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寶水》:人情,是人生最好的治愈
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堑谑粚妹┒芪膶W獎獲獎作品《寶水》。
讀懂《寶水》,你就讀懂了家鄉(xiāng)。
作家喬葉出身鄉(xiāng)土,卻用盡半生逃離鄉(xiāng)土。
然而,一次鄉(xiāng)村活動中的所見所聞,使其大為觸動。她終于感受到家鄉(xiāng)的呼喚,決定創(chuàng)作《寶水》。
她開始頻頻去山村走訪,居住。
如此堅持七八年后,她終于完成了《寶水》的創(chuàng)作,也完成了“生命必要的回歸”。
《寶水》出版即廣受好評,更是榮獲第11界茅盾文學獎。
小說以主人公地青萍的視角,將寶水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和人情往來,緩緩展現。
他們?yōu)樾∶±Σ敛粩啵帜醯叵嗷シ龀?,把平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他們之間名為“人情”的糊涂賬,理不清也算不明,但其中的脈脈溫情救贖了一個又一個彷徨的靈魂。
讀完《寶水》,不禁感嘆:
人情,是人生最好的治愈。


人情像光,照亮平淡的生活
豐子愷說:“人世間的真情就像一張大網,時刻溫暖著人的心扉,就如媽媽的愛一樣,永無止境”。
生活難免黯淡,但幸好,有人的地方,便有真情。
有真情的地方,便有眼底的微光。
書中,青萍在父親、奶奶相繼去世后,便被失眠癥苦苦糾纏。
她偶然發(fā)現,在鄉(xiāng)間病癥會得到緩解。
恰逢朋友老原準備在老家寶水村開民宿,她便一同前去,幫忙照應,順便修養(yǎng)。
看到剛安定下來的青萍,村長大英熱情地招呼她去兒子家喝油茶。
路上,大英風風火火地婉拒了想上前打招呼的村民,稱飯不能等,人能等,以后有的是機會嘮。
兒媳婦給青萍盛了滿滿一大碗油茶,大英卻只讓給自己盛個碗底,稱回家還要再吃。
知曉了大英特地陪她喝油茶的心意,青萍有些局促,三兩口喝完,便和大英匆匆離開。
大英不以為意,笑她臉皮薄。

此后的日子,青萍浸潤在村中人樸實真摯的人情往來里,逐漸融入其中。
出門散步,遇見村民便是一番寒暄,每個人的笑顏都舒展在看似沒營養(yǎng)的話題中。
布置村史館,大英在村中廣播號召,一呼百應,大家爽快地捐出家里的老物件。
家家做生意,村民間難免為蠅頭小利起摩擦,但遇到旅客損害村中利益,就蜂擁而至,同仇敵愾。
不知不覺中,青萍的失眠癥得到緩解。
青萍靜下心來發(fā)現,人情的溫暖比比皆是。
可現實中,很多人總是抱怨,生活的樂趣寥寥無幾。
我們應付千篇一律的工作,回避不大不小的矛盾,挨過逢場作戲的應酬。
結果,麻木不仁的心,再也尋不到一處柔軟。
汪曾祺曾這樣寫:“人間如夢,我投入了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世界的愛,是匆匆出門時,鄰居的一聲問候;是忙碌一天后,同事寬慰的眼神;是散步走神時,陌生人的好意提醒。
生活不僅有一地雞毛,還有點點溫情。
人情像光,我們被其包裹,所以難以發(fā)覺;我們離光太近,所以才有影子。
做一個眼里有光的人,帶著平淡生活中細碎的溫度,安然走過漫長的歲月。


人情似水,包容人性的缺點
古語有云:“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p>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人情的可貴在于,能夠引導我們做個寬容的善者。
老原的爺爺為人寬厚。
九奶年輕時,昏倒在大雪天,被他所救。
他還親手打磨了兩根降龍木拐杖,一根送給大病初愈的九奶,另一根送給當時在原家做長工,腿腳不便的豆哥爺爺。
可惜后來時局動蕩,老原爺爺因成分不好,被恩將仇報的豆哥父親批斗致死。
原、豆兩家的梁子就此結下。
此后,老原的父親背負著恩怨離開寶水村,在城市安頓,卻在臨終前著魔一般,不斷囑咐老原回鄉(xiāng)。
老原帶著父親的惦念,回村開了民宿。
家境本不富裕的豆哥豆嫂,總是通過青萍給民宿提供低價菜品,幫襯生意。
日子平靜地度過,兩家之間的堅冰下,暗地生出點點暖流。
一天,老原爺爺送給九奶的拐杖突然丟失。
九奶像一棵被掏空魂魄的老樹,身體迅速衰弱。
她在短暫清醒時,找了個理由,半是逼迫地讓老原去豆哥家拿酸菜。
豆哥、老原兩人目光對視,各自壓抑著五味雜陳的情緒,打了招呼。
回民宿路上,老原強忍住淚水,喃喃道:爺爺是否也吃過豆家酸菜?

