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xiàn)場|故宮首次大規(guī)模展出清代“四王”繪畫,一級文物過半
明末清初山水畫壇,以師生或親屬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史稱“四王”。“四王”遵從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傾心師古,精研筆墨,追求文人畫意趣,傳承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在清代至民國畫史影響甚巨。
今天上午(9月10日),“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在故宮文華殿書畫館開幕?!芭炫刃侣劇?m.dbgt.com.cn)了解到,此次特展展出文物多達113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占展出文物半數(shù)以上。此前,上海博物館、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都曾舉辦“四王”專題畫展,這也是北京故宮首次以“四王”的名義展出書畫作品。
《故宮藏四王繪畫全集》今天也同時在故宮首發(fā)。該全集共十卷,收錄了包含此次展覽全部作品在內(nèi)的近700件(套)文物藏品,全面展示了故宮藏四王繪畫的整體風貌和藝術(shù)成就。這也是首次出版故宮藏“四王”繪畫作品最多的作品集。

展出“四王”繪畫113件套 一級文物過半
據(jù)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博物院收藏“四王”的存世作品800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04件套,二級文物600余件套,不僅為全國文物單位之首,更為海內(nèi)外所藏之最。

此件是王鑒仿王蒙畫風為悔庵五十歲生日所作。畫中峰巒聳峙,長松蔥郁,筆致細密,皴染兼長,風格蒼秀沉郁,是他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本次“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展出文物多達113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占展出文物半數(shù)以上,分為“‘師古’為宗”、“融古出新”以及“霑溉后學”三個單元。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故宮博物院策展團隊在此次展品的遴選上,不僅優(yōu)選了藝術(shù)造詣高的繪畫精品,同時又選擇了能夠體現(xiàn)“四王”畫學思想的作品,如王鑒的《四家靈氣圖》、王原祁的《神完氣足圖》等,使觀眾易于理解“四王”的繪畫風格及理論,同時也為繪畫實踐者提供了優(yōu)秀的臨摹范例。又如王時敏《秋山白云圖》軸和王翚《晚梧秋影圖》軸等,均是他們經(jīng)典的代表作。

據(jù)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田藝珉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西方學者對“四王”的關(guān)注才引起國內(nèi)的關(guān)注。西方的研究者認為王原祁《松溪仙館圖》的構(gòu)圖和筆墨與塞尚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可知中國畫的抽象性生發(fā)的很早。

師法古人,追求文人畫意趣
“四王”遵從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傾心師古,精研筆墨,追求文人畫意趣。
“四王”的山水畫均以師古為宗,他們于元末名家流派中,精研傳統(tǒng),重視筆墨并參以己意?!八耐酢闭J為五代的董源和北宋的巨然是文人山水畫的正宗,“四王”中以王鑒、王翚師法巨然的成就最為突出,“四王”畫展的開始部分就是三幅后人仿巨然的作品,其中就有王鑒的《仿巨然山水圖軸》與王翚的《仿巨然煙浮遠岫圖軸》。為了體現(xiàn)“四王”師法古人,故宮也展出了倪瓚的《幽澗寒松圖》,該畫筆法蒼秀,“四王”認為倪瓚超逸簡貴,筆墨瘦勁。

王時敏(1592-1680年),初名虞贊,至十二歲始更名,字遜之,號煙客,別號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家世顯赫,是宰相之孫、太史公之子。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春,王時敏受祖蔭出仕,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入清后隱居不仕,以書畫自娛,獎掖后進,被尊為“畫苑領袖”。有《西廬畫跋》、《王奉常書畫題跋》等傳世。

此次展覽展出王時敏《秋山白云圖》軸、《仙山樓閣圖》等?!肚锷桨自茍D》軸是畫家五十八歲修建、隱居西田別墅時所繪,是王時敏多年研求黃氏眾多作品之后脫化而成,為其標準的代表作。畫中可以看到淺絳設色的方式,可以看到他書法上的變化。 《仙山樓閣圖》是王時敏應友人陳靜孚之請,為陳母七十壽辰而作。畫面布局層巒疊壑,叢樹濃郁,苔點細密,皴筆干濕互現(xiàn),體現(xiàn)了王氏蒼老而清潤的筆墨特色。

此圖作于畫家隱居的西田別墅,是其多年研求黃氏眾多作品之后脫化而成,為其標準的代表作。

王鑒(1609-1677年,舊作1598-1677年),字玄照(圓字一作元,或玄,或員),后為避康熙帝玄燁諱改為圓照,號湘碧,別號染香庵主,因官廉州(今廣西合浦縣)知府,世稱王廉州,江蘇太倉人,為明末大文學家王世貞曾孫。王鑒與王時敏同為董其昌弟子,均為明末清初“畫中九友”。王鑒精通畫理,摹古尤長,而于董源、巨然尤為深詣,被譽為“后學津梁”。有清秦祖永輯錄的《染香庵跋畫》傳世。

