。但每一次討論都會以無盡的哭鬧結束。她有次沒忍住脾氣,打了老大一巴掌,但很快又感到自責,對自己有更深的厭惡?!拔覒岩勺约旱慕逃绞剑瑧岩勺约鹤瞿赣H的能力”。

至于家長會的作用,陳曦并不樂觀。她甚至覺得學校有點避重就輕,好像所有內(nèi)容都在指向父母給孩子制造壓力,完全沒有提到校園暴力,也回避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校園監(jiān)控的部署以及校園心理咨詢的真實作用。

之前,兒子從一年級的時候就遭到同學的語言霸凌?!吧底?,啥也不是,傻X”,兒子轉述對方的話,跟陳曦提過三次想轉學。陳曦找過老師,希望可以給兩個人換個座位,但老師還是讓他們待在一起。直到前些天,孩子父親出面,語氣強硬地要求老師把座位調(diào)開,事情才解決了。兩個小朋友座位分開后,關系也有了緩和。

陳曦說,她理解老師的難處,一個班主任要照顧全班30多個孩子,還要做教案,開會,做培訓,精力不夠。但她覺得至少在孩子有沖突的時候,要給每個小孩一個說話的機會,了解一下前因后果,嘗試解決問題。

事實上,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之間的沖突和安全問題,兒子所在的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非常嚴格。二年級的小孩,被要求課間只能待在座位附近,去廁所需要打報告。陳曦覺得這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把小孩按在那個地方不動,和同學產(chǎn)生矛盾都沒有一個解決的時間和場所?!彼M麄兡芨杂梢稽c。

對于小孩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必然到來的青春期,陳曦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畢竟她連控制自己的情緒都很難做到。唯一讓她覺得慶幸的是,兒子好像性格沒那么細膩,對很多事情都不在意,這可能會讓他過得更自在一點。

一個中學老師決定辭職

來自中科院的最新統(tǒng)計顯示,2022年約有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抑郁風險。家長們痛心且無奈,輿論場上,他們正在“雞娃”與“躺平”雙雙碰壁的教育圍城里舉步維艱。

于是,老師看起來是最應該承擔起責任的一端——你教書育人,怎么能忽視學生們的內(nèi)心世界呢?

然而現(xiàn)實是,老師們正處在校方、學生、家長互相博弈的縫隙里,有些人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同樣來自中科院2022年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教師心理健康素養(yǎng)達標率不到16%,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不到30%。

吳小晴在今年春天的末尾遞交了辭職信,主動結束了不到一年的教師生涯。她26歲,2022年從一所重點大學研究生畢業(yè),通過校招進入江蘇一所市直中學,成為初一英語老師。這算得上她的理想職業(yè):體制內(nèi)、穩(wěn)定,擁有自由的寒暑假。

她是那種對生活滿懷熱情,在路上遇到流浪貓都要停下來打聲招呼的女孩。如果做教師也有標準,富有愛心、對小孩耐心一類的,那她顯然合格。和她同批進入學校的新教師,無一例外都來自于國內(nèi)外名校。她們一起經(jīng)歷了入職培訓,以為可以在講臺上“實現(xiàn)自我價值”。

但一切似乎和預期千差萬別。

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講課是教師身份里最不值一提的環(huán)節(jié)。她的時間被切分成無數(shù)碎片,“每一分鐘都有任務”,大量與教學無關的瑣事占據(jù)了她的工作日?!缟?點20到校,看收作業(yè),看進入早讀狀態(tài),遲到學生管理,病假上報。管理學生課間打架,上廁所不文明,罵臟話,不尊重師長??磳W生做眼保健操,打掃教室衛(wèi)生。處理家長交代的瑣事,看課間操,中午吃飯看管,看自習,看延時服務,看放學,看值日,看活動課。做自己教學的本職工作,備課,找學生補作業(yè),重做作業(yè),聽老教師的課,開會,培訓,放學后個別學生補課。7點下班回家繼續(xù)備課2-3小時。第二天循環(huán)。

她所在的市直學校,每周都有考試,每次大考后都有學科老師的成績排名。那也是這群新教師內(nèi)卷的戰(zhàn)場?!翱冃Э荚u和學生成績不掛鉤,但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同批進來的新教師,每個人在自己的校園時代都是“當學生當?shù)綐O致”的類型,進入職業(yè)身份后,“好學生”的慣性還在,沒人能忍受自己是“差生”,忍受自己教的班級成績比別人低。

