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為什么我們和門那邊的小朋友不一樣”

詩人紀伯倫曾說過:“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边@句話的意思很直白,事物皆平等,但現(xiàn)實恐怕并非如此。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今年9月1日起,江蘇蘇州立新小學校舍將被騰退,800多名學生將被整體安排到附近的蘇州勤惜實驗小學念書。因校舍騰退而整體安排“借讀”,這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卻引發(fā)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原因無他,依舊是基于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的社會矛盾:立新小學是一所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也就是俗稱的“菜小”“草小”),而勤惜小學則是當?shù)毓k的百年名校。長期被社會以有色眼鏡看待的子弟學校學生全部“進入”重點小學,那些重點小學的學生家長們自然就不樂意了。
家長們稱,這打破了該重點小學之前嚴格“按學區(qū)招生”的傳統(tǒng),讓非學區(qū)的學生搶占了公立學校的資源。更為荒唐的是,勤惜小學為了便于管理,增加隔離門等措施加以“隔離”,對安置過來的800名學生進行“單獨管理”,并給予獨立的教學和活動空間。這是何等的荒謬!

以隔離門“隔離”兩校學生,且不說是否違背平等教育理念,也顯然可能觸犯法律。當為師者以便于管理的目的如此作為,還如何在這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不健全的孩子們面前,為人師表、傳道授業(yè)解惑?
小孩是生性敏感的,物理上的隔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在此階段以隔離門“隔離”,必然會使他們產(chǎn)生諸如“為什么我和門那邊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心理困惑。這樣的心理困惑會加劇子弟學校學生的自卑,也容易讓重點小學的學生增添優(yōu)越感。小孩的童言無忌,也往往會令他們更加直接的說出那些令人難堪的區(qū)別。因而,勤惜小學校長所言“不存在制造學生之間歧視的問題”,真的就不存在了嗎?
適齡兒童、少年需依法接受義務教育,而打工子弟這樣的極具流動性的適齡兒童、少年又因政策問題和財力問題無法就讀公辦學校,這就使得多數(shù)打工子弟學校喪失了基礎教育的義務性,而存在以市場導向的盈利行為,其教學水平必然堪憂。這也是外界對看待子弟學校學生容易帶上有色眼鏡的原因之一。

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已屬老生常談,短期無法解決。像立新小學這樣的子弟學校,校舍被騰退后學生能安排到公辦小學,本來是好事一樁,卻被一道門給“辦壞”了。
前段時間,深圳數(shù)百業(yè)主拉橫幅抗議十數(shù)個自閉癥家庭入住位于高檔小區(qū)的公租房一事已經(jīng)表明,財富已給財富擁有者帶來所謂“特權”,而這樣的“特權”正在人為割裂法律所要維護的公平。當勤惜小學家長認為子弟小學整體安置進入是擠占教育資源,是一種不公,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所謂的教育平權,本身已經(jīng)擠占了其他人的教育資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