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秋天,一定要去喀納斯

秋天
常常是碩果累累、滿目金黃
但在新疆喀納斯
秋天卻被賦予了無限的可能
它可以是晴空萬里下湛藍的湖水
(請橫屏觀看,秋季的喀納斯湖,攝影師@焦瀟翔)
▼

也可以是云霧繚繞間絢爛的森林
(秋天的喀納斯森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它可以是巍巍高山上滿目的冰雪
(喀納斯禾木村的積雪山坡,攝影師@焦瀟翔)
▼

更可以是縷縷炊煙中溫暖的房屋
(秋天的禾木村,攝影師@陳小羊)
▼

人們喜愛用“童話世界”去形容它
不僅在于夢幻斑斕的景致
更在于這淳樸安寧的人間
(喀納斯白哈巴村的孩童,攝影師@郝沛)
▼

然而
當(dāng)我們真正走近它便會發(fā)現(xiàn)
喀納斯的童話
雖然美好,但也短暫
可謂轉(zhuǎn)瞬即逝
因為在它的背后
既是一個季節(jié)的更替
也是一場跨越數(shù)十萬年的輪回
01
短暫的秋天
- 以一年為尺度 -
喀納斯
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的北部
是中國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四國的交界地帶
它所依托的阿爾泰山
猶如衛(wèi)士一般屹立于
我國的邊疆之地
(喀納斯湖及周邊地區(qū)示意,制圖@劉遙/星球研究所)
▼

遙遠的位置與山地的環(huán)境
讓喀納斯長期處于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
但這并無法將其埋沒
因為在這里
就是現(xiàn)在
中國最極致的秋色
最登峰造極的視覺盛宴正在上演
(秋季的喀納斯禾木河與禾木新村,攝影師@焦瀟翔)
▼

山坡之上
層林浸染的森林緩緩鋪陳
墨綠伴著青翠
亮橘襯托著金黃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
你很難想象
大自然的配色竟可以如此驚艷
(喀納斯白哈巴村的森林,攝影師@王漢冰)
▼

山坡之下
清澈的喀納斯湖波光蕩漾
云朗風(fēng)清之時
湖水或深或淺
或蔚藍或青綠
變化萬千、美如畫卷
(秋天的喀納斯湖,攝影師@蔣晨明)
▼

在喀納斯湖下游
蜿蜒的喀納斯河流淌于山谷間
潺潺的流水與河岸的森林交相輝映
共同奏響著動人的樂章
(請橫屏觀看,秋天雪后的喀納斯河月亮灣,攝影師@馮光柳)
▼

清晨時分
繚繞的薄霧籠罩其上
為喀納斯增添了獨特的夢幻氣質(zhì)
(晨霧下的喀納斯河神仙灣,攝影師@陳小羊)
▼

而山腳下
星星點點的小木屋
更是將這場視覺盛宴推到了高潮
(秋天的禾木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此時的喀納斯
成為了當(dāng)之無愧的童話世界
甚至不需要高超的攝影技術(shù)
隨手框下的爛漫也足夠讓人一眼淪陷
(喀納斯禾木村的木制“禾木”牌坊,攝影師@焦瀟翔)
▼

然而,這樣的絢爛卻注定短暫
較高的緯度與海拔
使金秋變得格外短
不過二十余天
十月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打破了一切
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裝
(雪后的喀納斯月亮灣,攝影師@塵月RoyChen)
▼

喀納斯湖逐漸開始冰封
寒冬時分
冰層厚度可達35厘米以上
大雪讓所有的歡騰與喧鬧沉睡
此刻一片靜謐
(冬季冰封的喀納斯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漫長的冬季將持續(xù)到第二年的三月
之后,積雪消融
茵茵的綠草與蔥郁的森林逐漸占領(lǐng)山坡
一切便再次開始為秋天的絢爛積蓄力量
等待著大自然的召喚
(請橫屏觀看,夏季的禾木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如此這般
這場秋天的童話在大好河山間極致爛漫
又在四季更替中轉(zhuǎn)瞬即逝
也在下一場輪回里再次到來
這個以一年為周期的約定
喀納斯從未缺席
但當(dāng)我們將時間尺度拉大
看似永恒的背后也許十分善變
02
善變的森林
- 以數(shù)十年為尺度 -
從高空俯瞰
阿爾泰山自西北向東南
猶如一堵密不透風(fēng)的山墻
屹立于我國的西北邊陲
(冰雪覆蓋的阿爾泰山,攝影師@吳靜)
▼

