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當年|《倩女幽魂》:驀然回首,佳人何在
編者按:這里是一個懷舊劇場。
托近日上海特別影展的福,終于在大銀幕看到了87版《倩女幽魂》。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混雜著對觀看本身的感慨。年少時小音像店租碟,以及更早一點家里用卡帶看香港電影的記憶紛至沓來,銀幕上的書生、女鬼、劍俠,甚至面目可怕的樹妖,都在時光的包漿中無比鮮活又充滿魅惑,一如當年蒸蒸日上的香港電影。
那是一段如今看來僅就電影而言近乎黃金時代的歲月,佳人如云、佳片亦足以令人眼花繚亂。依然記得第一次看到月光中女鬼小倩時的驚嘆,衣袂飄飄、青絲拂面,眼中滿是震人心魄的哀怨、清冷與美麗,那種驚為天人、目不轉瞬的感觀實在難以形容。

《倩女幽魂》(1987)海報
《倩女幽魂》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里的名篇《聶小倩》。蒲松齡從金華才子大作家李漁處,聽說了一個女鬼受脅迫加害書生反被書生所救的民間傳說,大感意趣,遂添加諸多場景、對話、細節(jié),創(chuàng)作出寧采臣和聶小倩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
原著中,寧采臣取出小倩靈骨帶回寧家書齋外另葬,途中并沒有受到妖物追阻,二人先以兄妹相稱,后來小倩憑借聰慧能干知禮重情取得寧母喜愛,寧妻病重去世后,兩人才喜結良緣,幾年后,燕赤霞留下的劍囊收服了傷愈趕來的金華妖物。故事結尾,寧采臣高榜得中,小倩和妾都生了有出息的兒子,典型的中國式大團圓結局。

《聶小倩》
這一篇小說的最后,蒲松齡沒有化身異史氏對情節(jié)、人物發(fā)表感慨。但即便他跳出來或正經或戲謔地嘮叨幾句,《聊齋志異》的好也不僅僅停留在刺貪刺虐,闡發(fā)世道人心、人生哲理的層面,而是通過蒲松齡天才般的奇詭想象和如椽妙筆,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個可感可知充滿生活實感和真情的烏托邦。
就好像《聶小倩》表面老套地勸誡世人戒色戒貪,唯有人格高潔才能不畏鬼怪,不僅得到仙人護佑還能封妻蔭子,實際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形神兼?zhèn)洌约霸孪滤秸Z、堅拒、仙劍出擊、深夜徘徊等場景,或家常質樸或香艷奇詭或深情款款,而故事主題還具有“神話”意味的對于欲望與情感的終極追問。蒲松齡以文字打通任督二脈,筆下故事雖歷數百年仍可動人心魄。
奇異世界的大門一旦打開,故事想要表達的“道理”就只是寶藏之一,至于還能體悟出什么,全看讀者個人心性,反正《聊齋志異》廣闊豐富的藝術世界,已為后世留足了改編空間?!堵櫺≠弧穾缀蹩梢运阕髡啃≌f集里被改編次數最多的名篇了,其中最著名的改編電影,87版之外,還有1960年李翰祥執(zhí)導,樂蒂、趙雷主演的《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1960)
李翰祥的影片一貫風格華美,服化道不失精美。故事選取了原著的前半段,以燕赤霞戰(zhàn)勝老妖、寧聶二人紅燭相對為結局,如今看來,全片道德說教不可謂不濃;但妙就妙在荒寺、古塔、庭院、樓閣之間發(fā)生的一切,點綴上戲曲、詩文、書畫,寧采臣的翩翩君子形象和小倩的官宦千金人設,都被極其自然地內化到了古老中國的想象之中。如此,某些場景比如寧采臣被小倩琴聲吸引,偷窺富貴人家女眷玩牌,竟有一種《紅樓夢》大觀園的即視感,影片也由此具象了蒲松齡鬼狐世界的日常表達。
不知道是不是胡金銓擔任副導的緣故,這一版《倩女幽魂》的情境融合和敘述節(jié)奏非常值得稱道,略微的恐怖渲染和恰到好處的中式幽默更是增加了影片的觀賞趣味。一個題外彩蛋,劇中寧采臣的扮演者趙雷,標準帥哥一枚,只是不知道哪里居然看起來有點像沈騰,于是他越一本正經地拒絕大美女樂蒂,越讓人不禁莞爾。

《倩女幽魂》(1960)劇照
終于說回87版《倩女幽魂》。導演程小東,監(jiān)制徐克,主演張國榮、王祖賢。這樣的組合,今天看來除了贊嘆已然無話可說。美國學者大衛(wèi)·波德維爾曾在專著《香港電影的秘密》里,特意分析過87版《倩女幽魂》高度凝聚的表現力,認為快速剪輯與精巧畫面設計的精妙配合,產生出令人驚嘆的大師級效果。比如寧采臣誤入鬼宅,樹妖姥姥和女鬼小青虎視眈眈,小倩巧妙化解危機的一場戲,就“呈現出一種液態(tài)的質感”,緊密順暢、技巧精湛,展現了香港導演對于銀幕上動作的理解高出同時代好萊塢同行的水準。
這是彼時香港電影海外出口及本地市場繁榮、工匠精神盛行、多年實拍磨練、經濟總體向好等諸多因素風云際會的結果,是導演、監(jiān)制與一眾創(chuàng)作者精誠合作的結果,也是張國榮、王祖賢、午馬(燕赤霞)、劉兆銘(姥姥)、林威(夏侯劍客)、薛芷倫(小青)等諸位演員,不論戲份多少精彩演繹的結果。

