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術現(xiàn)場|200組畫作:向左遇見林風眠,向右邂逅吳冠中
1月27日,“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匯聚林風眠吳冠中師生二人200件(組)代表性作品,為觀眾奉獻一場林風眠吳冠中師生二人的史詩級藝術對話。
澎湃藝術在現(xiàn)場看到,此次展覽以中軸對稱的方式布展,“林風眠”與“吳冠中”兩大個人展區(qū)左右對稱,同時呈現(xiàn)兩位藝術大家重要題材的比對展示與專題研究。觀眾在兩大展區(qū)可直面師生二人的原跡筆墨,也將獲得“向左走遇見林風眠,向右走邂逅吳冠中”的樂趣。主辦方表示,林、吳二人的藝術道路始于東方,融合西方,進而又影響世界,創(chuàng)造了東西方文明互鑒在美術領域的代表性成就,堪稱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功樣本,同時成為海派文化精神的真正體現(xiàn)。
展出的林風眠作品十分珍貴,既有其較為少見的早期半身仕女畫《女半身像》、深受敦煌壁畫影響而創(chuàng)作的《舞》,也有帶有馬蒂斯風格的《仕女》和莫迪利亞尼風格的《花朵》等。而吳冠中僅存的三張巴黎時期水彩畫之一《巴黎郊外鄉(xiāng)村》、一批上世紀50年代的素描作品,及其存世不多的紙上半身人像《西藏女鄉(xiāng)長》等珍貴藏品也都將與觀眾見面。

“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現(xiàn)場

“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現(xiàn)場
此次大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聯(lián)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作為首次全面回顧兩位藝術大師藝術成就的大型展覽,“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以滬上國有美術機構館藏精品為核心,集聚京、滬、粵、浙各大藝術機構林風眠、吳冠中珍貴藏品,以全新學術脈絡深度梳理兩位藝術大師的探索、成就與影響,呈現(xiàn)林風眠、吳冠中對時代之問的“回答”——融通中西古今的創(chuàng)新精神,用藝術探索開創(chuàng)的“中國式風景”。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zhí)行館長王一川表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是上海唯一的全國重點美術館,一貫踐行“城·人知美”的宗旨,此次大展是中華藝術宮在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際為廣大市民朋友奉獻的一道文化盛宴,以此開啟最高品質的美術館社會大美育,推動整座城市向心而生、與美同行。展覽由京滬合作,充分整合資源優(yōu)勢,彰顯國有美術機構藝術資源的實力,也體現(xiàn)了以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為核心的“大美術館計劃”的積極作為。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星空中,林風眠與吳冠中的名字星光熠熠。林、吳師生二人的藝術道路始于東方,融合西方,進而又影響世界,創(chuàng)造了東西方文明互鑒在美術領域的代表性成就,也是海派文化精神的真正體現(xiàn)。

林風眠《舞蹈》
兩位藝術家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在林風眠試驗新派畫受到排斥的時候,上海接納了他,上海時期正是他藝術生涯中成果豐碩的成熟期。

林風眠 畫作
此次展覽總策展人陳翔向澎湃新聞介紹:“林風眠先生很長一段時間居住在上海,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正好是他創(chuàng)作趨向成熟和風格完全形成的重要時間段。他多次參加上海美協(xié)組織的下鄉(xiāng)寫生活動,有了接觸新生活、新題材的機會,作品以農村生活、戲曲人物、仕女、靜物花卉、風景、禽鳥等題材為主。其存世作品以該時期的創(chuàng)作占大部分,‘風眠體’已臻成熟,格體嚴謹,光色交織,色墨無礙。尤其70年代以來的作品更趨簡率,表現(xiàn)性強,用筆造型恣縱肆意,注重內心情感的表達與宣泄?!?/p>
本次展覽展出林風眠新中國成立后的主旋律作品如《軋鋼》《農婦》等,就是他在上海深入生活為勞動者寫照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成果。

林風眠《農婦》
林風眠的畫作曾經引起過非常大的爭議,許多人認為他所作并非中國畫?!傲诛L眠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落戶在上海中國畫院,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師。‘中國畫院’并非只是一個機構名字,還是一個畫種,不僅說明他的繪畫藝術得到了承認,并且被認定是‘中國畫’,”陳翔介紹,“可見上海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地方,以寬闊的胸懷來接納各種人才?!?/p>
吳冠中《大宅》