最開始,她會自發(fā)找差生補課,找那些擺爛的學生談心,但很快發(fā)現(xiàn)那是一種“天真”。

在這所生源質(zhì)量并不算差的學校,吳小晴見過情緒暴躁易怒,會往女生杯子里下藥、踢打同學的男孩,口頭禪是,我今天就要打死你,我替你爸媽教訓你。一次課間,吳小晴碰上兩個男生在地上打架,其中一個患有多動癥,說話也必帶臟話,她跑上去勉強把兩個人拉開,結果離開現(xiàn)場沒多久,多動癥男生就把另一個人的耳朵咬出了血。

即使學生的行為再惡劣,老師的懲罰也有明確的界限:不能體罰、不能罰站,不能爆粗口,最好不要有身體接觸,只能心平氣和地講道理。

學校配有心理咨詢室,也有專業(yè)的心理老師,會針對問題學生建立專門的心理檔案,每次談話也會有記錄。如果明確有心理疾病的,會要求家長簽署同意書:“在明知道學生不適合上學,應該養(yǎng)病的情況下,還要來上課,這個責任不在學校。”

●學校為學生提供考前心理輔導 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但一些極端情況下,哪怕學校并不是過錯方,也仍然需要讓步。吳小晴說,她們班有個女孩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病因可以追溯到童年。女孩父母忙于工作,從小只給她手機和錢,不管她吃飯。女孩習慣了晚上回家點外賣、點夜宵,體重逐漸無法控制,到了初一,已經(jīng)到了200多斤,在學校里很受歧視。父母的婚姻也沒能維系,最終離異了。后來,女孩的爸爸來學校鬧,覺得孩子是在學校才得病的,要求老師幫忙轉學。但根本沒有學校愿意接收。

吳小晴覺得,一些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和他們的原生家庭關系很大。像班里一個女孩,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有三個弟弟,天天在家里挨罵,她覺得如果女生出現(xiàn)心理疾病一點都不奇怪。

然而現(xiàn)實是,學生們因心理問題可能出現(xiàn)的許多風險行為,都需要老師們承擔壓力。前段時間,吳小晴所在學校有個學生跳樓未遂,全校開了大會,領導讓班主任負起責任來。她有個同學在同城另一個學校做班主任,有次小孩晚上九點多沒找到蹤影,急得她半夜跑出去找學生。

許多時候,家長似乎站在了老師的對立面?!艾F(xiàn)在的家長是這樣的,作業(yè)布置少了,舉報,多了,也舉報”,吳小晴說,“這個城市有錢人多,家長都想讓小孩混得好”。高考的壓力下沉到中考,焦慮一路蔓延,許多家長從初一就開始緊抓小孩的成績。“隔壁一個班,有學生120分的卷子考了115,家長焦慮地找來”。

關于小孩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幾乎每次開家長會都會提到,最近一次是在4月22日。平時在家長群里,老師也會分享一些相關文章。但吳小晴覺得作用不大,“成績好的家長雞娃,成績不好的不管小孩。”

在學校,她感覺沒有人快樂。學生不快樂,老師們也不快樂。她不止身體疲憊,精神也長期高度緊張。

在27歲生日到來前,她決定徹底離開這份工作。接下來,她決定先回家,換一個體制內(nèi)、相對清閑的工作,然后結婚、買房、養(yǎng)小貓,過一種更松弛的人生。

●一位老師正在準備網(wǎng)課資料。圖/IC photo

看見具體的人

家長會結束后,劉娜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氐郊?,她本來想在微博上寫點什么,又好像無論怎么寫,都有點“杯水車薪的感覺”——想要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太大的議題了,而作為成年世界里的兩方,家長和老師,都各自被困在彼此的框架里。

劉娜說,也許小孩們要面對的心理層面的種種問題,就是屬于他們這代人的集體創(chuàng)傷,而且這種代際創(chuàng)傷是延續(xù)的。這一代小孩面臨中產(chǎn)父母想要自己成為精英的壓力,和作為60后的父輩要面對生存壓力,以及自己這代80后要面對考學競爭的壓力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父母也有自己的命題要面對,只不過有些家長走出來了,有些沒有,反而把這種壓迫延續(xù)到了小孩。劉娜從自己的創(chuàng)傷里走出來,也花了許多年。

