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終紀念|2018年,這些兩院院士逝世
大師遠去,榮光猶存。
2018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里,我們已送別了31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并稱“兩院院士”。
這份重溫起來令人悲傷的名單包括:袁承業(yè)、孫樞、郝柏林、李天、林尊琪、宋玉泉、周堯和、劉光鼎、李朝義、馬瑾、洪朝生、閔乃本、陳創(chuàng)天、鄧起東、程開甲、施教耐等16名中國科學院院士;管德、何友聲、戴復東、艾興、吳德昌、李載平、劉伯里、劉彤華、林祥棣、王夢恕、徐德龍、李連達、侯芙生、謝世楞、彭司勛等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1月9日,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袁承業(yè)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1月9日,飛機氣動彈性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管德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1月17日,水動力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聲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2月11日,地質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樞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2月25日,建筑學與建筑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復東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3月7日,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4月7日,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艾興在濟南逝世,享年95歲。
4月11日,飛機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天在沈陽逝世,享年80歲。
5月10日,放射毒理學與輻射防護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德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5月28日,激光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尊琪在上海逝世,享年76歲。
5月30日,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7月2日,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伯里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7月8日,臨床病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彤華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7月27日,金屬材料超塑性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宋玉泉在長春逝世,享年85周歲。
7月29日,光電技術與工程專家、西南科技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祥棣在成都逝世,享年84歲。
7月30日,物理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堯和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8月7日,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8月11日,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朝義在上海逝世,享年85歲。
8月12日,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馬瑾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8月19日,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洪朝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9月20日,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9月21日,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龍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
9月16日,固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閔乃本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
10月18日,中藥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0月31日,材料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創(chuàng)天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10月31日,煉油及石油化工專家、中國石化總公司原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侯芙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11月6日,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鄧起東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11月7日,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謝世楞在天津辭世,享年83歲。
11月17日,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原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正軍職常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11月24日,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教耐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12月9日,藥物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司勛在南京逝世,享年99歲。
在離世的31名兩院院士中,郝柏林、劉光鼎、洪朝生、程開甲4人最早當選學部委員(院士),均是在1980年。1979年春,經黨中央和國務院批準,中國科學院正式恢復在“十年動亂”中停止的學部活動,1980年11月,中國科學院增選了283位學部委員(院士)。
而在海峽對岸,臺灣“中央研究院”今年也有6名院士駕鶴西去,他們分別是:7月10日離世的78歲經濟學家胡勝正,7月17日離世的86歲心理學家楊國樞,9月10日離世的86歲政治學家胡佛,9月23日離世的84歲光纖通訊專家高錕,10月3日離世的88歲美術史學家方聞,10月12日離世的81歲物理學家張俊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