此次展覽展出了王鑒的《仿倪瓚溪亭山色圖》軸、《四家靈氣圖》軸、《山水》卷、《仿古山水圖》冊等。其中《仿倪瓚溪亭山色圖》軸仿倪瓚典型的“一河兩岸”式構(gòu)圖,湖山平遠開闊,皴染兼具倪瓚和巨然的技法,風格疏朗。《四家靈氣圖》軸是王鑒見到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四家真跡之后,融各家筆意所繪,畫中的丘壑形態(tài)仍以巨然的面貌為主,勾、皴、點、染參以“元四家”筆墨風格?!渡剿肪黼m青綠設色卻書卷氣盎然,為其代表作?!八耐酢敝型蹊b的青綠設色成就最為突出,秾麗不俗毫無畫苑習氣。根據(jù)作者自題可知,該圖是綜合趙孟頫青綠,黃公望淺絳二家設色技法的作品。 均為《山水》卷的局部。王鑒的《仿古山水圖》冊是他五十三歲時的作品,此冊共計十二開。分別仿米家山水、趙孟頫、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等,是畫家一生傾力摹學的幾大家繪畫,可謂是王氏的杰作。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臞樵,號烏目山人,耕煙散人,又號耕煙外史等,室名清暉閣,江蘇常熟人。王翚幼喜丹青,十六歲時拜同鄉(xiāng)張珂為師,后入王鑒、王時敏門下,從此悉心觀摹歷代名跡,在承襲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注重外師造化,逐漸形成了華滋清逸的畫風,當時的名公巨卿、文人學士爭相交之。六十歲時以布衣征召入京,主持繪制《康熙南巡圖》卷,被賜“山水清暉”四字,聲譽益著。從學者甚眾,畫史稱“虞山派”。有《清暉贈言》等傳世。

此圖以墨筆繪池上高梧疏柳,坡頭二人對語。其右有惲壽平書七絕一首并長題,通過惲氏的長題可知,王翚與惲壽平當時在友人徐乾學家留宿。王翚通過觀察庭院中月光下的梧桐樹影,觸景生情地聯(lián)想到了董北苑(源)、巨然、房山(高克恭)、海岳(米芾)的水墨點染技法,說明王翚既有著深厚的“以古人為師”之基礎,又具備敏銳的“以天地為師”之觀察力,是位善于從生活中體會古人畫理、畫論、畫技精妙之所在的畫家。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號麓臺,別號石師道人,室名掃花庵等,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自稱西廬后人??滴蹙拍辏?670年)進士,康熙二十二年(1683)為任縣縣令,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入朝為工科給事中,年六十歲改授翰林,充任《佩文齋書畫譜》纂修官,主持《萬壽盛典》,累官至戶部左侍郎,人稱王司農(nóng)。王原祁常常御前染翰,康熙皇帝賜其“畫圖留與人看”,卒于官,被賜全葬。有《大陸澤圖說》、《雨窗漫筆》、《麓臺題畫稿》、《王司農(nóng)題畫錄》、《罨畫樓集》等,為婁東畫派領袖。

此件是王原祁為弟子金永熙(字明吉)所作。圖中不僅在丘壑布局、筆墨神韻上力追董巨以來諸大家之精髓,更達到了神完氣足的藝術(shù)境界,是王氏著名的代表作。
王原祁 《竹溪松巖》卷在卷后的題跋中講述他對文人山水畫起源及發(fā)展的認識,以及他個人對于氣韻生動的追求,并講述了他歷時四年,苦心經(jīng)營完成此卷的經(jīng)過。畫卷中用筆力透紙背,墨色層次豐富,是其杰出代表作,完美地詮釋了其“筆端金剛杵”的藝術(shù)特色。此次展覽中也可得以一見。
以王原祁、王翚為首分別形成“婁東派”和“虞山派”,二派門下弟子眾多,其中王翚弟子宋駿業(yè)、王原祁弟子唐岱及再傳弟子張宗蒼等均供職內(nèi)廷,深得皇帝賞識,他們的藝術(shù)風格形成了當時山水畫的正統(tǒng),對清代山水畫壇影響深遠。
收錄近700件文物藏品的《故宮藏四王繪畫全集》同期首發(fā)
當日,故宮出版社與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聯(lián)合推出的《故宮藏四王繪畫全集》在文華殿首發(fā)。該全集共十卷,收錄了包含此次展覽全部作品在內(nèi)的近700件(套)文物藏品,全面展示了故宮藏四王繪畫的整體風貌和藝術(shù)成就。這也是首次出版故宮藏“四王”繪畫作品最多的作品集。全集的出版為公眾和學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必將推動“四王”學術(shù)研究的進步,也為書畫愛好者提供了新的讀本。

最引人矚目的是,全集中有277件(套)文物精品為首次面世發(fā)表,比如珍貴的故宮藏《玄燁南巡圖》五段首次匯集在一起高清出版。全集內(nèi)容按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排序,不僅可以得窺“四王”師古、仿古之途徑,還能得知“四王”繪畫風格之演變、形成的全過程,是了解“四王”藝術(shù)風貌的集大成之作。在編輯制作上,該全集秉承故宮出版社圖書出版一貫的精品高標準——主編權(quán)威,學術(shù)含量高,設計匠心,印裝精美,重點作品均配有高清局部大圖,是視覺系藝術(shù)圖書的典范。全集發(fā)行量1200套,不僅是珍貴的鑒賞圖書,更值得收藏。
為配合此次特展,故宮出版社還推出了《跟著“四王”游山水》的藝術(shù)普及類讀本,向讀者講述“四王”每個人的傳奇繪畫生涯,勾勒出他們的藝術(shù)面貌。本書行文流暢,通俗易懂,以平實的語言詮釋作為山水畫正宗的“四王”的繪畫藝術(shù),同時配以高質(zhì)量清晰圖片,方便讀者理解與欣賞。

據(jù)悉,此次特展將持續(xù)至2018年10月30日。展覽不單獨售票,觀眾持故宮博物院門票入院后可免費參觀。
展覽名稱: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
展覽時間:2018.09.12——2018.10.30
展覽地點:北京故宮文華殿書畫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