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部胡歌配音的紀錄片,帶你沉浸式云游布達拉宮
帶你抵達即便是親身所歷也難得一見之處,紀錄片《布達拉宮》于8月6日在騰訊視頻開播。

《布達拉宮》海報
布達拉宮一直是我們關注和向往之地。紀錄片《布達拉宮》由漢藏團隊歷經三年多的創(chuàng)作時間,從歷史、建筑、文物、藝術、人文民俗、自然環(huán)保、現代生活等方面,近距離深入布達拉宮的建筑內部、文物表里,全息全景式展現這座人類文明的瑰寶。除了對于宮堡建筑、館藏文物、壁畫群落等文物的靜態(tài)呈現和直觀展示,《布達拉宮》也深入關注并記錄生活在西藏地區(qū)的能工巧匠,細膩地反映出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值得注意的是,《布達拉宮》由演員胡歌擔任普通話配音,通過七集的篇章,講述圍繞著布達拉宮,創(chuàng)造、傳承、守望民族文化的鮮活故事。同時,這部紀錄片也是國家民委《百集專題紀錄片·民族文化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
《布達拉宮》的第一集名為《鑄文明》,由2021年農歷春節(jié)講起,而更為重要的,這一年的藏歷新年與農歷新年是同一天。新年的夜晚,布達拉宮周邊的煙花紛紛綻放,是一派世俗的喜悅與熱鬧。濃重夜色中,兩位僧人扛著巨大的銅欽沉默著來到布達拉宮頂部開闊的區(qū)域,銅欽又名大法號,是藏傳佛教樂器中兩個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旋律樂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慶典或召集僧眾。它的音響宏大,音色低沉而威嚴,無遠弗屆,布達拉宮的故事也在悠遠的法號聲中開始……


《布達拉宮》截圖
提起《布達拉宮》這部紀錄片的特點,出品人之一、總制片人張爽說,《布達拉宮》非常難得地做到了應拍盡拍,讓文物活起來,也是第一次超高清、全方位、無死角的拍攝與展示了許多一級文物,“西藏自治區(qū)政府、統(tǒng)戰(zhàn)部、文物局,和布達拉宮管理處對我們是‘應開盡開’,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次機會。在眾多的關于布達拉宮的紀錄片中,我們這個應該是文物涉及最多,場景涉及最多,人物涉及最多的之一?!睆埶榻B。
在第一集中,兩位佛造像雕塑師和布達拉宮管理處的佛造像專家將帶著觀眾去法王洞,這是布達拉宮“歷史的最核心處”,也是張爽談及的“難得一見”的地方。文獻記載中,松贊干布曾在這里修行。

法王洞
從法王洞向上一層,則來到布達拉宮中最古老的佛殿——帕巴拉康,這里的觀音佛像木雕像,傳說是松贊干布親自供奉,她和大寺廟殿堂的佛像比起來顯得小巧,高不到一米,容顏慈祥,臉部圓潤,貼金和華麗的衣飾彰顯氣勢非凡,她在藏族民眾心目中占有殊勝地位。觀音像立于蓮花金臺上已經一千多年,在漫長歲月中,曾因局勢動蕩,被移至異地,直到十七世紀中期,才又回到布達拉宮。在其左右還有兩尊自在觀音像,一是檀香木雕刻,制作于七世法王時期;一是銅制鎏金,制作于八世法王時期。

觀音菩薩
十二世法王時,清朝的同治皇帝給帕巴拉康題了一個匾額,以滿漢藏蒙四種文字書寫“福田妙果”,藍底金字,高懸在圣觀音殿的門楣上。

“當有限生命面對無盡時空而生發(fā)了感悟與創(chuàng)造,恰是人類文明最富張力之處”,鏡頭一一掃過布達拉宮里的塑像,它們精致、肅穆、莊嚴,一位位造像師的生命和創(chuàng)造力,藉由它們獲得永恒。



《布達拉宮》截圖
三年時間的拍攝,龐雜的素材,關于這部紀錄片的剪輯和制作,后期導演張釗維介紹:“影片通過人物故事的穿針引線,讓硬核的文化歷史題材與普通人的生活有機結合,也以片中人物對生活、生命、文化的態(tài)度,讓大家感受到和平與美善?!?/p>
具體的操作上,張釗維介紹,“我們剪輯時,能夠用的素材幾乎都用了,但也有一些比較動人的故事,可能不太方便在這個時候呈現。但是我覺得大概80%,甚至90%都已經呈現了,而我們也盡可能地在剪輯過程中做了最好的排列組合的安排,大家看到全片時會發(fā)現,同一個的故事不一定是在同一集里面,可能分布在不同集中,它會承擔起不同的敘事功能?!?/p>
《布達拉宮》是關于文物的故事,但也更是關于人的故事。
第一集中最動人的部分就是大家一起潑甜墻。布達拉宮主要有以白色墻體為代表的白宮和紅色墻體為代表的紅宮。這耀眼的撞色,讓高聳在山上巍峨的布達拉宮更加醒目和具有神圣氛圍。為使總是要經受日曬雨淋的紅墻白壁保持鮮亮光彩,每年秋冬交替時節(jié),布達拉宮管理處都要組織工作人員維護宮堡外觀。有趣的是,這一活動信眾們也可以參與,潑灑在墻上的液體,正如其名字“潑甜墻”所示,是將牛奶、白砂糖、紅糖等混在以及其他材料中制成,其主要作用是為了使墻粉更具粘性不易脫落。


潑甜墻
《布達拉宮》紀錄片總編審、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總編輯王鐵志談道:“影片的一大特點在于宏大敘事與人物故事的結合,通過人物故事反映歷史,反映布達拉宮的維護和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在表現藏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也體現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p>
和潑甜墻一樣,藏民們仍舊在維持著一種樸素的生活、勞作和信仰,他們按時耕作,布達拉宮里面的僧人仍舊在誦讀著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貝葉經,一代代的抄經人筆耕不輟,其肉體在勞作中油盡燈枯,但文字和它承載著的文明卻歷久彌新?!恫歼_拉宮》中有六十多個人出場,大概講述了二十多個故事,這些普通人的故事構成了《布達拉宮》紀錄片中最動人的篇章。

布達拉宮中僧人在誦讀貝葉經

在布達拉宮抄寫古籍

一位老抄經人因為長期使用眼睛而在晚年雙目失明,他高高舉起一件布達拉宮的模型,他大半生在布達拉宮抄寫古籍。
影片中還有一個主創(chuàng)們著力很多的地方就是要充分尊重西藏的宗教文化,《布達拉宮》出品人之一、總制片人張爽介紹,因為西藏的宗教文化,風俗習慣和漢族有很多不同,“我們去之前,對所有工作人員提到要尊重風俗禮儀的差異性,而且在拍攝的整個過程中都要非常小心。有一個有趣的點,有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小孩,背景是布達拉宮,導演問他們可不可以親一下。然后藏族的老師和專家們就說:這不行,藏族人是很羞澀的,在外面是絕對不可以有親吻等太親密的動作?!?/p>
《布達拉宮》截圖
《布達拉宮》由胡歌配音,監(jiān)制朱樂賢也向觀眾分享了胡歌配音的幕后故事:“胡歌認為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順利完成一天的配音工作后,甚至治愈了自己的失眠問題?!蓖瑫r,朱樂賢認為無論是平臺、制作方,參與《布達拉宮》的工作人員,都同樣懷揣著將優(yōu)秀中華文化傳播出去的希冀。

胡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