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暴發(fā)致命尼帕病毒,尚無有效疫苗及療法

尼帕病毒。圖片來源:NIH
自8月下旬尼帕病毒暴發(fā)以來,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已感染了6人,其中2人死亡。過去一周,包括醫(yī)護人員在內的700多人接受了感染檢測。當?shù)匾呀?jīng)關閉了一些學校、辦公場所和公共交通網(wǎng)絡。
這次疫情是5年來喀拉拉邦暴發(fā)的第四次尼帕病毒疫情,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雖然這類疫情通常影響的地理區(qū)域相對較小,但這種病毒的傳播是致命的,一些科學家擔心,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增加可能會導致病毒變得更具傳染性。
專門研究蝙蝠傳播病原體的孟加拉國國際腹瀉病研究中心獸醫(yī)Rajib Ausraful Islam表示,尼帕病毒的致死率在40%~75%,這取決于菌株,每次疫情暴發(fā)都會給病原體一個自我修正的機會。
這種病毒會引起發(fā)燒、嘔吐、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腦部炎癥。它主要由果蝠攜帶,也可以感染豬等家畜以及人類,并通過接觸受感染動物或人的體液傳播。目前還沒有獲批準的疫苗或治療方法,但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候選疫苗。
尼帕病毒于1998年在馬來西亞養(yǎng)豬戶中首次被發(fā)現(xiàn)。幾個月內,它通過受感染的豬傳播到新加坡。此次疫情導致近300例病例,100多人死亡。
從那以后,馬來西亞未報告其他尼帕病毒暴發(fā)。但在2001年,該病毒出現(xiàn)在孟加拉國和印度,之后疫情周期性暴發(fā)。在孟加拉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xiàn)疫情,研究表明,這與感染病毒或飲用被蝙蝠尿液污染的椰棗汁有關。目前尚不清楚在這次喀拉拉邦疫情中,病毒是何時以及如何從蝙蝠傳染給人類的,科學家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美國斯坦福大學流行病學家Stephen Luby指出,在印度和孟加拉國流行的尼帕病毒與在馬來西亞出現(xiàn)的病毒不同。雖然馬來西亞菌株能從動物傳播到人類,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很少。然而喀拉拉邦最近暴發(fā)的尼帕病毒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且致命性很強。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醫(yī)院病毒學家Danielle Anderson表示,盡管尼帕病毒具有致命性,但它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使得它不太可能跨越國界傳播。
2019年對孟加拉國近250例尼帕病毒病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大約1/3的感染是由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引起的。
尼帕病毒的高致死率也減少了它在人群中迅速傳播的機會。“殺死所有被它感染的人并不符合病毒的最佳利益?!泵绹】悼茖W統(tǒng)一服務大學醫(yī)學院新發(fā)傳染病專家Christopher Broder說。
他補充說,自從20多年前在孟加拉國首次出現(xiàn)尼帕病毒以來,在喀拉拉邦流行的菌株沒有太大變化,如果它變異成一種更溫和但更具傳染性的菌株,未來的暴發(fā)性可能會更大。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獸醫(yī)流行病學家Andrew Breed說,預防尼帕病毒和其他蝙蝠傳播病毒暴發(fā)的一個關鍵步驟是開發(fā)更好的方法來管理生活在社區(qū)附近的野生動物。Breed介紹說,對另一種與尼帕病毒密切相關的蝙蝠傳播病原體亨德拉病毒的研究表明,受感染的蝙蝠在受到壓力時釋放出更多的病毒顆粒,從而增加了這種疾病蔓延到人類身上的機會。他認為,一種對尼帕病毒暴發(fā)的預防方法是恢復森林地區(qū),為蝙蝠提供更多的棲息地,從而使它們與人類保持安全距離。
Islam指出,種植更多可結出果實的樹木,可以保障蝙蝠的食物數(shù)量,而人們又不會食用,這有助于防止受感染的蝙蝠污染人類的食物。人們需要學習如何與蝙蝠和平共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