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間美學(xué) | 奧黛麗·赫本,“因為慈悲所以高貴?!?/h1>2024-12-20 11:34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字號1.非常饑餓,但要用生命演戲
奧黛麗·赫本的美貌太攝人心魂,以至于在驚艷了我很多年之后,我才能將目光從她的臉龐移開,開始關(guān)注鏡頭中其他的細(xì)節(jié)。
對于女性我們總是太過于以貌取人,卻總忽略了她的內(nèi)在品質(zhì)和才華。
去外灘中央廣場看到新開的展覽:親密的奧黛麗·赫本,又重新了解了一次我非常鐘愛的偉大女性。
那還是在1944年的時候,正是這一年,赫本第一次施展她的演技。
9月的荷蘭戰(zhàn)火紛飛,解放阿納姆的炮火漫天。
全城已經(jīng)戒嚴(yán)了,只有小孩子還可以騎騎自行車,于是攜帶秘密情報的女孩孤身出發(fā),去城外找盟軍。情報順利的送達(dá)了英國傘兵手中,年輕的信使完成了任務(wù)。
但問題出在返城時刻,赫本被審查的德國士兵攔住了,她竭力保持著鎮(zhèn)定,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照,她知道舅舅已經(jīng)犧牲,她要用生命來演這一場偽裝的戲碼,讓納粹看到的人,只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終于,赫本活了下來。
關(guān)于她的電影,已經(jīng)不用講述更多,而感動我的,仍然是她在晚年的慈善工作。

2.天使一怒,四處行善。
有的人吃過苦,會覺得從此以后,世界都欠了自己一把傘;
有的人吃過苦,只希望自此以后,能為別人撐把傘。
1988年,赫本訪問埃塞俄比亞時說:“我曾經(jīng)以為自己了解饑餓是什么樣的感覺,但直到現(xiàn)在我才真正明白?!彼?dāng)時身處五萬人的難民營里,而這里有一半都是吃不上飯的小孩子。
“我對我們?nèi)祟惙浅5膽嵟!?/p>
赫本是挨過餓的,在她15歲時,差點餓死在荷蘭的外婆家。當(dāng)時德國占領(lǐng)軍拿走了所有的食物,而人們只能用郁金香球莖勉強充饑。
1945年荷蘭解放后,赫本記得得第一件事就是:“紅十字會和兒童基金會帶來了食物、衣服和藥品?!?/p>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帝王一怒,伏尸百萬;
而天使一怒,則四處行善。
1988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式任命奧黛麗為親善大使。這份工作每年的酬勞只是象征性的一美元,除了出差時最最基本的食宿,并沒有任何補助。
赫本開始行動了,她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把目光投向更遠(yuǎn)的地方。她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rèn)識有了質(zhì)的變化。
以后每次出行對于富有同情心的她來說都痛苦,但她選擇直面人類苦難的真實。
此時的赫本,已經(jīng)超越了電影中那個光彩奪目的明星形象,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橐晃怀錆M同情心和社會責(zé)任感的女性榜樣和致力于改變世界的行動者。
她走近苦難、挽救饑荒,她盡全力的去做了。
她不再選擇以美麗臣服世人,而是讓時光為自己加冕。
這是真正恒久的一種美學(xué)典范。
赫本是貴族家庭,但她從不以出身為傲,她拿遍好萊塢多項大獎,卻仍然謙卑低調(diào)。
我記得有句話嘲得好:“寫不出高貴的靈魂,只好去寫高貴的出身。”
但如果去回顧赫本的一生,正是因為她的慈悲,所以她才高貴。

3.“我不會試圖摘月,但我要月亮向我奔來?!?/p>
人們對于老去的容顏總是過于苛刻,而在老去的赫本這里,透過她美麗的雙眼,我看到了她熠熠生輝的靈魂。
從幼年到暮年,她眼睛里始終不變的有一種坦率的真誠。
晚年的赫本,選擇重新定義自己:“為了孩子們,我愿意為他們摘月亮?!?/p>
1989年5月底,奧黛麗出演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部影片。她在《直到永遠(yuǎn)》中飾演天使,為一位犧牲的飛行員指點迷津。

“不要為即將遠(yuǎn)行的人憂傷,每個降生的嬰兒,都將帶來上帝對人類的期望?!?/p>
“是的,我不會試圖摘月,但我要月亮向我奔來。”在赫本募集金額最高的一次是6000萬美元,這也是她影響力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在她加入基金會5年以后,基金會的規(guī)模擴大了一倍。這是前所未有的成績。

“隨著歲月增長,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有兩只手,一只幫助自己,一只幫助他人。”

