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大會址”日記丨一家人的黨史課,一場“責任”的接力
【編者按】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lǐng)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luò)繹不絕,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

2019年2月12日,星期二,上海陰轉(zhuǎn)陣雨。
興業(yè)路上,梧桐枝還掛著南方冬日的濕冷,熱意卻在參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觀眾里彌漫開來。上午10點左右,宋先生一家便抵達了紀念館,但他們并沒有馬上進行參觀。直到十點半館內(nèi)講解員的聲音響起,一家人才隨著人潮進入展館。
“就想聽聽專業(yè)的講解,希望能更了解這段歷史。”沈慧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丈夫去年8月曾經(jīng)來過這里,這次一家人趁假期自太原前往上海,旅行第一站就定在了一大會址。
“他一直想帶著我和女兒來這里看看?!鄙蚧燮夹χ蛘煞?。早年在部隊的經(jīng)歷,使得這個一米八幾的男人在站立時如同樹木般沉默,與妻子和女兒講話時,溫情的一面才顯露出來。參觀過程中,女兒宋怡諾一直挽著媽媽的手臂,宋先生則一直站在兩人不遠處,偶爾講幾句話。三人安靜而仔細地聽完了全程的講解。
“震撼”是宋怡諾參觀完一大會址紀念館的第一感受。在那個年代,熱血青年、知識分子為了同一個目標前仆后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令剛剛步入初中的她產(chǎn)生由衷地感動?!八麄?yōu)榱死硐牒蛧曳瞰I自己,真的非常令人敬佩。”宋怡諾表示,自己也想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其實這也就是我們的目的了。”宋先生接過女兒的話,“讓她感受到責任,并且有所擔當,這是這次參觀真正想要她理解的。”
在宋先生看來,中國的不斷進步正是在于這種革命精神在代際間的傳承與發(fā)展。宋先生將這種傳承比喻為一種接力,而這種接力已經(jīng)在他與女兒之間開始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