吳冠中 《照壁》
而吳冠中也對上海也是情有獨鐘,“吳冠中先生自己最滿意的幾個展覽就是上海給他做的。上海美術館為他辦了畫展以后,他覺得上海美術館對他繪畫的理解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思,他繪畫的藝術特性就是中西融合,跟上海這座城市氣質相符。后來他成系列地將自己各個時期代表作品捐給了上海美術館,許多作品都是他舍不得出售的‘壓箱之寶’,像《黃河》《長江山城》《獅子林》《長城》等重量級作品,讓上海成為了收藏、陳列、研究吳冠中畫作的中心?!标愊枵f。
“在上海,我有許多知音。”吳冠中曾這樣說道。

展覽核心墻面選用了紅色作為主色調
向左遇見林風眠 向右邂逅吳冠中
走進中華藝術宮,遠遠可見絢爛、磅礴的紅色撲面而來。此次展覽核心墻面以及中軸線上都采用了紅色,這樣充滿力量與革新的色彩,或是許多人心中兩位藝術家的生命底色。
抗戰(zhàn)時期,吳冠中就讀的浙江藝專為躲避戰(zhàn)火轉移至四川,他見有姑娘穿著紅衣,非常醒目,遂問友人借錢,并央求裁縫也做了一件大紅袍,穿上身。這件大紅袍惹來了許多非議與側目,后來只能重新染黑。

吳冠中 《漢柏》

吳冠中 素描《入孔林》
策展人項苙萍介紹:“這個插曲很能體現(xiàn)吳冠中先生青春不羈的色彩,同時也感受得到他那種革新的欲望和決心,后來事實也證明,這種決心貫穿了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p>
此次展覽以中軸對稱的方式布展,“林風眠”與“吳冠中”兩大個人展區(qū)左右對稱,同時呈現(xiàn)兩位藝術巨匠重要題材的比對展示與專題研究。觀眾在兩大展區(qū)可直面兩位大師的原跡筆墨,也將獲得“向左走遇見林風眠,向右走邂逅吳冠中”的樂趣。

展覽現(xiàn)場 林風眠展區(qū)

林風眠《鶩群》

林風眠《柳林》
策展團隊以二位藝術家時空背景及理論思考為線索,依循各自創(chuàng)作生涯階段呈現(xiàn)不同創(chuàng)作題材專題,展現(xiàn)他們獨立探索出的國畫現(xiàn)代化轉型道路。
林風眠的展區(qū)包括了其最為人熟知與喜愛的仕女代表作如《捧白蓮的女子》《青桃盤仕女》等;最具有辨識度的蘆塘鶩鳥類作品如《鶩群》《蘆葦孤雁》等,最絢爛濃郁的秋林風景如《溪流》《秋》等。

林風眠《捧白蓮紅衣仕女》

林風眠《溪流》
吳冠中展區(qū)囊括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早期吳留法歸國時的作品以及對油畫民族化積極探索時所創(chuàng)作的多幅作品,還包括成熟時期面貌最新、影響最大、最具現(xiàn)代精神的一系列巨作,包括其繪畫生涯中關鍵性突破之作《長城》,代表他在藝術實踐上有重大突破的水墨作品《情結》,最具有鮮明個性的《獅子林》等。

吳冠中《獅子林》
與展覽主色調紅色相對的,則是個人展區(qū)的花青底色。林風眠留學在外時,隨身攜帶了中國的花青礦物顏料,花青色也成為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保留姿態(tài)。

兩位大師個人展區(qū)采用了花青色作為主色調
兩位藝術家先后留學法國,又都選擇了回到故土,并熱切地以國外所學服務祖國。看林風眠的作品,無論仕女本身,或畫面中高挑的花瓶、透光的窗景,都透露出歐洲繪畫藝術的影響。而凝視畫面,又教人聯(lián)想到中國繪畫中的古典仕女,也仿佛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女子,其中甚至有來自唐宋瓷器的靈感,這是林風眠內心對傳統(tǒng)根基的堅守。恰如其曾說過的“我是中國人,有中國的底子、血統(tǒng),自然喜歡表達自己的東西”。這也是林風眠作品中始終不變的底色。