她成長在一個刻板、暴力的家庭。小時候最恐懼的就是父親的巴掌,有時候,她甚至分不清暴力的來由。可能她在眾人面前很受認可的一句玩笑話,就是觸怒父親的理由。于是她在青春期變得非常沉默、擅長自我壓抑。

因為自己的經(jīng)歷,在教育小孩的過程里,劉娜會放開很多,不再逼迫小孩。

大兒子一歲多的時候,她就發(fā)現(xiàn)他和別的小孩有點區(qū)別。不管是玩積木還是別的什么玩具,兒子的動作都非常機械、單一。她帶兒子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可能有自閉癥的傾向。她果斷辭職,成為全職太太,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病情上。兒子最終確診了阿斯伯格綜合癥,屬于孤獨癥譜系障礙的一種。

那幾年,她去查閱各種資料,在網(wǎng)絡、現(xiàn)實里找各種專家,根據(jù)那些理論做各種嘗試。她為自己構建了一個理論的王國,但孩子的狀態(tài)并沒有像預期一樣好轉。

她第一次去找了心理咨詢師。通過一次次的咨詢,重新梳理了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重新認識自己,也接受了自己的局限性?!霸撐易龅奈叶甲隽耍悖▽<遥┱f給孩子愛,我給了,你說擁抱孩子,我也抱了,沒有用。那這不是我的問題,是孩子的事?!?/p>

幸運的是,到三四年級,兒子的社交障礙緩和一點了,除了情商不如同齡人,幾乎可以被當作一個正常的小孩。說不清具體是什么原因促成的改變,但劉娜非常確定,那肯定和看過的理論知識沒什么關系。

2022年,她受夠了北京“內(nèi)卷”的教育氛圍,帶著即將上六年級的大兒子,和剛讀小學的小兒子轉學到了現(xiàn)在這座城市。

家長會后,劉娜始終被一個問題困惑:保護孩子心理的尺度應該在那里?小孩們會變成一個個光鮮的“瓷娃娃”嗎?

對于這個問題,劉娜還沒有找到答案。她唯一確定的是,家長最起碼應該做到真正關心孩子這個具體的人,而不是我們幻想中的孩子。“現(xiàn)在的資源太豐富了,不管是網(wǎng)絡還是書籍,都給了老師和家長太多去幻想的機會。比如我們通過學習,可以知道一個教育理論家劃分出來的兒童發(fā)展要分幾個階段,知道什么年齡的孩子有什么特點。各個家長門清,有的老師也門清,但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他壓根就不看?!彼f,真實的孩子和理論里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小孩的內(nèi)心世界千差萬別。保護孩子的方式也沒有固定的道路可循,你要問一問,那是不是他想要的?

“如果你沒有經(jīng)過他的允許,去做一些事情,自以為是在保護,實際上就是一種控制?!彼f,“最關鍵的就是要和小孩真誠的溝通。你沒有辦法跳過這個步驟,沒有辦法跳過這個人。不然你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改造?!?/p>

這幾年,劉娜接觸了許多親子關系的個案,她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問題的家庭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父母都不太敢做自己。會擔心如果跟小孩發(fā)脾氣,自己就不是一個好的父母了。但其實把缺陷和不完美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才恰恰是幫助孩子,讓他們知道所有人和事情都不會盡如人意?!案改负秃⒆又g的沖突,不是結束,而是高質(zhì)量關系的開始。要允許自己在關系里活出真實的樣子,也允許孩子的真實?!?/p>

另外,學校和家長的權責邊界在哪呢?劉娜覺得這個討論很重要,因為一旦出了事情,討論這個問題也就失去了意義。當然,這樣的討論并不應該止于抱怨?!皩W校不能把臟水潑到家長身上,然后家長也不能再把臟水潑到整個環(huán)境內(nèi)。”

家長會上,那位資深的數(shù)學老師做出了主動地嘗試?!八f,家長們,如果你覺得我的哪些做法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可以私下找我,我單獨對你家孩子有一些不一樣的(對待),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如果你認同我的做法是對孩子好,希望你們能夠支持我的工作。”劉娜很欣賞這種合作的態(tài)度,只有彼此都做出行動,才能根據(jù)每個小孩的情況做出邊界的劃分。

她現(xiàn)在對孩子沒什么具體的期待。無論是做精英還是做拾荒者,只要是自力更生就可以。她希望孩子可以不在乎標準意義上的評價,能夠怡然自得地享受人生。

(文中陳曦、吳小晴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nèi)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 END -

原標題:《春天的一次全市家長會》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