而這堵山墻
不僅攔截了西風(fēng)帶大量的水汽
超高的海拔所帶來的低溫
也為本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此的“貴客”創(chuàng)造了機遇
泰加林
是由云杉、冷杉、落葉松等
一系列耐寒樹種組成的北方森林帶
通常情況下
它們只出現(xiàn)在北緯50度以北的寒冷地區(qū)
但卻可以隨著阿爾泰山的山坡
一路向南
延伸至北緯48度
(深秋時分的喀納斯泰加林,攝影師@焦瀟翔)
▼

繁茂的泰加林
不僅為喀納斯帶來了別樣的活力
其與垂枝樺、歐洲山楊等闊葉樹種
更是打造出了
一個獨屬于喀納斯的森林美學(xué)
這場美學(xué)首先體現(xiàn)在海拔之上
由高到低
不同的樹種在各自的領(lǐng)地間競相生長
從遠處眺望
如彩帶般圍繞在山坡之上
(請橫屏觀看,秋季的喀納斯森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但這似乎還不夠
接下來
自然之力將帶來美學(xué)的第二個要素
善變
但這次的導(dǎo)演不再是海拔
而是一位來自天空的不速之客
雷電
(請橫屏觀看,新疆庫爾德寧雷電,此處僅作示意,攝影師@深藍天空)
▼

一場雷電過后
部分山林起火
西伯利亞落葉松等少數(shù)樹木
憑借著高大且耐火的特性
艱難地存活了下來
(美國的森林大火,此處僅作示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大地再次陷入荒蕪
但與此同時
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在孕育
率先登場的是喜愛陽光的草本植物
薹(tái)草、紫苞鳶尾等
利用超快吸收養(yǎng)分的優(yōu)勢
迅速生長
(紫苞鳶尾,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藍果忍冬、大葉繡線菊等灌木也聞訊而來
(藍果忍冬,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隨后
同樣喜光的闊葉樹開始落地生根
垂枝樺
快速萌發(fā),成為了先鋒物種
它們生長得十分迅速
20年,便可超過18米
(請橫屏觀看,喀納斯的垂枝樺幼樹,攝影師@王漢冰)
▼

但隨著闊葉樹的生長
樹冠間的縫隙逐漸縮小
陽光被阻擋在外
林下的環(huán)境變得陰濕
于是
大量喜光的草本植物
與矮小的闊葉樹開始減少
(喀納斯森林的林下環(huán)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取而代之的則是鹿蹄草等
耐陰的草本植物與灌木
它們或為乳白,或為火紅地散落在林間
為森林帶去了別樣的斑斕
(紅花鹿蹄草,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與此同時
西伯利亞云杉、西伯利亞冷杉等
耐陰耐寒的針葉樹種不斷壯大
(請橫屏觀看,針葉樹與闊葉樹并存的喀納斯森林,攝影師@Fier斐兒的游牧計劃)
▼

大約80年后
針葉樹的樹冠將逐漸高居上層
高度可達40米
成為了喀納斯地區(qū)最為高大的樹木
從高空俯瞰
一棵棵的針葉樹
如萬箭齊發(fā)般直指蒼穹,壯闊豪邁
(冬季的喀納斯森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

而它們所形成的遮陰層
又將阻擋闊葉林吸收陽光
于是
隨著時間推移
大批的闊葉樹逐漸減少
一個由針葉林主導(dǎo)的世界悄然誕生
(以針葉林為主的喀納斯森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而這個跨越數(shù)十年
甚至上百年的植被更迭過程
也被稱為火成演替
(喀納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示意,喀納斯森林有眾多不同的植被群落分布,此處僅示意一種群落,制圖@劉志鵬/星球研究所)
▼

如此這般
森林在一場場大火間不斷更新
但由于每片森林遭受雷電襲擊的
強度與時間并不相同
因此在相似的海拔上
經(jīng)??煽吹教幱诓煌萏骐A段的森林
而這也成為了喀納斯森林美學(xué)的點睛之筆
(秋季的喀納斯神仙灣,攝影師@笑飛雪)
▼

因此
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極致景觀
在十年之后,將會是另一番天地
甚至在下一刻
都有可能傾覆
而這場以數(shù)十年至百年為周期的輪回與變幻
也再次宣告了喀納斯童話
轉(zhuǎn)瞬即逝的命運
那么
如果我們將時間尺度繼續(xù)拉大
將目光移向看似更為永恒的河流
童話的美好是否就可以定格?
03
偶然的河灣
- 以數(shù)百年為尺度 -
答案似乎依然是否定的
1931年
距離喀納斯僅200公里的
阿爾泰富蕰縣發(fā)生8級地震
1988年
富蕰縣再次發(fā)生6.2級地震
(可可托海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可可蘇里湖,由1931年富蕰縣大地震所形成的塌陷盆地,后積水成湖形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而頻發(fā)的地震
則會引起山體滑坡、泥石流
沿喀納斯湖向下
美輪美奐的喀納斯河流淌在山間
在臥龍灣的下游
一個碩大的弧形堆積體
從岸邊延伸至河中央
茂密的森林覆蓋其上
讓人難以看清它真實的模樣
這便是由數(shù)百年前的一場地震所帶來的
(喀納斯臥龍灣與下游的堆積體,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制圖@劉志鵬/星球研究所)
▼

