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立一座理想圖書館,她經(jīng)歷了什么?|翻翻書·送書

對每個愛書的人來說,開一家圖書館都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夢想,本書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2020年9月,陜西科技大學副教授楊素秋到西安市碑林區(qū)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掛職,擔任副局長。剛上任一周,她就接手了“西安市碑林區(qū)圖書館建設項目”。
她原本以為開辦一座圖書館不是什么難事。關于理想中的圖書館,楊素秋描述過它該有的樣子,“這里分外安靜,遇見書,遇見人,都有一種古典主義的美妙。”但實際運作中,情況超出了她的想象。
從選址到館內(nèi)建設,再到選書,事無巨細,她都得一一解決。一座圖書館最重要的是書,除去裝修經(jīng)費,圖書館有一百萬的購書經(jīng)費。由于場館小,書目如果不合適,還會被大量閑置,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成了這本書的主旨。楊素秋原以為結合自己的學科背景,只要在書單上勾選,把不合適的書目剔除掉就差不多了,但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選書環(huán)節(jié)會如此困難,小小的書目竟觸及到了各方利益。
本書中,楊素秋的筆法十分細致,她用一串串具體的數(shù)字呈現(xiàn)出建館的艱辛,也一點一點記錄下一座區(qū)級圖書館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在這份圖書館編目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當代知識分子的堅持。最終,她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得到了最大的平衡。
今天,第二十四期「翻翻書?寫寫字」的征集就為大家?guī)磉@部《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本書作者楊素秋被譽為“公共選書人”,她在開館前曾說:“圖書館的靈魂是書目,在皮囊和靈魂之間我們選擇靈魂。”在這本書中,她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步步搭建一座圖書館背后的故事。
◎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青年學者楊素秋用堅守甚至抗爭,建立了一座“理想圖書館”;
◎ 一座圖書館的建立既是一個文化事件,又是一個公共事件,最終,她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得到了最大的平衡;
◎ 作者被譽為“公共選書人”,本書的最后整理了書中提到的經(jīng)典圖書300余本,中外著名作家130余位,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 “圖書館的靈魂是書目,在皮囊和靈魂之間我們選擇靈魂。”
▼第二十四期書目:《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

《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
楊素秋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4年1月出品
▼書籍簡介
我是陜西科技大學的一名文學老師,有時會想:除了教書,我能不能走出校園,為社會做點什么?一次機會,我到西安市碑林區(qū)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掛職,任副局長。碑林區(qū)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區(qū),卻沒有一家圖書館,讓我錯愕。更讓我錯愕的是,我即將接手的這個“西安市碑林區(qū)圖書館建設項目” 要建在地下!墻皮破損,電線裸露,沒個好模樣,人手就我和館長小寧兩個人。
小寧說買書的事情全聽我的。書商紛紛發(fā)來書目,但我發(fā)現(xiàn)得自己動手編一個更適合本區(qū)讀者的書目出來。我們的館小,書少,這恰恰困難——稍微買偏了,就會大量被閑置。
碑林區(qū)是市中心商業(yè)繁華區(qū),周末常有家長帶小孩子來附近逛街,應該加大文學書和少兒書的占比。附近有全國最大的石碑博物館,展出的不是繪畫或者器皿珠寶,而是“字”。這個地方離我們圖書館步行只有幾分鐘,應該設立一個碑帖專區(qū),大量地買,做成特色。要設立一個單獨的外文童書區(qū),在碑林區(qū)工作的外國人不少,如果他們的孩子在這里看見母語故事,一定很激動吧。還應該有一個漫畫專區(qū),把這個區(qū)域做好了,這幾個書架也可能會成為漫粉聚集地, 也許周末會被讀者擠滿吧……
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選出1萬種圖書來。不曾想,一個小小的書目觸動了各方利益,一場“書目保衛(wèi)戰(zhàn)”就此拉開帷幕……
▼作者簡介

楊素秋,蘇州大學文學博士,陜西科技大學副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公共閱讀推廣者,多次于邊遠山區(qū)開展文學閱讀公益講座。2020—2021年在政府掛職期間主導建設西安市碑林區(qū)圖書館,得到《央視新聞周刊》專題報道,被稱為“公共選書人”。
▼讀者書評
前半本很好笑、歡快,后半本看見不同職業(yè)的人們的生活和閱讀,為作者的堅持理想所感動。
——玖梔(豆瓣讀者)
如果愛《但是還有書籍》,那一定也會愛這本。特別是各類行家高手給圖書館開的書單,特別寶藏,值得全部加入個人書單!