吳冠中 《魯迅故鄉(xiāng)》
與老師林風眠一樣,深埋吳冠中心底的始終是東方情結。留法期間,他認識到:“藝術的學習不在歐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師們的畫室;在祖國,在故鄉(xiāng),在家園,在自己的心底。”吳冠中最終也選擇回到祖國。此次將展出的素描作品《旅途》,便是他在歸國途中所作修女畫作。

吳冠中《旅途》
因時代的差異,吳冠中在前輩林風眠的“中國畫去向何處”難題之外,還多了一個“油畫如何民族化”的審慎思考?;氐焦释恋膮枪谥?,始終在思考、探索油畫民族化。他嘗試在油畫中融入中國意境和民族審美。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油畫,《瓜藤》《碩果》《庭院小景》《濱海城市》等融入了清新時代之風的新油畫作品,為成熟期創(chuàng)作的到來,打下了良好基礎。

吳冠中《青島紅樓》
在油畫民族化和水墨畫現(xiàn)代化的探索中,吳冠中對于色彩、構圖、意境、東西方繪畫材料等所進行的深入研究,顯示了他對東西方藝術所采取的理性態(tài)度和深刻理解、反省。
吳冠中這樣解釋他的作品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將作品比之風箏,風箏必須能離地升空,但風箏不能斷線?!彼麘阎嘧影愕臒崆槊詰俸臀罩袊鴤鹘y(tǒng)文化精華,同時又不愿為千年傳承因襲的程式化藝術語言所局限。在“左沖右突”、“東尋西找”中,吳冠中形成了畫風多變但主線貫通的、具有中國氣質的油畫和具有現(xiàn)代意味的水墨畫。

吳冠中《水田》
面對如何處理西方和本土、傳承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和當代的關系這些難題,林風眠和吳冠中前后相繼、不約而同地選擇立足中國傳統(tǒng)對接現(xiàn)代藝術,以東方氣韻、中國精神吸納融合西方藝術先進技法,推動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國畫的現(xiàn)代化和西方油畫的中國化,開創(chuàng)了中國水墨藝術的新范式和世界油畫的新圖景。

林風眠《金秋》
徜徉于展覽,能深刻地感受到兩位藝術大師“藝術應表現(xiàn)生命、情感,服務于人”的主張。
林風眠曾說,“你必須真心生活著,才能體驗今天中國幾萬萬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立‘人’,徹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比ミ^的地方,見過的人和物,經過的事,都是林風眠的創(chuàng)作素材。林風眠反復畫的花,是少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他再三描繪的蘆蕩、湖濱、山林是對杭州、對家鄉(xiāng)的記憶;他的仕女總和鮮花同框,仕女是花,也是林風眠對母親、對理想化女性形象的深情致意。吳冠中亦以作品的感情作為衡量作品好壞的標準,強調不管用什么手段表現(xiàn),最終要看效果是否感動人。

林風眠《鮮花》

吳冠中 《霜葉》
正是因為這種真誠,兩位藝術家的作品才被如此多的百姓接受并喜愛。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zhí)行館長王一川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他們以‘中國式風景’傳遞‘中國式審美’,而這場規(guī)??涨暗恼褂[也開啟一場高品質的美術館社會大美育,成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展示窗口和傳統(tǒng)美學的能量供給站。此次大展是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為廣大市民朋友奉獻的一道文化盛宴,歡迎各位觀眾一同走進藝術大師的美學世界,開啟最高品質的美術館社會大美育,推動整座城市向心而生、與美同行?!?/p>
“流風余韻”展區(qū)
此次展覽還設置了“主題演繹區(qū)”“流風余韻”“生平文獻區(qū)”,透過理論與文獻資料,梳理林風眠與吳冠中藝術探索的共性與選擇、呈現(xiàn)他們和上海的關系、教育理念和貢獻,以及理論著作等內容。

文創(chuàng)商品
澎湃新聞獲悉,延續(xù)展覽主題“風景”二字的豐富內涵,大展的文創(chuàng)商品也強調了多樣性、實用性與藝術性并存,將吳冠中繪畫里中西交融的詩意美學與現(xiàn)代生活結合。中華藝術宮還將推出林風眠、吳冠中主題餐飲,歡迎觀眾品嘗打卡。同時,特別策劃“跟著林風眠品中國文化”、“跟著吳冠中看中國式風景”、“跟著林風眠、吳冠中賞東西方藝術”等一系列公教美育活動。
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5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