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評論 | 吳承恩故居掛六小齡童照片,有何不可?
作者 | 陳洪淼 責編 | 扶威 排版 | 邱朵蘭

圖源網絡
近日,一段網傳視頻稱江蘇淮安的吳承恩故居紀念館里“掛滿”了六小齡童的照片,輿論中心的六小齡童不幸“躺槍”,有網友戲言:“究竟是吳承恩故居還是六小齡童故居”。12月4日,當地文保單位表示,六小齡童家族展覽部分并未違規(guī)出現在屬于文物保護單位的吳承恩故居內,所以不違反相關文保工作的規(guī)定。至此,人們終于能放過六小齡童一回。倘若西游文化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宣傳,懸掛六小齡童的照片又有何不可?
據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官網介紹,該紀念館由故居本體、吳承恩生平陳列廳、玄奘紀念堂、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六小齡童工作室五個部分共同組成,引發(fā)網友爭議的就是后兩個展區(qū)。實際上,美猴王世家藝術館是為紀念吳承恩誕辰500周年,于2004年由華南楚州區(qū)政府和六小齡童家族合作建立的,和吳承恩故居本體有明顯區(qū)別,所以照片“掛滿故居”的說法并不屬實。

圖源中國圖庫
與其爭論六小齡童本人在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不如聚焦美猴王世家藝術館本身。“世家”一詞,足見厚重。六小齡童家族幾代人善演猴戲,同時收藏了大量與《西游記》、猴戲、猴子有關的藝術品和書籍資料,其收藏的數百件猴戲道具及《西游記》相關文物藝術品都被無償捐獻給藝術館展出。那些靜置于玻璃展柜里的猴王面具和金箍棒承載了章家?guī)状说臍q月,牽扯著多少人的童年回憶,更凝結著美猴王精神。它們沉睡在吳承恩故居一側,與吳承恩在文化根系上相互牽連,又何來“突?!币徽f?這并不是六小齡童個人的展區(qū),而是對“章氏猴戲”家族弘揚“西游”文化、振興猴王精神的肯定,如果僅僅因為六小齡童的幾張照片就感到“不適”,那就膚淺地貶低了展館的藝術價值,強行切斷了猴王文化、西游文化與吳承恩之間的聯系。美猴王世家藝術館自2004年建成已經在淮安靜靜佇立了14年,早已被當地居民包容和接受,有網友評論說:“吳承恩故居就在我家旁邊,我經常去,沒覺得啥突兀的?!奔幢阌杏慰驼J為展館在設置上不妥,也不該讓輿論的嘈雜擾了藝術的清凈,應允許展館在寬容的環(huán)境中接納建議、不斷改善。
同時,猴王藝術和吳承恩故居的結合可被看作是古今文化交融的一次有益嘗試。類似的是,濟公故居里也懸掛著其著名扮演者游本昌的照片,作品原型和演繹者本就有無法抽離的聯系,更能在今天形成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動。吳承恩賦予了孫悟空生命,成就了“章氏猴戲”家族,六小齡童等藝術家則通過表演使孫悟空這一形象具象化、經典化,成為了一個文化標志和念想。吳承恩故居紀念館肩負的使命不僅僅是將文化保護起來,也需要通過合適的宣傳讓更多人走進故居,重溫西游經典。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的影響力也許能在客觀上增加故居的游覽量,同時將游客們帶回那個轉著金箍棒、嚷著降妖除魔的純真年代。

圖源微博@六小齡童
最后才應該把目光轉向六小齡童本人。六小齡童本不該因這件事被口誅筆伐,他表示,“我只是紀念館榮譽館長,不參與館內任何實質性工作,所有的照片懸掛行為,我都沒有參與,包括紀念館門票在內的所有收入也都與我無關。”輿論卻常常缺乏就事不就人的客觀,讓一位即將年滿花甲的老藝術家受到苛責。
其實,只要堅持文化本位,無論是藝術家還是紀念館都值得被寬容以待,我們需要營造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讓每一個文化故居健康發(fā)展,讓經典文化在當代煥發(fā)生機。畢竟當六小齡童的照片掛在吳承恩故居時,吳承恩是不會在乎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