——城南半晚茶(豆瓣讀者)
以圖書館收集書單,輻射不同人的生活。對別人視之以溫情。臨近結尾,又起波瀾,多少艱苦打住不提,滑向最后一章,以圖書館為意象的理想信仰。
——城南半晚茶(豆瓣讀者)
▼內(nèi)文試讀
下文摘選自《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經(jīng)出版社授權推送。篇幅所限內(nèi)容有所刪減。
兩個人的圖書館
碑林區(qū)圖書館長姓寧,是我的直系下屬,我叫她寧館或者小寧。與她交談,我得知碑林區(qū)從前一直沒有圖書館。我追問了好幾遍才確認這是真的。我之所以追問,是因為這份空無的事實難以和另一份飽滿的事實相吻合:碑林區(qū)是西安市中心城區(qū),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讓我更加錯愕的還在后面。寧館給我拿來規(guī)劃文件,文件顯示:我即將接手的這個“西安市碑林區(qū)圖書館建設項目”要建在地下。這顯然有違常識,對閱讀來說,最好的是自然光線。為什么要把圖書館建在地下?
她說,原本不在地下。兩年前,區(qū)政府開始策劃一個大型文化綜合體,體育館、文化館、檔案館、圖書館各一層,其中圖書館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墒沁@個項目一直無法推進,她看著我說:“楊局,你應該知道吧,咱們西安的工地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種事兒?!?/p>
我們這個城市比較特殊,土木建設,一不小心就掘出歷史遺跡。公主墳,王爺墓,在外省必是熱門景區(qū),但在西安市,這些墓地可能就在尋常巷陌中,常常晾曬著干豆角和被子,沒什么稀奇。
最近我路過母校陜西師大,發(fā)現(xiàn)那里新建了一座遺址公園,我分明記得那附近原來只是個土坡。二十多年前我上大學時,校園南側(cè)剛剛考古發(fā)現(xiàn)一座天壇,是唐代皇帝祭天舊址。這些描述的語句莊嚴持重,讓我肅然起敬。學長們哈哈大笑,破除我的幻想:“千萬別去看,就是一個大土包,啥都沒有。”我還是獨自走到那個長滿荒草的土坡面前,它在深秋顯得分外寡淡,荒草枯枝,毫無吸引人的亮點。它身在這個城市,同類太多、競爭太激烈,很久都沒有出人頭地,直到我碩士畢業(yè)離校,土坡依舊是土坡。時隔多年,現(xiàn)在它總算有了體面的外觀。
如今也不知道我們規(guī)劃中的圖書館碰到了什么文物,需要各級考古部門進行文勘,停滯在考古發(fā)掘階段,預計還得兩三年才能投入建設。但是建圖書館這事兒不能再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評定條例規(guī)定2020年底區(qū)縣級圖書館必須到位。這是年度考核重要項目,不允許出任何差錯,各級領導要擔風險。無論如何,碑林區(qū)必須尋找一個現(xiàn)成場地做臨時過渡期圖書館,必須達到條例要求的最低面積三千平米,必須倉促上馬,限期完成。
要在碑林區(qū)找到一片合適的“三千平米”,并不容易?!氨謪^(qū)”有“兩最”:一,西安市面積最小的區(qū)縣,僅23平方公里;二,西安市單位面積GDP最高的區(qū)縣,商業(yè)繁華,旺鋪搶手。
圖書館對建筑物承重要求特殊,密集書庫的荷載數(shù)值是普通建筑的好幾倍,土木工程界為此制定專用標準。我來掛職之前,局里選了一些陽光通透的地方,都不符合承重要求,最后只能選在地下。一個沒有窗戶的臨時過渡的區(qū)縣圖書館就這樣獲得了存在的合理性和緊迫性,等待我來搭建。
小寧站在我面前,敘述這些來龍去脈。她在四十歲左右走上這個正科崗位,算是緩慢。別人說“她很老實,就像個老黃?!?。這么多天,她和我打招呼時依然笑得保守,不是過分殷勤的人。她經(jīng)常穿黑色或者棕色寬松毛衣,掩飾自己的曲線,帶拉鏈的馬甲也能幫她把身材再藏一藏??傊?,她絕對不張揚。
現(xiàn)在她還和別人擠在一間辦公室里,等圖書館裝修好,她要搬離這兒,擁有自己獨立的地盤。如果我是她,我一定很激動,各種新規(guī)劃在腦子里閃爍。我打趣她要榮升山大王,她卻皺眉,不想當山大王。她說自己生來就不喜歡拿主意,更愿意讓別人替她拿主意。她不想當任何一個科室的主管,過去的許多年里,她習慣別人吩咐什么就做什么,那樣不用費太多心,也不會有什么風險?,F(xiàn)在她馬上就要做獨立法人,她怕出錯。出了錯,那可得她一個人擔著。
