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丨導演馬千眼中的單田芳:不拘小節(jié)有“五義”的關東大俠
【編者按】2008年,曲藝界與京劇界的幾位名家一起演出了一臺極為特殊的“墨殼原態(tài)”《烏盆記》,相聲、評書、京劇以一種獨特方式同臺。評書大家單田芳在開戲前表演了一出長達25分鐘的傳統(tǒng)評書《七俠五義·烏盆記》,成為這臺演出的一大亮點。在此后的2009年和2010年,單田芳先后幾次參與了這臺 《烏盆記》的演出,也成為他晚年為數(shù)不多正式演出的大段傳統(tǒng)評書。
本文為《烏盆記》導演、天津電視臺導演馬千講述單老往事。原載于《Timeout》,略有刪節(jié)。

大俠不拘小節(jié)都隨您
單老在評書行乃至文化界,都算得上行業(yè)領袖了吧?但只要在他的大原則內,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提,我配合你!”應了那句老話:大丈夫不拘小節(jié)。
說起我們爺倆的第一次接觸。那是在2007年,我?guī)臀覀兲旖蚺_的一檔訪談做一期傳統(tǒng)藝術從業(yè)者的專題,我就打電話約單老。作為資深文藝青年,我可是很早就拿老頭兒當偶像了,可電話那頭的偶像分明是對衣食父母的謙恭,“你怎么要求,我爭取怎么配合你!”
一來二去,我們成了忘年交。去年底我搞了一出傳統(tǒng)墨殼原態(tài)的大戲《烏盆記》,力邀單老出山講那段評書。結果至今我都難忘那段愉快的合作經(jīng)歷。
我們搞藝術的多半是夜貓子,經(jīng)常半夜冒出來靈感了,怕忘了,就去單老的賓館房間跟他聊。老爺子其實已經(jīng)準備睡覺了,但還是會把你迎進門來聽你講,一邊聽他會一邊記在紙上。我尋思著,打擾人睡覺這已經(jīng)很討厭了,說完就趕快走吧,等第二天回復就得。
“你等會兒,先別走!”老爺子看看剛才自己的筆記,沉默片刻,開口就是真金:“你看這個地方這么改行不行?” 那臺詞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跟我校對這個字怎么說,當時我就特別感動。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從不會把事兒過夜。
作為年輕導演,我在《烏盆記》時也疏忽了一件事:按墨殼原態(tài),演員都應該穿長衫,給別人也都做了;但偏偏想當然覺得單老肯定有這東西,就沒給他定做,待到要演時才知道他還真沒有,都是改良的中式短褂。
老頭兒挺著急,我也急,但只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問:“要不給您借一件?”要知道藝人挑自己私房用品都是個頂個地挑剔,而穿長衫里面要有一件立領的白汗衫貼身,這對特愛干凈的老頭兒絕對是難為他了。結果,“沒問題!為了藝術,就按你說的辦!”

我們《烏盆記》正式演出是在1月最冷的時候,那幾天一直身體不太好的單老還感冒了,都知道那會兒甲流肆虐,我都替老爺子捏把汗。但只要是他答應過的,甭管幾場他都會演,而且肯定不給你撒湯漏水兒。
1月23日,當北京最后一場演出圓滿結束謝幕時,看著也是白發(fā)蒼蒼的少馬爺攙著單老爺子出來謝幕,不怕您笑話,感動得我這一米八幾的大老爺們兒都想找地兒抹眼淚兒去。
單老的學生有很多,從他們的簇擁能感覺到單老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對待觀眾的時候那些學生從來都是特別客氣,我可以肯定:這是單老專門教育過的。
那時候演出結束有觀眾來找他簽名,沒有工作證保安就攔著不讓進,單老看到了就奔過去特別客氣:“把本子拿來吧,我給簽一個?!庇^眾們就倍兒激動:“我這都聽您講評書聽了幾十年了!”
很多圈內人都不知道單老人在北京,因為單老不愛交際就喜歡安靜,在自己家弄了個錄音棚,每天就是看書看資料錄音,他總覺得把時間耽誤在路上不值得。
不過只要他一出門,那就是一位關東大俠的感覺,特別是冬天,一身皮草、再加上皮毛帽子,特精神。不過這“雪山飛狐”的造型,其實過去好多老藝術家都這么穿,不管是京劇的戲曲的,就是這個范兒。如果不是如今身體不好,單老喝酒應該也是非常豪爽。大俠久在江湖,但上了臺面,做事永遠是那么圓潤完滿、滴水不漏。

除了藝術,他對什么都追求精益求精,1970年代是什么物質條件大家都知道,別人攢錢吃頓餃子,他節(jié)衣縮食買名牌自行車和手表。而老頭兒愛的也不光是老玩意兒,那是相當新潮:快60了當北漂,卻在1990年代初第一個開起了文化公司,而很多粉絲幾年前就是通過博客和他交流了。
您猜他平時最喜歡干嘛?看韓?。】赡茼n劇里面也是細節(jié)比較多,跟說書有些地方像。人家看不白看,還總結出一套:“日劇是點頭哈腰,韓劇是絮絮叨叨,港臺劇胡編亂造,大陸劇好的真好,糟的真糟?!闭者@樣,我估計下次再見他,我們聊的就是雷帝嘎嘎了。
本身就是大腕的單老,其實自己也算個追星族:童安格的唱片,他家里收集了400多張,沒事就打開聽。老頭兒怎么發(fā)上燒的,還得追溯到早年他在鞍山工作的時候,有一次蹭票去看了童安格演唱會,“小伙兒長得帥氣瀟灑,歌聲婉轉,牢牢把我給吸引住了!”
對童安格是羨慕,對劉德華,老爺子那就是“嫉妒”了,劉德華那年沈陽演唱會造成好幾位女粉絲激動過度當場暈菜,老爺子也是目擊者之一。結果,劉天王就成了他下次演出的現(xiàn)掛:“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拿我來說是很受大家歡迎的評書演員,但是我要達到劉德華的程度,累死也不行。別說錄400套書,錄一千套也不好使。有人問我什么時候不干了,什么時候封刀、歸山、歸隱,我說等著,等到我把人說暈倒了,就是劃句號的時候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