《倩女幽魂》(1987)劇照
拍攝此片時,導演程小東已經憑借出色的武術指導在多部影片中引人注目,監(jiān)制徐克更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中堅分子。那時的徐克同時拍攝、監(jiān)制幾部影片,精力過人,據說可以不休不眠連續(xù)工作36小時。《倩女幽魂》雖然是程小東導演,但很多場面的拍攝與剪輯都由徐克操刀,影片的后現代反諷趣味和帶有歷史感的身份思辨,亦不乏徐克《笑傲江湖》《黃飛鴻》等作品的影子。因此,很難說這部影片兩位核心創(chuàng)作者到底以誰為主,但程小東的武打設計、場面調度和徐克的天馬行空、特技探索、主旨升華,最終產生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銀幕經典。
有意思的是,當年張國榮早早確定會扮演寧采臣,女主小倩的人選卻一直空缺。徐克原本屬意中森明菜,覺得王祖賢個子太高不夠婉約,不料后者試鏡竟是驚人的美艷清麗,凄迷中自有古典佳人的哀怨神韻,天真中又略帶性感魅惑?!读凝S》原文形容聶小倩“艷絕”,人見之“不疑其鬼,疑為仙”,王祖賢飾演的小倩恰恰具有如鬼似仙的曖昧感,如此矛盾的美感最終實現了演員和影片的相互成就。

王祖賢版小倩
至于影片中的張國榮,有人認為“其人之后,再無寧采臣”,竟也無可辯駁。乍看只是亂世中普通落魄書生模樣,文弱、孤寂、命若浮萍,卻有著讀書人純凈、堅定的眼神??吹叫≠缓笾饾u生出情愫,青春萌動又呆萌可愛、非禮勿視。面對強敵不畏艱險,竟在一次次危險中戰(zhàn)勝恐懼,生出大丈夫豪氣。他搭救她當然出于愛,但不為占有,只為成全,在真情中更難能可貴地表現出赤子般的真誠。幸虧張國榮也只有張國榮,才演繹出了如此豐富的寧采臣。

張國榮版寧采臣
這部《倩女幽魂》明顯致敬了李翰祥導演版,故事結構一致,甚至畫作題詩、夜入鬼宅、正邪大戰(zhàn)等情節(jié)都如出一轍。兩相比較,60版大家閨秀般古典莊重、風姿綽約,87版更像一個看似活潑古靈精怪偏偏讀書很多想法很多的世紀末叛逆少女。是的,這部電影帶有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特有的“世紀末”美感——盡皆癲狂盡皆過火,充滿了不安、躁動與浮夸,人們急于尋找或抓住一點物質或精神上的東西來對抗渺小個體在歷史中的漂泊感,于是浮華褪盡、水落石出,急切中愈見真摯。
寧采臣背著書筐帶著賬本去小鎮(zhèn)收賬,面目模糊的街市眾人唯利是圖、貪婪焦躁,明明知道蘭若寺不妥還不懷好意地讓寧采臣去投宿,前一秒見他真要去荒寺,下一秒就有人來推銷棺材。人世尚且如此,妖域自不必言,弱肉強食,永無安寧。
這里對小鎮(zhèn)眾人漫畫式的丑化,一方面外化了后現代原子化個體的孤獨內心,帶有存在主義的微妙反諷,另一方面更為了襯托寧采臣和聶小倩的“真”。二人真心真愛真性情,一個明明文弱書生卻敢與千年老妖爭高下,一個明明受制于人還要為了他人求出路,同樣癡情同樣決絕。如此不計后果地為愛付出,于虛無荒誕中生出力量十足的“真”,感動了原本對人間灰心的燕赤霞,也感動了銀幕外的紅塵男女。

《倩女幽魂》(1987)劇照
當然,令人喟嘆的不只是愛情,也不只是勇氣。轟轟烈烈愛一場拼一把,寧采臣還是失去了聶小倩,伴隨著《黎明不再來》的凄婉歌聲,二人不得不在短暫重聚后永別。從原著到前作,古典式的大團圓結局,這一次終于無法慰藉現代觀眾的精神渴求,在一個尼采宣告“上帝已死”的意義不確定的時代,古典意義的“真”可貴而脆弱,悲劇性的分別更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期待。
影片最后,亂世依舊,驀然回首佳人不再,寧采臣和燕赤霞還是向著代表希望的彩虹策馬前去?;蛟S,失去與不得都是尋找意義的必經。

《倩女幽魂》(1987)截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