“人若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必須充滿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長,而不要向他人抱怨?!?/p>
是的,我們都知道,天使路過了人間。
“肉身會沉眠,靈魂會飛升,唯有愛,不朽于時光,愛會從一雙手,傳遞到另一雙手?!?/p>
奧黛麗赫本女士,(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好萊塢最著名的明星之一,美國電影學(xué)會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她晚年擔(dān)任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直至因病去世前,她一直在為兒童的生存權(quán)利而奮斗。
展覽:親密的奧黛麗·赫本(INTIMATE AUDREY)
時間:至2025年4月8日
地點:上海外灘·中央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收藏我要舉報
1.非常饑餓,但要用生命演戲
奧黛麗·赫本的美貌太攝人心魂,以至于在驚艷了我很多年之后,我才能將目光從她的臉龐移開,開始關(guān)注鏡頭中其他的細(xì)節(jié)。
對于女性我們總是太過于以貌取人,卻總忽略了她的內(nèi)在品質(zhì)和才華。
去外灘中央廣場看到新開的展覽:親密的奧黛麗·赫本,又重新了解了一次我非常鐘愛的偉大女性。
那還是在1944年的時候,正是這一年,赫本第一次施展她的演技。
9月的荷蘭戰(zhàn)火紛飛,解放阿納姆的炮火漫天。
全城已經(jīng)戒嚴(yán)了,只有小孩子還可以騎騎自行車,于是攜帶秘密情報的女孩孤身出發(fā),去城外找盟軍。情報順利的送達(dá)了英國傘兵手中,年輕的信使完成了任務(wù)。
但問題出在返城時刻,赫本被審查的德國士兵攔住了,她竭力保持著鎮(zhèn)定,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照,她知道舅舅已經(jīng)犧牲,她要用生命來演這一場偽裝的戲碼,讓納粹看到的人,只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終于,赫本活了下來。
關(guān)于她的電影,已經(jīng)不用講述更多,而感動我的,仍然是她在晚年的慈善工作。

2.天使一怒,四處行善。
有的人吃過苦,會覺得從此以后,世界都欠了自己一把傘;
有的人吃過苦,只希望自此以后,能為別人撐把傘。
1988年,赫本訪問埃塞俄比亞時說:“我曾經(jīng)以為自己了解饑餓是什么樣的感覺,但直到現(xiàn)在我才真正明白?!彼?dāng)時身處五萬人的難民營里,而這里有一半都是吃不上飯的小孩子。
“我對我們?nèi)祟惙浅5膽嵟!?/p>
赫本是挨過餓的,在她15歲時,差點餓死在荷蘭的外婆家。當(dāng)時德國占領(lǐng)軍拿走了所有的食物,而人們只能用郁金香球莖勉強充饑。
1945年荷蘭解放后,赫本記得得第一件事就是:“紅十字會和兒童基金會帶來了食物、衣服和藥品?!?/p>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帝王一怒,伏尸百萬;
而天使一怒,則四處行善。
1988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式任命奧黛麗為親善大使。這份工作每年的酬勞只是象征性的一美元,除了出差時最最基本的食宿,并沒有任何補助。
赫本開始行動了,她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把目光投向更遠(yuǎn)的地方。她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rèn)識有了質(zhì)的變化。
以后每次出行對于富有同情心的她來說都痛苦,但她選擇直面人類苦難的真實。
此時的赫本,已經(jīng)超越了電影中那個光彩奪目的明星形象,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橐晃怀錆M同情心和社會責(zé)任感的女性榜樣和致力于改變世界的行動者。
她走近苦難、挽救饑荒,她盡全力的去做了。
她不再選擇以美麗臣服世人,而是讓時光為自己加冕。
這是真正恒久的一種美學(xué)典范。
赫本是貴族家庭,但她從不以出身為傲,她拿遍好萊塢多項大獎,卻仍然謙卑低調(diào)。
我記得有句話嘲得好:“寫不出高貴的靈魂,只好去寫高貴的出身。”
但如果去回顧赫本的一生,正是因為她的慈悲,所以她才高貴。

3.“我不會試圖摘月,但我要月亮向我奔來?!?/p>
人們對于老去的容顏總是過于苛刻,而在老去的赫本這里,透過她美麗的雙眼,我看到了她熠熠生輝的靈魂。
從幼年到暮年,她眼睛里始終不變的有一種坦率的真誠。
晚年的赫本,選擇重新定義自己:“為了孩子們,我愿意為他們摘月亮?!?/p>
1989年5月底,奧黛麗出演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部影片。她在《直到永遠(yuǎn)》中飾演天使,為一位犧牲的飛行員指點迷津。

“不要為即將遠(yuǎn)行的人憂傷,每個降生的嬰兒,都將帶來上帝對人類的期望?!?/p>
“是的,我不會試圖摘月,但我要月亮向我奔來。”在赫本募集金額最高的一次是6000萬美元,這也是她影響力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在她加入基金會5年以后,基金會的規(guī)模擴大了一倍。這是前所未有的成績。

“隨著歲月增長,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有兩只手,一只幫助自己,一只幫助他人。”

“人若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必須充滿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長,而不要向他人抱怨?!?/p>
是的,我們都知道,天使路過了人間。
“肉身會沉眠,靈魂會飛升,唯有愛,不朽于時光,愛會從一雙手,傳遞到另一雙手?!?/p>
奧黛麗赫本女士,(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好萊塢最著名的明星之一,美國電影學(xué)會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她晚年擔(dān)任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直至因病去世前,她一直在為兒童的生存權(quán)利而奮斗。
展覽:親密的奧黛麗·赫本(INTIMATE AUDREY)
時間:至2025年4月8日
地點:上海外灘·中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