我有點擔心她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她的學歷不高,專業(yè)也不算對口,平時沒有閱讀習慣。我認識的其他圖書館長也有專業(yè)不對口的情況,這在政府里好像很普遍,讓人奇怪。弟弟幫我分析:圖書館是清水衙門,上級一般會讓比較老實的人去管理,不需要出多大成績,穩(wěn)重就行。
我并不了解小寧的性格,既然同事們都評價她像“老黃?!?,她應該是個靠得住的人,也許她可以把這份工作做好。我們已經(jīng)向上級申請了五個帶編制的崗位,明年春天舉行考試,明年年底才能到位?,F(xiàn)在,整個圖書館只有她一個人,光桿司令,沒有兵。我主管的四個部門只有她是這樣孤立無援的。我得多幫她一點,這是我們兩個人的圖書館。
我一直在想象這個圖書館。它還沒有存在,它不是一個現(xiàn)成的物體,它是水和土,需要我的手先把它們和成一團陶泥,拉伸,揉搓,捏出形狀,雕刻花紋。我渴望這泥濘而興奮的事,那么多讀書人都夢想做一個圖書管理員,而我現(xiàn)在要做的事比這多,我可以為整個圖書館挑書!我們有一百萬元購書經(jīng)費,這對于一個圖書館來說太少了,但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真是一筆巨款,得好好謀劃。
我還沒有去過工地。地下室的黑暗應該會讓我掃興,但好在它是完整的,不與任何店面毗鄰。一個完整、清潔、闊大的地下室,方方正正等我們?nèi)胱?。就像一件洗干凈的舊衣服,依然可以讓人接受。
太陽挺好的一天,小寧叫我去看工地,我們沿著粉巷往東走?!胺巯铩边@個名字的來歷有些意思,有人說這里古代是賣面粉的,又有人說是賣脂粉的,還有人說這兒是皇上的選妃地。我更傾向于相信最后一種說法,“粉”字嫵媚,也好記,如今這條街上滿是特色飯館,暖融融的市井氣。
小寧現(xiàn)在和我沒那么生疏,我主動挽她,她也挽著我。我喜歡她這樣,這樣我們就不像是上級和下屬。秋天剛剛開始,樹上的葉子還是綠的,偶有星星點點的黃。臨街放了一只巨大的鍋,用煙熏制過的褐色肥腸擠得滿出來,肉的香氣里混合了煙的澀味。這種味兒平時很少能聞到,我忽然想起大半年以前疫情隔離,所有小區(qū)限制出入。我的朋友穿著厚大的羽絨服來,隔著鐵柵欄遞給我一個塑料袋,里面就是這個東西,打開來,就是這個味兒。
“好久沒見了。想你。給,吃這個。別瘦了?!?/p>
說完她就走了。那幾根肥腸,我切得細,吃得也細,舍不得一頓吃完。
用煙熏過的肥腸,叫“梆梆肉”,烏漆嘛黑,是外地人不太敢嘗試的西安特色“暗黑料理”。我是外地人,但我無所不吃。我談起吃來眼睛發(fā)亮,朋友們都知道?,F(xiàn)在工作調(diào)動到這條街,小吃太多了。丁字路口有一家手工餃子開了二十年,冬至的那天我得去嘗嘗。斜對面的牛肉餅餡料扎實,每天都有人排隊。還有小巷里的水盆牛羊肉,也在我的計劃中。
穿過南大街地下通道,就到了森源實業(yè)大廈的門口。臨街店面有一家正在裝修,顏色是喜慶的紅。另一半門面還空著,已經(jīng)簽了護膚品超市和咖啡店。我們找物業(yè)經(jīng)理拿鑰匙,一起走下樓梯。整個地下一層是空的,只開一盞燈也能看見遠處。非常糟糕,一件打滿補丁的,帶著破洞和污漬的衣服。連地板都不平,附近是瓷磚地,遠處又是爛糟糟的水泥地,幾道巨大的溝槽昂首戳出來奇怪的插頭。天花板缺了幾塊,電線散落下來。墻皮顏色不一致,表明這里曾被分割成不同的領地。他們分區(qū)而治,又匆忙撤離。角落里沒撕干凈的海報、亂畫的字跡和油污,隱約暗示出衣服店和餐飲店的輪廓,像是焰火表演結束后一地零亂的爆竹皮。
“小寧,這就是咱們的山寨。”
她癟著嘴,用鼻子嘆了聲氣。
這三千平米就是這個樣子,現(xiàn)在真的交給我了。我手頭的錢并不多,因為是過渡館,隨時就要搬走,裝得太豪華是浪費,財政局只為我們下?lián)芤话侔耸f裝修費用,平均每平米六百元。普通居民裝修,一平米通常過千元。而我們是公共區(qū)域,還要做復雜的消防分區(qū)。減去消防的費用,一平米只有五百元左右,這個價格簡直勉為其難,把裝修擠壓到極限。我不能奢求美觀的設計,只把墻、天花板、地面弄干凈,鋪平整,估計錢就花完了。