不久,九奶到了彌留之際,她不停地念叨丟失的拐杖,村里人都手足無措。
豆哥匆匆趕來,將當年老原爺爺送給自己爺爺的拐杖,遞到九奶手里。
九奶緊緊攥住這根歷經歲月磨礪但依舊堅韌的拐杖,說:“沒扔就好。”
豆哥與老原并排跪在九奶床前,哭成了淚人,溫熱的淚水融化了兩人間最后一層薄冰。
看著和解的二人,九奶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老原、豆哥二人看似是在九奶的調和下化解恩怨,但實際上是樸實無華的情誼連通了兩顆茫然的心。
人情似水,有著包容善惡的柔情,也有沖破隔閡的韌勁。
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圓形,當棱角對上棱角:
弱者斤斤計較,最終反目成仇;強者求同存異,最終和平化解;智者以德報怨,最終情誼更濃。
寬以待人者,看似吃虧,其實路已走寬;睚眥必報者,看似得利,實則自斷后路。
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
草木有情,包容萬物,總會留香遍野;
人間有愛,寬大為懷,方能豐盈心田。


人情如線,牽引靈魂的歸處
沈從文說:“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絲風片,都是我們人生的底色?!?/p>
青萍年幼時與奶奶一同生活在鄉(xiāng)下。
在奶奶和鄉(xiāng)親毫無保留的愛意澆灌下,她無憂無慮地生長。
直到這棵小苗被移栽到城市。
先是同學嘲笑她的口音,再是父親為鄉(xiāng)親們忙前跑后。
最后,父親為了返鄉(xiāng)給七娘兒子送婚車,不幸出事故去世。
青萍悲憤至極,厭惡自己的家鄉(xiāng),更怨恨在她眼里好管閑事、愛慕虛榮的奶奶。
父親去世不到一年,奶奶病危,青萍在回鄉(xiāng)路上百般磨蹭,終于逃避了見奶奶最后一面。
然而,她看著靜靜躺在那里,再也聽不到她歉意的奶奶,突然后悔不已,淚水奪眶而出。
沒有人怪罪青萍的遲來,反而不停地安慰她。
村中人的寬容,像一把尖刀,把她對奶奶的愧疚,狠狠地刻在心尖。
沒有人聽清奶奶留下的最后一句話,只知道最后一個字是“好”。
這成了青萍苦苦尋找的答案。

來到寶水村后,熟悉的溫情,給青萍枯萎的心,注入一絲生機。
她慢慢理解了奶奶,開始操心寶水村的大小事,牽掛其中的老少人。
修養(yǎng)一段時日后,青萍鼓起勇氣,回鄉(xiāng)看望得了癌癥的七娘。
這才得知,父親去世后,奶奶常與七娘講,青萍只要能恨出來就好。
眼淚潸然落下,青萍反而忽覺輕松。
返回寶水村沒多久,如奶奶般關照青萍的九奶,到了壽終正寢時。
這一次,她清楚地聽到了九奶留下的最后一句話:“回來就好?!?/p>
答案水落石出,她終于釋然,決定扎根寶水村。
奶奶的愛,從未因青萍的理解與否而有變化,也一直是指引她歸途的明燈。
曾經,家鄉(xiāng)是世界的全部;后來,家鄉(xiāng)是世界的彼端。
我們走得太急,甚至埋怨親朋的拖累;我們想得太遠,甚至不知終點的方位。
最終,我們迷失于外界數不清的路。

只有知道根在哪里,才能知道向哪里生長。
真正的根,不是全力爭取到的立足地,而是有家人相伴的避風港;
真正的生長,不是越加殷實的財富,而是前行路上不忘本的勇氣。
有情,便有靈魂的歸處。
只有緊握人情的細線,逆著漂泊的宿命,堅定向前,方能回到最初的家園。

寫在最后
曾經的青萍認為人情是負擔,但寶水村中包容善惡的質樸情誼,終于讓她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完成了與家鄉(xiāng)、與自己的和解。
汪曾祺說:“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p>
弱小如草木,因鐘情于光陰,亦可以不懼人間的風雨;
強大如人類,若拋下了溫情,也難以熬過生命的寒冬。
生活也許暗淡,人性也許復雜,內心也許彷徨,唯人情是化解一切的良藥。
人情,是人生最好的治愈。
作者 | 自由貓,貓與書與自由。
主編 | 阿醫(yī)
排版 | 余景
圖片 | 圖蟲創(chuàng)意
原標題:《《寶水》:人情,是人生最好的治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