這場地震
不僅使大量的泥土沖下山坡
更徹底改變了喀納斯河的命運
于是
在河道間
由于泥沙的阻塞
流水或?qū)⒑用嫣Ц?、淹沒邊灘
留下了腳掌形的草灘
被喻為“成吉思汗的足印”
(夏季的喀納斯月亮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制圖@劉志鵬/星球研究所)
▼

或?qū)⒉糠帜嗌扯逊e于河心
形成了臥龍狀的河心洲
(請橫屏觀看,秋季的喀納斯臥龍灣,攝影師@陳小羊,制圖@劉志鵬/星球研究所)
▼

或?qū)⒆枞暮拥罌_決
形成一段段急流險灘
(喀納斯河臥龍灣下游的河道,攝影師@郭遠東)
▼

由此
喀納斯河夢幻斑斕的河灣之景得以形成
(喀納斯河臥龍灣形成示意,制圖@榕樹&劉志鵬/星球研究所)
▼

從高空俯瞰
水面碧綠潔凈
宛若飄帶縈繞于山谷間
(航拍喀納斯河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攝影師@郝沛,制圖@劉志鵬/星球研究所)
▼

然而
美景可以在偶然中塑造
但同時也可以在下一場偶然中消失
正如我們并無法預(yù)計
下一場地質(zhì)災(zāi)害的來臨
那時
山地的震顫
將再次使泥沙與碎石傾瀉而下
或許會將神仙灣重塑
亦或許將月亮灣截斷
更可能將臥龍灣阻塞為堰塞湖
(冬季的喀納斯河神仙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但無論如何
這場以數(shù)百年為周期的毀滅與創(chuàng)造
將在喀納斯河谷一直上演下去
而我們?nèi)缃袼吹降?/p>
所有夢幻、平靜與安寧
都終將成為轉(zhuǎn)瞬即逝的美好
(喀納斯河,攝影師@杜鵬飛)
▼

然而
當(dāng)我們超脫人類視野
從更加恢弘、更大尺度的視角來看
喀納斯還可以是另一種轉(zhuǎn)瞬即逝
04
易逝的湖泊
- 以十萬年為尺度 -
這次的主角不再是河流與森林
而是壯闊的喀納斯湖
在出湖口
一列列弧形的小山丘
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大地之上
它們或被高大的樹木覆蓋
或被低矮的灌木和草甸鋪陳
從遠處眺望
如層層的波浪推涌向前
(喀納斯湖出湖口,攝影師@阿丑)
▼

這些“波浪”
不僅成為了獨特而亮麗的風(fēng)景線
更揭開了喀納斯湖的身世之謎
那便是
冰川
(請橫屏觀看,阿爾泰山友誼峰冰川,攝影師@郝沛)
▼

每年
源源不斷的西風(fēng)
裹挾著豐沛的水汽來到阿爾泰山
較北的地理位置
和較高的海拔
使得大量的水汽被快速“捕捉”
成為降雪
(冬季的禾木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大量的、長期的積雪
孕育了規(guī)模宏大的冰川
據(jù)統(tǒng)計
阿爾泰山的冰川儲量可達31.76立方千米
可以填滿222個西湖
(阿爾泰山冰川與冰斗湖,攝影師@郝沛)
▼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阿爾泰冰川的全部
那就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在過去的數(shù)十萬年間
由于地球自轉(zhuǎn)軌道的變化
冰期與間冰期不斷輪回
使得冰川反復(fù)進退
最盛時
可延伸至喀納斯湖口下游20公里處的駝頸灣
(請橫屏觀看,喀納斯河駝頸灣,攝影師@劉新海)
▼

而其強大的侵蝕能力
則如挖掘機一般刨蝕著山體
它們將山峰削尖
(阿爾泰山山峰,攝影師@吳靜)
▼

將谷底磨平
(請橫屏觀看,喀納斯湖與喀納斯河所在的冰川U型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制圖@劉志鵬/星球研究所)
▼

于是
大量的碎屑隨冰川流淌而下
并在末端堆積
如一道道天然的堤壩
待冰川消退后
便可將融水?dāng)r截成湖
是為冰川堰塞湖
(冰川堰塞湖成因示意圖,制圖@張琪月/星球研究所)
▼