如果我們有很多錢,我希望能建成一個漂亮的圖書館。外形優(yōu)雅,巨大的玻璃窗,窗外要有樹,還得是老樹,綠蔭輕搖,窗邊的座位搶手?,F(xiàn)在呢,也沒窗子也沒錢,我把這些事兒暫時撥開,重點考慮怎么買書。
最近我的辦公室比較熱鬧,各種商人向我遞上名片。商人的消息靈通,建設圖書館的消息剛在政府網(wǎng)站公示,他們就來了。這一家坐在沙發(fā)上和我談事,另一家又在敲門。他們在走廊里等著,一個接一個。
除開一百八十萬裝修經(jīng)費,我還有一百萬買書經(jīng)費。第一個商人建議我用一百萬元買八萬冊書,這樣正好夠我們明年評估的數(shù)量底線。我有些詫異,他怎么把數(shù)字細節(jié)搞得這么清楚?他笑了一下,說他的小舅子認識某個領導,他的老同學又是什么什么秘書,他自己昨天剛剛和誰吃了飯。
我學了一個新詞——碼洋——即書籍封底上的定價乘以冊數(shù)。第二個商人告訴我,他可以給我二五折供貨,一百萬經(jīng)費保證能買到四百萬碼洋書籍。他悄悄說:“領導來檢查,書多,你比較有面子?!?/p>
他們看起來都比我有經(jīng)驗,懂“規(guī)矩”,引導我這個新手按照他們的方案來。但我感覺這一切都不對勁。第三個商人進門時,我已經(jīng)做好了對話準備,我要拒絕八萬冊,拒絕四百萬碼洋,那種價格不可能是好書。第三個商人特別擅長堆笑,他說:“您要什么書,我有什么書,都是現(xiàn)成書目,幾分鐘內(nèi)配齊數(shù)據(jù),不用您費心?!?/p>
教輔書的進價只有一折兩折。雞湯言情書,兩折三折,而精品書籍要五折以上。我和小寧商量,考慮到書商的適度利潤,我們按六折或六點五折計算碼洋,才可能買到好書。數(shù)量少買一點,保證質(zhì)量。為了迎接評估,八萬冊是及格線,但是明年下半年才評估,不著急。明年開春我們再向財政局申請新年度的購書經(jīng)費,今年的加上明年的,應該能湊齊八萬冊。
小寧說自己是門外漢,不懂,買書的事情她全聽我的。我們確定方案,一百萬元經(jīng)費,碼洋在一百五十萬到一百六十萬之間,一共買三萬冊。如果復本(重復的書)數(shù)量是三,那么就是一萬種書。
這個方案進入了我的一封封郵件,我讓所有書商按照我的需求,分別發(fā)來一萬種書目。我來擇優(yōu)篩選,這個事情我喜歡干。
我陸續(xù)收到書單:
大量情感雞湯和長篇小說,書名軟糯可人,共同特征:書評網(wǎng)站查無此書。
偶有經(jīng)典作家,恰恰剔除成名作。
偶有經(jīng)典作品,恰恰繞開優(yōu)質(zhì)出版社:《世說新語》——某某日報出版社,《老人與?!贰糜文衬吵霭嫔?。
兒童書籍,完全杜絕國際大獎和暢銷繪本,可謂煞費苦心。還有一些單蹦兒書目,第2輯,第5卷,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商人大概沒想到我會一行一行地查看,我也沒想到,我會看見這樣的報告與視角:
《某某縣政府廉潔反腐敗的公眾感知評估報告》
《高速鐵路接觸網(wǎng)作業(yè)車司機崗位》
《價值網(wǎng)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績效損失機理研究——一種基于非物資資源配置的視角》
我看見了一些文萃,一些風采:
《某某酒業(yè)文萃》
《某某師范學院校報文化副刊選集》
《吟誦的女兒 ——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吟誦推廣志愿者某某某老師》
《某某政協(xié)委員履職風采》
也看見了一些“學術”。作為高校教師,我熟悉這樣的名字,知道它們是怎么生產(chǎn)出來的:
《粵派評論視野中的打工文學》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大學語文教育》
《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
《當代大學生德育中主題教育模式的理論與實務探析》
