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摘金奇緣》:這盤“左宗棠雞”終究算不上中餐
如果今年好萊塢只選一部黑馬電影,那么當之無愧就是這部8月15日在美國上映的《Crazy Rich Asians》。不僅IMDB有7.3的平均分——在愛情喜劇片中排名前列,“爛番茄”更是打出了92%的專業(yè)好評度。更重要的是票房爆炸,以區(qū)區(qū)3000萬美元投資掙得了全球2.4億票房——這還不算中國市場即將貢獻出的至少幾千萬美元,這部影片11月30日在我國公映。
讓不少美國華裔人士驚喜,甚至美國本土影迷都倍感驚訝的,是這部影片中幾乎一張標準歐美臉都看不見,從主角到配角都是清一色亞裔面孔。即使當中有不少是英國與亞裔的混血演員,但對于一向不習慣欣賞“外國片”的美國觀眾而言,仍然算是全外籍制作了。然而,整體影片卻意外地挺合美國觀眾口味。

順帶一提,這里Crazy翻譯成“瘋狂”,似乎與原意不太相符。Crazy Rich有“巨有錢”、“有錢到爆”的意思,翻譯成《摘金奇緣》,雖然過于浪漫,倒也能避免直譯為“瘋狂”而產(chǎn)生的文化誤解。

看過影片,發(fā)現(xiàn)以上擔憂都是多慮了。這是一部在種族問題上極為“政治正確”的影片,沒有任何刻意夸張丑化亞裔人群的成分。四平八穩(wěn)到幾乎沒有任何事關文化差異的笑點——完全避開了那些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文化歧視”的陷阱,以至影片整體的喜劇感都顯薄弱。當然多少還有幾個喜劇配角,這些活寶全世界哪里都有,不會特意覺得是對亞裔人士的諷刺。
影片故事描述了ABC(美籍華裔)女教授和富二代男友一起回新加坡參加朋友婚禮,在整個過程中試圖得到亞裔富豪家族認可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在亞洲觀眾眼中,這套路早就被演繹了千百回。無論是國劇、韓劇、日劇,甚至印度劇和泰劇,“貧家女斗富婆婆”都是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情節(jié)。無論是婆婆對兒媳慘無人道的精神壓榨,妯娌之間明爭暗斗的相互傾軋,豪門之中爭奪遺產(chǎn)的陰謀算計,或是最終幡然醒悟抱頭痛哭一家人的和解場面,哪種橋段都能讓觀眾看得如癡如醉,特別是中年婦女們的最愛——沒有任何貶低,只是她們年齡段正好“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大媽們對這類劇更易感同身受,從電視機里看到自己過往二三十年的血淚史。

相較之下,美國愛情喜劇中雖然有不少“灰姑娘”攀高枝的故事,卻不太常見來自家族的壓力——可能因為大部分美國人結了婚都是和父母分開過。倒是窮小子如果攀上富家女,還免不了得跟對方父母多打打交道——比如《婚禮傲客》?!墩鹌婢墶返墓适拢瑢τ诿绹藖碚f,大約就是那類“似乎挺常見卻又有點新意”的故事,最適合變成賣座電影的藍本。比如《哈姆雷特》變成《獅子王》,立刻就有陌生又熟悉的新奇感。亞裔族群,對于大部分美國人來說是一個封閉性很強的文化系統(tǒng),他們彬彬有禮卻難以琢磨,外人想要擠進這個圈顯然有不少困難,于是也會給有情人的相愛增添不少阻力。然而對于亞裔觀眾來說,影片的矛盾雖然文化上有寫實基礎,情節(jié)沖突卻遠遠比不上我們自己習慣看到的那些婆媳劇濃烈,只是算是一道清淡的色拉了。

如果這些亞裔面孔不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用英文對話——這是最跳戲的部分,偶爾他們說中文,會更讓人難受——這些微妙的臺詞,會更容易被亞裔觀眾理解和接受。

另一方面,潛移默化的文化背景,卻難免生造太多,亞裔觀眾一眼就能看出哪里不舒服。這些中餐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作料,卻是美國觀眾覺得頗有滋味的創(chuàng)新點。
比如在美國評論屆眼中,影片的華麗場景、美食和音樂都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感,類似ABC導演朱浩偉之前拍攝《舞出我人生》那種音樂歌舞片的效果,十分適合浪漫愛情的題材。然而聽到中文演唱的“給我一個吻”或“何日君再來”,雖然歌詞對情節(jié)有輔助的烘托,可這種曾流行于上海和香港的舞廳歌曲,即使爵士化重編了,也不可能是今日豪門家族聚會時放的party音樂吧?更何況富豪們的人設還是明代就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開埠,無論時點還是品味,都顯得有些過于浮夸了。

同樣,以包餃子來暗示華人家庭其樂融融的結構關系,大約是因為美國人習慣見到華人們過個節(jié)就包餃子,而不知道還有餛飩、湯圓、廣式茶點這些更符合南洋人改善口味的食物。而且,舊時只有窮人才以“吃上頓餃子”達成某種心理滿足,真正有錢的大富之家,要吃也是吃餡料精致的廣式蒸餃,誰沒事還親自包個餃子就碗餃子湯呢?合家團員的日子,必須有魚有肉,這是場面;而平日食物,TVB的一碗長壽面或是粥,才是銀幕富家真正的便餐標配。尤其是粥,更暗示出“平時大魚大肉我吃得太多了所以今天特意要吃清淡點”的富豪意境。估計美國人很難理解這些食物中傳遞出的微妙旨趣。

而最后麻將館里兒媳向婆婆攤牌的場景,更是有某種微妙的好笑。雖然這個“懂博弈論”的女教授證明了自己智商頗高,能以麻將輸贏暗示家人之間的博弈關系與人際取舍,然而作為ABC,可能她反而不理解,一個“會這么打麻將牌”的兒媳,贏了還要顯示自己是故意讓牌,顯然是處理不好中式家族關系的,真正是太喜出風頭的人際輸家。會打牌的高手,是王熙鳳那樣故意輸了,還要裝不甘心讓賈母高興,真真假假討人歡喜方能長久。從現(xiàn)實來看,女主的做法贏得了自尊,卻驗證了自己正如婆婆所言不懂得豪門輕重,真正會輸?shù)羟俺獭?/p>
這些問題,也許小題大做,卻是影片看起來有些“怪怪的”原因。文化背景的差異下,同樣情節(jié)能讓美國人看個熱鬧,卻讓華人們看得跳戲。根本上《摘金奇緣》是部面向北美觀眾的浪漫愛情劇,一開始就沒想考據(jù)這些扎實的文化背景。對于吃慣了中餐的我們來說,如果不較真,“左宗棠雞”那種炸雞塊倒也算滋味新奇有趣。然而,終究算不得中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