再加之地殼的斷裂下陷
湖盆不斷加深
我國第二深水湖
喀納斯湖由此誕生
(秋季的喀納斯湖,攝影師@柴峻峰)
▼

湖泊面積45.73平方千米
最大深度可達188.5米
(請橫屏觀看,喀納斯湖,攝影師@馬新元)
▼

此外
在喀納斯地區(qū)
因冰川侵蝕和堆積
形成的湖泊比比皆是
碧綠純凈的雙湖
(秋季的雙湖,遠處為喀納斯湖,攝影師@郝沛)
▼

深邃幽暗的黑湖
(喀納斯黑湖,攝影師@郝沛)
▼

這姿態(tài)萬千的湖泊
如明星般點綴在群山之間
在薄霧的掩映下,靜謐、安詳
但你是否知道
如今這波瀾壯闊、碧波萬頃的喀納斯湖
其實也只有一兩萬年之久
它甚至不及我們的祖先
晚期智人的歷史
若數(shù)萬年之后
當(dāng)下一個冰期來臨
冰雪必將再次從山巔傾瀉而下
將森林逐漸摧毀
將湖泊慢慢填平
將山谷緩緩包圍
將大地銀裝素裹
(阿爾泰山友誼峰下的喀納斯冰川,攝影師@郝沛)
▼

喀納斯便宛若被魔法封凍的童話世界
靜靜地陷入沉睡
而當(dāng)溫暖再次到來
它便又是一副嶄新的模樣
于是
在這場以十萬年為周期的輪回間
童話世界被不斷重塑
而喀納斯湖對于整個地球的歷史而言
也注定難逃易逝的命運
05
尾聲
這就是喀納斯
夢幻的秋天
在四季更迭間稍縱即逝
(喀納斯河月亮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斑斕的森林
在電閃雷鳴中更新輪回
(秋季的喀納斯森林,攝影師@王寧 )
▼

偶然的河灣
在大地震顫間不斷變換
(請橫屏觀看,晨霧下的喀納斯河神仙灣,攝影師@陳小羊)
▼

壯闊的湖泊
也在冰川進退中蛻變重生
(喀納斯湖與觀魚亭,攝影師@陳小羊)
▼

而在更長的時間長河里
即使雄偉如阿爾泰山
也不過是須臾之間
畢竟在地球之上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俯瞰阿爾泰山,攝影師@楊一年)
▼

其實
萬里山河也有生命
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
有開始,也有結(jié)束
有高潮,也有低谷
于整個地球而言
如今的喀納斯
不過如璀璨的流星般轉(zhuǎn)瞬即逝
我們也同樣不過一霎
何其有幸,剛好遇見
喀納斯接納了我們
我們也愛上了它
(請橫屏觀看,雨中的喀納斯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本文創(chuàng)作團隊
撰文:石曉非 編輯:云舞空城
圖片:龍世杰
設(shè)計:劉志鵬&張琪月&榕樹
地圖:劉遙
審校:鏡子&李楚陽&王邏輯&陳志浩
頭圖攝影師:焦瀟翔
封面攝影師:陳小羊
【參考文獻】
[1]楊更. 新疆喀納斯國家地質(zhì)公園地質(zhì)遺跡景觀特征、成因分析及發(fā)展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13.
[2]楊玉萍. 喀納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類型及其與環(huán)境和火干擾因子的關(guān)系[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8.
[3]張明如,德永軍,李玉靈,等.森林生態(tài)學(xué)[M].內(nèi)蒙古大學(xué)出版社,2006.
[4]劉翠玲,潘存德,寇福堂等.新疆喀納斯旅游區(qū)森林景觀美學(xué)質(zhì)量與自然火干擾的關(guān)系[J].林業(yè)科學(xué),2010,46(01):9-14.
[5]張薈薈.新疆喀納斯旅游區(qū)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特征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23.
[6]李吉庭. 新疆喀納斯湖冰物理力學(xué)參數(shù)及冰面承載力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2017.
[7]張威,付延菁,劉蓓蓓等.阿爾泰山喀納斯河谷晚第四紀(jì)冰川地貌演化過程[J].地理學(xué)報,2015,70(05):739-750.
[8]王斯文.新疆阿爾泰山喀納斯湖演化過程[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6.
[9]駱書飛,李忠勤,王璞玉,等.近50年來中國阿爾泰山友誼峰地區(qū)冰川儲量變化[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5):6.
[10]文昊.喀納斯旅游地理 人間秘境喀納斯[M].新疆美術(shù)攝影出版社,2007.
原標(biāo)題:《秋天,一定要去喀納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