《創(chuàng)新驅(qū)動下的高校服務育人模式研究——某某學院學生事務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我現(xiàn)在明白這些書單是什么名堂,書店里賣不動的書、倉庫里的滯銷書以及那些明知沒有讀者的自費出版書籍,全都塞給了我。我恍然大悟,為什么某些圖書館書架被三流書籍占滿。因為圖書館自身沒有利潤,塞些壞書進來不影響圖書館“業(yè)績”,反而會增加書商利潤,于是,圖書館成為某些書商的庫存傾銷處。街頭書店則不同,它們要盈利,自然會認真篩選商品,為銷量操心。書店固然也有滯銷書,但決不會鋪天蓋地。
我無法想象我一手弄起來的書架擺的全是三流書,走在里面多喪氣。圖書館不能只做成政績工程,為了讀者喜愛,我得把好第一關。
我再次寫郵件:
您好!
您發(fā)來的書目我已全部讀過,建議按以下要求修改……近三年出版的新書籍可參考各種網(wǎng)站銷售榜單……古典書籍涉及注解、校對和版本,一不小心就謬以千里。古典文學建議多多考慮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外國文學,尤其是作者去世五十年以上的公版書,不用支付版權費用,譯者水平差異太大。外國文學建議大量采購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一次,我的郵箱沒有收到回信,但我的辦公室不斷響起敲門聲,收件人直接來到我面前。他們說,以前配貨不會遇到這樣的麻煩,大家都知道“館配”就是這樣做的,書商提供什么書目就買什么,這樣比較快。我要的書進價太高,讓他們沒有利潤。而且他們沒有精力按照我的要求去修改書目,太費時間。我問他們:“平時讀書嗎?”“不讀,我們是業(yè)務員,主要跑業(yè)務,哪有時間讀書???”
他們帶著笑臉,但我知道他們內(nèi)心并不喜歡我,怎么就倒霉碰到我這個“不懂規(guī)矩”的“臨時掛職”干部,為了書目糾纏不休?我也心煩,為什么沒有一個愛讀書的書商出現(xiàn)在我的辦公室?一個書商,但凡讀一點書,就能理解我的訴求并且做出修改。
我處在被動局面,如果他們繼續(xù)這樣和我周旋,我如何才能挑到我要的書?也許我應該主動出擊,尋找合適的供貨商。我想起經(jīng)常買書的網(wǎng)站:中圖網(wǎng),價格合理,書籍質(zhì)量也還不錯。我撥通“批發(fā)業(yè)務”電話,接線的是一個中年女人,語速沉穩(wěn),溫和有禮,不像別的書商那么迫切,也不急于做出允諾。我提要求,她說:“好的,理解,明白?!彼托牡赜浵聛?,并且復述。這個舒服的聲音讓我多了一份希望。
▼如何參加共讀?
希望你是
1. 關注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對身處的時代有自己的理解,具有獨立判斷和思考的能力
2. 有表達的欲望,能用文字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
3. 尊重彼此的時間,遵守我們的約定
▼你需要做
1. 前往“湃客工坊”微信公眾號,在文章評論區(qū)告訴我們?yōu)槭裁聪胱x《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包括但不限于你對相關議題的了解及興趣。截止時間為1月21日24時。
2. 1月22日我們會選出3名讀者,請留意公眾號文章的回復,并及時添加“湃客小助手”微信,發(fā)送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我們會第一時間郵寄圖書。
3. 在10天內(nèi)(從收到書當日起計)把書讀完,發(fā)回800-1000字的評論。你的文字,將有機會在澎湃新聞客戶端及“湃客工坊”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如果你成為當期的圖書推薦人,我們將邀請你加入“湃客讀者”微信群,讓你與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喜歡閱讀、享受思考、愿意表達的讀者交流。

策劃/編輯:吳筱慧
海報設計:王璐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