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在上海患者在新疆,跨越萬里的國產機器人手術是如何完成的?
醫(yī)生在上海,患者在新疆,兩人兩地跨越了5000公里,手術還能做嗎?答案是肯定的。
7月13日,一臺通過5G技術引導的國產機器人輔助肺部腫瘤手術宣布順利完成,此次手術由我國著名機器人外科手術專家、上海市胸科醫(yī)院腫瘤科學術帶頭人羅清泉教授在上海遠程主刀操作,該院援疆干部、喀什二院副院長陳天翔以及腫瘤科副主任醫(yī)師黃佳帶領團隊在喀什進行配合共同完成。

手術當天,羅清泉在上海操作手術機器人。本文圖均為 上海市胸科醫(yī)院 供圖
此次手術歷時一年準備,手術前還開展過相關的動物實驗,來驗證手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全球首例中國自主研發(fā)的5G遠程機器人輔助肺部腫瘤根治術,為一位喀什本地的中年女性患者帶來了新生。此次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國產胸外科機器人手術技術,進一步突破空間和地域的局限,讓更多患者享受到中國“智”造的優(yōu)勢和醫(yī)療技術革新的福音。
打破5000公里地域限制,超遠距離也能“絲滑”手術
接受遠程手術的是一位喀什本地的患者。3年前,她體檢時發(fā)現了右上肺腫塊,隨訪顯示腫塊不斷變大。羅清泉帶領團隊研讀病例資料后,認為患者的病情可運用遠程機器人進行治療。

術前舉辦了“5G遠程機器人肺部腫瘤手術項目啟動會”暨遠程病例討論會。
手術前夕,兩院舉辦了“5G遠程機器人肺部腫瘤手術項目啟動會”暨術前遠程會診病例討論會。雙方通過遠程連線,就前期準備工作、術前檢查、患者病情及手術方案等內容進行了細致的溝通。
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上海援疆醫(yī)療隊及喀什二院的支持下,手術如期開展。在上海胸科醫(yī)院的手術室內,羅清泉坐在機器人手術操作臺上,通過高清3D視野的輔助,開始靈活地操控機械臂。他踩著腳踏板控制機械臂的遠近,調節(jié)鏡頭的焦距,實現對手術過程的全面控制——而信號則實時被傳輸到了萬里之外。

喀什手術室現場,團隊全程默契配合。
“精準解剖、分離、切割、縫合?!睓C械臂收到指令后,同時“絲滑”地完成各項手術動作??κ驳氖中g室現場,陳天翔、黃佳默契配合,全程為主刀醫(yī)生提供輔助。
雖兩地遠隔5000公里,手術操作卻宛若在同一房間。術中,兩院專家通過“零卡頓”遠程連線,實時探討手術操作和配合情況。僅花了一個小時,這場超遠程5G機器人胸部手術就順利完成。
手術歷時一年準備,術前開展動物實驗驗證安全可行性
此次手術的成功,標志著遠程機器人輔助胸外科手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國產手術機器人系統(tǒng)在胸外科臨床應用的有力實踐。
上海市胸科醫(yī)院方面介紹,該醫(yī)院是中國大陸地區(qū)第一家開展機器人輔助胸部手術的單位,也是全國首個年機器人胸部手術量破千的單中心。多年來,該醫(yī)院一直保持全國年機器人胸部手術量第一。羅清泉也是我國首例開展機器人輔助胸部手術,以及個人機器人肺切除手術量第一的“雙紀錄”保持者,還牽頭制定了中國首個《機器人輔助肺癌手術臨床專家共識》,領銜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胸外領域機器人相關的課題及臨床研究。
早在2023年3月,羅清泉在上海同城完成了國內首例5G遠程線上機器人肺葉切除動物實驗。同年6月,上海市胸科醫(yī)院和喀什二院共同開展了5G超遠程機器人肺部手術動物實驗,驗證了手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歷時一年周密準備,經過正規(guī)完備的倫理審查,兩院正式立項并入組患者,充分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機器人手術是世界外科學最前沿的微創(chuàng)技術之一,為廣大患者帶來更精準、更小創(chuàng)傷、更快恢復的治療體驗。這十余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研發(fā)符合中國人群特點的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绷_清泉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新質生產力和醫(yī)療尖端技術的結合,能為邊疆等偏遠地區(qū)的老百姓帶來更多健康福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